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3:58: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年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用行楷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抄写在答题卡上。(3分)

2、下列字词音、形、义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装璜.(huáng)伶.(lín)仃怨天尤人趾.高气扬(脚) B、抽噎.(yē)嘶.(sī)哑首曲一指家喻户晓.(知晓) C、狡黠.(xiá)带挈.(qiè)大相径庭见异思迁.(迁移) D、星宿.(xiù)奔.(bēn)丧浮想联翩冥.思苦想(深沉)

3、默写填空。(6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抒发将士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天祥用比喻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达他的爱国赤诚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选自《呐喊》的短篇小说有《孔乙已》《故乡》等。

B、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浙江绍兴人。我

们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

C、吴敬梓,明代小说家,著有《儒林外史》,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剌小说,《范

进中举》选自其中。

D、雨果,法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我们学过他的《给巴特勒的一封信》。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

式进行了反思,提倡要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求未知世界。

B、《给儿子的一封信》作者刘亚洲,这封信充满深厚的父子之情,寄托着父辈的殷切希望。信中作者以自己的成长过程及祖辈的坎坷经历,对儿子进行教育。

C、《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D、《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是学习态度问题,“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讲的是学习方法问题。

6、名著阅读。(2分)

《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__________________的外貌描写(填三位名人中的一位)。

7、2011年5月1日起施行酒驾新规定:凡是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旦被查获,将面临最高半年拘役的处罚,其性质也由过去的行政违法行为衍变为刑事犯罪行为。如果让你上街宣传酒驾的危害,请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洁对称,寓意深刻。(3分)

8、短文修改。(6分)

①近年来,我校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来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采用以案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②还经常组织学生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③2011年我校获得了天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的光荣(荣誉、说法、称号)。 (1)文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2分) (2)文中有一处语病,请修改。(2分)

(3)第③句的括号内有三个备选词语,请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2分)

9、综合性学习。(5分)

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规定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此举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在规定发布之前,某民意测评机构做了“你更喜欢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1)根据上表得出结论:

①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对国务院的举措,你所持的态度及理由:

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与探究。(40分)

(一)古诗词赏析(从甲、乙两首中任选一首作答)(3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这首诗写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_________________,是酬答诗中的优秀之作。(1分)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乙)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0、这首词中能体现词人思绪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1分)

11、以下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通过惜春表达了词人感悟年华飞逝、好景不长的惆怅思绪。 B、“无可奈何”表现出词人对落花怀着深深的叹息,“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着迷离的思绪。 C、结尾句“小园香径独徘徊”借景间接地抒发情感。“徘徊”一词表现了词人心中的纠结和犹豫。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天然奇偶”。

(二)古文阅读。(11分)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

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

,其持竿处位即是③

,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错:镶嵌。②纶:钓鱼绳。③是:正确。

12、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桂为饵错以.银碧B、锻黄金之.钩事之.急不在辩言 C、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D、笑而.止之泉香而.酒洌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鲁人有好.钓者(喜欢)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 B、学而不厌.(满足)不见曦.

月(太阳) C、征.于色(征验)孰.视之(同“熟”,仔细) D、处处志.之(标记)以遗.陛下(遗留)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后,国恒亡。

15、文意理解。(3分)

(1)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议论文阅读。(13分)

读书断想

①读书可以怡情悦性,解闷消愁;也可以探赜(zé深奥)索隐,借以增长智能。打开书,那些啼叫着的文字,会扑棱棱地飞进我们的灵魂,教我们以种种美的飞翔方式——

②读书是一种聆听。每本书都是一个寂静在那里的生命,每篇文字都是一人的倾诉和呐喊。面对先圣今贤娓娓道出的精致美文,聆听那些足以启人心智的教诲良言,参悟那些醍醐灌顶的人生哲理,会使无知、愚钝、猥琐而粗糙的我们羞愧自省。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学问、眼光、见地,更有作者人格的魅力、风骨的傲然和境界的高远,这些难以寻觅的稀有元素....,在潜移默化中都有可能融入我们的血肉,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从而厚重我们有限的生命历程,茁壮我们浅薄的思想,拓展我们狭小的生存空间。

③读书是一种沐浴。书是一池清水,一本本的书就是一泓泓清澈的泉水,我们怡然地将自己浸泡其中,荡涤着浑身的污垢。宋朝文人黄庭坚语:“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书里乾坤,纸上心迹,记载着前人的智慧和学识,涵养其中,浸润其里,让书的清泉洗涤一下我们锈蚀的大脑,有可能让我们远避世俗的侵蚀,少一点浮躁,多一分清纯,少一点庸俗,多一点儒雅,提升精神的品格,渐达高远的境界。

④读书是一种登攀。山登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固然令人艳羡;然而气喘吁吁、拾级而上的登攀过程同样弥足珍贵。人生所能领略的风光,许多都与先前的读书铺垫有着千丝万缕的因缘。一本本好书,一篇篇妙文,都是我们攀登思想之巅的台阶。很多时候,也是我们越过坎坷,飞出人生困境的羽翼。

⑤读书是在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养不同的气,“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海水泱泱,气势雄壮;山泉淙淙,曲折峭拔;动荡起伏的波澜自然流畅,汹涌澎湃的浪潮汪洋恣肆。热烈奔放是张扬,喷薄的是活力;含蓄深沉是内敛,阐发的是静悟;凝练清新是老道,浓缩的是睿智;朴素隽永是真纯,流淌的是恬然。孟子的浩然之气、项羽的豪气、李白的锐气、文天祥的民族正气、朱自清的民族骨气„„都可能在阅读与浸染中充盈我们的血管,饱满我们的灵魂,从而让我们俯仰于天地之间,成为一个能挥毫泼墨而大写的人。

(选自《思维与智慧》,文/陈道海,有改动)

16、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②段中加点的“稀有元素”指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启人心智、净化灵魂、改变思想、滋养精神等方面论述了读书的好处。

B、宋朝文人黄庭坚语:“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这句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C、每本书都有一个寂静的生命,每篇文字都是作者的倾诉和呐喊。D、读不同的书,可养不同的气。

19、阅读第⑤段,你能说出画线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气”吗?试举其中一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仿照文中排比段的开头,再写一组句子。(3分)

读书是一种聆听。每本书都是一个寂静在那里的生命,每篇文字都是一人的倾诉和呐喊。面对先圣今贤娓娓道出的精致美文,聆听那些足以启人心智的教诲良言,参悟那些醍醐灌顶的人生哲理,会使无知、愚钝、猥琐而粗糙的我们羞愧自省。

读书是一种沐浴。书是一池清水,一本本的书就是一泓泓清澈的泉水,我们怡然地将自己浸泡其中,荡涤着浑身的污垢。宋朝文人黄庭坚语:“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读书是一种登攀。山登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固然令人艳羡;然而气喘吁吁、拾级而上的登攀过程同样弥足珍贵。人生所能领略的风光,许多都与先前的读书铺垫有着千丝万缕的因缘。一本本好书,一篇篇妙文,都是我们攀登思想之巅的台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记叙文阅读。(13分)

乳名 陈奕纯

①多少年了,儿行千里。

②雪下了一夜,很大很大。打开玻璃窗,一股透明的雪花的寒气逼人肺腑。是的,雪还在不紧不慢地下,不由让人想起中国北方的漫漫冬夜里母亲的唠叨,总也扯不完的许多唠叨。母亲说:“三儿呵,别看你现在小,不知道有家有妈的好,等你长大了离开了家和妈,你就知道家和妈的好了,因为

家里有妈,你在妈心上„„”我在家排行老三,“三儿”是乳名,大人们一叫那乳名,我心里总是甜甜的。

③“三儿!”是母亲隐约在叫。多少年了,数不尽的坎坷、困苦、迷茫、疼痛,全都突然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全都咆哮着汹涌着爆发了!④一刹那,天地一白,满脸是泪。

⑤一朵雪花落在另一朵雪花之上,就堆积成了时间;一个我踩在另一个我之上,也堆积成了时间。周遭再无一人,我把玻璃窗轻轻关上,泡上一杯茶,接下来的事情我想这样:把我交给那袅袅的茶雾。果然,时间打开了,茶雾深深浅浅弥漫,我的眼眉湿漉漉一片,我听见了巨大的静寂里自己的心跳,听见了自己天籁般的呼吸,听见了小时候山路上的放学奔跑声,听见了父亲进山砍柴、母亲喊我们吃饭的声音。雾散,香也散,一丝一缕地往肺腑里钻。都说“品茗思乡”,故乡的气味,一如这深深浅浅的茶香。可是此刻,我能不能循了茶香寻找故乡呢?这一缕香,唤醒了多少人梦中的乡愁、打湿了多少声回家的乳名啊!

⑥乡愁是一朵乳白色的雪花。记得十八岁那年秋初,我考上了武汉大学,即将乘船北上,父亲母亲赶了几十里山路来到珠江畔送我,我黑瘦无比,单薄得一阵风就可以把我刮跑似的。母亲让我把《毛主席语录》带上,因为这本书上有她亲笔写的“三儿”两个字,我不解,母亲再三坚持要我带上它,说三儿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书在,也好有个念想。

⑦果如母亲所料,我上完武汉大学,又在北京大学读研,然后辗转了三五个城市,直至定居花城,故乡也就成了一个空荡荡的地名,偶尔回去,也只是走马观花罢了。我想找到故乡在哪里,但是找了半天,怎么找也找不到,我失望极了。即使我在一张偌大的中国地图上能找到它的方位,但是能找到我们村前的那条山路吗?能找到我们村后山坡上的牛驴的气味吗?能找到三两个池塘、形状不规则的小学操场、简易的合作社卫生所吗?我知道现在取代那里的,是成片成片的商品楼、农贸市场。可是毕竟,故乡还是那个故乡,乡音还是那个乡音,根还是根,我还是我,你还是你,这样,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更加令我备感亲切的,是乡里乡亲喊我的乳名“三儿”。不管你的身份如何如何高贵,不管你今天多么多么富有,他们叫起来那么脱口而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⑧记得,我把那本破旧的《毛主席语录》拿给儿子看,儿子连连摇头,说他不喜欢看那些老古董之类的书,说他看也看不懂。可是他把书翻来翻去,最后竟然只对“三儿”来了兴致,问我这两个字是怎么回事。当时,我脸一红,对儿子说“三儿”是我的乳名。他立马就懂了。儿子又一本正经地问:“爸爸,我怎么没有乳名呢?”我犹豫着说:“乳名太土,不好听,只有农村孩

子才有。你是城里出生的,你现在的名字也可以当你的乳名。”儿子反驳道:“爸爸骗人!‘三儿’怎么那么好听?你也要给我乳名!”我无奈,只好拿“狗狗”“黄黄”之类的名字糊弄儿子。⑨大雪在下,我的心,也在下着另一场大雪。想想看,我的小时候是乳名漫天飞,而如今呢,孩子们的乳名大都被“宝宝”、“宝贝”、“妞妞”之类的名字同化了,说严重一点,现在的孩子一出生,根本就没有什么乳名,也许等到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才察觉,那就已经晚了。当我再端详正在睡梦中的儿子时,我满脑子想到的是“我的宝贝儿子没有乳名了”,可是,儿子早过了起乳名的黄金时段,这到底是谁的过错?

⑩这样的天气,我想起北上二姐家的母亲,想起远在天国的父亲,想起我们顺着母亲一起漂泊的故乡,我的寒冷在加倍。是的,我们的小时候正在远远离开我们,我们的乡愁正在漂泊到别处,唯一留给我们的,是乳名。

⑪天下的雪花,一朵一朵,都是母亲喊我乳名的声音。多少年了,这乳名,却飞过千里万里,

直抵一个男人的心窝子里。

21、本文写了与乳名有关的几件事,表达了什么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3分)

是的,我们的小时候正在远远离开我们,我们的乡愁正在漂泊到别处,唯一留给我们的,是乳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文中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体会其表达特点及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第②段写雪的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请以“沉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2012年五月十一校联考

语文试卷答题卡

选择题(将试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下面方框的对应题号下)

1、书写。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2012年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略

2、D

3、(1)似曾相识燕归来(2)窈窕淑女(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C

5、D

6、罗曼·罗兰;托尔斯泰

7、示例:①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②酒后侥幸来驾车,悲剧源自酒惹祸。③醉(罪)在酒中,毁(悔)在杯里。④拒酒千里外,安全万里行。

⑤饮酒痛快一阵子,闯祸悔恨一辈子。⑥司机贪饮一滴酒,亲人悲流两行泪。⑦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后驾车一口多。

8、(1)在“天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上加上双引号。 (2)在“慰问”前加上“参加”(3)称号

9、(1)①中老年人比青少年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②城镇青少年比乡村青少年更喜欢过西方节日。

(2)态度:赞同。理由:①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②有利于培养亲情;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④有利于丰富百姓的生活。(理由写出两点即可) (甲)

10、豪放

11、C(乙)

10、独

11、C

12、C

13、D

14、略

15、(1)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2)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

16、读书可以怡情悦性,解闷消愁;也可以探赜索隐,借以增长智能。

17、作者人格的魅力,风骨的傲然和境界的高远。

18、B

19、示例: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到兼济天下”;项羽“彼可取而代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文天祥的《正气歌》;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帝国的粮食。

20、示例:读书是一种呼吸,精灵般可爱的文字是幽兰香草,处处散发着醉人的馨香。那富有正义感的文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那侠骨柔肠、博爱众生,代表社会良知的文字,又能“敢遣春温上笔端”。在弥漫着油墨书香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心的律动和血的奔涌,也品味着人生的细致与精美。

21、“我”年少离家母亲以写有“我”乳名的《毛主席语录》相赠;成年后,失意独处时,乳名唤起“我”的乡愁;多年后回乡,家乡已人是物非,只有乡亲还能脱口喊出“我”的乳名;儿子央“我”给他起乳名,“我”只能无奈应付。(以上四件事,写出其中任意三件即可) 表达了“我”对家乡绵绵思念之情。

22.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的记忆愈来愈淡,乡愁也就没有了寄托,只有乳名的声声呼唤能让乡愁有家可依,表达“我”对乳名、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23.第一句运用比喻修辞,将故乡的气味比作茶香,生动形象地写出思乡之深切;第二句运用反问,强调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4.作者将不紧不慢的雪比作母亲扯不完的唠叨,引出下文对乳名的记忆,与文末相呼应,暗示乡愁的主题。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pfzx

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芜湖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中考扬州语文试卷及答案

福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