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我要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16 08:35:4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7个字,会写“言、每、治、棵、挂、哇、怪、慢”6个字

2、学会感叹句的朗读语气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了解植物生长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5、懂得做任何事情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二、学习重点:

1、会认会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生长的一般过程

三、学习难点:

懂得做任何事情要注意是物件的联系

四、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PPT、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老师在黑板山画几个可爱的小葫芦

师: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呀?

2、播放幻灯片——课本上的第一幅图

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画中的内容

(二)、板书课题,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给课文注音,标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生字划出来

2、借助拼音,让同学自己朗读课文

(三)、识字、写字教学

1、拿出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朗读生字,纠正读音

2、让学生用生字卡片上的生字组词

3、让学生分组交流识字认字的诀窍

4、重点教学生“言、每”的写字顺序

5、告诉学生“治、棵、挂、哇、怪、慢”这些字是左右结构,“盯”这个字形声字,让学生经常积累一些形声字

6、教授学生写字的过程,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在底下写,注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姿势

(四)、细读课文,理清思路

1、让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再看看幻灯片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描述图画中的内容 (1)、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用板书或幻灯片呈现) (2)、注意第一自然段中的“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感叹句的语气。

由老师朗读师范,学生跟着朗读,指名学生朗读,问问谁能读的更好呢?

2、问问小学生想不想知道种葫芦的人在种葫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1)、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

二、三自然段 (2)、学做小老师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两段,让你和你的同桌分别做一做小老师 老师提问:叶子有什么变化?(向小学生介绍蚜虫的相关知识)。 看到蚜虫,种葫芦的人说了什么呢?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吧 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想?会不会和他想得一样呢? 那么邻居是怎么说的呢?邻居是怎样的心情呢? (3)、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他们是同意邻居的还是种葫芦的人的想法呢?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3、出示第二张幻灯片,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1)、把第一张图和第二张图作比较,让同学看图说说两张图画的不一样

(2)、怎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3)、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段(找到了吗?老师指名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谁能说得更好呢?)

(4)、小组讨论:为什么原本那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掉光了呢?

(5)、课件演示:种葫芦的人听到了小葫芦和叶子之间的对话

叶子:你知道为什么么你以前会结出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吗? 小葫芦:我不知道。

叶子:那是因为葫芦藤每天都向我输送养料,我再将养料输送给你。 小葫芦:哦,是这样啊!那为什么我现在却掉在地上了呢?

叶子:那是因为我的身上长满了蚜虫,但种葫芦的人却而不帮我治。蚜虫吃了我,使我再也无法输送养料。你没有养料供给,就会变黄落下。

小葫芦:唉!(叹了口气,再也不说不出话了)

(6)、听了小葫芦和叶子间的对话,你们为小葫芦觉得伤心吗?你们知道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了吗?请小朋友讨论讨论,一起说说!

(五)、齐读课文,读出语音语调

(六)、总结全文

1、巩固生字词

2、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把这篇课文讲一讲

3、我们能不能向种葫芦的人一样呢?应该向课文中的谁学习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每个抄写2遍

2、朗读课文5遍

3、回家以后把学到的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4、动动眼睛,观察一下植物生长的过程

小组成员:

小教(2)班 沈莉娜 季怡慧 周苏林 李玉洁 徐晓玲 朱益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认真书写信、抬、蛙、答、沿、际、错]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二、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个葫芦、相关挂图、生字卡片。布置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芦 盯 挂 怪 些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长虫───────→落了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u,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2、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出示幻灯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3、说话:

A、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是怎样的?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有什么不同?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B、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4、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5、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生字的,然后老师总结。)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4、指导学生进行书写。(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书演示,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5、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示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

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老师总结:叶子可以帮植物输送养料,植物才长的好,叶子掉了,植物没法生长,也就不能长葫芦了。) (10)、指名分角色表演课文所讲述的故事。

七、课堂总结:

(1)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每一段中的小葫芦是怎样的,它们有什么变化: 可爱、健康——叶上有虫——仍然有虫——蚜虫更多,小葫芦都落了

(2)随着小葫芦的变化,请大家用恰当的语气读出对应段落(老师适时指导)。如:第一段要读出喜悦之情;第二段读出急切盼望小葫芦快长大的心情;第三段邻居的话要读的诚恳,种葫芦的人的话要读的不解、满不在乎;第四段读出失望、后悔的语气。)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①植物叶子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叶子掉了,就不能结葫芦了。②要听别人劝告。这个人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早点治蚜虫,葫芦就可以保住。由于他不听别人的劝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八、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九、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组员:陈晓诚、郑婧华、张小青、

推荐第2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葫、芦、藤、哇、盯、邻”;会写“挂、哇、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一、

二、四自然段。体会感叹句的语气。通过情境中朗读、说话练习,体会主人公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揭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小谜语,看看谁能最先猜出来。 青青蛇儿满地爬, 蛇儿遍身开白花, 瓜儿长长茸毛生,

老君装药要用它。(打一植物) 生:是葫芦!

2、师:真聪明!谁来读一读。

“芦”这个字本来读第二声,但在这里念轻声更好听“葫芦”。谁再来读?一起读。

3、认识葫芦

师:见过葫芦吗?谁来介绍下。

生各种答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 “葫芦”这种植物。(PPT播放葫芦的基本介绍和用途)。葫芦的用处可大了,刚成熟的时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等葫芦长老了可以盛水、装酒,它还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艺品呢!

师:这是长在地里的葫芦,哪个小朋友给我们指一指葫芦藤?你读一读,藤是后鼻音。全班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你们喜欢葫芦吗?古时候也有一个人和你们一样喜欢葫芦,天天念着“我要的是葫芦”(板书)。那么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赶快走进故事去读一读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我们开小火车读课文。

2、集中识字

夏天到,葫芦香, 摘个葫芦大家尝。(做成PPT语音)

出示生字:挂

盯(邻和盯的读音是重点)

师:摘掉生字宝宝的拼音帽子,你们还会读吗?(抽读,开火车读,同桌一人读一人组词)

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观察一下这些生字宝宝,你是用啥方法记住它们的?

学情预设: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目不转睛地看。(师:给它组个词。生:盯着。师:你们做个盯着老师的动作。你们都用眼睛盯着老师,难怪它是“目”字旁。一起读,注意,是后鼻音,再试次。)

怪:怪的右边是“圣”齐天大圣的“圣”齐天大圣最爱打妖怪。

治:治、抬、台进行区别,用“台”进行熟字加偏旁

师:真棒,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宝宝。认识了生字宝宝,这些词语娃娃你们会读吗?先自己读一读,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3、师:小朋友们都看过连环画吧,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编成一本“连环画”!老师先开个头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第一幅图空白) (第二幅图)“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谁来说?”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两到三生读) 师:“那个人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生: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有个邻居看见了说„„

生: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多热心的邻居呀! 可是,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 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 生:更多了

师:小葫芦慢慢地„„ 生:变黄了 师:一个一个 生:都落了。

师: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1)为什么那个人不去治蚜虫呢? (2)小葫芦为什么会落?

师:同学们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学习了整片课文,相信你们能明白了。

三、精读课文,体会寓意

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份连环画,还缺点什么? 生:第一幅没有图画

师:我们一起来把它补画上,“要想画好这幅画,先要读好这段话!”自由朗读第一段。 (男女生读)这段话里有两个长得很像的生字宝宝,你们能找出来吗?(“哇”和“挂”) 师:他们长得那么像,你有什么方法区别它们吗? 学情预设:“挂”要用手挂(师:大家一起做动作。)

“哇”要长大嘴说(师:大家一起说。) 师:能不能换一个偏旁变成另一个字?

师:老师把这些字编成了一首儿歌,一起来读一读,我们在配上节奏读读。

张口一声“哇” 用手往上“挂” 有水是水“洼” 女孩爱“娃娃” 捉虫能手小青“蛙” 小—青—蛙

2、师:“挂和哇”是我们要学的生字(PPT上出示田字格)观察一下,我们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学情预设: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边窄右边宽,两个土一个在上面一个在横中线下面。 师:小朋友们都提醒的很好,下面老师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来写一写这个“挂”字,其他的同学描红一个写一个。来夸夸他们写的字,老师觉得写得不错,你也可以给他指出不足。好,大家把剩下的一个字也写了。

3、师:小朋友们大概都等不及画插画了,我们一起来看要在上面画些什么,再次读第一段。读好了吗?谁来说我们要在上面画些什么? (葫芦,绿叶,小白花,葫芦藤)

师:老师把“葫芦藤”圈出来了,你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在自己的课本里圈出来,开始。

4、师:全找对的小朋友笑着和老师点点头。看了这些,老师知道怎么画了。你觉得我的叶子够了吗?(

三、四片叶子)

学情预设:不够,因为是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师:你们把这句话读好了,老师就能把叶子画多了画美了,先自己练一练。

(请

3、4位小朋友读好为止,中间可范读。

师:看,绿叶越来越多了!小朋友们一起读。读得真不错,我们再多些叶子,这才是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里用“挂”你能换个词吗?为什么文章用“挂”?

喜欢小葫芦吗?(PPT做动画)谁来夸一夸!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看得出来你很喜欢,谁再来试试,可以加上动作。恩,你读得真可爱,我们大家一起来!你们能不能像夸小葫芦这样夸夸绿叶,小白花,葫芦藤呢?(多么-------的---------哇) 生:„„

师:这棵这么美丽的小葫芦,你们能读得美吗?一起来读一读。

5、师:但是呀,没过几天„„(出示图片P64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葫芦落了,叶子变黄了,还有小洞洞。

师:那你要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谁来试一试“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刚才还这么美丽的小葫芦怎么就落了呢?我下节课再来继续找。

推荐第3篇:《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这是一篇寓言,文章语言优美,富含哲理,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的故事。

通过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了学生事情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并做出及时的反应;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自然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简单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致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基于此,我会结合插图,让学生从插图中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谢”、“想”“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区分葫芦在不同量词的语境下的不同意思。

3、了解语气词特征,并会熟练使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棵”、“谢”、“想”“盯”。 了解语气词特征并熟练使用。

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区分葫芦在不同量词的语境下的不同意思。

【教学准备】

师:PPT、板贴

生:预习课文、制作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猜葫芦”

1、(多媒体出示葫芦图)猜一猜,这是什么?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2、(多媒体出示葫芦藤)你认识它吗?你能把它整个的名字叫出来吗?

(板书:葫芦)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那谁来叫叫它? 注意:葫芦的“芦”是第二声,但和“葫”在一起时念轻声,齐读。

3、量词区分:难题来了,怎么区分它们呢? (出示一个葫芦,一棵葫芦图片) 一( )葫芦 一( )葫芦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

1、)打牌游戏: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两人一组,一人出牌,一人回答,答错的同学要再答,直到两人都对为止。

2、)师出示生字卡片,生齐读。

2、解决了生字难题,下面我们来读课文吧。读课文之前,请你们先看看题目《我要的是葫芦》,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一个葫芦还是一株葫芦)

3、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所有的葫芦,并且数数有几个?思考这是指一个葫芦还是一棵葫芦?

4、游戏“贴葫芦”

1、)你找到几处带有葫芦的句子?是指一个葫芦或是一棵葫芦呢?

2、)请9个学生上台把带有葫芦的句子贴到一个葫芦或者一棵葫芦下面。

3、)他们贴的都对吗?火眼金睛,发现错误。(生纠错) (

4、)课文中我要的葫芦究竟是哪个呢?举手表决。

5、游戏“挂葫芦”:

我们一起来挂葫芦吧。读的好,老师就把句子贴到葫芦藤下。

6、想要读好故事就要读好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它吧。

1、)谁来读第一句话?(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来几朵雪白的小花。谁来读?“藤”有什么作用?谁来点一点藤在哪里?哪些植物身上有藤? 欣赏有藤的植物。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

3、)谁来读第三句?(指名读)

4、)第四句: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谁来读?“啊”是什么词?还有哪些语气词?语气词有哪些特征?这里为什么要用“!”?

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这可爱的葫芦吧。

7、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道练习题,你能完成它吗?

1、)按课文的内容说一说。

( )的小花 ( )的小葫芦 ( )的葫芦藤 ( )的绿叶 (

2、)自由地读一读这几个词组:谁能按葫芦的生长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呢?排错了葫芦可就长不出来啦。

8、游戏“摘葫芦”。

刚才我们把有葫芦的句子都挂到了葫芦藤上,现在老师想请我们班的朗读家们再读读这四句话,读的好,老师就把这句话摘掉哦。 指名读这四句话。

9、这么可爱的葫芦长啊长,结果———出示结尾: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蚜虫你认识吗?你在哪里知道的?(棉花姑娘)

蚜虫使葫芦都落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心中的讨厌吗? 指名读,齐读。

10、齐读黑板上剩下的5句话,摘掉最后的5个葫芦。

好不容易长出来的葫芦一个一个的落了,你现在有什么疑问吗?(蚜虫吃了叶子,葫芦为什么会落?)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去解决。

三、书写指导

1、出示“棵、谢、想、盯”,观察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后生自己描一写一,师巡视,找出学生的典型错误展示评议。

3、师示范书写,生再次练写。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思考:蚜虫吃了叶子,为什么葫芦会不都落了?

五、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一个葫芦 ? 一颗葫芦

【教学反思】

在教授本课时,我首先抓住我要的是一个葫芦还是一棵葫芦这个问题,创设了一系列的猜葫芦、贴葫芦、挂葫芦、摘葫芦游戏,在完整的游戏环节中让学生理解本课时的重难点,自然地引出了问题:蚜虫多了,为什么葫芦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在识字环节,用打牌游戏检查反馈生字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啊”这个语气词,整体理解语气词的特征和使用方式,同时抓住“啊”进行了情感体验。不足之处是对于学生的读还不够多,形式也不够多样。

推荐第4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在有效练习中丰富语言积累

——《画家和牧童》课堂练习设计

作者:育才舒曼艺术学校 韩宝珊

[设计内容]

《画家和牧童》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这里设计的是本文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课堂练习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既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尺码,又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好的课堂练习,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活跃课堂,提高课堂质效。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有效的课堂练习来达到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活动目标]

通过有层次的课堂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感悟的情愫,并在“读、学、说、用”中积累语言。

[活动过程]

一、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

分析《画家和牧童》这一课,主要是有两部分组成,作者首先是花了大量的笔墨从正面、侧面来写戴嵩的著名、画技的高超,从而为后半部分写他的谦虚谨慎和牧童的敢于挑战权威做好充分的铺垫。因此,教师巧妙地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句来设计练习以达到突破重难点和积累语言的目的。

1、课件出示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说明他的画很受欢迎,画画得很好!

师:如果我说:“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有什么不同吗?

生:没有了“一…就…”就说明不了他的画是很受欢迎,可能他的画挂出来很久才有人来观赏。

师:说得很好!请你在朗读中体会“一…就…”的作用。

2、课件出示句子:“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师:你从句子哪些地方看出戴嵩的画好?

生:“没有不、争着、花大价钱”体现了戴嵩的画很受欢迎。

师:请你读出画受欢迎。

生有感情地读,重读“没有不、争着、花大价钱”。

师:请你结合上一句的关联词“一…就…”,来说说大家看到戴嵩的画以后的反应?

看画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

有钱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

生:看画的人一看到戴嵩的画,就点头称赞。有钱的人一看到戴嵩的画,就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这两个练习设计紧扣文本,学生从感悟关键词,活用关联词“一…就…”中深刻理解到了戴嵩的著名、画技的高超)

二、看图说话朗读促悟

课文是这样描写戴嵩画《斗牛图》时娴熟的技艺的:“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读完这句,学生质疑什么是“浓墨涂抹、轻笔细描”。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不是生硬地让学生去对这两个词语进行字面的解释,而是非常精妙地通过再现画家作画的过程来准确地让学生把握并运用这两个词语。

师:看老师怎么画?(先重笔画出荷叶的边,然后轻笔细描出荷叶的叶脉)。

师:老师刚才是怎么画成这副荷叶图的?请你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来说。

生:老师一会儿浓墨涂抹出荷叶的边,一会儿轻笔细描出荷叶的脉,很快就画成了荷叶图。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也说得很完整。你能将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再送回文章中读一读吗?注意作画的方法不同,读也有所区别。

生有感情地读,“浓墨涂抹”重读,“轻笔细描”轻读。

(这个练习设计,虽然没有让学生动笔去填空或连线,但是老师一幅巧妙的简笔画,让学生从细致观察、口头表达、朗读活动这三个环节中不仅整体感知了文本,突破了字词的难点,而且为后文指导朗读“称赞”的语句做出了极好的铺垫,可谓一举多得。)

三、梯度练习拓展思维

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

面对戴嵩的《斗牛图》,围观的人纷纷夸赞。

(1)“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2)“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针对这个教学环节,老师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走进文本。之后,又通过朗读排演创造性地活化了文本,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学到这里本可就此打住,但是既然课文写的是围观的人纷纷夸赞,而书中仅仅列举了一位商人和一位教书先生的夸赞,便留下了一个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还有谁,这个人又会怎样夸赞的空间。于是教师通过设计了以下具有层次性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师:除了商人和教书先生夸赞了戴嵩的《斗牛图》,围观的人中还会有谁在夸赞?

生:官员、戴嵩朋友、亲人等。

师:商人用“绝妙之作”来夸赞戴嵩的画画得太像了,你还可以怎么夸赞?(出示课件:“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__________!”)

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简直跟真的一样!

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真是太逼真了!

师:出示词语(上乘之作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活灵活现),将这些词语带入句中,自由练说。

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栩栩如生!

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惟妙惟肖!

师:你夸,他夸,商人夸,教书先生夸,所以书上说围观的人“纷纷夸赞”。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表示夸赞?

生:称赞、赞扬。

师: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呢?

生:赞口不绝、表扬。

师:谁来说说这个句子:“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_________!”_____。

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活灵活现!一位戴嵩的朋友赞口不绝。

(整个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使学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地挖掘既符合文本要求又不仅仅局限在文本内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积累并运用了语言,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推荐第5篇:《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余薇薇]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课文,评议。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下节课我们要帮种葫芦的人找找原因了!

六、巩固生字

“葫芦藤哇盯”

1、齐读

2、开火车读

七、学写生字“挂哇每”注意“每”的笔顺。

推荐第6篇:我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猜我是什么?游戏的规则是,我读完谜面最后一个字,你们才能举手。明白吗?(大屏幕依次出示谜语),学生猜谜。

同学们真聪明,作为奖励老师想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有一位小朋友想拜我为师,可它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所以我不想收它为徒。这个小朋友听说我们二年级2班的同学特别爱帮助人,它想请同学们帮助它,告诉我它是谁,你们愿不愿帮助它?

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30我是什么》中,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课题。学生根据教师的谈话回答教师的问题,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了解大意,并学习生字。

1、为了能帮助那个小朋友让它知道自己是谁,同学们必须把课文读通、读懂。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生字)纠正读音。让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

3、同桌互读,相互帮助,注意读准字音。

4、巧记生字。师: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生字最好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学生交流记字方法,老师相机总结表扬。(识字方法:

1、分析偏旁理解记忆,例如“浮、灌溉、淹还有雹,它们都和水有关,所以偏旁是三点水还有雨字头。课件2 偏旁变颜色。

2、编字谜上边两只眼,下边两只眼,中间一只小花狗。”“器”

3、联想记忆法 “躁”一个人生气的都蹬起脚来了,“灾”一个人家里着火了,就是灾难。)

5、你看,掌握多种方法,我们就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记住许多字啦。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大屏幕出示生字),让学生读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子读给大家听。

师:字词难关我们已经顺利闯过,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谁愿意读呀?我请这5个同学接龙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是什么呢?”开始吧。

三、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水能变成什么。

同学们都说对了,那个小朋友就是“水”,在大家的帮助下,那个小朋友拜我为师有希望了,看(贴水珠图片),小水珠笑得多灿烂呀!不过,要让我收它为徒,让它知道自己是谁还不行,它还要有本领。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帮小水珠告诉老师它有什么本领。

1、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回答,(小水珠的本领是会变,)嗯,小水珠的本领还真不小,我决定收它为徒了,你们高兴吗?

2、看,小水珠也高兴的从水里跳出来了,它还给大家带来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我会变成____,变成_____还会变成______) 指名两三个学生说(贴图片:汽、云、雨、雹子、雪)

2、师:同学们帮了小水珠这么大的忙,看他站在绿叶上跟你打招呼呢,咦!小水珠哪儿去了?(播放小水珠变成汽的动画)谁能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请一名学生读课文用原话回答问题。(大屏幕出示句子)

师:你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小水珠,谁还能读?那好吧!举手的小朋友一起来读吧!

师:汽呀还可以变成云呢?师范读。(出示变成云的一段话)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我觉得你比我读得好,我得向你来学习呢!你们再看,(出示白云、乌云、朝霞的图片)这是云的白衣服,,这是云的黑衣服,这是云的红衣服。你们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呀?你喜欢穿白衣服,那你就读读有关白衣服的句子吧!你喜欢穿黑衣服,那就读读描写黑衣服的句子吧!你来读描写穿红袍的句子吧!

指定3名学生接龙朗读。

师:云和我们一样,也喜欢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听了他们的朗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吗?

生:你们什么时候穿白衣服?什么时候穿黑衣服?什么时候穿红衣服?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你们三个就快告诉他答案吧!

三名学生分别回答。

晴天的时候穿白衣服,阴天的时候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的时候穿红衣服。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呀!谢谢你们告诉大家这些知识。现在请喜欢穿白衣服的同学举手,你们读第一句。请喜欢穿黑衣服的同学举手,你们读第二句。剩下的就是喜欢穿红衣服的同学了,你们读第三句。最后一句大家齐读。好,开始吧!(出示描写云的一段话)

3、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第一段,知道了水可以变成汽和云,就这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那个小组愿意上台表演朗读?我请这一小组吧!

四人小组上台表演读。

师:你觉得谁读的好?

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很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加上动作就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加清楚了。

你们想读吗?谁愿意向他们挑战,超过他们?

谁还想超过他呀?

想读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吧!

师:你们看,我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越读越好,谢谢你们,请回到座位上吧!通过刚才读课文,我们应该知道这些括号里该填些什么呢?(出示填空 第二自然段原文填空 落 打 飘)

指名填空。

师: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那你们来说说理由吧!

生:因为小水珠比较轻,所以是落下来。雹子像小硬球一样比较重,所以是打下来。雪花像小花朵一样,肯定是飘下来。

师:你真是个思维敏捷,善于表达的孩子。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大家可能都没看到过“雹子”,(屏幕出示图片)这就是雹子,有大有小,打在身上很疼的。如果下冰雹,小朋友要赶快躲起来。下面我们捧起课本,再读这个自然段。(生读)

师:这一会儿功夫我们就有了这么多种变化,看,水被太阳一晒(画箭头、太阳)就变成汽;汽升到空中变成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就成了云(画箭头);云再遇到冷风(画风)就会变成雨、雹子、雪(画箭头)你们看,雨、雪、雹子落下来,又变成水,水就是这样在自然界里循环变化的。

师:水呀,真是一位魔术师。看,小水珠又有问题要请教大家了。(大屏幕出示) 生:变成水蒸气。

生:特别冷的时候,水会变成冰。

师:同学们想不起来,没关系。老师这里还有几个谜语,请看(屏幕出示,生读):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遇风可飘动,日出开始散。

生:雾。

师:秋末冬初的早晨,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白茫茫的一片大雾。水还会变成什么?晶莹透明像水滴,光滑圆润像珍珠。夜晚来天明去,又爬又滚真顽皮。师:是霜吗?生:不是霜,是水珠。师:比“水珠”更好听的名字——生:露珠。

师:同学们可能也没见过露珠和霜,请看这里。(大屏幕出示)

指导书写引导观察

师:水娃娃真有趣,不但在生活中会变,在大自然中会变,而且在汉字中也会变——(出示田字格生字:冲池浮黑。)请大家看。师:你发现它们变什么了?生:在“黑”字里,水变成了“四点底”。生:在“池”字中,水变成了“三点水”。生:在“冲”字中,水变成了“两点水”。师:是啊,水宝宝真顽皮,在有的字里变成两点水,在有的字里变成三点水,当他压在底下时,又变成了四点底。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几个字。 (生写字)

推荐第7篇:《我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要求〗

1、通过谜语、象形图片学会“雹、浮”个生字,会读“灌溉”,会写“冲、池、晒、浮”4个左窄右宽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抓文中的重点字词,体会课文用词准确性。

3、通过朗读、背诵,通过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文中的重点字词,体会课文用词准确性,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来猜几个。

1) 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云) 2) 线儿有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3) 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源自天上来。(雪) 4)小珍珠光又亮,噼里啪啦从天降,小心翼翼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雹子)

学习生字“雹”:谁能记住“雹”?换偏旁:有水把茶泡,有手轻轻抱,有足快快跑,有衣穿长袍。你也能给“雹”编一句儿歌记住它吗?(有雨下冰雹)

2、你们都已经成了猜谜大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要我们来猜一猜。板书课题。 读课题。如果让你给课题加上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呢?那该怎样读呢?注意轻声“么”。(师评价:俏皮,淘气,皱着眉,挺神秘的,想让我们马上去看个究竟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读全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借助树叶上拼音。并想一想:我是什么呢?会变成什么呢?圈出来。

2、反馈:

刚才小朋友们读得那么认真,我究竟是什么呢?(指名交流)教师板书:水。水千变万化的,它到底变成了哪些东西呢?

出示:我是神奇的水,我会变成( ),又会变成( ),还会变成( )、( )、()„„ (板贴:汽、云、雨、雹子、雪)。

三、细读、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水是一位神奇魔术师!那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我”是怎样变成汽和云的。指名读第一段: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找到后读一读。(请生说一说)

(3)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朗读指导 (极小极小 无数)

“我”变成了怎样的点儿?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教学生字“晒”“浮”:出示象形图

(4)云和我们一样,也喜欢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它给自己准备了哪些衣服呢?

出示句子: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你是在什么时候看到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衣服的?早晨穿红衣服的云我们叫它什么?(朝霞)傍晚的时候,穿上红衣服的云娃娃叫(晚霞) (4)指导朗读:

师:云在风的帮助下,飘来飘去,给天空增加了美丽的色彩。你能读出云有多美吗? 指名读。 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你瞧,被太阳一晒,“我”就能变成汽、云,还能变成——(雨、雹子、雪)赶紧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怎么变的。

“我”是怎样变成雨的?(请生说一说)

课件出示: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

(2)师:它们是怎样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和我们见面的?看大屏幕,谁会填,先自己填填看:(出示: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___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___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___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指生填.读句子。

师:同学们“落、打、飘”这三个字的位置能不能换一换啊? (3)欣赏图片,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教师小结:水娃娃的介绍,多形象、准确啊!三个不一样的动词,让我们看到了三种不一样的变化。我们在平时写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

(3)水娃娃多神奇啊!你能通过朗读来感受它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吗?”自己练练。有信心读好这一段吗?谁来试试?(指名读,相机指导:落要轻,打要有力,飘要轻柔。听了她的朗读,老师也想试试,我们合作读好吗?我读雨的句子,男生读雹子的句子,女生读雪的句子。

(4)读着读着,你是不是记住了呢?生看板书,教师引导背诵。指名背诵。齐备

3、小结;(指着板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一晒,水变成汽,汽升上天空又变成云,云在冷风的吹拂下,又变成(雨)、(雹子 )、(雪 )。拓展:水娃娃在大自然中就是这样循环变化的,你知道在生活中水娃娃还会变成什么?(课件出示:露珠 冰 霜 雾 图片)

配乐讲述: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多快乐啊!地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给人带来阵阵寒意。白霜在树叶上发亮。远处,大雾弥漫,淹没了群山,好像给大地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

四、指导写字“冲 池 浮 晒 ”

1、写字:水娃娃今天给我们带来了神奇的魔力。下面把刚才学的两个生字写到本子上,每个字写两个)写字前要提醒自己(写字歌: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展评。写得好的在旁边画一个笑脸,不足的改一改。

五、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多变的水娃娃,不过,要想真正认识水娃娃,了解水娃娃,咱们还得去它的家看看,还得去熟悉它的脾气,这些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推荐第8篇:《我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二年级上册

30 我是什么

(第一课时)

绍兴市柯桥区鉴湖小学 濮彩君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水能变成云、雨、雹、雪等自然现象;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节水意识。课前准备:

老师:课件、水滴头饰; 学生:对水的知识积累。 教学流程:

课前预热:

1、我们来做个猜谜语的游戏:

看上去像水晶, 摸上去冷冰冰, 走上去滑溜溜, 烧热了水淋淋。 万物披银装,原来不是雪。太阳一照射,化作水珠儿。

小珍珠,真可爱,只能看,不能戴。 半天空中一座桥,红黄蓝紫多好看。 飘飘悠悠像层纱, 太阳出来全散开。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真能干,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30课《我是什么》,小朋友们,我是?(板书:水)

开小火车认读词语:(填空中出现的词语) 上节课大家了解了我的脾气,你们还记得吗?

1、检查词语,填空:

我的脾气 有时候我很(

),

我做过许多好事, (

)田地, 发动(

), 帮助人们工作。

有时候我很(

)。

我也做过许多坏事, (

)庄稼, (

)房屋, 给人们带来(

)。

你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

让我光做好事, 不做坏事。

指名填空。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哪个脾气啊?(温和)谁温和地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从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你对我的喜欢。)你们肯定不喜欢我的坏脾气?(暴躁,评:你都皱起了眉头。)我做了那么多坏事,怪不得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二、学习一二段:

1、这就是我善变的脾气,有时温和,有时暴躁。不光我的脾气会变,我的样子也是“千变万化”。今天我就要展示一下自己“千变万化”的本领。请大家打开课本到144页。我请同学读一读课文的第

一、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找,找到了把它圈出来。

2、你知道我会变成什么?(板书:云、雨、雹子、雪)

请你用:我会变成( ),变成( ),变成( ),还会变成( )。

3、如果你就是千变万化的水,你愿意变成什么呢?找到变化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句子如下:

A 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管我叫“云”。 (你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穿白衣服的时候,人们叫我?什么时候看到白云?穿黑衣服的时候,人们叫我?早晨披着红袍的我叫?那么晚上的我叫?课件播放图片,指导朗读:那就读出我的喜欢与云的变化来。)

B 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如果你变成了雨点儿,你想落到哪里去干什么?)

C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观看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雹子”打下来的力量可真不小啊!你们还喜欢雹子吗?为什么?谁能读出“雹子”的力量大和你对“雹子”的不喜欢。)

D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观看视频指导朗读:你又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好美啊!你能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听吗?)

4、对比读:男生读“雹子”;女生读“雪”(评:听了你们的朗读仿佛让老师看见小硬球重重地打下来,小花朵慢慢悠悠地空中飘舞。) 5、谁知道我还能变成什么?(雾、露珠、霜、彩虹、冰„„) 6、练说:

有时候,我像小白花(

)在叶子上,人们管我叫露。 有时候,我像一块块水晶(

)在河面上,人们就管我叫冰。

有时候,我像变成一座五颜六色的桥(

)在天空,人们管我叫彩虹。

有时候,我像一层层白纱(

)在空中,人们管我叫雾。

有时候,我像调皮的小孩子叶子上(

)滑梯,人们管我叫露。

三、学习第三段:

1、小朋友们真能干,我多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我想请你们到我家做客,你们知道我的家在哪儿吗?(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2、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我适合在这些地方做哪些事呢? (1)填空:

池子里(

) 小溪里(

) 江河里(

) 海洋里(

A睡觉

B散步

C奔跑

D跳舞

(你为什么选择在池子里睡觉?你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了。看来,用词语可是大有讲究的啊!小朋友们,朗读不也是如此吗?)

(2)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分角色读:(听海浪声,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女生读“睡觉”,男生读“散步”和“奔跑”,男女生齐读,在海洋里的内容。 (3)想象填写:发挥你的想象,平常我还会在哪里干什么?

四、总结:

小朋友们,你们看(指板书):他们之间的关系多密切呀,太阳一晒,水就变成了汽,汽(连成片)就变成了云,云(遇到冷风)变成雨,雪,雹子。云,雪,雹子落下来,又变成了水,水在自然界中就是这样循环变化的。

五、学习生字:

1、水娃娃真有趣,我不但在大自然中会变,而且在汉字中也会变。(出示田字格生字:冲

浮 )

你发现了什么: “池”和“浮”字中,水变成了“三点水”

“冲”字中,水却变成了“两点水”

(是的,有时候我变成了两点水,有时候我变成三点水,还有的时候我变成雨字头呢!比如:板书中的“雹子”、“雪”、“雾”、“露”、“霜”)

4、指导写:“冲”和“浮” 5、生写,教师巡视。

六、作业:

1、说一说:课堂第6题填空

2、写一写:节约用水的宣传语;

3、看一看:《水的故事》

推荐第9篇:《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教学设计

执教者:玉桂小学

郭英

指导老师:郭云琼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3、会写“怪”、“慢”两个字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和体会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摘葫芦游戏巩固生字词。

2、把句子补充完整。

(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 ),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 )了几个( )。多么( )的小葫芦哇!

(1)指名补充。

(2)齐读填完整的句子。

二、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结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示图:你看到了什么?结合板书:变黄---落了)

2、图文对照读第四自然段,指导书写“怪”。

3、小朋友,学到这儿,看着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4、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我们读读

2、3段,仔细想一想。

三、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答案。

2、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找到答案了吗?

3、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再把这两句读一读。)

4、(师简介蚜虫)蚜虫那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朗读指导,结合表演理解“盯着”,根据生活体验理解“自言自语”。)

5、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6、他的邻居看见了,怎么劝他?(指导读邻居的话)

7、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他的反映是什么?(指导书写“怪”)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知道这话的意思吗?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8、分角色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本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先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求知欲,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四、感悟寓意。

1、叶子上的蚜虫不治,他要得到葫芦吗?为什么要不到?

2、那个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种葫芦的人心情会怎样?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活动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

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

3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设计意图:通过对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一次人文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附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长虫、变黄 落了

叶和果有联系

推荐第10篇:《我要的是葫芦》2课时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2时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初步理解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生字书写正确规范。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

(: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葫芦不高兴)

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lu(生答)

(: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答案藏在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出示生字卡片“葫”“芦”“藤”“哇”“盯”“邻”生试读。

3、师教读生字,并标注拼音,生跟读。

4、生再读生字(齐读)。

、师擦去生字拼音,学生再试读。

6、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三、学生自由读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1、说给同桌听听;

2、指名说。(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四、写字

、读生字,看谁读得准

2、观察生字,看看谁会发现

(1)相同偏旁的字:怪、慢

(2)相同部的字:挂、哇

(3)相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看老师写字,比比谁会看

每——指导写笔顺。

挂、哇——右边是两个土。

慢——右边中间是四字旁。

4、生完成书上的写字练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文,体会不同句子的语气。

教学难点:明白蚜虫与小葫芦的关系,提示寓意。

教学准备:葫芦和葫芦叶的剪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入导入。

、出示题,生读题。

2、复习生字。

二、学文第一自然段。

、出示图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是啊,这就是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段。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3、指名回答。

A、这棵葫芦长得好。从哪儿看出来?(长满了绿叶,开出了美丽的小花,挂起了可爱的小葫芦等)结合板书: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指导读这句话。

B、种葫芦的人很喜欢。(每天、看几次)指导读出喜爱的语气。

这真是一棵长得非常好的葫芦,相信以后会长得更加好的。结果到底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图二,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叶子都枯黄了,上面全都是小洞洞,小葫芦也都掉一来了。

是啊,真想不到呀,我们来看看文上是怎么说的?抽生读文,说说你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请学生们自由说说。结合板书:落了

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可惜、伤心、着急等)指导朗读。

小朋友,学到这里,你再联系前面第一自然段,你心中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请学生自由说,重点抓住:长得这么好的葫芦,为什么没过几天,就会一个个全落了?

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找答案吧,请小朋友把书打开,我们一起来学习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四、学习二自然段。

、请男生读第二段。

2、说说你从文中读懂了葫芦落下来的原因了吗?

指名说说:叶子上有蚜虫,他不治。结合板书:长蚜虫

不治

他为什么不治呢?他在想些什么呢?再读第二段,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理解“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学生答后出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指导读。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那他到底在乎什么呢?你从哪个个句子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呀,快长呀,快长呀,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说说你从他的话中明白了什么?结合理解“盯着、自言自语、赛过”。

指导朗读。

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再来来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从这段中还能找到了小葫芦落下来的原因吗?

五、学习第三段。

请女生们读第二段,边读边想。

指名说说:邻居劝他,他也不治。

邻居是怎么劝他的?你能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读邻居的话,说说邻居说的意思。

是啊,听了邻居的话,那个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出示: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结合理解“奇怪”为什么会感到奇怪?“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又是什么意思?

指导读这句话。

同桌对读这一段,想想体会到了什么?(那人很不听劝,自以为是,很固执。)

分角色读这一段。

小结:读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了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下来的原因了。原来是他那个种葫芦的人不治上面的蚜虫,就连邻居劝了,他也不治。

为什么不治蚜虫,小葫芦会落呢?叶子、蚜虫和小葫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小朋友你能根据刚才的学习,来具体地说一说吗?抽生自由说。(小葫芦靠叶子提供养料,开始时,长满了叶子,小葫芦当然长得可爱。可后来,叶子上长了许许多多的蚜虫,养料被虫子吃光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了,所以小葫芦也就会落下来了。)

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最后一段。

六、想象说话:种葫芦的人看到这满地落下的葫芦,他心里一定会

,他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句式“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不得落了,可能会

地说:“

。”

七、总结,明寓意。

今天小朋友们学得真棒,通过学习,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呢?

第11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台儿庄区明远实验小学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二)过程和方法

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二)教学难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画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分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我会读:

同学们,今天有许多的“葫芦娃”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想认识他们吗?

指名读——带读

2.我会找:

学了课文的生字,你会给这几个生字宝宝找些朋友吗?(邻、藤、盯、芦)

(指名给生字组词)

dīnɡ

guài

ténɡ

lín

zhì

3.通能过上节课的学习,这个人要葫芦, 他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生字“治、怪”。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二、精读感悟,感情朗读(第四次先学后教)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自测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生自学。 2.小组纠错

小组内交流:互相讨论。 3.质疑拓展

学生提出不会的或不清楚的问题,老师予以解决。

3 句子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1) 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2) 教师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教师出示幻灯片) (3) 引导学生看图背诵段落: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a、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出示幻灯片)

b、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出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5)喜欢这样的葫芦吗?把这一段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二(与图一对比)

师: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名回答) 2.师:是啊,这么好的一棵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划出他看到的,用“﹏﹏”划出他心里想的,用“( )”括出他说的话。

板书:看 ——

想 ﹏﹏

说( )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对困难学生加以指点)

3、检查汇报:

(1)师:他看到什么,又是怎么想的?

4 出示句子: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①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句话?

自己读读想想,你能给这句话换种说法吗?(单独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②你觉得该怎么读?(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③这个种葫芦的人心里还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填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④质疑:他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2)师:那他是怎么说的呢?

句子出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你能给“盯”找个近义词吗? ②“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③朗读指导:

师:你会“自言自语”地说说这句话吗?

师:说给小葫芦听又该怎么读?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评议:你们觉得他表演得怎么样? (3)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这时看见这葫芦叶上长了这么多的蚜虫,你会怎么做? 指名回答

2、师:我们的同学是多么会关心人。是啊,他的邻居看到了这蚜虫,就来劝他了。谁愿意读第3自然段?

3、邻居是怎么劝他的?

出示: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朗读指导:

(1)怎么劝?你会劝吗?

(2)如果老师就是那个年轻人,谁想来劝劝我?(指名读) 男同学来劝—— 女同学来劝——

5 大家一起劝——

4、师:可是那个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1)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你能读懂些什么?(交流自己的想法)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在他看来,叶子上的虫子还要治吗?换种说法。 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两个句子语气的不同吗? (对比朗读,体会语气的不同。)

(3)如果让你把他的话说完,你接下去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我要的是葫芦, (4)朗读整句话。 谁愿意完整地读这句话?

5、分角色朗读。

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两个人的对话,看谁能读出他们各自的语气。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同学们,当这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有了蚜虫,他说—— 当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时,他说—— 当邻居劝他治一治蚜虫时,他还是说—— 2.再次出示图

师生:就这样,没过几天,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地都落了。(板书:黄、落)

3.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4.师:你们说,是什么害了这可爱的小葫芦呢? 5.哦?为什么说是年轻人害了小葫芦?

(预设随机板书:年轻人不懂得科学、无知、不听邻居的劝告、不知道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积累拓展,学习写法(第五次先学后教)

6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治、怪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怪”并讲述:(板书:怪 )(课件出示): “怪”田字格课件。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

1、我会连:

挂了 小花 雪白的 小葫芦 开了 蚜虫 可爱的 南瓜 生了 绿叶 细长的 小花 长了 小葫芦 圆圆的 葫芦藤

2、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胡()();()()

户()();()()

古()();()()

令()();()()

3、照样子,写句子。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日清作业,拓展延伸

1、如果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那他的葫芦会怎么样呢? (我用画画的方法来回答)

2、想像说话:

第二年,那个年轻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葫芦又生了许多虫子……

第12篇: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有联系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懂得事物之间有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1、出示多媒体课件,复习上节课学的生字词。

2、请学生认读。

3、创设情境:这些生字词是来自哪篇课文呀?(14 我要的是葫芦),今天,我们继续走进14我要的是葫芦,(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仔细观察,对比交流。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仔细观察,看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用自己的话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

(1)人的表情:一是面带微笑; 二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一是绿油油的叶子;二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 一是挂在藤上; 二是掉在地上。

3、找出课文中与这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思考: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1、全班交流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⑴“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⑵“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读) 提问:葫芦长得怎么样?

2、自由读第1自然段,把描写葫芦长得怎样的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体会体会。

3、小黑板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①用赞美、喜爱的语气读这几话。 ②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请填空:种葫芦→( ) →( )→( )

4、自由读第4自然段,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引发学生质疑: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了?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深入学习,探究原因。

1、学生自读第

2、3自然段,想想小葫芦为什么会落,把有关句子做上记号。

2、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小葫芦落了的原因(叶子上长了蚜虫,那个人也不去治。)师向学生简介蚜虫,加深认识。

4、多媒体出示句子,对比朗读体会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① ②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师范读、自由练读、男女对比读,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体会反问句、感叹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些。

5、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__________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

五、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1、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

2、人物评价 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3、读完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六、总结,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那个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上有没有虫,他不懂虫-叶子-葫芦之间的联系,也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地都落了。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如果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他第二年再种的葫芦会怎样? 想一想,写一写。

第13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以下句型进行口头交际: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2.对目标语言的听力训练,提高听力技能。

教学设计

热身(Warm-up):

新学期的问候:

T: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让几位学生描述他们的summer holidays。

(教师亲切的问候,调动学生情绪,激发他们新学期学习英语的热情。)

呈现(Presentation):

①引入新课

T: Is today a special day?(引导学生回答It’s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term.)

T: What are your new term’s resolutions?(引导学生回答: I’m going to get good grades.)

T: Last term, Nicky and Fish got good grades in English; let’s ask them how to study English well.

T: Nicky, how do you study for an English test?

(通过和学生的简短对话引入新课—how to study for a test。)

②教学1a.

T: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板书标题)

S:I study for a test read the textbook.

T:Oh, you study for a test by reading the textbook.

(让学生给出不同的回答,强调语言结构verb+by / with gerund.教师不断强化句型,让学生有个模式进行下面的训练。)

(1)展示一些学习实物,如抽认卡,磁带,教科书和词汇表等介绍1a中的一些学习方法。(新知传授环节,利用实物引出,简单明了。)

(2)掌握了语言结构verb+by / with gerund后,学生补充他们自己的两到三种学习英语的方法。

(3)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让两到三个学生讲出他们的学习方法。(叫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起示范作用,同时让二位学习稍差的学生表达,以便能发现问题,教师应及时帮助纠正典型错误。)

③教学1b.

1b(listening)谈论图片所表达的信息。

(1)让学生看着图画,说出图画中所指的学习方法:

by making flashcard, by listening to caettes, by asking the teacher for help

(2)听对话,写出相应的字母编号。

(把听的任务与说的任务结合起来,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综合运用。)

④教学1c.

首先,让一对学生朗读书上的示范对话。

A: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B: 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然后,学生两人之间互相询问,交流学习方法。

最后,让两到三对学生展示他们的对话。

巩固和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①Small competition: 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列出一个表格,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能够用所学结构verb+by / with gerund列出最多好的英语学习方法。

(以竞赛形式出现的任务,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集中注意力,有效巩固了所学语言结构。)

②Make a survey: 在讨论和列举了一些英语学习方法之后,进一步巩固目标语言: How do you study...? I study by+v-ing.让学生采访班上语文,数学,政治,物理等不同科目擅长的同学,他们怎样学习这些科目。(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词汇及语法问题,特别是对目标语言的运用。)最后让几位学生向全班同学读出他们的调查结果。(老师适当归纳总结。)

作业布置(Homework):

1.复习1a中的英语学习方法。

2.采访其他班级的学生或自己的家人,朋友,试图发现一些书上没有介绍的学习方法,并且make a list。

第14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参观果园前的准备 教学目标

1、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2、了解关于水果的知识,学会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重点难点

了解关于水果的知识,学会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

分好小组,制定调查表和计划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水果我们吃得多,那么,你知道水果出产在什么地方呢?你们有没有兴趣去参观一下呢?那么去之前有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

1、请学生说说附近有没有果园,里面种什么水果。

2、派发参观果园调查表,说明该怎样填写。

3、小组讨论:(1)选定组长;(2)打算到哪些果园参观;(3)想邀请谁参加活动,再填好计划书。

4、老师检查各组准备情况,定好出发时间。

三、板书设计: 观果园前的准备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果园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各种水果的特点及果树的生长环境。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合作。重点难点

了解各种水果的特点及果树的生长环境。 课前准备

分好小组,每组派发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平时水果吃得多了,但你对水果的了解又有多少?今天就让大家一起到果园里进行实践活动,让我们了解水果的特点。

二、新课:

1、组内分工,要求同学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安排好各组员工作。

2、活动安排,按各组商量好的工作步骤去安排。

3、用笔画一画我喜欢的水果,看水画得漂亮。

4、写出不同水果的名字,分析它们的颜色、味道、形状。

5、认识你所知道的水果的生长环境及一些水果传说。

三、板书设计:果园实践活动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收获。我的作品。 教学目的:

1、在活动过程中谈谈收获。

2、作好学习评价。重点难点

做好学习活动评价。 课前准备

分好小组,每组派发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谈活动收获。

二、谈谈水果里含有哪些维生素。

三、讨论:荔枝上能结出芒果吗?

四、组织学生学生填写活动评价。

五、让学生把参观果园的作品展示出来。

第三课小康家庭 教学时间:第

五、六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什么是小康家庭。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知道小康家庭的界定。

2、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课前准备

一些家庭摆设的照片,制定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照片,从物质生活状况和生活环境状况认识小康水平。

二、新课:

1、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了吗?

2、请学生说说自己家里有什么现代化设备,明确生活里不开物质。

3、填好家庭生活统计表,比较一下,哪个同学家里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

4、与学生制订一个小公约:拒绝奢侈、拒绝浪费,看谁有计划去合理支配零用钱。

三、板书设计: 认识小康家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家庭的物质生活。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家庭的现代化设备。

2、制定生活公约。教学准备:教学录像 教学过程:

一、学生讨论家里的现代化设备。

二、统计家里的现代化设备,填写表格。

三、教育学生勤俭节约。讨论怎样做到勤俭节约。

四、拒绝奢侈,拒绝浪费,我们一起订个小公约。与学生一起制定生活小公约。

五、小组讨论:一周的零用钱如何支配合理。

六、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家庭文化生活 教学目标:

1、活动中认识到家庭文化活动的重要。

2、培养学生学会让文化生活来充实课余时间。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学会让文化生活来充实课余时间。 课前准备

分好小组,制定家长采访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逐步走向小康,家庭的文化生活也多姿多彩。你一家人经常有些什么活动呢?

二、新课:

1、让学生说说家中双休日的活动安排,看谁家的活动有意义。

2、同学发表自己的兴趣爱好。

3、采访父母是怎样培养你的兴趣爱好的,填好采访表。

4、小组讨论:自己对父母的安排意见,自己希望课余时间怎样安排。

5、代表汇报。

三、板书设计:

7、家庭文化生活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美好家庭从何来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知道美好家庭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美好品德。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美好品德。 课前准备

制定调查计划,家中新旧照片(有条件的学生可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人们常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他们以前幸福多了。到底是不是呢?让我们一起来调查。

二、新课:

1、分小组按要求填好调查计划。

2、写下自己调查后的体会,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3、对照新旧照片,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4、小组讨论:美好家庭从何来?

5、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孝敬父母、关心家人、珍惜家中的一切)

三、布置作业:比一比谁是家中好孩子。

四、板书设计:

8、美好家庭从何来 教学后记

第四课 美食小能手 教学时间:第

七、八周 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中国菜系,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活动过程

讨论:妈妈经常做的菜;你最喜欢吃的菜;你会做的菜.调查:中国的八大菜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最喜欢的菜 教学目标

1、认识妈妈做菜的材料,知道一种商品在不同地方价钱也不同。

2、让学生做个有心人。重点难点

让学生做个有心人,知道一种商品在不同地方价钱也不同。 课前准备 分好小组,制定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妈妈经常都会做一些我们喜欢吃的菜,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那么,你想不想知道这些菜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调查一下。

二、新课:

1、说出妈妈经常做什么菜和你自己最喜欢吃什么菜。

2、了解学生会不会做菜。

3、让学生从书中或上网查资料,了解中国八大菜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那些名菜?填好调查表。

4、分组到肉菜市场调查各种蔬菜、肉类和其他副食品的价格。各组把结果归纳起来,看有多少种价格。

5、说一说:你准备买拿一家的商品来做菜,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与妈妈一起去买菜,学学怎样买到价廉物美的菜。

四、板书设计:我们最喜欢吃的菜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我当小厨师 款款皆美食。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让学生知道妈妈每天做饭的辛劳,我们更应孝敬父母。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前准备

锅、锅铲、煤气炉、肉菜、调味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每天吃的菜都是妈妈烧的,那么,你想不想学会烧菜,让妈妈惊喜一下,也好减轻妈妈做家务的负担?

二、新课

1、分好小组,选好材料(把详细步骤记录在P41的表格里)。

2、想好菜式,画在P42的方框里。

3、熟悉“入厨安全须知”的步骤。

4、小组分工合作,把菜炒出来。

5、小组间互相交流活动体会,看看哪组做的菜色香味俱全。

三、布置作业:回家也做道菜,让爸爸妈妈尝尝,并记下爸爸妈妈的评价。

四、板书设计:我当小厨师 第五课 认识杰出人物 教学活动时间:第

九、十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我的偶像、

二、走近身边的杰出人物 教学过程

一、讨论:我最崇拜的人物及原因.描绘或贴上你崇拜的人物的图片.

二、列出本地杰出人物,简要摘录他们的事迹.姓名 先进事迹

对列出的杰出人物进行分类.外出参观访问注意事项 采访某位企业家.采访卡

小记者: 采访时间: 被采访人姓名: 性别: 年龄: 该企业是怎样创办的: 现在的经营状况: 前景: 成功的奥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三,介绍你崇拜的杰出人物 写一篇杰出人物的简要介绍.讨论:杰出人物都有哪些共同点

第15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7、麋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重点掌握“沛”的写法。

3、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真实实地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奇经历。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文、当解说员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情感朗读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我们先来玩个歇后语的游戏,好不好?老师说上半句,同学们接下半句。

1、丈二和尚——

2、八仙过海——

3、秃子打伞——

4、狗捉耗子——

最后一条:姜太公钓鱼——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姜太公是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英雄人物,故事发生在3000年前,相传有一天,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找找吧,他这么张眼一望,看到了什么? (生:麋鹿),在哪啊?我怎么看不到啊?

1、学生用第一节的内容来回答

2、然后指导朗读

3、看视频(看过后谈体会:你觉得这怎么样?)

4、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麋鹿生活在大丰自然保护区黄海滩涂上,这里(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二、认识麋鹿: (过渡:你真的认识麋鹿吗?请你看看图,再看看书,然后辨认一下,哪头是麋鹿?说话要有依据。)

1、课件展示几头鹿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进行对照,寻找辨别的依据。处理“四不像” (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象”。)

2、话说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便想要向各位神仙夸耀它,那么,他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夸耀呢?(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3、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外形特点?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4、班级交流认识和体会。(课件随机展示图片)

5、预案:* 学生每交流一个麋鹿的特点,提示学生概括。有些特点教师需要重点强调(说明方法),比如:

角——站着的时侯,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长,站着的时候,角的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这是它独有的特点哦,因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6、我们对麋鹿的外形特点了解了,那么它们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呢?

(1)自读课文,找找相关语句。 (2)指名汇报。(师生评议)

三、帮姜子牙解说麋鹿。

1、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便向各位神仙夸耀它,他可以怎么说呢?请大家好好想想,帮姜子牙解说麋鹿,先小组同学练习一下,再举手。

2、学生练习

3、学生班级交流自己想的演说稿。(教师重点提示说清楚麋鹿独特的特征)

四、小结并设下悬念

麋鹿曾经是姜子牙的坐骑,也就是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大地上就已经有这种奇特的动物了,但是后来它的经历却充满传奇色彩。到底有怎样的经历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十一册《麋鹿》是一篇说明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珍稀动物。对于类似于此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也在阶段目标中提到,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课文,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师引导学习,学生很有可能会索然无味。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热情,学生才会真正走进文本,感受方法,提升思想,实现三维目标。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麋鹿》的课堂应该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

课文第二部分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我在教学时,我主要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来学习。先让学生自读,然后小组讨论,再交流,读句子谈说明方法。比如找一找文中哪些依据说明图中的鹿不是麋鹿。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很容易的找出依据,并且认识麋鹿的外形特点——奇特。最后请学生代表上台以姜子牙的身份介绍自己心中的麋鹿。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分配不当

这堂课时间分配上面出现了一个大问题。

首先在麋鹿交流外形与习性的句子上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因为我学设计时考虑的不够周全,以及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不当,使教学这一部分上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最后无法保证解说麋鹿随文练笔的正常进行,草草收场。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吸取这次的经验,在上课之前估算了每一部分大概的用时,以保证课堂的效率。

二、合作不理想

虽然在平时的课中也常常小组学习,但是没有注重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出现了老师在交流麋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时出示课件有些乱的现象。合作的效果没有预想的好,学生不能够很快的找到有效地信息,不能有效率的进行合作。因此,在以后的课中,合作的习惯与小组中人物的分配还是要大大重视的。

三、教师的语言要“美”。

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在这方面我要花大功夫。首先在过渡与衔接上没有做到自然与优美,或者设计好了过渡语,到了上课的时候一紧张就完全乱了套,使思路有点乱。其次,语速有时显得快,我会慢慢的克服,争取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上面能有明显的进步。

虽然这次的课堂很不理想,但我会在每一次挫折中越挫越勇,不断地成长。

第16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人体的组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2.能借助工具(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等方法初步认识人体的组成。 教学方法:

教师引领、点拨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人体结构与建筑物结构对照图,显微镜,各种细胞装片:植物(洋葱)表皮细胞,动物表皮细胞,人口腔粘膜细胞,人血细胞,人的神经细胞......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前测 导入新课(了解学生的已知知识经验,很自然的引入新授)

 谈话: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组成,谁还记得,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交流) 对,从外部形态上看,我们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这四部分组成,那我们人体内部又有哪些器官呢?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我们人体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组成(板书课题)。

二、活动感知 探究新知 活动1:认识人体的组成

◆提问:你知道我们人体内部由哪些器官组成吗?把你所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画出来或写出来。

学生活动:将自已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画出来或写出来,并把自己所画的内部器官与教材第20页插图进行比较.然后对照插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的相应位置指出来。(熟悉人体内部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里的大致位置)

◆结合P20页插图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教材中的每幅图都表示一种系统)的名称并板书。(让学生了解人体主要器官和主要系统名称)

主要器官:心脏、肺、肝脏、胃、小肠、大肠、肾脏、脑等 主要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 ◆教师讲述:在第一单元《常见的建筑》一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建筑物的组成,它和人体的组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请大家观察P21页图片,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图中细胞相当于楼房结构中的哪一部分,组织、器官和系统分别相当于楼房中哪个部分。(理解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之间的相类似关系。)

学生活动:同学间相互交流分析结果。 班级交流。

◆教师适当小结:细胞相当于“砖结构楼房”中的砖;组织(由许多细胞组成)相当于墙(由许多砖砌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相当于房间(由不同的墙面围成);系统(由不同的器官组成)相当于单元(由多个功能不同的房间组成);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相当于楼房(由多个单元组成)。所以,人体的构成是这样的: 人体的构成: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使学生加深理解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和人体的结构层次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之间的相类似关系。) 知识延伸:人体的结构除了与建筑物的结构有一定相似外,与植物和机器的结构也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让学生理解构成人体、其他生物体和物体的结构层次都是相类似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并适当记录。 班级交流。 教师小结: 植物体的构成:

各种植物细胞——各种植物组织——各种植物器官——各种植物系统——植物 机器的构成:

铁分子——各种形状的铁块——各种零件——各种操作系统——机器

引领归纳:通过分析,我们认识了人体的结构,说说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什么?(为下节课做铺垫) 学生回答:细胞。

三、达标测评:(课件)

四、课堂总结 (引领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整合,加深印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人体的组成

人体的主要内部器官:

心脏、肺、肝脏、胃、小肠、大肠、肾脏、脑 人体的主要系统: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 人体的构成: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 导入新知

导言: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就是细胞,那么细胞究竟是什么样子?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并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承上启下,自然引出本节要探究的内容)

二、活动感知 探究新知 活动2:观察细胞

谈话:与人体一样,构成其他动物、植物生命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细胞。那么,关于细胞你都知道些什么?又想知道些什么呢?(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细胞非常小,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那么我们用什么工具观察它们呢?(自然引出本节探究需要用到的仪器名称) 学生回答:显微镜。

出示显微镜,教师介绍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操作) (1)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将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②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细胞为止。 ③观察细胞,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细胞形状。

学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装片,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引领:刚才我们借助显微镜观察了一些细胞,你观察的是哪种细胞,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提升性引领: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不同类型的细胞外形各不相同。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加深学生对细胞的进一步了解)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不但培养了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也是对所学知识更好的整合。还可以把课上的知识延展到课外,让学生去探索更为有趣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板书设计:

人体的组成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 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

第17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企石镇铁岗小学 撰稿人:梁伟勋 小语通讯员:潘婉兰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反思,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小班化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最好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立足“以人为本”,运用“以疑导引,细度感悟,动态生成”这一模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会正确读写 “执行、给予、沉浸、凯旋、圣坛、威胁、呼吁、蓝盔、灵柩、弥漫、硝烟、丧钟”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边读边想象、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家人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对重点句子的品读。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期待入情。

1.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配乐呈现两组画面:阳光下,孩子们幸福快乐的游戏、生活;接着转换成战争中流离失所、蓬头垢面的儿童。

2.同学们,看了这两组镜头,你有什么感想吗?

[强烈的画面对比,借助视听冲击,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痛苦,缩小了现实与战争的情感落差,使学生很自然的就会与小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营造解读期待的目的。] 过渡:战争是那么的残酷,他让人们失去了家园,让孩子失去了快乐,呼唤和平是每个人的心声。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二.自主选择,充分展示。

1.板书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的呼声是什么?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难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孩子的呼声吗?)

[“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寻疑、质疑能力。] 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么多的疑问走进文本,走进这个中国孩子的内心吧!

2.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诵读、与小组成员齐读等)朗读课文,融入自己的理解。

[“以读为本”,自由选择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进行独特的自身体验。] 3.检查自学情况。

(1)词语。(课件出示)

卓越 维和行动 沉浸 蓝盔 凯旋 灵柩 弥漫 硝烟 丧钟

(2)句子。

请学生自己选择句子朗读,并说明这句话易读错的地方在哪里。教师从课件中截取句子进行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互相评价,在实践中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倾听、评价中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同学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过渡:解决了这些拦路虎,现在就让我们畅通无阻的进入文本吧!

三.合作探究,感悟传情。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师课件出示填空。

1996年11月8日,一个生长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孩子??( ),向联合国秘书长??( )写了一封信,信中他深深地缅怀父亲??一个( ),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社会呼吁:( )!

(学生先自由口头填空;接着在小组中互相讲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请个别学生交流。)

[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既可以保证学生的积极性不受伤害,毕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梳理清文本的基本思路,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过渡:同学们,朗读了课文,你知道是什么促使雷利向联合国秘书长发出了这样的呼吁呢?

2.小组合作,讨论原因。

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讲解找到它的理由,经大家评论后做上记号,交流体会。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则教师参与其中进行点拨指导。

[小组合作让学生有了充分展示的机会,在一个和谐而自主的空间,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实行多向的交流,尤其是学困生也获得了更多表现的时机。] 3.交流,抓住重点句子感悟。

句子一: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引导:爸爸与我有个约定,我们约定了什么?

(预设:我们约定在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我们约定到那一天爸爸会把一顶“蓝盔”送给我做礼物。)

引导:从这个约定中,同学们,你能感受到,雷利和妈妈送爸爸去执行任务时的心情吗?

(预设:是的,有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有对爸爸早日回来的期待,有对爸爸执行这样崇高的任务的自豪,有对象征和平的蓝盔的渴望。)

引导:是呀,当亲人远离我们的时候,我们会时时刻刻地思念着他们,尤其是爸爸将执行这样危险的任务,因此离别更加显得难分难舍了。可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引读:整整两年了,我们全家一直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忘不了,??生接: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我至今忘不了爸爸对我和妈妈说的一番话??生接:“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至今忘不了我和爸爸的约定??生接: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用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应该是教师的范读。学生情绪的体验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投入程度,因此,教师参与其中的倾情朗读,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一次震撼。] 引导:爸爸回来了,爸爸终于回来了!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雷利和他的妈妈该有多么高兴呀!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近了,近了,雷利的眼前出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

学生想象说话。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了雷利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挖掘课外资源,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明白“呼声”的原由。] 过渡:爸爸回来了,将会给我带上象征荣誉和和平的蓝盔。雷利遵守着和爸爸的约定??(课件出示第二句话。)

句子二: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引导: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样的一个事实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的深层对话,不但对雷利的“丧父之痛”有了深切体会,更是对雷利的呼声有了更深的理解。] 引导:多么残酷的战争,多么无情的现实。同学们,现在的你,内心最深的渴望是什么?

(预设: “和平”)

引导:“和平”只是你的渴望吗?还有谁?

(预设:我。妈妈。爸爸。在场的叔叔阿姨。全世界。)

引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生接:和平!和平!和平!

四.带疑出堂,延情小结。

引导:一个比一个强烈的感叹号,表达了爸爸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但是,同学们,你还能听到爸爸在呼唤什么吗?

小组讨论。

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这个问题。

[“和平”是文本中显而易见的一个话题,国家需要和平,家庭也需要和平。失去了爸爸的家将会被悲痛笼罩着。因此如果联系雷利的“小家”,我认为爸爸还有对雷利和妈妈的思念,对家人的恋恋不舍,对失去了爸爸的孩子的愧疚。因此他的嘴里还会呼唤着家人的姓名等。]

第18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洪、暴、猛、涨”等11个生字,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 绰、理所当然” 等词语的意思,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像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感受家 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体会蕴藏在搭石路上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理解新字词,学习课文内容,想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平凡小事中蕴含 着的美;体会走搭石这件平凡小事中蕴含的美。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搭石:

1.(课件出示插图)同学们看,这是个美丽的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背景音乐响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在刘爷爷心里,家乡最美的还是那平凡、普通的搭石。板书齐读课题:搭石

2.同学们,请读103页第一段,想想什么是搭石?(画出课文句子)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1)指名读一读搭石句子,指一指搭石插图,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搭石。 (2)了解搭石的重要性,随文认识理解“汛期、脱鞋绾裤、山洪暴发、溪水猛涨”等词语。

(3)搭石虽然很平凡普通,可对人们过小溪而言,它是多么重要啊!回扣搭石,再读课文搭石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2—5小节,能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2.说说2—5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家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 3.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qiǎn lǎn sú fú 谴责 懒惰平稳 俗语平衡 伏下

xié xù chuò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三、引导发现,自主寻美

1.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体会蕴含其中的美。2.交流找的“美”,相机板书:走 让 背„„

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读通句子,正音。(重点指导:一行xínɡ人、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xín。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文中读——一行(xínɡ)人。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变红) (2)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协调有序地走搭石就应该是前面的( ),后面的( ),前面的( ),后面的又(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指导学生“紧跟”上去)

(3)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听!踏踏的声音,像——;同学们,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没人指挥,没人喊口令,可家走的那么有秩序,没人踩脚,没人跌入水中,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板书“协调有序”,学生书空)

(4)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这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的意思。水波在轻轻地荡漾,人影波光两相和,真美!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5)一行人走搭石,动作美,声音美,画面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

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生推荐读。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

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

两个人让石图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礼让、谦让等)

(2)好一个谦让,你们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让我们一起读读感受这份美。

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自主练读,说说句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2)创设情景,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总要”、“伏”、“理所当然”、“背”等字词中蕴含着的心灵美。

(3)还有哪些人也走过搭石路,搭石路上还有哪些“美”呢?展开想像,试着用“假如( ),( )总是(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来写一写。

3、人们走搭石,动作美,声音美,画面美,更有家乡人们的心灵美,就让我们齐读3——4小节,歌颂这美的一幕幕。

四、课堂小结,布置任务

孩子们,那一块快、一排排静静地在躺在溪水中的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热情的情感深深地荡漾在我们的心底,搭石路上还有哪些看得见的,或看不见的美呢,同学们课后再去找找,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学习。

五、指导书写,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

21.搭石 让 美

背 „„

反思与赏析: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紧扣这一主题,《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重点是理解课文字词,品读想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难点是体会搭石路上蕴含的“美”。教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反思如下: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造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走搭石时蕴涵着的美,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等。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比如让学生想象搭石路上还有谁走过,留下哪些美的事情,引导学生用课文句式展开说话练习,让学生明白搭石路上处处蕴涵美,普通小事中处处体现美。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和谐有序是美、礼貌谦让是美、互相帮助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借班上课,对学情了解不是十分清楚,因而不能兼顾优等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造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忽视的现象。

2、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写一写搭石路上还有哪些美”临时改成了“说一说你想象到的美”,给学生准备的时间不够充分,引导仓促,使训练没有很好地完成。

3、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让学生体会家乡人们走搭石过程中蕴含的美,谈体会谈感受。设计的内容较多,因而对文章个别语句理解还不是很到位等等。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第19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例

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设计人:岳志芳

学校:东营区一中

使用人: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例

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合作交流、语言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渗透数学应用意识。

3、进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点教学重点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掌握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体验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晶莹、美丽的雪花吗?(生:喜欢)提到雪花你能联系到什么?(鼓励学生尽情地表述心中对“雪”的感受。)是啊!神奇的大自然造就美丽的雪花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美丽的享受和快乐。 师:(出示 “冰天雪地”情境图) 看的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你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决吗?(学生观察图后教师指名口答,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明确图中有3个活动区及每个活动区的人数,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合理教师都可予以鼓励,有创意的发现教师可给予表扬。)

师:刚才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你们是爱学习的好学生,现在我们把目光集中的在滑冰场上。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方式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新课作了较好的铺垫。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根据情境,探究新知。教学例1。

师(出示放大的滑冰场区情境图,同时出示例1。)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滑冰场上的数学问题(指名读题,再说说题中告诉什么,求什么)。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把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为什么这样解答的理由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再把学生的不同解法写在黑板上。重点让学生指出解题思路和每步算式的意义,估计学生会出现分步列式和列综合算式两种情况) 师:(指着综合算式)先让学生读题,再根据这道算式,同学们想一想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教学例2。

师:根据“冰天雪地”活动中心的统计,三天能接待987人,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下面一个问题。

(教师随机出示例2,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重点说明“照这样计算”的意义。) 师:同学们能用线段图表示出这道题的意思吗?试一试,可以和同桌合作。

(学生试画,然后指名在黑板上演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明确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度应该是表示3天接待人数的线段长度的2倍。)

师: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把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小组内同学交流,比一比哪组同学能想出不同的解法。

(学生独立做后小组内交流,要求学生把不同的解法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针对黑板上出现的不同解法在组内交流评析,最后集体订正,评析时让学生

说出解题思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6÷3×987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没有想出这种解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6天里有几个3天?接待人数还应该是几个987人?) 师:(指着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像这样只有乘除法的算式,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每个综合算式有什么特点?(生:算式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它们的运算顺序怎样呢?(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加减法混合运算和乘除法混合运算。) 教师出示第5页方框内的总结语,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四则运算,并且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及时进行总结,在自己总结作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交流感受,从而加深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巩固新知,反馈练习。练习一第

1、4题。

第1题学生独立将结果写在书上,集体订正,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些题目的运算顺序是是什么?

第4题先估算,在笔算,集体订正,评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梳理、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堂检测 见课件。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

2、3题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20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给予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会认10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等词语。能用钢笔正确美观书写“裕”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采用找出文章时间、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形式理解词语“如愿以偿、沉默不语”。

4.抓住“沉默不语,什么都没有,”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大胆想象,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她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大胆想象,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她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

教师准备:前置学习单,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说过春节的快乐。(压岁钱,新衣服,放鞭炮……) 2.在西方有一个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是什么?(圣诞节)。出示西方圣诞节图片(配乐)欣赏,看完你有什么感想?

3.生交流对圣诞节的了解。(补充资料:接助中心、给予树)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故事,板题(强调“给予”的读音,“予”的书写)指名读,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检测词语: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1)出示带拼音词语,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2)出示去拼音词语,开火车读。 (3)齐读词语。

(4)理解“如愿以偿”:愿望实现,找近义词(梦想成真) (5)出示“裕”的大篆和小篆体,师讲解:左衣右食,丰衣足食(会意字)。指导书写。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思考:故事里写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交流,板书: 圣诞 棒棒糖(家人) 金吉娅

前夕 洋娃娃(陌生女孩)

请学生看着板书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精读感悟,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师:圣诞节前夕,妈妈给每个孩子发了20美元后,孩子们买完礼物,回家途中有什么表现?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2.出示句子“回家途中……沉默不语”。(1)理解“沉默不语”。

(2)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难过,自责,害怕……) (3)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对比着读一读,读出其他孩子的兴高采烈,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复杂心情。

3.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而给那个陌生小女孩买洋娃娃呢?请大家从第4自然段,找找原因。4.出示句子:“可是妈妈……什么都没有。” (1)“什么都”说明什么?

(2)想想她没有什么?(想象说话) (3)指导朗读:读出那个小女孩的可怜。 5.孩子们,这就是给予树上那个小女孩的卡片。 (出示卡片内容,师配乐读)

你就是金吉娅,站在给予树旁读着这张卡片,你心里想什么?(想象说话)

师:金吉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她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有爱心、同情、善良、体贴……) 板书:同情,善良,体贴…… 6.升华情感,引读最后一段话。

师:面对金吉娅的做法,如果我是金吉娅的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现在,我会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范读)

你们是金吉亚的哥哥姐姐,你们会(读)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读)

四.总结:这个小女孩收到礼物是多么开心呀!下节课我们来替她写写感谢的话。

板书:

31给予树

时间 人物 事件 圣诞 棒棒糖(家人) 金吉娅

前夕 (善良,同情,体贴)洋娃娃(陌生女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一、复习导入: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小练笔:替那个陌生女孩写感谢的话。

三、寻找文中几处不易发现的爱,如母子之爱、手足之爱,引导学生发现母亲心情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一步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的难能可贵。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易错字:糖、即

稀土高新区黄河路小学

贾妍

我要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要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