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3-01 18:34: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冬天必将过去,春天终将来临

——浅论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班陈敏

12月1日至12月10日,我在地处温江的成都教育学院参加了“国培计划”四川省农村中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集中培训第二年的短期培训。一个个语文专家、教授讲得很认真也很精彩,我们这一百多个来自四川全省各个中学的语文教师听得也很专注。这次培训讲的最多的是语文教学中的“人性美”和“学生健全人格”,给我的触动颇大。 李镇西老师在讲课中忧心忡忡地讲道:现在从学校里面毕业的学生大多是“有知识没文化”、“有知识没能力”、“有知识没思想”, 这 “三没”指的是“人才”健全人格的缺失,而所谓健全人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对真善美的拥有。的确,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或许有着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更多的是圆滑虚伪、阿谀奉承的处世原则和浮躁、责任感缺乏、爱心缺乏的工作态度,甚至有人预言:等到90后这一代人当了国家领导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将会改变颜色。这不能不令人为中国的孩子担忧,为中国的未来担忧,中国的教育是怎么了?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希望自己能够以萤烛之光为语文教学尽一点力,能够尽自己所能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出一份力。我想谈谈培训后我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的一些不成熟的思索。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墨子就认识到品行、智力、志向之间的内在关系,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价值选择的教育和言行一致的人

格教育。例如,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墨子说:“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志无疆者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到了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指导思想;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社会教育,也处处体现他对我国传统人格教育的重视。他说:“生活即教育……从书本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这一段中,他明确地将“人生”作为教育内容,也作为教育活动。如今,“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水泥教育发展的主题。 那么如何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呢?相对语文教师而言,语文人格教育便是实现其目标的最佳途径。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的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的人格教育活动。具体贯彻落实方法如下:

1、结合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4]因此,随着新教材的面世,大量诣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思想、健全学生人格的文章著作纷纷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崭露头角。面对这许多优秀的作品,如何让徜徉其中的学生快快乐乐地生活、健健康康地成长呢?

首先,朗读品位。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过:“阅读是感悟作品的最好方式。”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感受华美的文辞、领会脉脉的流情的同时,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洗礼。《老人与海》中桑地亚格的不屈,《离骚》体现的爱国情怀,《雨巷》《再别康桥》的唯美,《荷塘月色》的淡雅,《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的神奇、奥妙,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苏轼、辛弃疾的豪放,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到这些,从而推动学生人格的成长。就这样,教师不费“一枪一弹”,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渗透其间的情感,领会到文章的真谛。这样的教学效果、这样

的教学方式,于师于生,都会特别喜欢。就这样,在师生共悦中学生人格得以完善。

诚然,丰富的教材内容,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敢于寻求真实的答案、表达真情实感、心中警语、人格坐标、价值判断、精神支柱,能较公平地看待人、事物,明白了人生是一张不能往返的单程票,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以求真务实塑造自己的人格。然而仅仅固守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渗透,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中相机渗透。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众多古圣先贤、领袖英雄,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名言警句,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正面人格教育的宝贵资源。随着教学进程,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有关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充分发挥、深入阐述,以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铭记在心,成为他们理想人格的目标,从而受用终生。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高尚情操;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追求等等。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辅以多个教学工具,随机补充,相机展开,从而使学生在道德情操、明辨事理、待人接物、对待功名利禄方面,在修身、齐家、治国,在节操、志向、求学、事业,在廉洁奉公、关心国家大事、孝敬父母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结合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的赏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文学即人学”,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使他们从或善或恶、或奸或忠的人物身上区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于恶;从人物或悲或喜、或败或成的命运中去感悟人生要义。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通过第一课堂。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评判的褒贬,培养向善之心;在鞭挞丑类的过程中,领会不应该怎样,培养去恶之志。如在讲授《变色龙》时,通过人物分析,让学生明白不能做像奥楚蔑洛夫那样欺上媚下、见风使舵的人。再如,在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结合对主人公心路历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人的一生可以为大,当然也可以平凡。飞翔是一种生活状态,爬行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无论是飞翔还是爬行,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身处逆境,不能消极颓废,而应该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那份喜悦。为生命增添一份活力与亮丽。借此,教导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引导他们乐观积极地生活。

其次,通过第二课堂。语文教育无处不在,而课堂时间又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课外时间。比如说在让学生阅读《鸿门宴》一文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比较项羽和刘邦性格之异。让学生在课下完成评价人物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展开联想,进而认识到性格对人命运的重大意义,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善人格。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开展征文、演讲、辩论、表演等比赛,开动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口才,增强学生自信。也可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写读后感等,使学生心胸得以开拓、道德得以熏染、情感得以升华。总之,只要教师有心,课下有多种途径完善学生人格。

在这里有一点需额外提一笔,就是教师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要加强对一些人格有缺陷的悲剧人物的分析。因为找出其人格缺陷以及这缺陷与其命运的关系,对中学生来说,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针对性是指现代中学生往往只看到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而很少意识到自己应负的责任。通过对项羽性格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人格对命运的决策性。启发性是指这种分析更能触动他们,从而促使其反躬自省。如通过对《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虚荣、自私、冷酷的危害性。

3、结合社会现实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思想、新文化不断涌入校园,而我们又无法做到教材跟上社会变化的速度,这就要求我们将课堂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在社会生活这本大书中完善学生人格。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第一课堂中。杨道麟先生在《语文教育学导论》中说:“语文教育不应当仅仅是静静地传授知识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而应当是充满时代气息、跳动时代脉搏、反映人类智慧的场所。”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找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接点,使社会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扩展和加深,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扩大视野、培养共同合作意识、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增强抵御各种不良倾向侵害的能力,增强与社会的亲和力和参与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完善学生人格,为日后在社会更好地生存打下基础。如在开展《我爱我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爱护自己的,进而体会父母之不易。在讲《热爱生命》一文时,让学生就某案例展开充分讨论,进而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同时,教师还可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分析社会现象,利用读书、讨论、作文、写参观日记、影视评论、实事点评、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畅所欲言、共同合作,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加强社会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促进学生人格完善。

其次,通过第二课堂。前文说过,人格教育不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如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做到“勿以善小而不施,勿以恶小而为之”。例:有个别学生浪费粮食,参与了“我给农民伯伯做帮手”的课外活动后,浪费现象就少了很多。还可通过节假日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感受向善的真谛。从“三八节”、“母亲节”中解读母爱,从“重阳节”中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内涵,做到尊重长者,爱护弱小。从“劳动节”中懂得辛苦奉献的劳动人民,树立平民化意识。再如当下学生特别喜欢流行歌曲,可引导他们对歌词进行评价,培养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由此可见,有效地利用第二课堂,能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行为自控能力,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有利学生人格的完善。

综上所述,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结合教材、人物、现实社会对学生进行语文人格教育,才能拥有健康阳光的下一代。这,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有利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不仅有利培养良好的道德风气,有利抵制不良风气,还有利社会经济建设。学校不是埋葬青春和理想的地方,拯救学生的精神世界迫在眉睫。而将语文人格教育提到日程上来,将会有效阻止这两种不正之风的滋生和蔓延,有助扭转这不正之风,语文教育教学的春天定会真正到来。

人格教育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教师良好心理素质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初探语文教学中健全人格的培养

健全人格的培养

浅谈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定稿)

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健全人格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