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连加》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8:32: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连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图片和实物,使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

(二)使学生掌握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加式题。 课前准备

(一)教具:课件、小棒。

(二)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2= 2+6= 6+3= 4+3= 1+4= 5+2= 3+5= 5+4= 1+9=

2.听算:

2加1等于几?再加4等于几? 3加5等于几?再加2等于几?

4加3等于几?再加1等于几?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列式计算:

出示课件:

指名说图意:图上有3只长颈鹿,5只驯鹿,一共有8只鹿。(板书:3+5=8)师说:我们知道了长颈鹿和驯鹿一共是8只,这时又跑来7只梅花鹿,求一共有多少只鹿?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3+5=8 8+7=15 这道题里的3,5,7各表示什么?

师说:我们用两个算式求出了长颈鹿、驯鹿、梅花鹿一共有多少,这两道题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如果不用两个算式,能不能想一个更简便,更快的办法,列一个算式呢?分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谁想的办法好。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5+7=15。

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学过的算式哪儿不一样?(有两个加号,3个加数)师说:对,有两个加号,是3个数相加,要加两次,这样的算式叫“连加”。(板书:连加)怎样计算呢?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先算3+5=8,再算8+7=15。(老师边说边写计算过程)

读作:3加5再加7等于15。

表示:有3只长颈鹿、5只驯鹿、7只梅花鹿,一共有15只鹿。

指名读算式,说题意。

2.出示课件:

师引导完成“一共有多少条鱼?”的计算。 8+6+5=19 学生试说计算过程。

3.动手操作:

(1)摆小棒、列算式:

师说:先摆4根、再摆3根、又摆1根,一共是几根?老师黑板摆出小棒:让学生看小棒图列算式。

板书:4+3+1=8 指名2~3人说计算过程。

两人一组说计算过程。(边说边演示)

(2)学生摆小棒,列算式:

①师说:先摆2根、再摆5根、又摆3根,一共有多少根?

②师说:先摆5根、再摆5根、又摆7根,一共有多少根?

③师说:先摆3根、再摆2根、又摆5根,一共有多少根?

④师说:先摆4根、再摆5根、又摆6根,一共有多少根?

指名说算式,指名说计算过程。

师问:用哪个数去加后面的数?(前两个数的结果去加第三个数)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学会了连加) 计算连加时应该怎样计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前两个加数的和,再用前两个加数的和去加第三个加数。)

5.其实啊,连加的算式计算时还有一个小窍门。

教师引导学生不按顺序计算,发现结果不变。

教师总结:计算连加的算式时我们可以看有没有能凑成10的两个数,这样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些。

(三)巩固反馈

1.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口算。

5+9+1= 8+6+2= 7+3+5= 4+8+2= 8+4+6= 9+2+1= 6+8+3= 6+2+8= 5+2+7= 3+5+4= 3+5+7= 7+6+3= 2.课后练一练第一题。

3.举卡片口算:

1+6+2= 4+3+2= 3+2+5= 7+1+0= 0+10+3= (四)布置作业 练一练

2、3题。

课后反思:

1、复习导入使学生更积极。

导课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了10以内的口算题,然后又安排了有联系的听答题 “3加2等于几?再加4呢?”和“8减2等于几?再减5呢?”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会的学生说出答案,引起不会的学生思考,从而产生想学的渴望,真正达到我要学。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我以去动物园看到长颈鹿引入,把例题图片分解出现,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3、动态感知,表态领悟。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数学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先摆几根、再摆几根、又摆几根”的生活经验。通过摆小棒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看自己摆的结构列出算式。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列出连加算式。

4、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连加时,学生就出现了不同算法:一种是先找两个能凑十的数,再求出得数;一种是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再加第三个数。我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而且还告诉学生不能凑成十的还可以凑成自己计算快的数,再加第三个数。

5、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励学习兴趣。

人常说:“表扬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儿童不仅好玩,而且还好强好胜,喜欢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老师一句表扬的话,就想蜂蜜一样滋润着学生们的心,让他们兴奋上好几天。老师要善表扬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前班的学习,学习的动力是很情绪化的。我们老师要时时给他们鼓励,让他们追波逐浪,到达知识的彼岸。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积极创设乐学情情,遇教于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快乐健康地成长。

连加教学设计

连加教学设计

连加教学设计

《连加》教学设计

《连加》的教学设计

连加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连加》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20以内连加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连加》教学设计
《《连加》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