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社会工作的监督体系

发布时间:2020-03-02 07:38: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社会工作的监督体系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受到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极大影响,社会工作教育在这个时期逐渐发展起来。专业的社会工作在我国因1952年的院系调整被取消,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决定在北京大学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标志着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内地开始恢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工作也快速发展起来,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与之相匹配,正如“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样,如果我们的监督体系没有跟随社会工作的发展建立起来,必将会导致社会工作行业内混乱不堪、而其也难以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在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我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此,本文仅对我国目前的社会监督体系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同时综合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些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监督体系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社会工作发展权力监督体系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在于帮助案主解决在与周围环境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帮助案主重塑自信,走向社会正轨,实现个人与社会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只有在了解了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对社会工作监督体系进行研究,而涉及到监督必然会牵扯到权力的问题。忽略了权力的存在也就无所谓监督了。权力的来源涉及最终监督权的问题,权力授予者对于掌权者有监督权1。

社会工作起源于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是伴随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工业化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社会工作的最早案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受到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极大影响,社会工作教育在这个时期逐渐发展,一些学院纷纷开设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课程,为社会工作从行业性工作向专业性工作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和知识准备。 1917年,里士满出版《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社会工作的诞生。 1919年,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成立,并于1932年颁布了社会工作教育的最低限度课程。专业社会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已传入中国,但因1952年的院系调整被取消,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决定在北京大学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标志着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内地开始恢复。 1 :政治监督学吴丕、袁刚、孙广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第42页

2000年前后,上海浦东新区开始在医院、学校和社区设立社会工作站,这成为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标志。随之、社会工作在我国各地不断地开展起来,社会工作想要良好的运行和发展,那么对其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监督,是一种社会现象,指的是人对他人的监视与制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所谓的广义的监督是指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监督现象,如父母对子女的监护、企业对员工的监督管理、政府部门对管理对象的管理等;从广义的角度看,监督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从有人类社会开始,这种监督现象就出现了,并且只要人类社会继续存在,这种现象也就会继续存在2。

从广义来说,监督所涉及的范围与内容相当广泛,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范围加以限制,我们所研究的范围与社会工作有关,主要是社会工作行业内自身所做的自我监督和社会对这个行业的监督,我们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如何对社会工作者进行监督的问题。权力自身的监督一般维持在一定的限度内,这个限度就是社会对腐败的容忍度和统治集团本身对监督的承受度。

说到底,监督最终涉及到的就是对权力的制约,所以我们必须对权力作一番研究和分析:

罗素(Bertrand .Ruell)认为一个人通过努力达到某种结果就是获得了某种权力,他说:“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结果”3。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有利的地位,能够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权力不具有强制力。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对权力的解释是:“在当代社会科学的各领域中,权力一般被认为是人际关系中的特定的影响力,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凡是依靠一定的力量使他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目的的现象,都是权力现象”4。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把那些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影响都称为权力。《法学研究》1995年对权利的界定是:主体为追求或维护利益而进行行为选择、并因社会承认为正当而受法律和国家承认并保护的行为自由5。我们在此所研究的权利主要是指类似于行政权利的一种,具有一定强制力的权力。

对于社会工作的监督,其实就是对社会工作行业内的权利运行的监督,这其实和我国目前的行政监督体系是一致的,只不过没有行政监督体系那么复杂罢了。社会工作的监督体系只是隶属于行政监督体系中的一种,在现行的社会工作监督体系中也存在着行政监督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社会监督体系,主要还是受政府的影响很大,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提供的社会服务是由政府出资购买的,所以政府有权对我们进行支配和管理,使得我们的一切行动都得以政府的指示为目标,完全失去了社会工作应有的自主性;另一方面还是受传统的官僚主义的影响,政府想当然地认为一切社会行动都理应在他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并且得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完成,这也极大2

3 :政治监督学吴丕、袁刚、孙广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第2页:《权力论---一个新的社会分析》 【英】伯特兰·罗素靳建国 译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23页 4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498页

5 《法学研究》1995年第三期

地束缚了社会工作的自由发挥。尽管如此,但在目前我们国家的社会工作行业方面还没有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随着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套理论必然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针对那些弱势群体,而不是政府人员或是那些制定政策的人,我们应该切实从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感受,对他们负责。目前,我国的监督体系存在以下不足点:

一:我国目前的监督机构还不健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网络,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甘于被领导,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与监督中来,即使有的人参与进来了,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不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以及参与的制度化保障不健全,渠道部畅通等。

二:我国现行的社会工作大多是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对社会公众发号施令,作为管理对象的人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民众的参与具有很大的从众性。对于一些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他们从不愿去积极地争取,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现行的监督体制不完善,多远无序各类监督体系在运行机制上缺乏应有的沟通和有机的协调,没有形成监督的合力,致使监督主体之间相互推诿和重复监督现象严重,使得监督工作难以真正落实。

四:监督的体系不够完备,缺乏明确的监督标准和监督方法,容易导致监督的随意性,不利于准确判断和即使纠正监督客体的越轨行为,追究其违法乱纪责任。 五:在我国现阶段,民众与我们的社会工作行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社会工作监督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民众的信息相对滞后,从而造成监督行为的滞后。我们的社会工作者公布的信息往往不全面或者避重就轻甚至隐瞒事实,这些都严重地导致了民众的信息缺失而不能及时、全面的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

以上种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们今天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监督并不全面和深入,然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却不仅限于这几个,更广泛以及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社会工作实务中去发现并找出解决的方法。现针对以上列出的几个原因,给出如下一些建议:

1、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主体地位和意识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注重和保护自己的权利。虽然说我们的社会工作主要是帮助弱势群体的,他们大多处于社会的较低层,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意识也不断地觉醒,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自身的素质,培育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工作的监督体系中来;

2、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体制。在此同时要注意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强化监督主体的独立性,排除我国监督体制多元无序的干扰,克服各类监督主体在运行机制上缺乏应有的沟通和有机协调的弱点;

3、加大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因其置身事外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它的监督也具有一定的公正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网络传播也越来越快,新闻媒体在信息传递上的公开、迅速和广泛,能对监督客体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得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不敢随便运用手中的权利

4、以上都是从监督客观方面来说明我们对社会工作的监督。外界的监督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社会工作者对自己行为的监督。

社会工作本身就是帮助有困难的人群的,如果我们不遵守自己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反而运用手中的权利从社会工作中去获取私人的利益,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从社会工作的行业内看,我们应该建立一套明确的体制,不仅要对决策行为的可行性的监督,而且还要注意对实施过程的监督

总结:

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不过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固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其间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实也不少。在这里我大多数是结合行政监督的经验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如何才能对社会工作进行良好的监督还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2、

3、

4、

政治监督学:吴丕、袁刚、孙广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行政监察学:杜兴洋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赵曼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王爱民、张素罗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我国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论我国会计监督体系

监督体系的思考

我国的监督体系

美的中央空调质量监督体系

干部监督“五全”体系

质量监督方案Qa体系

构建监督体系 降低公文差错率

市工商局完善网络化廉政监督体系

浅谈社会工作的监督体系
《浅谈社会工作的监督体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