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题总结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4: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切记审题,问啥答啥。

一、不要全答,最关键的是考场上时间不允许你尽情写。

二、更不许空着不答,碰到老师没准备到的题目,一定要把材料分类后抄材料,要抄出来层次,尽量用排比句。

35题之毛中特

一、依法治国

(只要考到依法治国,不管是在毛中特还是思修,首先把内涵写上)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如何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2、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3、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4、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协商民主

1、协商民主的真谛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如何理解“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既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有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既坚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有贯彻了团结和谐的要求。因此,它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

3、如何进一步健全协商民主

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一是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协商渠道;二是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

三、经济

1、什么是中国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这一稳定是更高水平的稳定,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质量加快“上台阶”的稳定。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更是增长动力的转换和发展质量的提升。

2、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是: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3、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若是问如何推动中国经济新常态也是答以下这些)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36题之史纲

一、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1、邓小平的历史贡献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同中华民族抗争、独立、振兴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同志为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为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

(3)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邓小平的历史评价(此问必须背下来,不考大题就考选择,总之一定会考。

(1)邓小平同志,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2)邓小平同志,具有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 (3)邓小平同志,具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 (4)邓小平同志,具有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 (5)邓小平同志,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 (6)邓小平同志,具有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坦荡无私,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光辉的人格魅力。

3、怎么理解邓小平说“三个决不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基本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决不能丢失。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这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所取得成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因此,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

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二、抗日战争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前景。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共产党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①毛泽东思想对抗战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④中国共产党支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为,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二是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三是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4、如何理解“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一个民族怎样对待历史,决定一个民族怎样对待未来。我们爱好和平,并不是纵容罪恶,惧怕战争。我们不淡忘悲剧的历史,致力的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的复兴,开创美好的未来。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历史和事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纪念抗战、设立国家公祭日、学习国家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警示未来,珍爱和平、圆梦中国。

三、群众路线和党的建设

1、如何理解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

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本质属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的发展的历史证明,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的思想政治任务,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

2、如何理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作风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我们一定要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来治理作风问题。第一,必须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第二,必须领导带头、以上率下;第三,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第四,必须严字当头、从严从实;第五,必须层层压紧、上下互动;第六,必须相信群众、敞开大门。

37题之思修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2、如何理解“核心价值观,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意愿、体现最大公约数的24字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概

括,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这些重大问题。既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又能使全体公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因此,“核心价值观,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二、法律

1、依法治国为什么首先要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这是由我国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权威地位所决定的。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2、法治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使用性、有限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二是权力制约。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有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三是人权保障。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 四是正当程序。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基本特征。

3、法律权威

(1)如何树立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信仰和真诚拥护。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尽管法律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但是必要的外在强制力,是树立法律权威不可缺少的条件。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它既来自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也来自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

(2)树立法律权威的意义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证明,法律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树立法律权威,就是树立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法律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与有效实施法律,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

三、道德与法律无处不在

1、网络空间

(1)如何理解“言论应当自由,谣言不能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造谣传谣都不是言论自由。网络上的言论自由不能没有边界和限制,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对现实生活和生活造成危害,更不能对损害国家利益。一个公民在享有网络上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自觉维护网络秩序的义务,保护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2)如何净化网络空间

净化网络空间,既需要法律,也需要道德。从道德的角度看,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的最基本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养社会公德意识,让更多的人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从法律的角度看,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和完善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在引导人们合法行为的同时,加强对网络失范行为的监管,严惩网络犯罪。

2、“扶不起”为什么既是道德呼唤又是法律要求

“扶不起”问题,作为一个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想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必须既要加快相关立法,又要道德支持。因为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公德,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也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的相得益彰。

四、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可以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属感产生了困惑。甚至以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事实上,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38题之当代

一、APEC会议

1、亚太梦

中国梦对接亚太梦。亚太梦,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就是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做出更大贡献;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国家畅通,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

2、中国建立一带一路的目的何在?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中国建立一带一路的目的:首先,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融资再加上丝路基金,中国将以更能直接参与的方式进行资金援助,以此建立不易被美国意志所左右的经济区,从而扩大中国在亚洲地区的领导权和影响力。其次,对于中国而言,欧盟是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希望对与欧盟相连的地区增强影响力,来确保从中东和中亚进口资源的运输线路。最后,中国的基础设施外交也会增加人民币在亚洲贸易和投资中的运用,与促使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战略相得益彰。

3、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区别

一是时代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发生在美苏的冷战时期。我国的一带一路是建立在中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需要互联互通的时期;二是动机不同,马歇尔计划将共产主义国家排除在外。相反,中国希望通过帮助其他国家来实现双赢的目的;三是面临的挑战不同。马歇尔计划几乎没有遭到欧洲的反对。如今,中国仍是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在全球面临诸多挑战,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不信任。总之,一带一路是要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控制和抵制苏联集团。所以,二者有着根本的不同。

4、“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是什么?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等旨在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实施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领域合作,加大能力建设投入,帮助各成员国尤其是发展中成员国家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二、和平发展道路

1、中国为什么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 “不当头、不争霸、不称霸”,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和战略选择。几十年来证明也是行之有效。一是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关系;二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三是坚持以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分歧。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我们的和平建设,而不是出于军备竞赛需要,不是为了争夺霸权,不是追求对外扩张。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

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根本依据在于中国自身的国情和面临的世情。

就国情而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度,追求和谐、珍视和平历来是中华民族基本的价值取向。这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依据。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和人民把现代化建设当做最大、最根本的利益,为此致力于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

中国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主张和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载入《宪法》。这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制度依据。

3、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主权问题上,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独立、主权、

领土完整;在安全问题上,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在发展问题上,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在合作问题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在文明交流问题上,坚持包容互鉴,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在国际关系问题上,维护和弘扬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4、如何理解“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头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是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是,中国首先是头和平的狮子,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绝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中国其次还是头可亲的狮子。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中国最后还是头文明的狮子。中国认为,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三、奥巴马“中国搭便车”错在哪里

“中国搭便车”的说法很片面,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是互利互惠的。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有好处。事实上,西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匪浅。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分工,相互提供产品与服务,包括国际政治和安全服务。如果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概括为“搭便车”,也应该是相互“搭便车”。

而且,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取得这样的成就,一方面是利用了来自国际方面的机遇,抓住和利用好了战略机遇,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若是把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简单地概括为“搭便车”是荒谬的。

四、安全观

1、“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亚洲安全观”是什么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亚洲安全观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这是一个倡导构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以及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共同构成日臻完善的中国周边外交理论体系。

2、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是什么?

传统安全:主要是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它是以国家主权的维护为核心,它涉及政治、军事、外交、情报等领域。

非传统安全:是指除了军事、政治和外交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安全。它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恐怖主义、高危传染性疾病等。

3、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非传统安全问题使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凸显,并以共同利益为基础走上了全面合作的轨道。其次,心态更需开放。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一种开放与坦诚的态度显得格外重要。再次,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9.11”事件发生以来,国际组织在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上的国际协调、维护国际安全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软件工程大题总结版(推荐)

电子政务整理版大题

党课大题整理版

微生物大题总结

核医学大题总结

内科学大题总结

方剂学大题总结

诊断学大题总结

影像大题总结

外科大题总结

大题总结版
《大题总结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