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常熟理工学院党建考核工作

发布时间:2020-03-03 16:52: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常熟理工学院党建考核工作

第32期

学院迎接省高校党建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编

2006年11月17日

围绕发展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我校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工作成效

学校本届党委是2005年3月正式任命的,现有党委会成员6人,纪委会是在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调整重建的,现有纪委委员7人。学校党委下设17个党总支,共有37个基层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21个,学生党支部13个,离退休党支部 3个。截至2006年9月底,全校共有党员805名,其中在职教工党员421名,离退休党员82 名,学生党员302名。教工党员占教工总数的45.4%,专任教师党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中党员占66.4%。学生中党员占3.0% (2006年6月占5.3%)。全校现有申请入党人员4855名,其中教工45名,学生4810名。

近几年来,我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学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党建工作和各项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

1 势头。我们把近几年来我校党建的基本经验与工作成效概括为“一二三四五”。

一、科学规划,突出一个主题

多年来,党委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突出发展主题,抓好调整主线,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谋划学校发展。多年来,坚持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党委会议事规则和院党政工作规程,确保领导班子议大事、抓大事,认真谋划发展,提出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选择。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升、校区建设推进、转型有序进行、专业结构逐步优化、队伍建设成绩显著、科技工作进展明显,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较快提升。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离不开党的建设和各级党组织与共产党员作用的发挥。

——制定发展规划。党委和行政先后制定了《2003-2007年发展规划》、《改革发展“十一五”规划》。根据“十一五”规划,党委分工相关职能部门拟定了“十一五”期间校区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科技发展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等五个分项规划。为推动规划落实,确保学校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积极推进两级目标管理。每年初,党委都要认真研究制定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同时,学校推进系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部门岗位责任制,在这过程中,各系也制定了系发展规划,学校与系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

——推动学校改革。近年来,党委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积极推动各项改革和事业发展,如:2001年教代会以推进学校内部管理的五项改革为主要内容,2003年教代会以提升办学层次、申办本科学校为主要内容,2004年教代会以制定《2003-2007年发展规划》,高起点建设理工学院为主要内容,2005年教代会以讨论《改革发展“十一五”规划》与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为主要内容,2006年教代会以推进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创办独立学院为主要内容。一系列校内管理改革的顺利实施,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彰显个性,凝炼两大特色

近年来,党委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注重根据实际精心打造我校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以特色促进党建工作,推动学校发展。

2 ——面向基层,坚持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

我校自1995年以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凝聚力工程活动,10多年来,凝聚力工程已经成为我校贯彻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校加强、改进和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抓手。新阶段的凝聚力工程建设,强调的是各级党的组织通过先进性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及党的群众工作,在全校创造一个共生共进、共谋发展的和谐环境,努力使全体人员围绕着我校的“十一五”规划所明确的各项目标共同奋斗,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这一阶段我校把凝聚力工程内容拓展为高校基层党的组织整个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强调不能把凝聚力工程工程仅仅视为群众工作,提出要着重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学术和统群组织工作以及基层群众工作四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相互协调、和谐共进。还提出要准确把握活动成效的三个检验标准即活动范围的覆盖、活动氛围的营造、事业发展的推动。经过三个阶段逐步深入地建设,我校10多年的凝聚力工程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了学校事业发展,推动了党务工作创新,培养了一批党务干部,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推动了和谐校园建设。为深化和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党委召开凝聚力工程专题研讨会,要求把活动的开展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强调“创建和谐校园是凝聚力工程的建设目标”,号召在全校上下形成和谐校园、和谐部门、和谐系科、和谐党组织的生动局面,还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要求: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二要准确把握活动成效的检验标准;三要建立利益凝聚、事业凝聚、精神凝聚等多层次的工作机制;四要构建组织、队伍和政策等相关的保障体系。

——夯实基础,抓好学生党员工作。

其一是规范学生党员发展。为不断规范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党委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同时,为适应学校发展规模扩大的形势,党委推出了在下放发展党员权限的党总支建立发展工作责任制的新举措。近年来,我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健康发展、有序推进,每年发展党员数均在400人左右。其二是加强学生党员培训。重视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把好预备党员转正关,利用分党校举办预备党员培训班。为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成立了学生党员参加的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双学”组织,下设若干个小

3 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其三是强化学生党员管理。我校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实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责任制,制定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责任制承诺条例和责任制管理办法。我们注重在实际工作中派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检验、提高学生党员素质。如:要求学生党员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助理、与学习困难的同学结对子、协助党支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考察工作、在“十佳百强”、“风采工程”等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从调查情况来看,90%以上的学生党员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光明日报》、《苏州日报》分别报道了学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

三、提升内涵,推动“三风”建设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党风建设带动校风建设,推动了学校的干部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建设。

——推动干部作风建设。一是开展“三深入、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即深入基层、一线和师生,服务教学、群众和发展。校党政领导和党员干部能够深入系部、深入课堂、深入师生,尤其是深入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实际,解决问题。二是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机关党总支和后勤党总支召开全体机关干部会议,由校领导讲机关作风建设问题,党委职能部门加强了与各系的工作联系,机关党总支推出了 “机关干部学习制度”、“机关首问责任制”等。其三是抓好干部工作思路创新。通过中层干部培训、院报访谈、编辑《工作研究》等形式,要求干部谈工作思路,努力推动干部善于研究、思考和勇于探索、创新风气的形成。

——推动教师教风建设。一是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制定相关文件提出要求,开展学习孟二冬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引导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规范行为,全面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我最难忘的一堂课”主题征文比赛活动。二是抓教书育人任务的落实。各系党总支落实教师党员联系班级和入党培养对象制度,与任课教师签订教书育人任务书,党委定期组织“三育人”先进个人的评选,较好地发挥了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和育人中的作用。三是抓教师党支部活动的开展。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前重新调整支部设置,加强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

4 建设。各基层教师党组织积极配合行政推进教师教风建设,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活动。如管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等党总支组织党员教师或带领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社区企业考察调研,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党总支坚持开展党员教师红旗岗活动,受到师生欢迎。党员教师以优良的党风带动了优良的教师教风建设。

——推动学生学风建设。一是健全规范保障学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修订了《系(部门)学生工作考评方案》等一系列学生工作管理文件,汇编了新的《学生工作手册》,通过各种形式在校、系、班级不同层面上开展学习,以此推进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二是优化队伍引导学风。开展班主任、辅导员培训教育,加强师德建设和能力培养。注重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签订学生党员先锋模范责任制承诺书,加强学生干部的教育管理。努力构建坚强有力的学生工作队伍,提高学生工作队伍开展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能力。三是强化管理狠抓学风。为切实解决学风建设问题,我校专门下发了集中整治学风问题的文件,制订了学风整治的活动方案,组织有关职能部门集中对学生宿舍、校园周边网吧、学生晚自修情况和学生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全校全体学生的考风考纪与诚信教育,并且通过学生学习生涯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教育等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学生稳定工作,成立校、系两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学校稳定工作责任网络,制定《常熟理工学院处理突发性事件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学生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与时俱进,实现四方面创新

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工作传统的基础上,校党委注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全面推进了学校党的各项工作。

——党的思想建设创新,呈现“三新面貌”。一是构建了党员教育的新格局。学校制定下发新的党员教育文件,明确规定党员教育采取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党校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组织部抓好基层党组织的“三会一课”制度并参与干部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宣传部抓好中心组学习和政治学习,纪委抓好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教育,党校抓好干部培训与党员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和日常管理,初步构建了学校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格局。二是明确了党员形象的新要

5 求。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向全校党员提出了“坚定信念,怀宗旨之心;奉公立诚,修正人之德;爱岗敬业,尽育才之责;求是尚真,行务实之风;追求卓越,创优异之绩”的具体要求,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做“追求卓越,反对平庸”的模范,做弘扬“三创”(“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的模范。三是积累了党员教育的新经验。在多年的党建工作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积累和总结了“认识到位、贴近实际,结合校情、坚定“四信”,紧扣发展、突出“三创”,找准问题、整改提高”的基本经验。

——党的宣传工作创新,实现“三个拓展”。一是拓展宣传范围。在继续重视政治理论教育和宣传的基础上,注意将宣传范围向新闻宣传方面拓展。我校党委在党委宣传部成立学校新闻中心,重点拓展新闻宣传工作,加强校内新闻媒体的整合,贴近院系,贴近教师,贴近学生,强化正面宣传,典型宣传,在校内沟通信息,凝聚人心,在校外塑造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新闻中心创建“五月阳光新闻网”,建立网络新闻发布系统,及时发布各部门和系科的新闻。院报、广播台注重新闻策划,增加新闻信息量,受到了师生欢迎。第二,拓展宣传内容。在继续做好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宣传的基础上,注意将宣传内容向校园文化建设拓展,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明确由宣传部总体协调,着重从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文化制度等方面加强建设,努力在办学理念认同、管理制度建设、学术环境营造、文化品牌形成、校园环境优化、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形成标志性成果,努力建设内容丰富、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有深厚底蕴的校园文化,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第三,拓展宣传渠道。在继续发挥各类宣传载体和宣传工具作用的基础上,注意将宣传渠道向整体的、综合的方式拓展。党委宣传部通过校园网络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发挥网络快捷的优势,积极开辟网上宣传阵地,首次开设学校实名制论坛,加大了网上的宣传力度。不断改进和提高《常熟理工学院报》的办报质量,加大了院报宣传的深度。每月编发两期《工作简讯》和一期《工作研究》,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频度。

——党的组织统战创新,体现“三个推进”。一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学校升本后的首轮中层干部选聘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形成在动态中激活状态的机制,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特别是在学校党政部门采用了校内竞争上岗、外聘引

6 进上岗的方式选拔处级干部,加大选聘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担任中层干部的力度,注意加强机关与系科中层干部之间的交流,初步建立了干部任用的轮岗、交流、退出、竞聘、引进机制。二是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委定期召开党员大会通报工作,基层党组织活动活跃开展,党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委和各基层党组织还十分重视规章制度建设,修订和起草了一批党建工作制度,完善了党员教育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推进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工作。学校下发统战工作规程,明确了统战工作的新要求,党委统战部门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高级知识分子参政议政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参与学校建设。完善了学校领导和统战部领导联系民主党派和党外高级知识分子代表人士的联系人制度,定期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形成了通报协商、合作共事的机制。

——党的作风建设创新,凸现“三个主动”。一是加强教育,把着力点放在主动自律上。认真组织学习中纪委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抓好“两个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和党纪处分条例)的学习教育,结合校内两例违法案例,及时对全体党员和干部进行警示教育,进行廉政谈话和诫勉谈话,通过编发和提供廉文等推动学校廉政文化的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严格自律。二是完善制度,把着力点放在主动预防上。党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学校实际出发,修订和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用制度约束和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三是强化监督,把着力点放在主动监控上。突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制,与各党总支签订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突出干部作风的监督,重点抓好干部贯彻学校精神的监察,抓好干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党务、政务公开的监督;突出监督过程的主动参与,在招生、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干部选用等重大事项上纪委监察部门都主动参与过程监察,突出了事前和过程的主动介入,突出了程序监督。

五、围绕中心,促进五项重点工作

我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紧扣发展主题,围绕工作中心,突出工作重点,保证和推进了学校事业的科学、健康、持续地发展。

——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学校现有东湖、元和两个校区,土地面积1204亩,建筑面积为38.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5800万元。建成教育技术中

7 心、计算机校园网、数字图书馆、远程教学站点等,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0多万册,电子图书48万多种,中外文报刊1799种,电子期刊28万种。经过三年多建设,新校区建设初具规模,相继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及其景观和绿化工程,积极规划并全面实施了二期工程项目。到2006年8月底,已经有10个系科的学生以及校部机关进入新校区。二期工程完成后,我校在东湖校区建成了学生规模超过10000人,占地合计58.3公顷,新建建筑面积约为27.5万平方米的新校区。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校党委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十五”以来,本科专业增加到25个,建设省级品牌、特色专业5个;新建校级重点课程13门,省级优秀课程6门;获得省级以上教改项目17项,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获得省级精品教材1部,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科技工作实现跨越。2005年我校纵向课题到账经费为41万元,比2004年翻了一番。2006年到目前为止,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农业高新技术项目1项,同时获市厅级项目24项,橫向项目10项,合同经费60万元,我校同常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申报了“省级纺织机械中心”已经挂牌,我校还参与申报了“十一五”国家863经济海藻育种项目。今年可到账的纵向科研经费达230多万元(含科技局等配套经费),比2005年翻了2番多,大大超过高校科研经费20%的平均增长率。此间,在我校召开了“常熟市人民政府-常熟理工学院校企合作对接会”,60家科技型企业领导出席,与一批企业签订了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协议。主办或承办了8次国际性、全国性的学术活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师资力量明显增强。近年来,我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三项改革”,即“教师聘任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实验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三项工程”,即“教授工程”、“学术带头人工程”、“名师工程”,执行“三项计划”,即“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引进计划”、“教师培训计划”。“十五”以来,专任教师由422人增至537人,教授由18人增至41人,副教授由89人增至133人,博士由7人增至37人,硕士由75人增至218人。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六大高峰人才1名,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6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

8 人培养对象2人,苏州市首批跨世纪高级人才9名,常熟市高技能人才3名,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14名。

——就业工作成绩突出。我校党政领导一贯重视就业工作,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校、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规划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了就业工作宣传的力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工作指导,召开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制,把就业率作为系学生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2003年师范本科生就业率为100%,非师范专科生就业率为91.35 %,平均就业率为96.49 %;2004年师范本科生就业率为100 %,非师范专科生713名就业率为94.53%,平均就业率为97.09%;2005年师范本科生就业率为99.05%,非师范专科生就业率为94.89%,平均就业率96.52%。到2006年8月30日止,2006届师范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57.63%,非师范专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0.01%,平均就业率为74.96%。

(顾永安/撰文)

审稿:周 宏 责任编辑:孔爱峰 执行编辑:刘清华

报: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苏州市委教育工委、学院领导 发:各党总支(支部)、党群职能部门

院党委宣传部制发 共印35份

常熟理工学院党建考核工作_9847

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党员

常熟理工学院红十字会简介

常熟理工学院实习教学管理办法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宿舍上网申请表

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常熟理工学院双学积极分子申报表

常熟理工学院建校60周年校庆公告

常熟理工学院党建考核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党建考核工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