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杨天兰)《我要的是葫芦》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4: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尹王中心小学 杨天兰

一、设计理念

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重点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究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可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放在适时地向学生提供材料和教给获取材料的方法,并对难点问题进行引领性分析。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长不成。

三、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思维活跃,对语言文字的热情很高,并具有初步识字、朗读和合作学习能力,但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待逐步提高,需要老师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2、图文并茂,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句、词、字层层递减,有规律地巩固识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2、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培养孩子喜欢阅读,主动阅读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六、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 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摘葫芦宝宝好吗?分成两组,看看哪组同学摘的葫芦最多。

(课件:字加上拼音)开火车读字;去拼音读字,读对的得葫芦。

3、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

生: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生: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hu lu teng xie zhi

葫芦藤花谢了治一治

ya ding sai lin

蚜虫盯着比赛邻居

2、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3、课件:葫芦藤谢哇蚜盯邻治赛

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u,组成词念轻声。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

4、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看一次?生:每天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5、小葫芦长得好吗,课文中用了哪一个词来形容它?(可爱)哪个小朋友能用赞美.喜爱的语气来读读这三句话。(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请看图(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

1、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会变成这样呢?看图示(课件:)

2、师:他为什么没得到葫芦呢?默读课文

2、3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3、生说,师出示句子:

(1)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心里想的是怕还是不怕?(学习句子转换)课件出示

生;课件出示;(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师:谁能读出不怕虫子的样子?(一生读、齐读) (2)师:邻居见了,是怎么说的?请看大屏幕。

出示句子: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 “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 “赛过大南瓜”是比南瓜长得还要大。

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

生: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体会内涵,使感情融入到学生心中。 师:“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 生: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师: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生: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3) 师: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 生:劝说、惊讶/奇怪、不以为然

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种葫芦人认为该治还是不该治? (学习句子转换)出示课件 师:种葫芦人相信邻居的劝说吗? 生:不相信

你能读出不相信的语气吗?(2生个人读)

(4)师: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这段话。(师、男、女生分角色读 )从读中体会感情。

4、师:葫芦上生了蚜虫,应该怎么办?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办的?

5、师: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分组讨论,互相学习,谈出自己的见解,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师小结:邻居做得对,因为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6、会演: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四)拓展探究

1、种葫芦人没有及时治理叶上的虫子,导致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这是为什么呢?请看大屏幕,让我们先来看看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出示课件,讲解:植物的根从土里吸收营养和水分输送给茎,也叫藤,茎再把这些营养和水分输送给叶子,同时叶子还能从太阳光里吸收更多的营养,叶子就把自己吸收到的各种营养和水分输送给果实,果实就会长得又大又饱满)。

师:如果葫芦的叶子上生了虫子(边说边板书:葫芦 叶子 虫子),葫芦会怎么样呢?(边引导边板书:营养 吃 间接伤害)

2、同学们,现在你知道种葫芦人错在哪儿了吗?

3、是的,如果种葫芦人懂得这些科学知识,他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吗?(板书:不懂科学知识)如果他听取了邻居的劝告也不会有这个结果(板书:不听别人劝告)。

八、总结明理

同学们,学了“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叶子长得好,果子就长得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有错就改。)

九、想象拓展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十、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一些蚜虫

变黄了

落了

事物之间有联系,要虚心听取劝告

十一、教学反思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

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

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设计上充分利用阅读材料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这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这才是学生做主导的课堂。注重从图片中感受人物心情,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揣摩文字背后的东西,让学生产生怦然心跳的感觉,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读起来自然就水到渠成,也能读得有滋有味。

我要是校长助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演讲稿(杨天芳)

广告学原理111001420001兰杨

新闻学概论111001420001兰杨

巾帼展风采(杨兰)

文献综述杨兰彩

要是我有了翅膀

兰天酒店寒假招工简章

(杨天兰)《我要的是葫芦》案例
《(杨天兰)《我要的是葫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