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尝试

发布时间:2020-03-02 06:03: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尝试

小河中学历史课题组

马红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给我们历史课堂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疑为初中历史教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会学习”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主旋律,“终身学习”成为全社会的必然趋势。由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从而最终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是本人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据此来谈谈初中历史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初步尝试。

一、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内驱力

做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历史知识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有一种神秘感,其实不然,历史知识与我们的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斩不断的联系,只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细心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相似之处,并结合学生实际,消除学生历史知识遥远、陌生的感觉,就能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册)《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课时,结合了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学习的实际,提出了与他们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铁制工具与木制工具、石制工具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因为,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对锄头、镰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比较熟悉,因此,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勤于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得出铁制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劳动效力,引发了中国社会形态的变革等。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质量,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让学生乐意地去积极主动探索历史学习的内容,作为历史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借用学生已获得的间接经验,加以引导、利用,在讲到宋代的民族关系时,可以用学生已熟悉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中的情节来引入课文,如在《射雕英雄传》中,主人公的名字为何叫郭靖和杨康,引出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靖康之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果然这一导入,就像磁铁一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为了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能够持久,形成对历史学科的深厚感情,历史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状况,及时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的因素之一。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就应视为正确,且有创新之花,更要加以鼓励,不宜统一答案。即使对问题理解的偏差较大,教师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样,对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驱力,具有指向和增力作用,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探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学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备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并明确指出,“终身教育”是“学会生存”的策略;而“终身教育”的实现,内部条件是“学会学习”。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启动学生的“学”,从而达到“自得之”的目的。为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启发他们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所以,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会如何学习”。显然,掌握学法是当今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授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是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

在平时教学中,我注重学法指导。在教学八年级(上)《鸦片战争》一课时,针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我引导学生用两个字概括每一条内容进行记忆,得出“割地、赔款、开埠、议税”;针对《南京条约》的影响,我分设四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割地对中国有何危害?(2)赔款加重了谁的负担?(3)五口通商是互利的吗?其危害是什么?(4)协定关税对中国有何影响?由此引导学生最后得出结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进行到后面的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其危害时,我放手让学生来讲,学生以分析《南京条约》的方法为借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们的内容,并针对每一条内容设计成问题,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并将《马关条约》的内容总结为“辽台澎二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方便学生记忆及掌握,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我在历史教学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在教学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时,我先要求学生看目录,在看了目录之后,把这册历史课本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及线索给学生一个大体的脉络,并将本册中国近代百年史归结为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百年抗争史及百年探索史。首先,让学生了解到中国近代百年历史验证了两句话:“落后就要挨打”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找答案,这样,学生对学习历史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对课本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对各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初步懂得了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生生、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舞台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过程。课堂上传统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单向合作,这种方式剥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机会,禁锢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更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一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为这样的交流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更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八年级(上)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时,在之前,我就让学生分成两组,课后,收集各组的资料来辩论,辩论的主题是:“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是应该留下,杀身成仁;还是应该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学生准备之后,授课过程中就让学生分成两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辩论,既活跃了课堂,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就为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绪酝酿和演练舞台。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新知识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老师,可以由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探索获得,有效地培养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在教学中,我还积极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走上讲台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教师作学生,学生当老师。“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有时故意说出不正确的观点,以此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四、设问寻疑,引导学生确立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努力去探究的目标。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深刻地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英国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曾说过:“适当的疑惑,被称为智慧的火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历史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出其中的疑惑点,让学生确立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我在讲授《难忘九一八》一课中的“西安事变”这一事件时提出:“‘西安事变’正确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 “捉住了蒋介石,蒋介石能不能杀?为什么?”确立了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兴趣极浓,讨论热烈,人人动脑动口,教师从中启发诱导。学生最终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并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抛弃前嫌,以大局为重的宽阔胸怀;周恩来在这一历史的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奔赴西安,力挽狂澜,正确地解决了“西安事变”,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一历史事件,并且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

以上是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尝试和体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获得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是我们历史教学奋斗的方向。爱因斯坦曾说过:“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知识愉悦感,是教师的最高本领”。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懈努力。

初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尝试实施方案

尝试生物学科探究性教学

尝试生物学科探究性教学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尝试

对探究性教学的尝试

初中历史学案式教学尝试

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尝试

遗传学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尝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自主学习[优秀]

自主合作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尝试2

初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尝试
《初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尝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