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03:12: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

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精辟的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但强烈的问题意识,勇于挑战的科学怀疑精神却需要后天来培养。

一、低位铺垫,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打下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是产生的一中困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双基训练是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基础和必要前提,缺少相应的知识,问题意识必然匮乏。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说:“就想一个圆圈,圆圈内是已经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比的未知世界。知识越多,圆圈越大,圆周自然也越长,这样它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当然显得就更多了。”可见,知识越多,就越容易发现问题,越容易提出与上课讲解内容相关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必须加强基本知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这里主要提一些低极型问题,即由他人呈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已知的,应让大多数学生可以脱口而“答”。这些问题就是思想政治课本上用黑体字所表述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原理、规律和结论。其次必须注重基本的实践能力。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以由教学内容指导下的实践引起,也可以由教学内容知道下的实践引起。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色就是活动课。例如,学了“能够承受挫折”这一单元后,我组织学生上了一节“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活动课。通过漫谈挫折、如何面对挫折、小品表演———在挫折中成长等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挫折定义、造成挫折原因等基本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反应等实践能力,同时学生还会发现许多原来没有或和原有知识经验不一致的问题,头脑里经常出现“为什么”。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也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自学往往是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往往又是从“问题”开始的。例如,学习:“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知识点之前,我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学思问”表格作业,其中的“问”就是提出相关问题。上课时,从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开始,如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凭啥交给国家?做生意亏了,还要不要交税?我们是消费者,纳税与我们无关?中国公民在外国工作,是否要向中国交税?然后,通过学生争论,自圆其说、教师点拨等途径来解决问题。这样必然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不断地去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

二、氛围烘托,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适宜的教学气候与土壤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后,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教学气候与土壤。中学生正处在精力旺盛的时期,对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感到好奇、新鲜,总想问一个“为什么”,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所以,教学活动必须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要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双边交流的现代型“师生场”,让学生显露灵性,展示个性,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假设学生置身于一个过于严肃、紧张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就不会多想,也不愿多想,有了想法后也不敢提出。因为害怕提出问题后老师会责怪自己上课没认真听讲,害怕同学们笑话自己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因此,作为课堂气氛的调控者,教师不仅要自己“教”的轻松自如,还要给学生的“学”以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个有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围,不仅要教诲学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且告诉学生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不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育的没问题,而是把没问题的学生教的有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活动,然后提出各种问题和设想。例如,学习“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内容后,我要求以四人一组展开比赛,看哪一组提出的问题(与本课相关)数量多,质量高。结果,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犯罪坐牢的儿女是否有人身自由权利”“没有出生证的人是否是我国的公民”“我国为什么不承认双重国籍”,等等。然后,大家一起探讨得出结论。这样教学,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艺术的使用课堂评价机制,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复杂、简单,还是重要,次要,抑或是可笑,只要是学生思考提出的,教师都要及时作出积极的回应,多给与学生成功的体验。要激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这样,一堂课就成了问题的发现课,也正是我们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所在。

三、引人入胜,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及其发展,不仅依赖于知识和能力基础以及适宜的教学气候与土壤,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巧。课堂提问时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的一种“常规武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提问水平,为学生提问做榜样,使学生从教师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方法。

首先,在教学过程汇总要科学的创设问题情境。一般而言,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培养打破常规、克服保守、勇于进取的精神,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在学习“人类最基本的喜怒哀惧情绪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这一知识点时,可用游戏法辅助教学,即让两个学生同事蒙着眼睛在黑板上画一个简易的脸谱。在这个游戏过程中,问题也就应运而生:同学们刚才都在笑,这是什么情绪?黑板上的画表现的是什么情绪?这样的情境,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一笑之后探究表象后面的实质,不难得出结论:“情绪会通过人的面部表情、言语声调、身体姿势等表现出来。”可用课堂辩论法,由教师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学生的思想实际或当前的社会热点,要求学生当场对此观点提出质疑,进行反驳;可用反证法,将错就错,引导学生进入死胡同,再反思其谬误所在;可用生疑法,激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只有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引领学生进入角色,才能让学生在解题中自求自得,探索领悟。

其次,要把握提问的“度”,不能过多,过杂,过乱。例如,对一些过于浅显的问题,不要纠缠不休,否则妨碍教学重点的突破与解决,引起学生反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对于过于深奥的问题,容易导致提问后的“冷场”,让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失去解答问题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对于那些偏于艰深的问题,必须把握渐进性。教师应设置一些铺垫性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保证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例如,教材中论述到:“按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应高于资本主义国家,而事实上,目前我国还落后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该怎样认识?”由于这是一个难点问题,因此,必须围绕它再提出一系列铺垫性问题:“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我国社会发展的起点和历史背景怎样?”“目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现状怎样?”这样教学,充分使每位学生都有“跳一跳,够得着”的兴趣,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再次,要注意提问的技巧,综合运用多种提问方法。例如,在复习“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这一内容时,可“个别”问:“无限(人)吃有限(资源)”“土地荒漠化”这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哪些问题?“共同”问:我国面临怎样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整体”问: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零星”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什么?“直接”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污染环境的行为吗?请举例说明。“曲折”问: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保护环境是成年人的事,将来的事。这种认识正确吗?为什么?„„这样,有助于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也为学生树立了提问的榜样。

当然,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教师只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科学艺术的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善于挖掘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处理教材,不断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儿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中职政治课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开拓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

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学生自省意识的培养及探究

浅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
《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