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同伴互助

发布时间:2020-03-03 10:34: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望岛小学梯队管理经验交流

周倩

有这样一幅画《两驴吃草》,画画的是两头驴,被一根绳拴住了,它们的两边各有一堆草,它们反向走各自去吃自己这边的草,可是绳子不够长,两头驴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经过思考,它们决定先吃一边的草再吃另一堆草。这幅画让我想到:如果驴互不相让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将谁也吃不到草,正是因为驴能看到彼此的共同利益而进行协作,所以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益共赢。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和其它的肢体互相扶持,一起共同成长。

上学期,在学校德育处的倡导下,班主任管理方面尝试运行了“梯队管理”模式。我们一年级组在不断探索、认真落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彼此信任、相互协作、共同进退的团队氛围,每个人都从中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具体的来谈一谈我们一年级组这个小团队是怎样运行的。

一、建“队”初始,“心”沟通

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故事: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他,追了很久仍没有抓到。一牧羊人看到此种情景停下来,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的快很多。”猎狗回答说:“你们不知道我们两个跑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餐饮而跑,而他却为了性命而跑呀。”这个寓言揭示了:兔子与猎狗表面上都是做一样的事情,拼命的跑步,然而,他们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其目标不一致,导致其动力也会不一样。

在梯队管理中,不同角色的成员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可能年级组长为了感谢领导的信任,干劲十足,而另一方面,其他组员或许会觉得自己没当上组长,可能不受领导器重,因而出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心态。

所以梯队形成伊始,我们四个人就凑在一起进行了简短的沟通,大家阳光向上的心态,让我们快速达成一致的目标:人多力量大,遇事好商量,发挥集体的才思,我们才能以最省事、最省时的方式完成领导交付的各项任务。共同一致的目标让我们快速“抱团”,紧密的联系到一起。

二、工作氛围,“心”温暖 假如一个团队缺乏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团队成员的力量就很难合在一起,大家相互扯皮推诿指责,活也就不可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它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够出去。一个团队里如果存在这样的人:嫉妒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天天想尽办法破坏与打压,如果不予去除,久而久之,团队里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

学校所安排得一些工作,难易程度、工作量的多少,有时是无法用具体的标准来衡量的,所以我们在分工时,就不可能真正的做到“不偏不倚、完全平均”。如果此时大家为“我的工作多了,我的工作比别人的难”,而斤斤较量、互不相让,我们的工作就无法按时完成,同时也会影响大家的工作氛围。其实有为谁干得多一些,谁干得少一些争执的时间,活我们也干完了。所以为何不少计较些,多宽容些?

这一点真得要感谢我们组的小伙伴,基本上当我正在为这活怎么分才好而犯难时,大家都会说:“无所谓啊,无所谓啊,你怎么分,我们就怎么干。”或者谁的手里活比较多,大家就会很默契的达成一致,让她少干点。如我们在《“借助团体心理游戏,提高学生自信度”的研究》课题方案时,那节课时老师有课不在,我们三个人会分工:小杰和赛赛一块合作“课题研究的措施”,我来做“课题研究的目标、指导思想”等部分,有了大家的通力合作,不一会课题方案的初稿就形成了。下课了,时老师回来说:“我干啥?”我们说:“都已经干完了,下次有活全归你。”时老师说:“行,必须的。”

其实,活就是这样干出来的,所以我们感到很荣幸,感到我们的这个“小家庭”很温暖,我们有着良好的工作氛围,大家干起活来也会格外的得心应手。

三、良好沟通,“心”无阻

由于每个人的说话习惯、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区别,导致对于同一问题的认识很可能出现相应的偏差,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解决各项问题的金钥匙。

开学之初,德育处计划本学期一年级进行“亲子半小时”的德育特色活动,开完会之后,我便回来进行传达,在我噼里啪啦的说完之后,我问:大家听明白了么?说完我发现小伙伴们在用迷茫的眼神看着我,说,你能再说一遍么,没听懂?

虽然这仅是每天工作的一个小插曲,但是依然给了我很深的触动,良好的沟通是如此重要。所以,以后开完会回来传达之前,我会先在头脑里组织一下语言,想一想这样说能不能将领导的意图传达明白,同时小伙伴们也能听明白。

四、一天行事录,“心”相随

如果说,上面三部分都是对于领导部署的各项工作,我们一年级的梯队是怎样完成的话,那下面我就再说一说,作为班主任一天的行事录,我们又是怎样互助合作的。

1、有事,您说话

作为班主任,尤其是低年级的班主任,从早到晚大家都是“靠”在班里。但谁都有个有事的时候,为丁点小事,麻烦领导专门为你找人带班,未免有点“兴师动众”。这时候,我们身边的小伙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家半年的相处中,我们形成了“有事,您说话”的默契。

如上个周三下午,小时和小杰出去听课,中午副班有乐队训练任务,吃晚饭时没有老师往回带孩子。我和赛赛就会说:“没事,交给我俩了。”往回带队时,我们就会一人带俩班,中午孩子们在教室里时,我们都会几个班顺道一块“溜达”,看一眼,维持一下班级秩序。

2、互相督促、检查,齐头并进

在班级卫生、路队、餐厅纪律等方面,学校开始实行梯队之间的互相督促、检查制度,但是一开始大家也是不习惯的,总感觉:我们都是老师,大家平等,我们凭什么对别人的工作指手画脚?如果在各项检查中,我给这个班的分打低了,让别人对我有意见,可咋办? 所以在具体的实行中,总会显得束手束脚。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情况。我认为这一情况也适用于班级管理,我们天天处于同一个环境中,时间长了,大家难免会被一些“表象”所迷惑,而无法自己找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他人的一双“慧眼”,帮助自己来发现各种问题。所以团队之间的“督促、检查”,便是这双发现问题的“慧眼”。 我想,当我们想明白这一道理之后,大家之间的“督促、检查”便不在是“困扰”,会对自己的班级管理有一定的益处。

所以,这学期我们决定将团队之间的督促检查,落到实处,不在“流于形式”。 首先,分好工。比如:这周我检查卫生,你检查路队,他检查餐厅纪律等。 其次,发现问题,随时沟通、整改。如:今天在检查卫生时,四个班一对比发现,一班地面较脏,二班桌椅不整齐,那么一班和二班就要针对问题马上做出整改。

再次,二次跟踪检查。针对问题整改完了之后,当天的负责老师还要进行二次的跟踪检查。

最后,每天放学前总结。“当天事,当天毕”是一很好的工作习惯,所以每天放学前,大家凑在一起,三五分钟在进行一下简短的总结,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铺垫。

3、交换思想,碰撞出班级管理的“金点子”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同时有了两个人的思想。”

我们一年级组是个年轻的群体,教龄短,经验少,所以遇事,大家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各抒己见,会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所以在班级管理上,我们形成了“以学生为媒介,各抒己见”的梯队管理制度。上半年,新生刚入学、练常规时,我们四个人便形成了不定时凑到一起互相诉说班里的突发状况,然后互相支招、互相帮助的习惯。

哪怕是现在,如果哪节课能大家都有时间一块坐在办公室里,我们还会互相说一说今天班里谁犯错了,谁又不听话了,然后你一句我一句,说说怎么“收拾”他们。如果哪天谁有了什么管理学生的小妙招,并且经过实践,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也会迫不及待的回办公室“炫耀”一番,大家一听,不错呀,赶忙先在梯队的“金点子”集合令中留下痕迹,然后第二天都会开始实行。

例如:我们班的刘宜铭是一个课堂很随意的孩子,想学习,就学习,不想学习,就趴在桌子上。尤其是他的腿,总是习惯性的盘在椅子上。上学期,威逼利诱,各种方法用尽,却不见效果,屡教不改,让我很是头疼。 今天上课,刘宜铭又是习惯性的将腿盘在了椅子上,我突发“奇想”,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做个通情达理的老师,满足小朋友的一切愿望,比如,刘宜铭,让他盘着腿做在椅子上一节课。”

十分钟之后,刘宜铭跟我说:“老师,我坐不住了。” 我说:“不行啊,机会难得,你一定要把握住。”

班里的孩子哄堂大笑,刘宜铭决出气氛不对了,自己搜的从椅子上跳下来,钻到了桌子底下,大喊:“老师,老师,我再也不这么做了。”

我说,那你这节课能将你的腿放好,好好上课吗? 。。。。。。。

下课之后,我把他交到前面,我问:“你为什么钻桌子下面去了?” 摸摸小脑袋,憨憨的说:“人家害羞嘛。”

听了刘宜铭的回答,我真是可笑不得,不过,小样原来你也有不好意思的时候啊。看来这方法不错,可以考虑继续使用,继续“通情达理”。

收获到了如此好的效果,我便迫不及待的回办公室“大肆炫耀”一番,被小伙伴们一致称赞,大家都说,不错啊,可以考虑在我们班的谁谁的身上实行。

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和社会,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沟通,方能学会生活。教师的团结协作很重要,要团结领导,要团结同事,更要与自己的学生搞好团结协作,否则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办法开展。凡事斤斤计较,不是高高在上,就是挖空心事捞成绩,还谈什么协作。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每个人其实都是一块宝石,携起手来,我们就能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堡垒。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集体是大家志同道合进行创造性合作的团体,在这里,每个教师都能为集体的创造作出自己的贡献,每个人从集体的创造中吸取精神力量,同时也以精神力量去丰富自己的同志。

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小结

同伴互助心得体会

同伴互助心得体会

同伴互助总结

同伴互助心得体会

教师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心得体会

同伴互助协议书

小学教师同伴互助总结

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同伴互助记录 同伴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