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点滴感受004

发布时间:2020-03-03 16:30: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点滴感悟

刘明厚

原公镇(可口可乐)希望小学 邮编:723204 电话:13571480355

摘 要:孩子是为家长的期望和鼓励而生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残缺来自精神、情感上的荒芜。社会的关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爱,托起留守儿童心灵的太阳。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思考建议

留守儿童释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时间不在家,而留在家乡生活的少年儿童。其监护工作由父母一方或爷爷奶奶,甚至亲戚朋友负责。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他们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理应受到社会和人们更多的关注。

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出外务工的热潮,随之产生的是子女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这个名词也随之诞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和比例还将增加和提高。孩子是为家长的期望和鼓励而生的。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上是有残缺的,他们的精神情感是荒芜的。由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1、父母认识不到位,对孩子教育不重视。留守儿童的父母普遍文化知识水平不高,不能宏观地认识社会特殊时期的一些现象,因而对孩子的成长教育认识不深刻,不够重视。再加之家庭经济有压力,多产生“挣钱才是硬道理”“上学不如早挣钱”的错误观念,认为学的知识再多也没用,到时

候还不是和自己一样出外打工。即使有关心的,一听到坏消息就粗暴对待,对孩子不停地抱怨。还有的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受教育的必需品,其他的就是学校和他本人的问题了。

2、父母一方在家虽能照顾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但不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无法满足他们心理上的、情感上的需求。本来家里两个劳力干的活,现在要一个人来完成,即使借助了一些机械来代替劳力,也给一个人带来了一定压力。使留在家里的人身心均感疲惫,还要教育孩子,就显得勉为其难,力不从心了。更有个别父母根本就不负教育孩子的责任。一个人在家生活无规律,节奏迟缓,随意性大,无法保证孩子的生活需要,更别说给孩子带好头,实施教育了。许多家长任由孩子自生自长,对他们的学习,内心的想法根本就不交流。

3、“隔代教育”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普遍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的消极作用也是明显的。过分的溺爱,认为父母不在孩子受到亏欠太多,尽量从物质上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孩子吃亏,一味的偏袒,总是责怪对方,从而使别人不敢管不敢说。这样不但没有进行精神和道德上的教育,而且还给留守儿童灌输错误的道德观念。还有的老人同时负担着几个孩子,精力不济,身体欠佳,自身还有困难,谈何管教孩子。有的老年人本身就缺少文化知识,无法承担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教育。年龄差异代沟明显,观念不同,观点时常发生冲突。有时还会出现顶撞老人,不服管教的现象。

4、寄宿于亲戚朋友家的现象较少,但也有存在。每月父母给寄一定的钱物,让自己的孩子在亲戚朋友家生活,让人代为管教。留守儿童大多只能得到物质上的满足,而无法获得精神上的需要。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他们感受更多的可能就这一句话。因此总有寄人篱下,内心不踏实的感觉。还有的亲戚朋友觉得别人的孩子,不便管教,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付差事。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不健康。亲情缺失,内心焦虑,造成不安全感,性格忧郁怯懦。对人戒备心强,不会主动与人交流沟通,喜欢独来独往,冷酷自私。无自我约束能力,任性放纵,好冲动,容易和人发生冲突,不能和同学和睦相处。自尊心强,外表坚强,内心敏感脆弱,对师长的说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道德法制观念不强。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择手段,偷拿变卖,甚至敲诈

勒索同学谋取钱财。乱交朋友,抽烟喝酒。缺乏礼貌,言谈举止随意。出入网吧,甚至通宵达旦。是非观念淡薄,把师长的教育当做耳边风,无所谓好坏。

3、学习差,纪律观念不强。托纳作业,没有责任心。学习不求上进,遇困难就躲。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眼神散乱,课堂效果差。书写缭乱,作业随心所欲无格式。自由散漫,无集体观念,不能按学校的整体要求去做。无故不到校,去向无法及时掌握。

4、个人生活习惯差,生活没规律。由于缺少父母细心的照顾和耐心的指导,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懒散,晚上休息太晚,早上起得迟。负责监护的人疏于对孩子卫生习惯的督促和管理,留守儿童的个人卫生差尤其突出,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

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寄宿制建设,扩大寄宿制规模,深入寄宿制的探究。加大寄宿制的宣传力度,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力量和条件,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寄宿在校,让更多的父母放心孩子的成长安心创业。健全寄宿制度,加强寄宿管理。加强宿舍卫生评比,树立个人卫生标兵。提供安全的后勤保障,为留守儿童准备合理营养的膳食。建立留守儿童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为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一个“大家庭”。

2、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聘请心理医生开展讲座,借助健康教育课堂,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心理成长记录,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通报学生动向,促进家长与学生的相互沟通,增进亲情互动。班级开展亲情互动交流情况汇报,同学们讨论发言,谈感受谈想法。

3、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是比较差的。我们力求从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为这些学生营造一个文明整洁、美丽和谐的学校大环境,让环境来影响他们的习惯。比如坚持天天通过校园广播设计内容,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学习环境。还有通过学校的大环境布置和班级的小环境布置,来促进他们的习惯养成。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在各学科中都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范例,如思想品德、社会课、语文等学科。因此深入挖掘这些学科中的教育资源,强化对

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

4、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纠正留守儿童的道德偏差,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在孩子们心目中,教师是最可依懒的人,最应服从的人,教师的示范教育对他们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爱是医治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因此,教师应利用这种神圣的光环,多去感化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例如:教师可以在生活上多关心这些留守儿童,多做一些家访工作,多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及时掌握他们思想动态和行为意识,多进行疏导、安慰,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适当的时候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展示自我,纵情倾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被人关注的幸福,从而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5、开展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集体协作能力和抗挫能力,增强与外界的交流能力。如:开展学校或班级“手拉手”活动,组织公益劳动,一些集体协作类的体育活动。既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又增强了他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一些个人项目的活动,可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挑战自我,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

6、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要求不要一次提的太高,要循序渐进。留守儿童的心理本来就脆弱,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造成他们的挫折感,从而产生更强的逆反心理,而自暴自弃。对他们的要求可以采取逐步提高,一日或一周一要求,日益渐进。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一种教育现象,更是一项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学习,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托起留守儿童心灵的太阳,让他们茁壮的成长,自由的飞翔!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点滴做法

留守儿童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关于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点滴感受》

留守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

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点滴感受004
《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点滴感受00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