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7 15:03:4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 述: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

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遗传、胎期环境、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校风、出生顺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学习的准备:学习准备的基本内容、学会正确对待学习准备中的差异表现。

第四章:学习的分类、三种学派的学习理论

第五章:小学儿童知觉、记忆、言语发展的特点及在学习中的作用、小学儿童思维的性质、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六章:小学儿童学习的动机、情绪、性格的发展与学习的关系、掌握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态度的心理成分。

第七章:掌握小学儿童道德观念的特点、道德评价能力的特点、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

第八章:掌握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与特点、小学儿童练习中及迁移中的差异、学会如何教会小学儿童练习和学习迁移的基本策略。

第九章:掌握儿童社会背景与行为的关系、小学儿童亲逆社会的行为。

第十章:掌握教师个性、挫折忍受力、焦虑、教学风格的概论、掌握教师期望、社会背景、个性差异对教学的影响。

第十一章:掌握教学模式的分类、个性发展教学模式的主要观点。

推荐第2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九)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九)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小学教师存在的哪些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教师的职业来讲,教师的角色适应、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生涯适应是教师心理健康中的重要问题。

(一)教师角色适应

(1)教师的角色及角色压力

每个教师都是各种“角色的组合”,“角色混淆”和“角色冲突”是产生教师心理困挠的来源。角色混淆是指个人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角色知觉而产生的混乱。角色冲突是指个人经常要求扮演与他们的价值系统不一致的角色,或同时扮演两种以上相互冲突的角色而言。

角色冲突有以下类型:

①角色传递者间的角色冲突。②角色传递者内的角色冲突。③角色内冲突。④角色间冲突。⑤角色过载。

(2)教师的角色内容

教师角色行为的内涵应包括:社会模范的代表;对学生正确的评价与判断;指导学生学习知识与技术,并指导发现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公正裁决学生之间的争论;发现破坏规则者;为学生树立认同与模仿的目标和方向;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使之成为自我支持者;营造团体学习气氛及做好团体领导角色;作为学生父母的代言人;避免成人给学生造成挫折感;与学生建立温暖的关系并分享信赖;情感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3)教师的角色期待

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期待的多样性,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当的多种角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教书育人的角色。②行政管理的角色。③心理导向的角色。

(二)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

工作压力多侧重于外在要求对教师心理的影响,职业倦怠多指主观感受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影响。

教师工作压力是教师因工作上的要求、期待和职责所感受到的消极情绪体验的过程。教师工作压力是由一定的原因(压力源)引起的,并通过外在反应(压力反应)得到体现,这种反应又受个体差异(中间过程)的影响。

教师的工作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工作感到厌烦、枯燥,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心理倾向。深入了解目前学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实际情况,探讨有效建立教师工作的积极态度,并设法减低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是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

(三)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心理适应问题

教师职业生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师职业生涯是指教师从职业学习伊始,直至职业劳动最后结束,这整个人生职业工作历程。广义的教师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

教师生涯发展中,既会遇到一般职业人所遭遇的困难,也会有教师职业特有的危机。(1)生涯的不适应;(2)知识的不适应;(3)能力的不适应;(4)其他不适应,比如对工作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等。

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了解个人职业特征

职业特征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水平。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教师自身的职业特征与外界要求匹配,教师的心理就处于良好适应的状态;如果不匹配,就会使自己处于紧张状态,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了解个人职业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生活经验、偏好、能力、个性-态度、创业精神、决策水平、目标清晰度等方面内容。

(二)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生涯设计可以使教师纳入自己固有的生活轨道,心无旁骛。即使路途坎坷,也心存期待。为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应注意以下方面:

(1)评估生涯发展的客观环境因素,探索自己在组织中的动机和机会;(2)搜集生涯发展相关的信息资料。(3)根据个人的价值、兴趣或经验、潜能等,了解组织中的生涯发展机遇;(4)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个人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5)发展达成具体目标的策略或计划。(6)个人要形成计划,把握关键的步骤,组织也要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促成生涯发展目标与计划的实现。其中包括问题解决和适应技巧的运用等。

(三)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职业有基本心理要求(基本能力)和特殊心理要求(特殊能力)。基本心理要求是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特殊心理要求是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

(四)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

教师应了解自己想成为怎样的教师,教师往往按照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发展成长的。研究表明,教师有四种基本信念:(1)教学效能感;(2)教师的控制点;(3)对学生的控制;(4)与压力有关的信念。

教师为自己制订完美的生涯规划、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又具备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这样,就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五)有效应对挫折

有效应对挫折,教师应做三方面的努力:(1)增强信心,加倍努力。(2)改变方法。(3)调整目标。

(六)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

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强烈影响,教师也会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积极变化中享受到教师职业带来的无究乐趣。

(七)小学教师的情绪管理

积极预防的角度谈教师的心理调控是通过提供心理调节的策略、技巧形成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心理保障体系,这是一种实现自我帮助的有效途径。尽管心理调控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人们常用的或者说最基本的方法有三种:放松的方法、认知的方法和表象的方法。

推荐第3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7.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的形式来表征。

9.原理学习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境中适当地应用原理,是改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

10.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简答题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与即时反馈相结合。(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强。(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它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团体活动中,儿童学习处理各种关系中的社会问题,社会交往技能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同伴团体还可以为儿童提供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同伴的拒绝与接受反应

1 使儿童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答:(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操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应生成器和反应器组成。执行控制和预期系统对整个操作系统起调节和控制作用。从这个模型来看,知识的学习经历着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加工—贮存—提取—输出的过程。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答: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的和效条件。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论述题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答: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的彼此不同。小学儿童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教师应当根据儿童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认知差异。

①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②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

①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

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

②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

2 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它要求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如果不能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是一刀切,那么就会影响教育的实效性。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论述促进知识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答:(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如:有效地计划和利用学习时间;利用画出重点、做摘要等形式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自我检查、自我监督;有效地利用周围的学习资源和身边的学习工具;自我激励等。(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答:根据概念学习的两种形式,可以把概念教学也相应地划分成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向学生呈现某个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个定义。另一种教学方式是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定义,紧接着呈现几个正例和反例,要求学生根据定义识别正例和反例。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些例子是如何表现这一定义的。这两种概念教学方式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常使用的,尤其是后一种教学方式。无论采用那种教学方式,都必需涉及概念的四个方面:概念的名称、定义、本质和非本质特征、正例和反例。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的语言明确提示概念的本质。(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4)多用变式和比较。(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力、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法是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绩总体呈进步趋势。在总的进步过程中,出现

3 进步的一时性停顿,称为高原现象。

5.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

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7.他律指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品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其中9-15岁儿童为习俗水平,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各种准则。

9.精加工策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10.元认知策略又称计划和监控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视和控制的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答:问题解决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寻求解答的方案,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对结果进行检验。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

答:(1)有关的知识背景。(2)智力水平与认知特点。(3)个性倾向性及气质、性格特征。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

答: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1)活动的对象不同。(2)活动的结构不同。(3)活动的要求不同。联系: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答: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即动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的状态。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

答:三个方面:(1)道德行为的掌握。(2)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3)道德意志的培养。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

答:(1)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2)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3)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品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2)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3)应用“道德两难论”方法研究品德的发展。

4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创造性。

答:(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4)多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5)采用头脑风暴法(6)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7)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2.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答:(1)形成程序性知识。(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丰富练习形式、注意举一反

三、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特定性。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即通常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生成性。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3)有效的监控。强调学生要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过程二者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确定所选策略的有效性。(4)个人效能感。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

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中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

3.表现性目标教学目标设置的一种方式。这种目标设置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所应达到的最后结果。

4.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

5.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6.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7.移情指在人际交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5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主要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地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9.趋—避式冲突指个体所面临的选择既能给他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着不良的影响的心理冲突。

10.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进行规划和组织,对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结果和如何评价进行设计。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成就目标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2)成就目标分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3)成就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答:好奇、兴趣、愉快、焦虑。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答:(1)把握愉快四因素。(2)明确挑战任务。(3)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4)强调掌握目标。(5)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答:(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

答:(1)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2)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3)使用符号标志技术。(4)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习惯。(5)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答:(1)了解学生的需求。(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课堂规范。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答:(1)教师的课堂动作能力。(2)教师的移情。(3)教师的期望。(4)教师的焦虑。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答:(1)有助于学生社会化。(2)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3)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4)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培养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有效地教学。(2)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的方法:确定表现的而非结果的目标;确定挑

6 战性的而非轻而易举的目标;设置现实的而非非现实的目标;设置短期目标而非长远目标。(3)成就动机训练:分为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六个阶段。(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答:(1)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维持学生持久的注意;作业难度要适中,使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完成,从而产生成就感。(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4)赞扬其他学生。(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答:(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6)加强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7)加强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

作业4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A 7.BD 8.C 9.D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法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 2.自律皮亚杰对儿童品德发展划分的第三个阶段,又称可逆阶段,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 3.合作学习是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师生之间多向沟通、充分互动、共同发展的小组学习形式。

4.成长记录袋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其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

5.教师的工作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乏味,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心理倾向。

三、判断题

1.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

2.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行为。(√)

3.记忆一份材料时,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优于开始和末尾部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4.处在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往往表现为:不服从权威,我行我素。(×)

5.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

6.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一一对应关系。(×)

四、简答题

7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

答: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答:(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位阶段。(4)自动化阶段。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士气。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答:(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2)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3)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4)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5)有效应对挫折。(6)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7)做好情绪管理。

六、论述题

1.试评述罗杰斯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答:罗杰斯主张学习是意义学习、自由学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共同组成学习小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的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态度及性格的学习,突出学习中的情感成分,重视对学生的人格的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成熟的,他们能否有效地从事自我选择、自我指导、自我发展是令人担心的。另一方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可否认,情感因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成分,学生人格的完善是教育的目标之一,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向学生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1)教师角色适应。(2)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3)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心理适应问题。包括生涯的不适应、知识的不适应、能力的不适应及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其他不适应。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5 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满分 100分

(一)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第五次作业)

1.考核知识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解答思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习,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丛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虽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3.注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并恰当地进行阐述。

(二)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第五次作业)

1.考核知识点: 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心理学技术

2.解答要点

(1)说服;

(2)角色扮演;

(3)榜样学习;

(4)奖励、惩罚;

(5)小组道德讨论。

3.注意:恰当地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三)小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与研究。P213——225

(四)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P226

(五)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P295

(六)小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研究。P125---127

推荐第4篇: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

(五)学习定势说 哈洛

15.如何促进教学迁

移?(经典教学理论的教学应用)1)

使不同学习课题之间保持一定的同一性2)加强基本原理的教学促进原理是规则的迁移3)注意教材的整体结构使学生把握事物的整体关系4)让学生学会学习并正确发挥学习定式的作用。 16.简述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联接说)?《1》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联接,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不需要任何中介因素,S-R,他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都能分解为基本的单位—刺激与反应的联接。1)通过饿猫打开迷龙实验得出了学习链接理论【联接说】2)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联接【事物说】3)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而实现的4)联接的行程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5)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7.斯金纳操作性行为强化说?1)基本

观点:(1)应答性条件作用于操作性条件作用,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反应(2)强化。二级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18.格式塔学习理论

关于学习的本质的基本观点:1)从学习

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接,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2)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3)刺激与反应之间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19.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代表自称为“目的行为主义者”

(一)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1)位置学习实验,其中代表性实验室是高架迷津实验,得出的结论:白鼠学会的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应动作而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建立一个完整的“符号-格塔式”模式。即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关迷津的“认知地图”2)潜伏

学习实验,表明的事实:操作水平的变化并不是学习的同义词,强化也并非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习不仅仅是外显行为的改变,还包括其他东西。“潜伏学习的实质”就是认知学习,这种认知学习发生在内部而未能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强化物的作用和练习的次数在学习中仅有次要意义而认知才起重要作用。

(二)基本观点1)行为是整体性的有目的的2)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中介变量3)行为习得在于形成对信号的预期

(三)评价: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行为主义的学习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吧学习堪称是盲目的,机械的错误观点

20.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一)基本观点:认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1)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习得新信息,转换,评价2)学习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

结构,

21.奥苏泊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

(一)基本观点: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强调学习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同化过程,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其固定作用的知识或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进而被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来,导致两种结果:一是使新的知识被学习这理解,获得心理意义另一方面实施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增加新内容,建立更广阔的联系3)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 4)“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22.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来学习,因为人们不可能通过亲自行动并体验到行动后过来掌握各种复杂事物【观察学习概念】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下的行为及后果所进行的学习,市值就在于它人给观察着传递某种信息,

告知其新行为的途径

22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只是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他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没有最终答案们随着人们的认识发展会不断出现新的假设所以只是不能概括世界法则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再创造。建构主义认为就个体获得的知识而言,并非预先确定的更不可能绝对正确,只有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需要在具体情境的复杂变化中不断加以深化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1)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2)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3)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设计的四大要素,情境是意义建构基本条件,协作和会话视具体过程,意义建构是最终目的同化和顺应是意义建构的两种基质

(三)建构主义学生观,学生是信息加工的整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意义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学习发挥主体作用】(1)

使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注定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3)要求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食物尽量和一张我的内容相互联系,并对联系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师观: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一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主导作用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③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五)教学观,未来的教学主要是给学习者提供建构的知识框架,思维方式,学习情境及有关线索,而不是知识内容的多少 1)教学目标是有关知识的“主题图式、

框架”2)教学过程围绕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模式加以训练

25.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探究式学习2)支架式学习3)随机通达教学4合作学系

29.奥苏泊尔进一步

确立意义学习两个条件(1)意义学习

的心向,及学习这又把新材料以非任意性的方式和在实质上同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倾向(2)学习材料的潜在意义性即学习材料能以非任意性的方式和在实质上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联系起

34.元认知结构包括:元认知知识(在长时间记忆中),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在工作记忆中);元认知知识包括:关于个人的知识(陈述性知识)关于任务的知识(陈述性知识),关于(学习)策略的知识(过程性知识){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

支持策略;元认知监控{计划,监视,调节

35.主要的策略性知识: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

36.什么是问题解决及特征?问题解决是由一定问题情景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特征:1)问题情境性2)目的指向性3)操作程序性4)认知操作性

3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知识与技能因素1)专家具有较大的有意义的直觉模式2)专家记忆容量增大3)技能执行速冻上的特点4)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比解决问题用的时间多5)能够根据问题的内在结构表征问题6)更频繁而有效地进行自我监控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1)人格因素2)心理定势3)思维策略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课题因素1)刺激呈现的模式2)问题的具体性3)练习的多样化

39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全面促进学生专门知识的掌握2)养成运用通用思维策略的意识3)

运用充足的时间来发现和识别问题4)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手段-目的分析法,逆推法,联想法,简化计划法)

40.创造力的培养:

(一)创造有利环境1)保障学生心理的安全与自由2)为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3)做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教师{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提供条件;教给学生必要的技能和技巧;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注重开发自身的创造性}

(二)培养创造性人格1)保护好奇心2)解决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3)鼓励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4)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

(三)设置创造性课程1)发散思维训练课{内容:用途扩散;结构扩散;形态扩散;方法扩散}2)自我设计课3)创造发明课

(四)发展创造性思维1)类比推理策略{拟人、象征、仿生类化}2)对立思考策略3)多路思维策略4)综合运用多项思维机制

41.皮亚杰品的发展阶段理论

(一)自我中心阶段(2-5岁)儿童能接受外界准则

(二)权威阶段(6-8岁)该时期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范围

(三)可逆性阶段(8-10岁)而统一不把准则看做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做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四)公正阶段(11-12)公正观念是从可你的道德认知脱胎而来的 42.柯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一)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2朴素的利己趋向主义

(二)习俗的水平阶段3“好孩子“取向阶段4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

(三)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良心或原则取向

46.导致学生心理挫折的冲突:期望与现实的冲突;社会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冲突;独立与依赖冲突;自尊与自卑冲突

47.学生的挫折教育与挫折疏导:

(一)挫折教育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挫折观2,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3,进行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教育4,教给学生调试心态的方法与技术(二挫折梳到1,情绪宣泄法2,代偿迁移法3,合理认知法4,心理咨询法

48.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其内部心理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他把儿童认知分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7-11)形式运算(11至今)

49.布鲁纳认知阶段理论:动作,映像式,符号是阶段 51.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社会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和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以语言等符号系统为工具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包括教学,对儿童的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等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他认为心理的发展是个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二是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即语言符号系统,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即语言符号系统,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基于上述基本观点,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思想,认为教学必须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维果茨基的思想体系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发展的理论基石。

53.冲动型-—沉思型差异区别:学习能力方面

沉思型的儿童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都比较好

冲动型的儿童则往往有阅读困难,学习成绩也不太好 5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

埃里克森是美国当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最知名心理学家。他依据

个体每个发展时期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冲突,将人的一生

划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 独特的矛盾或危机,这些矛盾或危机只有得到顺利的解决,人格才能得到完善和发展,否则

人格的正常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第一阶段(0~1.5 岁)的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第二 阶段(1.5~3 岁)的主要矛盾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第三阶段(3~5 岁)的主要矛盾是创 新对内疚。第四阶段(5~12 岁)的主要矛盾是勤奋对自卑。第五阶段(12~18 岁)的主要

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第六阶段(18~25 岁左右)的主要矛盾是亲密对孤独。第 七阶段(25~65 岁)的主要矛盾是关心下一代对自我关注。第八阶段(老年至死亡)的主 要矛盾是自我整合对失望。

5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把观察学习分为四个阶段:①注意过程。这个过程

包括观察者对被观察者行为的注意和识别。某一行为方式只有引起儿童的注意时儿童才会去 模仿。②保持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观察者以符号表征的形式在头脑中贮存原先观察到的有 关他人行为的信息,从而获得了某种行为。③动作再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把保持在 头脑中的内部表征信息转化为外在行为,从而再现了先前所观察到的行为。④强化和动机过 程。个体通过观察学会了某种行为,但这种行为未必要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强化才会产生行 为动机。强化包括外部强化和自我强化两种形式。

58.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发动作用 指向作用调控作用

5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般来说,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效果之间是一致的,活动效果取决于动机的强度和方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驱使人努力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差。60.学习动机与学习辩证关系:不是单向性的,是相辅相成的

61.需要层次理论 :生长需要{自我实现 审美需要 认识和理解需要} 缺失需要{自尊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生理需要}

63.成就归因理论:维纳 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生对学业成败会做出不同的归因。学生往往倾向于从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运气等方面进行归因。

归因按其特性分为三个维度,即原因源维度(内部—外部)、稳定性维度(稳定—不稳定)、可控性维度(可控—不可控)

64.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提出,是人类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项活动的主观估计活预测。影响自我效能原因:个人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暗示;情绪唤醒

65.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设计 方法1.内部动机的培养(1)学习兴趣的提高(2)认知内驱力的维持(3)成功期望的维持4)成就动机的激励5)自我效能的提高6)成就归因训练(7)自尊与自我价值的维护(8)形成掌握目标

(二)外部动机的激励(1)保持一定诱因2)表扬与奖励5)适当的竞争 ARCS模式是由科勒提出的,他把教学中的心理反应划分为四类: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意度(,认为在教学设计中要从这四类要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艾姆斯在成就目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TARGET模式。认为影响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课堂结构因素主要有六种:任务设计、权利分配、认可方式、小组安排、评价方式,时间分配,简称, TARGET。

二。学习动机培养与技法一般原则:给学生已成功的满足和失败的挑战;保持学生合理的期待;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为辅;合理运用外部强化;教学与教育相结合

三学习动机培养:进行人生观教育,增强学习责任感;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是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注意: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66.学习动机的技法与维持:一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遇三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四提供明确的学习反馈五教师的评价及适当的表扬批平六适当开展竞赛活动

推荐第5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是指在新的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的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 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学习: 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能够举出反映原理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原理。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镜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10.迁移:学习的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研究的全过程始终是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研究者和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实施新方案。

(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结合。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成员由专家、研究成员、教师、行政领导人员等联合构成。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整体化智囊团。

(3)可变性与适应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同时,在结果分析时注意实际的教育意义。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答:(1)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

(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主要是指学习运动的技能和熟练等。智力的技能学习是指学生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多进行的认知活动的心智操作。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操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包括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映生成器和反映器组成。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来看,知识的学习过程经历着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加工—贮存—提取—输出的过程,根据这样的信息流程和执行控制与预期系统的作用,加涅进一步把学习过程划分程八个相互关系的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动作阶段;反馈阶段。加涅指出,在各个阶段相应的心理状态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教学影响下出现的。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P102 (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 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 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P29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P62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P105--106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 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 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 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 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P94--95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5--8章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作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是指在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原型启发: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就叫原型。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相似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创造、发明的重要思维方法。

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他律:称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9---1

5岁)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而服从多项准则,也可 以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而服从多项准则。

9.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

10.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评估自己的理解、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监控自己的学习情况等方面的策略,它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等。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11

答: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一下四个阶段。 (1) 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2) (3) (4) 寻求解答的方案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 对结果进行检验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P119

(1) 有关的知识背景: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能促进对问题的表征和解答。

(2) 智力水平和认知特点:智力水平对问题解决有重要的影响。认知特点如对问题的敏感性和灵活性,认知方式如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性和反省性等,对问题解决都有一定的影响。

(3) 个性倾向性及气质、性格特征: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们都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

(4) 另外,还有酝酿效应。当人们反复探索问题而仍没有结果时,暂时将问题放一放,转而从事其他的工作,这样做有时不仅不妨碍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在放松之余,出现“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情况,使问题较快地得到解决。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P137

答: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第一,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如打字、射箭),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智力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表现为从外部难以觉察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

第二,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而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可以省略、高度减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第三,活动队要求不同。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映的连接,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比如,小学生心算、写作文等智力活动,总是依赖数小棍棍或手指,从依赖笔算、看图说话,逐渐脱离外部动作(动手、动口)而依赖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解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真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139--141

答: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所谓熟练操作是指动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的状态。熟练操作可以借助专门仪器和设备,通过人们完成工作的速度、准确性、协调性、反映时间、应变性等指标来测量,也可通过熟练化操作所反应的特征来衡量。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P174

答:道德行为的训练,主要包括道德行为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等三个方面。(1)道德行为的掌握(2)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3)道德意志的培养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P176 答:道德意志是指人在完成道德行为过程中所表现的克服困难的心理成分。它主要表现在:道德动机能经常战胜非道德动机;能排除内外障碍,坚决执行由道德动机所引出的行为决定。道德意志坚强的人能将自己的道德动机付诸实现。而道德意志薄弱的人则不能做到这一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应该做到:1.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2.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3.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多有的措施,都应该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162 答:1.品德发展与认识发展,该理论认为:第一,品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第二,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第三,社会环境对品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 2.应用“道德两难论”方法研究品德的发展 3.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式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92 答:(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学习(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P129--130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P150

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06

作业3 9--12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P251

4、个别化教学: P259

5、课堂评价: P263

6、课堂气氛: P281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个体的目标即可满足需要,但又对自己构成威胁。这种冲突是最为普遍的小个体从‘利’与‘得’一方面考虑,又倾向于躲避

10、教学设计:P243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P220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P233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P238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P247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P253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P278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P285-287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P290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6--228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P293--295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P316

作业4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P225)

7、(BD)

8、(C)

9、(D)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法 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

2、自律 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

3、合作学习

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认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势,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

P260

4、成长记录袋

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它具有以下特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足随机的;成长记录袋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

P268

5、教师的工作倦怠

是当前心理学界与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对医学生的教育,乃至于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P324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简答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特点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P43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及表现出的特征不同。

(1)认知阶段。这是动作技能形成开始阶段。

(2)分解阶段。在这一阶段,传授者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学习者则初步尝试,逐个学习。

(3)联系定位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而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

(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这个阶段学习者的各个动作似乎自动流出,得心应手,甚至出神人化。

P138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

(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

(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P229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

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了解个人职业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生产经验、偏好、能力、个性一态度、创业精神、决策水平、目标清晰度等方面内容。

(2)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生涯设计可以使教师纳入自己固有的生活轨道。根据个人的价值、兴趣或经验、潜能等,了解组织中的生涯发展机遇;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个人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达成具体目标的策略或计划。个人要形成计划,把握关键的步骤,组织也要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促成生涯发展目标与计划的实现。其中包括问题解决和适应技巧的运用等;达到生涯发展的确实完成。这是实现或完成生涯发展目标最后的阶段。

(3)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职业有基本心理要求(基本能力)和特殊心理要求(特殊能力)。

(4)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

人是受信念支配的,教师应了解自己想成为怎样的教师,教师往往按照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发展成长的。教师有四种基本信念:教学效能感、控制点、对学生的控制和与压力有关的信念。教师为自己制订完美的生涯规划、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又具备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这样,就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5)有效应对挫折

有效应对挫折,教师应做三方面的努力:首先,增强信心,加倍努力。其次,改变方法。当采取某种方法来达到目的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尝试运用别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最后,调整目标。当教师为自己设定的目标由于自身的条件或社会因素的制约,经过再三努力仍然失败时,教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目标,改变行动的方法。使较长远的目标与短近的目标相结合,使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与现实性的目标相结合。

(6)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

P329

六、论述: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将其人格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

(1)意义学习:学习应该与个人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能够影响学生感情,推动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

(2)自由地学习:每个学习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感情和完善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在能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由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3)学习者中心:学习者是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自我实现倾向乃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意义学习的动机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教师的作用是创造合适的气氛,允许自我实观倾向的自由发展。

(5)学习的促进: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促进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关系。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态度品质。

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评价: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向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

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人本主义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p78--80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P321

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满分 10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第五次作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习,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丛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虽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注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并恰当地进行阐述。

2.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第五次作业)

解答要点

(1)说服;

(2)角色扮演;

(3)榜样学习;

(4)奖励、惩罚;

(5)小组道德讨论。

注意:恰当地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3.小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与研究。P213——225

4.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P226

5.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P295

6.小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研究。P125---127

推荐第6篇:电大专科一月考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小抄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有( ABCD )。

A.情绪的冲动性减弱 B.情绪、情感中的社会性成分增加 C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D.情绪调控能力增强 3.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的心理学理论是( CD )。

A.认知一发现说 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4.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 ACD )。 A.分散复习B.集中复习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 5.创造性的组成部分有( BCD )。

A.创造环境 B.创造意识 C.创造性思维过程 D.创造性活动

8.-个孩子捡到1元钱交给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以后这个孩子每次捡到东西都主动交还失主或交给老师。这种现象可以用( B )原理来解释。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9.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主型教师的行为表现是( AD )。 A.重视集体的作用 B.给学生完全的自由 C.教师决定一切 D-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1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情绪因素有( ABC )。 A.好奇 B.兴趣 C.焦虑 D.悲愤 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

A.桑代克 B.詹姆斯 c.罗杰斯 D.巴甫洛夫 2.儿童脑重基本达到成人水平的年龄是( D )。

A.3岁 B.6岁 C.9岁 D.12岁

3.强调外界环境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理论有( B C )。

A.人本主义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5.儿童在知道了“萝卜、白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时的同化学习属于( A )。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6.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A B D )。

A.家庭环境不良 B.社会文化不良 C.经济条件较差 D.学校教育失误 7.俗话说,有人“理达情不通”,有人“通情不达理”,这反映了品德心理结构的( C )。

A.独立性 B.统一性c.矛盾性 D.多样性 8.情绪对于学习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A B )。

A.动机功能 B.组织功能 C.信号功能 D.支配功能

9.在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中,当要求他们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会同时记住和这样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这叫( C )现象。

A.记忆混淆 B.记忆混乱C.记忆偶发 D.记忆干扰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D )。

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 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他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

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1.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B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2.如果一个人失败以后,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他的归因倾向可能是( A )。 A.能力归因 B.运气归因 C.努力归因 .D.任务难度归因 3.为获得奖励、表扬而产生的学习动机称为( C )。

A.内部动机 B.认知动机 C.外部动机 D.自我提高的动机 4.影响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后天因素主要是( A B C )。 A.营养 B.睡眠 C.适量的运动 D.遗传 5.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差异集中体现在(ACD )等方面。

A.发展水平差异 B.气质类型差异 C.表现早晚差异 D.结构差异

6.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且提供可能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知识或技能,然后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索的教学方式称为( B )。

A.情境性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随机通达教学 D.自上而下的教学 8.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的情况,这一现象可以用( D )解释。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酝酿效应 9.下列项目中正确的说法是(CD )。

A.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 B.有良好的道德动机,就会表现出适当的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起着引导与深化的作用

D.在具体明确的道德规范下,在言行一致的环境中学生的道德观念比较容易形成 10.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 BD )。

A.促进师生心理健康 B.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C.整顿班级秩序 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学习1.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占优势的记忆类型有( B C )。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形象记忆 D.抽象记忆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是( C )。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经典性条件反射 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可以将迁移分为( C D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C.正迁移 D.负迁移 4.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 A B C D )。 A.说服 B.角色扮演C.榜样学习D.奖励与惩罚 7.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有( A B C D )。

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过程设计 D.教学评价设计 8.认为学习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有(A B C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9.小学高年级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一般处在( B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10.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性包括(A B D )。

A.流畅性 B.变通性C.稳定性 D.独特性 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B )。

A. 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C )阶段。 A. 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B)。

A. 苛勒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 D.桑代克

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A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 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D )。

A. 每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不怕见生人了 判断题(每小题1分)

11.程序教学思想是斯金纳提出的。(√) 12.当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某一原理中包含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时,表明他已经掌握了这个原理。(×) 13.罗杰斯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反对把学生看作“较大的白鼠”和“较慢的电子计算机”。(√) 14.小学五年级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特点是:既不简单服从权威,也不机械遵守规则。(√) 15.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16.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策略训练,其效果优于与学科内容融在一起的学习策略训练。(×) 1.划线、记笔记、画关系图都是属于精加工策略。(×) 2.快速联想策略和头脑风暴法都是由奥斯本提出的。(√) 3.人们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行为、动机和意向方面的期望称为定型期望。(√) 4.我国古代对于学习有“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的说法,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 5.合作学习采用同质分组的原则,这样有助于帮助差生。(×) 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9)的提法,健康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1.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每学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评语。(×) 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作者是桑代克。(√) 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注意(√) 4.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要求来改变自己,也无法改变环境,由此产生情绪困扰的现象,称为适应不良。(√) 5.个体差异和学习心理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 6.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而情绪、行为以及社会适应则不属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范畴。(×)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别重视认知结构特征在学习中的作用。(×) 2.大多数6-10岁儿童的身体发展处在相对平缓的状态。(√) 3.原理学习的本质就是能够准确地陈述和解释原理。(×) 4.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5.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目的在于让优秀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 6.提问、小测验、阶段考试、期中考试或作业练习都可以用来进行课堂评价。(√) 1.对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不包含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2.成熟个体的某些心理机能和心理过程在内部的后天原因影响下发生的变化。(×) 3.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因而教师决定了学习的效果。(×) 4.驱使人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是情感。 (×) 5.情感有较为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 (×) 6.偶尔一次行为不能作为品德。 (√) 7.儿童自我体验的诸因素的发生和发展不同步。 (√) 8.练习是同一刺激―反应的重复。 (×) 9.小学儿童的学习迁移心向由弱向强发展。 (√)

10.性别刻板印象是我们对学生的认识更符合男女群体的特点。(×) 1.自然行为的偶然观察是一种有计划的非连续偶然观察。(×) 2.人区别于动物之处在于人具有社会化本质。 (√) 3.兴趣可以补偿智力成熟的不足。 (×)

4.顿悟是突然出现的,因为顿悟是学习常见于解决简单问题的学习中。(√) 5.思维对事物的认识统统是间接的。 (√) 6.情绪多以内在体验的形式存在。 (×)

7.移情就是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感情转移到其他人(或事物)上。(×) 8.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

9.能力分组是按学生的学力或智商分组,对各组授予相同的课程。(×) 10.好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够适合任何教学情境。 (×) 1.一对数学家夫妇能把“数学能力”遗传给后代。 (×) 2.成熟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 (√) 3.问题的表面特征即“问题的表征”。 (×) 4.情感是驱使人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 5.情绪表现为一种主观感受。 (√) 6.道德观念是个体道德认识的一种表面现象。 (×) 7.小学儿童的学习迁移心向由弱向强发展。 (√)

8.男生比女生具有右脑发展的优势,因而使男生语文能力往往优于女生。(×) 9.中等程度的焦虑对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 (√)

10.“作业分组”是按学生的作业好坏分组,授以不同的课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18.社会认知 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19.创造性 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0.智力技能 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21.课堂学习管理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1.个案法 是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这种方法可以进行短期的研究,也可以进行长期的追踪性研究。

2.学习策略是 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来保证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措施。3.高原现象 指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在总的进步过程中,所出现练习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4.定势 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5.趋一避式冲突 是指个体所面临的选择既能给他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着不良的影响。在各种心理冲突中,有一种给个体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一种冲突。

1.实验法 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境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3.品德 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4.组织策略 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概括,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具体方法是把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把这些单元归入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5.角色混淆 是指个体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角色知觉而产生混乱。角色混淆也是对外面环境要求的心理反应,当外面要求含糊时,就会产生角色混淆。 1.认知风格 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2.意义学习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3.原型启发 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4.智力技能 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5.他律 是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儿童是绝对尊重和服从权威,对这一阶段的儿童,教师要加强对他们行为的正确指导,合理组织他们的各种活动,并注意自身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1、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学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3、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4、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性的核心。

5、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1.观察法 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下,根据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某种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2.自然实验法 是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得有意义信息的方法。

3.移情 是指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在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当个体看到他人忍受痛苦或交好运时,自己也能体验到不安和愉快的情感,这种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

4.个体内化 是社会教化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指儿童接受社会影响,对社会文化环境进行选择,把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个性特征的过程。

5.社会互动 也称社会交互作用。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作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基本条件。

6.控制点 是指一个人找出控制他生活的主要力量,即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某些力量的看法。

7.顿悟 是指突然知觉到问题情境中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

8.问题的表征 是指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

9.内部言语 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知觉行动联系更多的一种高级的言语形态。特点是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作为思考对象。

10.附属内驱力 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1.实验室实验法 是通过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情境条件,使所期待的反应得以出现,并加以精确测量的方法。

2.社会教化 是儿童社会化的外部动因,指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内部影响、社会文化传播工具等,对儿童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3.认知发展准备 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或一定范围的智力活动时所具备的认知功能的适当的发展准备。

4.试误学习指当人或动物面临一个新情境时,会进行各种尝试,以求得动机的满足,又称选择学习或联结学习。

5.言语 是个体借助语言材料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自己情感和影响别人的过程。 6.小学儿童亲社会态度 指小学儿童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利他的社会态度。

8.社会情境 指儿童和父母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家庭环境。

9.教学风格 教育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

10.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让学生先表演问题的情境,然后讨论表演,借此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形成处理这些情境的恰当方法。 12.短时记忆 是介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证忆,一方面它接受由感觉记忆而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将其中一部分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另一方面它又接受由长时记忆中选择出来的等待调用的信息。

2.自我意识 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3.知识准备 指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存储状况,它取决于学生先前的学习和保持。

4.工具说 指学习者通过自身的某种活动或某种操作,在强化的条件下形成的条件反射。 5.情绪记忆 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6.道德认识 指对客观存在着的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规范、准则的认识。 7.练习曲线 练习进程及其效果用曲线表示,这种图形为练习曲线。

8.性别刻板 这种现象指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征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

9.教师焦虑 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作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10.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创设一个培养学生学习风格和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教学环境,而不是控制学生的环境。教学以自我认识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为基础。教师扮演促进者的角色。

四、简答题(每题8分)

22.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23.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模式的主要内容。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包括着两个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准则阶段和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阶段。

(2)习俗水平。它也可分为两个阶段: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又称为“好孩子”取向阶段与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阶段。

(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它也可以分为两阶段: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阶段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阶段。

柯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

24.为了保证有效的复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1)及时复习。(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对复习效果具有很大影响,根据材料的性质.、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25.按学习结果,加涅把学习分为哪几类?

按学习的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以下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1.简述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命题、命题网络、图式三种:

(1)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言语形式,是用词语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它由一个关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起来而成。

(2)命题网络是由若干个包含共同成分的命题彼此联系组成的,用来表达一个复杂的事实。 (3)图式用来表征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概念。 2.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应该做到: 第一,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第二,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第三,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但所有这一切措施,都应针对儿童的年龄特 点进行。

3.简述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

(1)了解学生的需要;(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课堂规范。

1.简述小学儿童亲子交往的特点。

儿童入学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时间、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都有所改变。 在交往时间上,与学前期相比小学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减少,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相对减少,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程度减弱。

在交往内容上,小学儿童的父母更多关注孩子学业和品德。

在交往方式上,父母的控制性在小学阶段开始减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已做决定。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

(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位阶段;(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 3.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1)好奇,它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知觉到他们知识存在不足时就会产生好奇。 (2)兴趣,它是个体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学习有重要影响。

(3)愉快,它是一种正性情绪,是人或事物符合个体当前优势需要时的一种主观体验。 (4)焦虑,它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还是起抑制作用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 4.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是什么?

第一,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判定其教学效果的依据。 第二,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使用符号标志技术。

第四,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 可选用讲解、图示、提问、回忆等方法。 第五,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行动研究的特点是: (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2.简述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

知识迁移和知识应用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条件。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知识的应用本质是依赖于知识的迁移实现的。但知识应用并不是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3.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成就目标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

成就目标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为两种: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掌握目标是指从事成就活动的意义在于掌握、理解任务,提高自身能力,往往根据任务标准或自我标准来评价个体的表现;成绩目标是指以证明或显示自身能力为目标,努力完成任务的理由是要证明自己有胜任该项工作的能力,个体倾向于把自己和他人作比较,根据常模标准评价自身的表现,认为比别人做得好才算成功。

成就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都具有重要影响。 4.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 1.可以把学习分为几个方式?

(1)根据学习内容可把学习分为:运动技能的学习、认知的学习和情感的学习。 (2)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可把学习分为:试误学习、顿悟学习和模仿学习。 (3)根据学习的理解程度可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学习策略是指什么?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其实质是根据学习目标和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控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策略有:

(1)注意策略。它是指一个重要方法即在学习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

(2)编码策略。它是指按学生自己熟悉或习惯的方式来组织信息,以便于取用。 (3)提取信息的策略。它是指按需索取贮存的信息的方法。 3.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 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 (2) 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

(3) 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机械识记还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

(4)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4.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有以下特点: (1) 从“他律”到“自律”。(2) 从效果到动机。 (3) 从别人到自己。(4) 从片面到全面。

5、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是练习曲线呈负加速变化。

其特点是:初期进步快; 练习高原现象;后期进步慢;总的趋势是进步, 但有时会有暂时的退步。

1.小学儿童心理机能的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兴奋和抑制进一步增强;条件反射更加容易形成和巩固;第二信号系统在教学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5.低年级学生知觉的分析综合水平往往有哪些倾向? 知觉事物较强的部分而忽略了事物的整体;知觉事物整体而忽略了组成整体的一些重要的细节。对事物产生一个笼统的、不精确的、割裂的初步印象。 7.小学儿童道德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举例说明。 小学儿童的道德观念是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举例,是从大量的得到情境里抽象出来的。 8.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 举例说明。

第一,引导儿童准确辨析和概括学习内容共同的本质特征;第二,强调学习迁移的特征;丰富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例。

9.教师如何克服性别偏见,因性施教? 克服性别刻板印象;正确期望与评价性别角色;指导男女学生自我社会化;优势互补,因性施教。四个方面要具体掌握。

10.教师如何正确认识期望“输入”的效力过程? 尽管学生各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应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的要求,给予恰如其分的期望,并采取措施因材施教。 1.小学儿童个性品质的构成中哪些因素的形成最明显? 情感逐渐丰富和深刻;自控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发展。 2.文化对儿童的影响直接表现在哪些方面?

通过文化的传承,使儿童了解前人的生活经验;向儿童传递该群体或民族的行为价值准则;使儿童能顺利地与他人及群体建立社会关系。

4.什么是“抱负水平”?学生的抱负水平与哪些因素有关?举例说明。

抱负水平指一个人在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估计自己所能够达到的成就目标。 5.儿童道德评价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别人到自己;从片面到全面。 8.“反馈-调节”教学方法包括哪些步骤? 包括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 9.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学风格?

要兼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学风格之长,融进自己鲜明的个性,针对不同对象和教学内容,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变化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10.教师的威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有威信的教师被学生看作仿效的典范和行为的楷模;有威信的教师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1.母亲孕期的情绪状态为什么能影响胎儿?

因为母亲产生情绪变化时,血液会发生化学成分变化,这些血液流经胎儿体内,改变了胎儿生长的小环境。

2.学校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具有相对独立性、主动性、可控性。 3.学习准备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身体发展水平、动作技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情趣水平、人际交往水平以及自我意识水平。

4.感觉记忆的信息被注意的有哪几种情况?

有三种情况:事先预期的信息、强烈或新异的信息、主动选择的信息。 5.小学儿童情绪发展有哪些特点?

主要有:情绪体验由生物性向社会性发展;情绪体验由易变性、肤浅性向深刻性、稳定性发展;情绪表现形式从外露向内隐发展。 6.学生的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道德动机经常战胜不道德动机;第二,排除内外干扰,实现其道德行为。 8.“反馈―调节”教学方式包括的教学步骤中,“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诱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尝试——开展探求知识的活动逐渐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归纳——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并将结构纳入整个知识系统。变式——进行变式练习训练。回授-及时搜集和评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并有针对性组织辅导和讲解。

五、论述题(每题15分)

26.联系实际论述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的教学原则。

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27.论述如何保持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学生既要接纳优点,也要接纳缺点,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小学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这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学生情绪既容易受外界影响,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常大起大落。要维护心理健康,就应学会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保持大脑的健康,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等都是有益的措施。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学习性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

(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是自我调整不易解决的,那么,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就是必要和重要的。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因为有“病”,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

(6)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对于那些学生智力在正常范围,而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应该进行相应的辅导。

(7)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对于那些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障碍的行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矫正辅导。 1.试评述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将其人格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

(1)意义学习:学习应该与个人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能够影响学生感情,推动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

(2)自由地学习:每个学习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感情和完善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在能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由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3)学习者中心:学习者是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自我实现倾向乃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意义学习的动机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教师的作用是创造合适的气氛,允许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展。

(5)学习的促进: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促进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关系。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态度品质。 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评价: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 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人本主义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联系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学习动机的形成有外在与内在的原因。从学校中一般学科的教学来看,多数知识性学科的学习动机,是要靠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正诱因特征来引发的。因此,在教学之初,教师如何设计教材教法以及教学活动,使之具有正诱因的特征,从而引导学生喜欢学习,自然是培养学习动机的首要条件。外在学习动机获得适度满足之后,也有可能转化为内在学习动机。 (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只有基本需要获得满足之后,认知、审美、自我实现等成长需要才会产生。因此学校应设法先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为成长需要的产生奠定基础。 (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

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校教育应适应并选择学生心理上的需要,给予适度满足,使其产生价值感,进而自发地去追求。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

成功的学习结果是产生学习行为的助力。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各自获得成功的经验,以使他在努力之后获得满足,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定时,不宜只按团体标准,而应重视个人的进步,以进步作为成功的指标。 (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教师的反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赞许或鼓励),或是负面的,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归因的根据,进而成为学生建立自信的依据。 1. 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1)学习的主动性,即指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2)学习的情境性,即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3)学习的社会性,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

一、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进行了许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尝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论述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目前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系统性不够强,还没形成独立的、系统性的理论体系,还需进步的发展与完善。 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创造性由多种成分构成,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也就有很多。既涉及认知因素、人格因素也涉及环境因素。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小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是很有必要的。 培养小学儿童的创造性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

要克服一些不利于儿童创造性发展的教育观念。比如过分追求高分数,不鼓励学生提问,过于强调权威的教学等等,都有碍于学生创造性发展。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具有创造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气氛;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的创造渴望。 (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的重新组合,并在头脑中产生了不同以往的新思想、新产品的过程。广开思路就是要鼓励和培养小学儿童遇到问题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3)发展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

想象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前提。快速联想的能力,是保证思维流畅性的基本条件。

(4)多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 原型是指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相似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创造、发明的重要思维方法。

(5)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训练。 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学生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 (6)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个体的创造性高低与人格有着密切关系。从一定意义上,创造性是人格力量的显示。独立的、灵活的、容纳的、主动的、痴醉的人格有助于儿童创造性发展。 (7)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丰富多彩,重视在这些学科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1. 试阐述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学习策略是一种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学习的程序性知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同时,学习策略存在适应性问题,不同的策略可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和材料,所以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的一个标志是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灵活地选用合适的学习策略。

在策略学习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特定性

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即通常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策略或改善其对学习不利的学习策略。同时,还要考虑学习策略的层次,必须给学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策略。 (2)生成性

生成性是有效使用学习策略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这就是要求学习者进行高度的心理加工。 (3)有效的监控

教学生何时、何地与如何使用策略非常重要。尽管教师都清楚这一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去实践。策略执行监控是自我调节的重要环节。有效监控强调学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便确定所选策略的有效性。 (4)个人效能感

个人效能感是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那些能有效使用策略的人相信只要自己使用某一策略就会对自己的成绩产生影响。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策略训练课程必须包括动机训练。

2.联系实际,阐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维持课堂学习秩序的最佳策略,是预防学生违纪行为的产生,要做到这一点可参考以下建议。 (1)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引发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策略,只要学生注意学习,把兴趣集中在学习上,就不会分心,不会发生其他的违纪活动。为了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师应该做到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恰当,作业难度适中等。

(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教师要善于随时随地觉察课堂里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在专心听讲,当发现某个学生有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就要立即采用非言语线索,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如以一个眼色暗示开始做小动作的学生,或做一个手势,或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停留一下。这种非言语线索,既可控制不当行为的产生,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在课堂学习中,当某个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迹象时,教师可以不加理会,而向他提出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这样,他就会感到教师在注意他,而当他回答正确时,又获得了成就感,正当行为受到强化,实际上也就抑制住了他的不正当行为。 (4)赞扬其他学生。当有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当行为时,一般地说,教师不必去理会他,可以采取赞扬其他学生的策略,选择他邻座的同学或他最要好同学的行为表现加以赞扬。这样做可使行为不当的学生受到暗示,教师已经知道了他的行为表现,他应控制不当行为。

(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难免要处理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一般来说,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应该以说服教育,促进学生自省为主。但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教师在对学生施行了必要的惩罚后,还要开展细致的工作,防止学生产生敌对的或自暴自弃的想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方式。另外,教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恰当的惩罚。

1、根据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与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增强记忆能力。(要求至少解释清楚两种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 有关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

(1)干扰说。该理论认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他信息进入了记忆系统,干扰了原有信息的保持。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就是先后学习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

(2)衰退说。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某种方式在大脑建立痕迹的过程,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弱,以至消退。因此,适量的过度学习和 复习有利于加深记忆痕迹,能阻止遗忘的进程。

(3)线索依存说。该理论认为,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一般不会“漏失”,遗忘并不意味着长时记忆中不存在有关信息,而是不能有效地提取。因此,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 的知识网络,教会学生利用线索提取有关知识,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记忆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4)动机说。该理论认为,遗忘是人出于某种动机而主动压抑的结果。

(5)同化说。该理论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4分) (1)记忆有意性、主动性的发展;

(2)记忆策略的发展。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善于发现记忆材料中的规则,把握了规则,就会提高记忆的效果;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可能自发地复述记忆材料;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善于 联想。

2、何谓迁移?结合自己谈谈教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有那些基本策略?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基本策略有: (1)建立迁移的认知结构;

小学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合理安排所用教材的呈现顺序,对促进小学儿童建立认知结构是很重要的。教师对教材呈现的顺序应努力做到:①从一般到个别,使教材渐进分化;②建立横向练习,使教材综合贯通;③从已知到未知,使教材组织序列。 (2)训练迁移的认知策略能力;

认知策略是个体面对新的问题时,个人调节与监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技能。为了在教学中训练小学儿童的认知策略能力以促进小学儿童的迁移,应努力做到:①注意小学儿童的心理状态;②提高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③多方面应用概括出来的原则。

推荐第7篇:春《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第1——4章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个3分)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意义记忆是充分了解记忆内容的含义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记忆活动。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学习;在概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原理学习与概念学习有很多共同点,概念学习的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与原理学习,但由于原理比概念更加复杂,所以原理学习不完全等同于概念学习。

10、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得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得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

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参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作作用的过程。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 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 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题: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小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

2,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 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 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 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 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

第5~~~~8章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作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是指在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就叫原型。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相似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创造、发明的重要思维方法。

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他律:又称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9---15岁)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而服从多项准则,也可 以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而服从多项准则。

9、精加工策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有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

10、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评估自己的理解,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监控自己的学习情况等方法的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等。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问题解决?

(1) 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既第一次遇到的问题

(2)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重新转化或组合

(3)问题一旦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原理或规则就储存下来,并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有很多,既有情境因素(主要是指问题本身的性质),也有个人因素。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1,活动的对象不同2,活动的结构不同3,活动的要求不同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话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

道德行为的训练,主要包括道德行为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等三个方面。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

1,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2,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3,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1,品德发展与认识发展(1)品德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2)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3)社会环境对品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2, 应用[道德两难伦]方法研究品德的发展3,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规模(1)前习俗水平(0----9岁)(2)习俗水平(9----15岁)(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统列位的系统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个体的创造性高低与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创造性是人格力量的显示。不同的人格特征对创造性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小学儿童的人格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其创造型人格品质的培养。独立的、灵活的、容纳的、主动的、痴醉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儿童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是丰富多彩的,有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多鼓励学生自由创意,充分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1、形成程序性知识

2、促进生产性知识的自动化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4、要科学的进行练习

3 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特定性

2、生成性

3、有效的监控

4、个人效能感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

第9~~~~12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行为主义或综合性的目标设置都是跟着眼于对已经达到的结果进行考察,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

4、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为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

5、课堂评价: 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6、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决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也就是教学的环境。

、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个体的目标即可满足需要,但又对自己构成威胁。这种冲突是最为普遍的小个体从‘利’与‘得’一方面考虑,又倾向于躲避。

10、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进行规划和组织,对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结果和如何评价进行设计。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内容。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1成就目标的含义、2成就目标的内型、3成就目标对认识、情感的行为的影响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1好奇、2兴趣、3愉快、4焦虑、

、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1把我愉快四因素(任务完成、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技能挑战),2明确挑战性任务,3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4强调掌握目标、5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

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

4、态度的学习

5、运动技能的学习

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

1、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使用符号标志技术

4、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习惯

5、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了解学生的需要

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4、建立课堂规范

、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1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

2、教师的移情

3、教师的期望

4、教师的焦虑

、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1与助于学生社会化、2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3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4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1培养学习兴趣、2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方法、3成就动机训练、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1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3有选择的强化正当行为4赞扬其他学生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A B C 2.A B C D 3.A C D 4.B 5.A B C D

6.A 7.B D 8.C 9.D 10.A B C 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

2.自律: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

3.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认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势,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

4.成长记录袋: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它具有以下特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足随机的;成长记录袋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

5.教师的工作倦怠:是当前心理学界与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对医学生的教育,乃至于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

1.√ 2.√ 3.X 4.X 5.√ 6.X

四、简答题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特点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及表现出的特征不同。

(1)认知阶段。这是动作技能形成开始阶段。

(2)分解阶段。在这一阶段,传授者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学习者则初步尝试,逐个学习。

(3)联系定位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而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

(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这个阶段学习者的各个动作似乎自动流出,得心应手,甚至出神人化。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

(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

(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

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了解个人职业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生产经验、偏好、能力、个性一态度、创业精神、决策水平、目标清晰度等方面内容。

(2)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生涯设计可以使教师纳入自己固有的生活轨道。根据个人的价值、兴趣或经验、潜能等,了解组织中的生涯发展机遇;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个人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达成具体目标的策略或计划。个人要形成计划,把握关键的步骤,组织也要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促成生涯发展目标与计划的实现。其中包括问题解决和适应技巧的运用等;达到生涯发展的确实完成。这是实现或完成生涯发展目标最后的阶段。

(3)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职业有基本心理要求(基本能力)和特殊心理要求(特殊能力)。

(4)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

人是受信念支配的,教师应了解自己想成为怎样的教师,教师往往按照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发展成长的。教师有四种基本信念:教学效能感、控制点、对学生的控制和与压力有关的信念。教师为自己制订完美的生涯规划、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又具备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这样,就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5)有效应对挫折

有效应对挫折,教师应做三方面的努力:首先,增强信心,加倍努力。其次,改变方法。当采取某种方法来达到目的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尝试运用别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最后,调整目标。当教师为自己设定的目标由于自身的条件或社会因素的制约,经过再三努力仍然失败时,教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目标,改变行动的方法。使较长远的目标与短近的目标相结合,使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与现实性的目标相结合。

(6)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

注意:如果本题改为论述题,则答题一定要联系实际恰当地进行阐述。

六、论述题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将其人格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

(1)意义学习:学习应该与个人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能够影响学生感情,推动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

(2)自由地学习:每个学习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感情和完善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在能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由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3)学习者中心:学习者是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自我实现倾向乃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意义学习的动机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教师的作用是创造合适的气氛,允许自我实观倾向的自由发展。

(5)学习的促进: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促进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关系。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态度品质。

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评价: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向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

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人本主义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1师角色适应2师的角色内容3教师的角色期待5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6教师职业生涯中心理适应问题

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5)

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满分

10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第五次作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习,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丛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虽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注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并恰当地进行阐述。

2.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第五次作业)

解答要点

(1)说服;

(2)角色扮演;

(3)榜样学习;

(4)奖励、惩罚;

(5)小组道德讨论。

注意:恰当地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3.小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与研究。1学习动机 2动机与目标的关系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4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4.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

5.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P295

6.小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研究。P125---127

推荐第8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8

《儿童心理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3.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方式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4.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5.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学习者通过比较、辨别大量的正反例子,从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叫做概念形成。概念形成是儿童在生活中掌握日常概念的主要形式,也是小学儿童获得初级概念的一种典型方式。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叫做概念同化。概念同化的关键是学习者头脑中拥有可以用来同化新概念的知识基础。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观察法是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

8、品德又叫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

9、接受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内容是以现成的、或多或少已经定论的形式提供给学习者的,并不依靠他们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须接受或理解,以便今后可以利用或重现。

10.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b理特质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

11、发展:发展通常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

12、遗传:所谓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13、社会化:社会化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14、个性化:个性化是个体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统一的体现。

15、学习准备:它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16、知识的准备:主要是指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储存状况,它取决于学生先前的学习和保持。

17、成熟:成熟是指个体的某些心理机能和生理过程在内部的先天原因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

18、控制点:就是一个人找出控制他生活的主要力量,也即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的某些力量的看法。

19、学习:是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

持久变化及其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

二、单选

(1)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

A.情感 B.心理 C.身体 D.身体和心理

(2)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称之为()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故事法

(3)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之为()。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故事法

(4)亲代将自己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称之为()

A.发展 B.遗传 C.成熟 D.个性化

(5)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称之为()。

A.发展 B.成熟 C.社会化 D.个性化 (6)成熟是指个体的( )的变化。

A.各种器官 B.心理现象 C.生理过程 D.心理机能和生理过程 (7)作为个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称为()。

A.自我意识 B.自我观念 C.自我控制 D.自我体验

(8)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持久变化及其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称之为()。

A.学习B.发展 C.情绪 D.态度

(9)就人类的学习而言,学习从广义到狭义大致可以分为()个层次。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0)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领悟其中关系而发生的学习,称之为()。

A.试误学习B.顿悟学习C.模仿学习D.有意义学习(11)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2)用公式S-O-R表示学习的是( )。 A.联结说 B.工具说 C.认知派 D.人本主义

(13)学习就其本质来说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这是()的观点。

A.反射说 B.联结说 C.认知说 D.工具说

(14) 工具说认为强化有多种序列安排,反应效果最好的是( )强化。

A.连续 B.可变时距 C.固定比率 D.可变比率

(15)工具说认为强化有多种序列安排,反应效果最差的是()强化。

A.连续 B.可变时距 C.固定比率 D.可变比率 (16)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提出的学习规律。 A.工具说 B.认知说 C.联结说 D.人本主义

(1)D(2)C(3)A(4)B(5)C(6)D(7)A(8)A

(9)B(10)B(11)B(12)C(13)B(14) D(15)A (16)C

1.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称之为( )。

A.学习B.成熟 C.学习准备 D.知识准备

2.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 )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斯金纳

3.工具说认为强化有多种序列安排,反应效果最好的是( )强化。

A.连续 B.可变时距 C.固定比率 D.可变比率

4.斯皮尔曼认为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是( )。 A.智力的G因素 B.智力的S因素 C.晶体智力 D.流体智力 5.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 )提出的学习规律。 A.工具说 B.认知学派 C.联结说 D.人本主义

6.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是指( )。

A.形成问题的表征 B.解题成果的评价 C.知识技能的调用 D.知识的准备

7.学生对“闪电”感到好奇,从而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上来说,这是一种( )学习动机。

A.长远 B.短暂 C.内在 D.外在 8.感觉记忆中信息的组织方式是( )。

A.言语编码 B.视觉编码 C.听觉编码 D.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

9.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中时,倾向于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所面临的问题,

在行动前致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型 B.冲动型 C.慎思型 D.独立型

10.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11.在记忆的三个系统中,短时记忆的容量较小,一般仅能驻留( )个单元的信息。

A.7 2 B.5 2 C.9—20 D.10—15

12.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称之为( )。 A.自我控制 B.自我体验 C.自我评价 D.道德行为 1.C 2.A 3.D 4.A 5.C 6.A 7.C 8.D 9.C 10.D 11.A 12.A

三、多选

(1)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的调查法的主要形式有()

A.谈话法 B.活动法 C.问卷法 D.故事法

(2)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 (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其知识体系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即()。

A.发展是教育的依据和结果 B.教育是发展的动因 C.如何“教” D.如何“学”

(4)自我意识中的两个重要成分是()。

A.自我概念 B.控制点 C.自我评价 D.自我体验 (5)根据学习的内容,可以将学习分为()

A.运动技能的学习B.认知的学习C.情感的学习D.模仿学习

(6)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

2 要 了

A.认知说 B.工具说 C.联结说 D.精神分析说 (7)儿童的社会化是通过( )。

A.社会教化 B.个体内化 C.行为强化 D.行为模仿 (8)家庭教育功能具有的特点是()。 A.启蒙性 B.长期性 C.感染性 D.情感性

(9)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较,它具有的特点是()。

A.教育的独立性 B.教育的主动性 C.教育的可控性 D.教育的权威性

(10)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对学习分类,可把学习分为() A.情感学习B.试误学习C.顿悟学习D.模仿学习(11)联结说关于学习的主要定律有()。 A.练习律 B.效果律 C.准备律 D.情感律 (12)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个子长高了 B.每天跑步 C.不怕见生人了 D.记住英语单词(1)ACD(2)ABCD(3)AB(4)AB (5)ABC(6)BC(7)AB(8)ABCD (9)ABC(10)BCD(11)ABC (12)CD

1.儿童的社会化是通过( )实现的。

A.社会教化 B.个体内化 C.行为强化 D.行为模仿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较,它具有的特点是教育的( )。

A.独立性 B.主动性 C.可控性 D.权威性 3.根据学习的内容,可以将学习分为( )。

A.运动技能的学习B.认知的学习C.情感的学习D.模仿学习4.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

A.个子长高了 B.每天跑步 C.不怕见生人 D.记住英语单词了 5.知觉产生的条件是( )。

A.刺激的直接作用 B.适当的知识经验 C.语言 D.正常的感官和中枢神经系统

6.情绪的功能主要有( )。 A.信号交际 B.动机 C.适应 D.塑造个性

7.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习的主要动机是由( )组成的。 A.安全的需要 B.认知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附属的需8.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有( )。

A.知识和领会 B.运用 C.分析和综合 D.评价

1.AB 2.ABC 3.ABC 4.CD 5.ABD 6.ABCD 7.BCD 8.ABCD

四、简答

1.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2、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3、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4、问题解决过程需要经过哪些阶段?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2)寻求解答的方案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

(4)对结果进行检验

5、如何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效率

(1)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2)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3)提供恰当的反馈。

6、简述智力技能形成的特征。

(1)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 (2)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3)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

7、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满足学生的需要; (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3)教师有效地教学。

8、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以下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 (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9.简述校风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校园风气和精神面貌。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无声的行动命令。(2)校风是一种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不成条文的心理契约,通过集体舆论对个体的品行作出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鼓励或制止。(3)优良的校风能陶冶师生的心灵,鼓励上进,抵制不良风气和行为方式。

10.小学儿童知觉发展有哪些特点?(7分) (1)知觉有意性的发展;(2分) (2)知觉分析一综合水平的发展;(2分)

(3)知觉策略的发展,包括知觉搜索的目标性增强;利用语言刻画知觉对象;根据期望知觉对象.(3分),

11.简述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9分)

(1)注意策略。它是指一个重要方法即在学习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3分)

(2)编码策略。它是指按学生自己熟悉或习惯的方式来组织信

息,以便于取用。基本的编码策略有两种,一种叫作精细阐述,另一种叫作组织策略。(3分)

(3)提取信息的策略。它是指按需要索取贮存的信息的方法。(3分)

12简述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教学效果的关系(8分)

(1)教师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等)对教学效果的影响;(2分)

(2)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2分) (3)教师的自我意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2分)

(4)教师的挫折忍受力和焦虑对教学效果的影响;(2分) 13简述小学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的特点。

①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②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③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对机械识记的依赖逐渐减少,对意义识记的运用逐渐增加;具体形象记忆还占优势,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④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但小学儿童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14简述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

15从教育的角度谈谈如何看待遗传影响力的三个基本观点。 ①儿童个体发育发展的起源是遗传,遗传直接影响儿童个体体质方面的发育发展;由于心理或行为的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体质因素,所以遗传间接地成为儿童许多方面的心理发展或行为发展的基础。②说遗传是发展的基础,这包含着遗传规定了个体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或什么范围的涵义。③儿童通过遗传而继承到的特征,同这些特征的实际表现程度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的。

16简述儿童社会化的特点。

①遗传因素是儿童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②儿童期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③儿童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

16简述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途径。

①民族、地域、习俗、时尚的影响;②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③家庭、学校及伙伴的影响。

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

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

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

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小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 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 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 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6) 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5试论述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

(1)课堂教学中促使好奇心实现的策略:具体包括刺激性或情境变化,制造悬念或不确定性,提供反馈等。

(2)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创造新奇的事物、组织多样性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产生主观期待而产生兴趣、在提问上下功夫等构造他的课堂,此外,“利用小组进行学习”、“适当表扬”、“让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的重要性”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教师促进好奇和兴趣的努力是在学生身上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学习者不仅需要信息的通道,也需要学习动机,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变得强而有力。

(3)调节焦虑的策略:降低学生的焦虑可以用以下策略:学习指导;应付评价压力策略,用一种最大限度减少评价压力的方式营造考试情境;使用档案性评价。

(4)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把握愉快四因素;明确挑战性任务;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强调掌握目标;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

6、试论述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学生既要接纳优点,也要接纳缺点,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学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这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学生情绪既容易受外界影响,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常大起大落。要维护心理健康,就应学会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保持大脑的健康,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等都是有益的措施。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学习性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

(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是自我调整不易解决的,那么,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就是必要和重要的。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因为有“病”,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

(6)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如新生入学适应辅导、智力发展问题辅导、学习疲劳的辅导、学业不良的辅导等。

7.试论述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发展的特征。

(1)学习目标由近景向远景发展。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动机主要是指向近景,也即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一种指向远景的,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出现了。

(2)学习兴趣由直接向间接发展。直接兴趣指向学习形式本身,而间接兴趣指向学习过程的结果。低年级儿童往往是对具有游戏因素但又不是把学习变成游戏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而到中、高年级学生则更多的是对学习过程的结果感兴趣。

(3)成就动机由外部向内部发展。低年级儿童的成就动机常常受制于附属内驱力,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分化,特别是自我意识的逐步形成,他们的成就动机开始由外部转向内部,开始客观地根据自己的成就和能力来追求相应的目标。

8、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练习效率? 为帮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练习效率,应教会小学儿童练习的基本策略,这些策略主要有: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创设有效的练习情境;(3)注意练习任务的同一与变化; (4)安排相应的练习类型; (5)提供必要的重复次数; (6)重视重复与回忆的结合; (7)先求正确,后求迅速;(8)完整、及时地反馈。

推荐第9篇:76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个4分) 1.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3.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方式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4.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5.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学习者通过比较、辨别大量的正反例子,从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叫做概念形成。概念形成是儿童在生活中掌握日常概念的主要形式,也是小学儿童获得初级概念的一种典型方式。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叫做概念同化。概念同化的关键是学习者头脑中拥有可以用来同化新概念的知识基础。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P72

8、陈述性知识: P84

9、原理学习: P95

10、迁移: P100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P19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P63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P86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 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 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小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 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 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 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 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是根据一定目的,运 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作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是指在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原型启发:

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他律:又称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9---15岁)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而服从多项准则,也可 以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而服从多项准则。

9、精加工策略P196

10、元认知策略 P191 简答题:

1、什么是问题解决?P111 问题解决分为几个阶段?P115——118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P119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P137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139——141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P174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P176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162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92

六、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P129——130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P150 3 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06

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P251

4、个别化教学: P259

5、课堂评价: P263

6、课堂气氛: P281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

10、教学设计:P243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P220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P233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P238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P247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P253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P278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P285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P290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6——228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P293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P316

作业4

四、简答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P43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P138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9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P329 论述: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P321

推荐第10篇:小学代课教师转正竞聘招考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

小学代课教师转正竞聘招考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学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3、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4、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性的核心。

5、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现象和发展变化_的科学。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遗传和胚胎环境影响、b社会文化因素、c家庭教育因素、d学校教育因素。

4、现代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5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B C B A D

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B )。

A. 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C )阶段。

A. 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B)。

A. 苛勒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 D.桑代克

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

(A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

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D )。

A. 每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不怕见生人了

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学习的类型。(按不同标准分类)

(1)根据学习内容可把学习分为:运动技能的学习、认知的学习和情感的学习。(2分)

(2)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可把学习分为:试误学习、顿悟学习和模仿学习。1

(2分)

(3)根据学习的理解程度可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1分)

2、什么叫学习策略?简述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其实质是根据学习目标和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控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2分)

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策略有:(3分)

(1)注意策略。它是指一个重要方法即在学习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

(2)编码策略。它是指按学生自己熟悉或习惯的方式来组织信息,以便于取用。

(3)提取信息的策略。它是指按需索取贮存的信息的方法。

3、小学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

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1分)

(2)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1分)

(3)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机械识记还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2分)

(4)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1分)

4、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有哪些特点?

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有以下特点:

(1)从“他律”到“自律”。 (2分)

(2)从效果到动机。(1分)

(3)从别人到自己。(1分)

(4)从片面到全面。(1分)

5、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有什么特点?

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是练习曲线呈负加速变化。

其特点是:

初期进步快;(1分)

练习高原现象;(1分)

后期进步慢;(1分)

总的趋势是进步,(1分)

但有时会有暂时的退步。(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与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增强记忆能力。(要求至少解释清楚两种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

1、有关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学生回答出两种即可,4分)

(1)干扰说。该理论认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他信息进入了记忆系统,干扰了原有信息的保持。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就是先后学习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

(2)衰退说。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某种方式在大脑建立痕迹的过程,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弱,以至消退。因此,适量的过度学习和复习有利于加深记忆痕迹,能阻止遗忘的进程。

(3)线索依存说。该理论认为,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一般不会“漏失”,遗忘并不意味着长时记忆中不存在有关信息,而是不能有效地提取。因此,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教会学生利用线索提取有关知识,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记忆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4)动机说。该理论认为,遗忘是人出于某种动机而主动压抑的结果。

(5)同化说。该理论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4分)

(1)记忆有意性、主动性的发展;

(2)记忆策略的发展。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善于发现记忆材料中的规则,把握了规则,就会提高记忆的效果;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可能自发地复述记忆材料;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善于联想。

(考生将所述的遗忘理论结合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并能合理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回答得7分)

2、何谓迁移?结合自己谈谈教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有那些基本策略?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分)

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基本策略有:(10分)

(1)建立迁移的认知结构;

小学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合理安排所用教材的呈现顺序,对促进小学儿童建立认知结构是很重要的。教师对教材呈现的顺序应努力做到:①从一般到个别,使教材渐进分化;②建立横向练习,使教材综合贯通;③从已知到未知,使教材组织序列化。

(2)训练迁移的认知策略能力;

认知策略是个体面对新的问题时,个人调节与监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技能。为了在教学中训练小学儿童的认知策略能力以促进小学儿童的迁移,应努力做到:

①注意小学儿童的心理状态;②提高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③多方面应用概括出来的原则。

第11篇: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是指在新的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的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 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学习: 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能够举出反映原理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原理。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镜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10.迁移:学习的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研究的全过程始终是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研究者和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实施新方案。

(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结合。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成员由专家、研究成员、教师、行政领导人员等联合构成。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整体化智囊团。

(3)可变性与适应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同时,在结果分析时注意实际的教育意义。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答:(1)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

(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主要是指学习运动的技能和熟练等。智力的技能学习是指学生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多进行的认知活动的心智操作。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操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包括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映生成器和反映器组成。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来看,知识的学习过程经历着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加工—贮存—提取—输出的过程,根据这样的信息流程和执行控制与预期系统的作用,加涅进一步把学习过程划分程八个相互关系的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动作阶段;反馈阶段。加涅指出,在各个阶段相应的心理状态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教学影响下出现的。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P102 (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 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 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P29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P62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P105--106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 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 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 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 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P94--95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5--8章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作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是指在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原型启发: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就叫原型。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相似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创造、发明的重要思维方法。

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他律:称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9---15岁)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而服从多项准则,也可 以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而服从多项准则。

9.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

10.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评估自己的理解、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监控自己的学习情况等方面的策略,它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等。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11

答: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一下四个阶段。 (1) 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2) 寻求解答的方案

(3)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 (4) 对结果进行检验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P119

(1) 有关的知识背景: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能促进对问题的表征和解答。

(2) 智力水平和认知特点:智力水平对问题解决有重要的影响。认知特点如对问题的敏感性和灵活性,认知方式如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性和反省性等,对问题解决都有一定的影响。

(3) 个性倾向性及气质、性格特征: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们都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

(4) 另外,还有酝酿效应。当人们反复探索问题而仍没有结果时,暂时将问题放一放,转而从事其他的工作,这样做有时不仅不妨碍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在放松之余,出现“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情况,使问题较快地得到解决。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P137

答: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第一,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如打字、射箭),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智力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表现为从外部难以觉察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

第二,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而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可以省略、高度减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第三,活动队要求不同。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映的连接,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比如,小学生心算、写作文等智力活动,总是依赖数小棍棍或手指,从依赖笔算、看图说话,逐渐脱离外部动作(动手、动口)而依赖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解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真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139--141

答: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所谓熟练操作是指动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的状态。熟练操作可以借助专门仪器和设备,通过人们完成工作的速度、准确性、协调性、反映时间、应变性等指标来测量,也可通过熟练化操作所反应的特征来衡量。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P174

答:道德行为的训练,主要包括道德行为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等三个方面。(1)道德行为的掌握(2)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3)道德意志的培养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P176 答:道德意志是指人在完成道德行为过程中所表现的克服困难的心理成分。它主要表现在:道德动机能经常战胜非道德动机;能排除内外障碍,坚决执行由道德动机所引出的行为决定。道德意志坚强的人能将自己的道德动机付诸实现。而道德意志薄弱的人则不能做到这一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应该做到:1.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2.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3.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多有的措施,都应该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162 答:1.品德发展与认识发展,该理论认为:第一,品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第二,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第三,社会环境对品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 2.应用“道德两难论”方法研究品德的发展 3.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式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92 答:(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学习(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P129--130

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

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

4多利用原型启方,发展类比推理

5头脑风暴法

6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7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P150

1形成程序性知识

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1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2丰富练习形式,注意举一反三3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3、

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06 1特定性

2生成性

3有效的监控

4个人效能感

4、作业3 9--12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P25

教学目标设置的一种方式。这种目标设置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规定每个学生所应达到的最后结果

4、个别化教学: P259 是为了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

5、课堂评价: P263 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6、课堂气氛: P281 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个体的目标即可满足需要,但又对自己构成威胁。这种冲突是最为普遍的小个体从‘利’与‘得’一方面考虑,又倾向于躲避

10、教学设计:P243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P220(1)成就目标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2)成就目标分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3)成就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P233  :好奇、兴趣、愉快、焦虑。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P238 1)把握愉快四因素。(2)明确挑战任务。(3)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4)强调掌握目标。(5)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P247 (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P253 (1)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2)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3)使用符号标志技术。(4)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习惯。(5)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P278

 (1)了解学生的需求。(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课堂规范。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P285-287 教师的课堂动作能力。(2)教师的移情。(3)教师的期望。(4)教师的焦虑。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P290 (1)有助于学生社会化。(2)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3)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4)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6--228

(1)培养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有效地教学。

(2)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的方法:确定表现的而非结果的目标;确定挑战性的而非轻而易举的目标;设置现实的而非非现实的目标;设置短期目标而非长远目标。

(3)成就动机训练:分为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六个阶段。 (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P293--295 1)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维持学生持久的注意;作业难度要适中,使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完成,从而产生成就感。 (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 (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 (4)赞扬其他学生。

(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P316

答:(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加强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 (7)加强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

作业4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P225)

7、(BD)

8、(C)

9、(D)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法 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

2、自律 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

3、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认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势,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 P260

4、成长记录袋 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它具有以下特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足随机的;成长记录袋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 P268

5、教师的工作倦怠 是当前心理学界与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对医学生的教育,乃至于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P324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简答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特点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P43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及表现出的特征不同。

(1)认知阶段。这是动作技能形成开始阶段。

(2)分解阶段。在这一阶段,传授者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学习者则初步尝试,逐个学习。

(3)联系定位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而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

(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这个阶段学习者的各个动作似乎自动流出,得心应手,甚至出神人化。

P138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

(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

(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P229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

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了解个人职业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生产经验、偏好、能力、个性一态度、创业精神、决策水平、目标清晰度等方面内容。 (2)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生涯设计可以使教师纳入自己固有的生活轨道。根据个人的价值、兴趣或经验、潜能等,了解组织中的生涯发展机遇;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个人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达成具体目标的策略或计划。个人要形成计划,把握关键的步骤,组织也要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促成生涯发展目标与计划的实现。其中包括问题解决和适应技巧的运用等;达到生涯发展的确实完成。这是实现或完成生涯发展目标最后的阶段。 (3)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职业有基本心理要求(基本能力)和特殊心理要求(特殊能力)。 (4)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 人是受信念支配的,教师应了解自己想成为怎样的教师,教师往往按照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发展成长的。教师有四种基本信念:教学效能感、控制点、对学生的控制和与压力有关的信念。教师为自己制订完美的生涯规划、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又具备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这样,就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5)有效应对挫折

有效应对挫折,教师应做三方面的努力:首先,增强信心,加倍努力。其次,改变方法。当采取某种方法来达到目的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尝试运用别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最后,调整目标。当教师为自己设定的目标由于自身的条件或社会因素的制约,经过再三努力仍然失败时,教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目标,改变行动的方法。使较长远的目标与短近的目标相结合,使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与现实性的目标相结合。 (6)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

P329

六、论述: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将其人格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

(1)意义学习:学习应该与个人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能够影响学生感情,推动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

(2)自由地学习:每个学习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感情和完善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在能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由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3)学习者中心:学习者是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自我实现倾向乃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意义学习的动机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教师的作用是创造合适的气氛,允许自我实观倾向的自由发展。

(5)学习的促进: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促进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关系。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态度品质。

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评价: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向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

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人本主义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p78--80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P321

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满分 10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第五次作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习,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丛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虽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注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并恰当地进行阐述。

2.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第五次作业)

解答要点

(1)说服;

(2)角色扮演;

(3)榜样学习;

(4)奖励、惩罚;

(5)小组道德讨论。

注意:恰当地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3.小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与研究。P213——225 4.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P226

5.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P295 6.小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研究。P125---127

第12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专科) 怀化电大:文湘雪

作业1 1-4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P72

8、陈述性知识: P84

9、原理学习: P95

10、迁移: P100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P19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P63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P86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P102 (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 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 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P29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P62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P105--106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 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 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 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 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P94--95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5--8章

一、名词解释

1、期成绩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11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P119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P137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139--141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P174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P176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162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92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P129--130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P150

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06

作业3 9--12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P251

4、个别化教学: P259

5、课堂评价: P263

6、课堂气氛: P281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P314--315

10、教学设计:P243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P220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P233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P238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P247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P253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P278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P285-287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P290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6--228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P293--295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P316

作业4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P225)

7、(BD)

8、(C)

9、(D)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法 P19

2、自律 P161

3、合作学习P260

4、成长记录袋 P268

5、教师的工作倦怠 P324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简答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P43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P138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9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P329

六、论述: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p78--80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P321

第13篇:电大专科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

2010年1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占优势的记忆类型有()。

A.有意记忆B.无意记忆

C.形象记忆D.抽象记忆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B.经典性条件反射

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可以将迁移分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

4.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

A.说服B.角色扮演C.榜样学习D.奖励与惩罚

5.下列情境中属于内部动机情境的是()。

A.爸爸对小明的考试成绩感到满意

B.上课时老师讲的小明没有听懂,课后小明仔细地思考

C.老师在班级里表扬了小明

D.小明回家后去踢足球

6.在学生失败以后,容易使学生对未来失去信心的归因方式是()

A.运气B.努力

C.能力D.任务难度

7.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有()。

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过程设计

D.教学评价设计

8.认为学习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有()。

A.巴甫洛夫B.桑代克

C.斯金纳D.奥苏伯尔

9.小学高年级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一般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

10.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性包括()。

A.流畅性B.变通性C.稳定性D.独特性 归因。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认知风格2.意义学习3.原型启发4.智力技能5.他律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别重视认知结构特征在学习中的作用。()

2.大多数6-10岁儿童的身体发展处在相对平缓的状态。()

3.原理学习的本质就是能够准确地陈述和解释原理。()

4.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5.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目的在于让优秀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

()

6.提问、小测验、阶段考试、期中考试或作业练习都可以用来进行课堂评价。()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2.简述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3.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4.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阐述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联系实际,阐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试卷代号:203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1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BC2.C3.CD4.ABCD5.B

6.C7.ABCD8.ABC9.B10.AB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2.意义学习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3.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4.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5.他律是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儿童是绝对尊重和服从权威,对这一阶段的儿童,教师要加强对他们行为的正确指导,合理组织他们的各种活动,并注意自身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

1.(×)2.(√)3.(×)4.(×)5.(×)6.(√)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行动研究的特点是:

(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分)(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2分)177

(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2分)(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2分)

2.简述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

知识迁移和知识应用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条件。(2分)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2分)知识的应用本质是依赖于知识的迁移实现的。(2分)但知识应用并不是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2分)

3.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成就目标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2分)。成就目标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为两种:掌握目标(也叫自我卷入、学习目标、任

务目标)和成绩目标(也叫任务卷入、能力目标)。(1分)掌握目标是指从事成就活动的意义在于掌握、理解任务,提高自身能力,往往根据任务标准或自我标准来评价个体的表现;(2分)成绩目标是指以证明或显示自身能力为目标,努力完成任务的理由是要证明自己有胜任该项工作的能力,个体倾向于把自己和他人作比较,根据常模标准评价自身的表现,认为比别人做得好才算成功。(2分)

成就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都具有重要影响。(1分)4.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2分);(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2分)

(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2分)(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阐述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学习策略是一种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学习的程序性知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同时,学习策略存在适应性问题,不同的策略可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和材料,所以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的一个标志是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灵活地选用合适的学习策略。(3分)

在策略学习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特定性(1分)

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即通常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策略或改善其对学习不利的学习策略。同时,还要考虑学习策略的层次,必须给学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策略。(2分)

(2)生成性(1分)

生成性是有效使用学习策略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这就是要求学习者进行高度的心理加工。(2分)

(3)有效的监控(1分)

教学生何时、何地与如何使用策略非常重要。尽管教师都清楚这一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去实践。策略执行监控是自我调节的重要环节。有效监控强调学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便确定所选策略的有效性。(2分)

(4)个人效能感(1分)

个人效能感是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那些能有效使用策略的人相信只要自己使用某一策略就会对自己的成绩产生影响。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策略训练课程

必须包括动机训练。(2分)

2.联系实际,阐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维持课堂学习秩序的最佳策略,是预防学生违纪行为的产生,要做到这一点可参考以下建议。

(1)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1分)引发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策略,只要学生注意学习,把兴趣集中在学习上,就不会分心,不会发生其他的违纪活动。为了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师应该做到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恰当,作业难度适中等。(1.5分)

(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1分)教师要善于随时随地觉察课堂里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在专心听讲,当发现某个学生有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就要立即采用非言语线索,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如以一个眼色暗示开始做小动作的学生,或做一个手势,或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停留一下。这种非言语线索,既可控制不当行为的产生,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1.5分)

(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1分)在课堂学习中,当某个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迹象时,教师可以不加理会,而向他提出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这样,他就会感到教师在注意他,而当他回答正确时,又获得了成就感,正当行为受到强化,实际上也就抑制住了他的不正当行为。(1.5分)(4)赞扬其他学生。(1分)当有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当行为时,一般地说,教师不必去理会他,可以采取赞扬其他学生的策略,选择他邻座的同学或他最要好同学的行为表现加以赞扬。这样做可使行为不当的学生受到暗示,教师已经知道了他的行为表现,他应控制不当行为。(1.5分)

(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1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难免要处理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一般来说,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应该以说服教育,促进学生自省为主。但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教师在对学生施行了必要的惩罚后,还要开展细致的工作,防止学生产生敌对的或自暴自弃的想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方式。另外,教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恰当的惩罚。(2分)

(能够联系实际举例阐述的另加2分。)

第14篇: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电大定西市分校渭源县工作站 李子荣

【论文摘要】本文力图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统开课《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发展与学习(下)》第一节《小学儿童的品德与学习》的教学设计,谈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课程教学设计问题,从而达到在正确认识电大办学特色、找准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通过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意义,从而达到突出电大办学特色,发挥电大自身优势,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课程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

一、引言

中国的广播电视大学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文字和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电大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如何切实发挥电大特色,做好“电”字文章,提高电大教育教学质量,是全体电大同仁甚至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事情。正确认识电大办学特色、找准功能定位,通过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意义,从而论述突出电大办学特色,发挥电大自身优势,提高电大心理学课程教学辅导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开放教育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统设课程《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教育理论课,是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师资)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及其研究成果,研究小学儿童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规律,以及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握这些规律。该课程主要阐述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着眼于提高学员的教育理论素养,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课程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儿童教育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本文通过对开放教育小学教育(文史)专业《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中第八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发展与学习(下)》一章第一节《小学儿童的品德与学习》的教学设计,对网络环境下远程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一些设想和探索。

二、设计理念

远程教育中的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以个别化自主学习为

1 主,因此本设计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引导、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本知识单元的教学中,以导学为起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同时通过教师对难点讲解,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从而形成对小学儿童的品德与学习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品德形成进而促进个性发展的目的。

小学儿童的个性,除了上一章即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发展与学习(上)》提及的动机、态度、情绪和性格外,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本章即将论述的品德和自我。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学习的结果。品德经历了外在准则规划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外显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社会定向过程;自我意识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评价、体验、控制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品德和自我的发展,将会使个体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本设计以中央电大“电大在线”平台和定西电大网页及“电大在线”平台为网络教学环境。

三、导学设计 自主学习建议:

1、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中师阶段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尤其是有关小学生研究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

2、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要以自学为主;在自学过程中,认真阅读文字主教材,辅之以文字辅导教材、录音教材,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和辅导教师组织的辅导,认真做好文字主教材的练习题和文字辅导教材的自测题;自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积极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背景下适合自身条件的实用的学习方法;对自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要及时以各种方式向辅导教师报告,以求获得有效的帮助(请教方式主要包括登陆各级电大在线、电话答疑、信函咨询、网上讨论、邮件信函等);学生要重视网上学习,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在线”进行学习。

3、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说明和文字主教材的内容;指导学生制定自学计划,给学生以学习方法上的帮助;针对学生的问题组织好集中辅导;认真布置、检查和批改学生的平时作业;制定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方案,严把学生平时成绩考核关;及时接收本门课程的网上教学辅导内容,并做好学员登陆各级电大在线平台学习、查询资料、交流互动指导工作;从研究的角度,做好本门课程的期末教学总结,为改进教学服务提供依据。

4、《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主要教学资源: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考核说明;

(3)文字主教材: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李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4)文字辅导教材: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指导书,章永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5)录音教材:18讲。

开放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中第八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发展与学习(下)》课程选取小学儿童的品德与学习作为研究对象,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特征。本课时选取《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中第八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发展与学习(下)》第一节《小学儿童的品德与学习》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期为搞好今后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此类教学辅导探索出一定的可资借鉴的有益做法和经验来。

【教学目的】

了解和掌握品德的心理结构,小学儿童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其特点,从而懂得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小学儿童道德观念的特点;

2、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特点;

3、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特点。难点:

品德的心理结构。 【学法建议】

1、学员自学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住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模范班主任的经验来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网上学习路径及服务环境:

1、自主学习请先登录(分用户名登录和学号登陆两种)渭源县电大工作站网页,在渭源县电大工作站链接的甘肃电大在线和定西电大在线查阅“《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导学指南”。

渭源县电大工作站电大在线: http://192.168.0.100 甘肃电大定西分校电大在线:

3 http://ddzx.dxrtvu.net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 http://ddzx.gsrtvu.edu.cn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 http://www.daodoc.com/

2、登录中央“电大在线”,1)注册登录→2)开放办学专科→3)小学教育专业→4)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5)相关资源。

http://www.daodoc.com/

3、进入讨论板途径:按上述前四项步骤找到课程后,点击左栏的“在线讨论”,点击右上角的“加新帖子”,在下面主题栏写出题目,在下一栏写上内容,最后点击“发出”即可。也可注册后直接点击在线讨论,然后选择“课程讨论”,搜索“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4、查阅本地资源请登录定西电大“电大在线”。http://ddzx.dxrtvu.net 教学目标

1、直接目标:

(1)了解小学儿童的品德与学习。

(2)进一步认识小学儿童的品德与学习的关系。

2、间接目标:

(1)了解小学儿童的品德与学习的现状。

(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对小学儿童的品德与学习研究的基本方法。

3、延深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进行发现思维与聚合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形式

根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中央电大主要利用IP课件、网上视频直播、网上辅导、网上实时和非实时答疑等手段进行教学,省电大利用卫星小站进行辅导,电大分校利用面授辅导和网上导学形式进行教学;分校和工作站主要适时及时开通中央电大和甘肃电大在线,方便学员随时登陆查询。

学习方式

学生在自学文字教材的基础上,带着教材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带着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利用BBS、电话和电子信箱,以及中央电大提供的网上实时辅导,开展答疑、讨论,并通过学习小组开展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本过程主要包括导入学习、明确目标、探究学习、难点讲解、小组讨论、总结评价和作业布置等七个环节。每个环节又从教学环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活动目标等四个方面来设计。

﹙一﹚导入学习

1、教学环境:网上课程导学指南;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导学系统;

3、学生活动:阅读导学指南;

4、活动目标:了解网络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二﹚明确目标

1、学生活动:根据需要确立学习目标;

2、活动目标:自我确立学习任务。﹙三﹚探究学习

1、教学环境:网络资源及课本;

2、教师活动:帮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在线答疑

3、学生活动: ⑴学习课本内容;

⑵利用“电大在线”学习; ⑶利用通信媒体实现与教师交互

4、活动目标: ⑴实现对问题探究; ⑵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四﹚难点讲解

1、教学环境:物理环境(教室);

2、教师活动:面授辅导;

3、学生活动:听讲;

4、活动目标:对难点问题的掌握。﹙五﹚小组讨论

1、教学环境: ⑴网络环境; ⑵物理环境。

2、教师活动:帮助确定讨论提纲:

5 ⑴品德的心理学含义是什么?品德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⑵构成品德的基本成分有哪些?

⑶小学儿童道德观念形成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⑷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具有哪几个特点? ⑸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6﹚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有哪几个特点? 讨论形式:

线上讨论(利用讨论板、BBS、E-mail)。 线下讨论(组织课堂讨论)。 讨论时间:

线上讨论:一个星期。

课堂讨论:分小组由组长组织讨论。

3、学生活动: ⑴线上讨论; ⑵线下讨论。

4、活动目标: ⑴实现协作学习; ⑵实现对问题的解决。 ﹙六﹚总结评价

1、教学环境: ⑴网络环境 ⑵物理环境

2、教师活动:

⑴对教与学过程进行评价; ⑵目标评价。

3、学生活动:

⑴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⑵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

4、活动目标: ⑴评价目标实现状况;

⑵自我检查,提高学习自控能力。 ﹙七﹚作业布置

6 ⑴品德的心理学含义是什么?品德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⑵构成品德的基本成分有哪些?

⑶小学儿童道德观念形成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⑷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具有哪几个特点? ⑸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6﹚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有哪几个特点?

以上问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学友间讨论、自我思考,形成自己观点。作业可以利用电子邮箱投递,也可以用打印稿、手写稿。

1、教学环境:计算机或纸笔;

2、教师活动:拓展教学目标,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3、学生活动:根据讨论和探究的成果形成自我研究的成果;

4、活动目标:固化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五、分析总结

1、现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教育,学生以个别化自主学习为基本学习形式,因此如何使学生与网络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交互关系,是课程教学的关键。要实现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就首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导学服务。本设计中的导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建议、网络学习路径和学习方式,从而为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

2、大学阶段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协作学习和基于问题的探究学习。远程教育为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环境,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并与老师、专家、学友实现交互与沟通。

3、本设计注重传统教学形式与现代远程教学形式的整合,并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何克抗教授在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时,始终坚持要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主导相结合,梁九义曾在分析面授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关系时,也强调二者的互补。如把面授讲解用于处理难点问题,把讨论用于问题探究、提出新说;而把网络教学用于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和查找资料。

4、本设计主要突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网络资源的交互关系。考虑到学生受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对教师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在导学、学生讨论,以及评价方面,教师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协作学习是远程教育中主要的学习形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协作学习被淡化了而不是加强了,因此本设计中对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提出了课堂讨论和线上交互两种形式,重点对课堂讨论进行了设计。学生与网络资源的交互在本设计中处

7 于隐形地位,主要通过导学,让学生自己来实现,以体现远程教育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特征。同时本设计带有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特征,把课堂面授辅导与课程总体教学融合在一起,以此尝试构建远程教育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本设计的局限在于对教学环境的限定比较单一,网络环境成为教学的主体环境,而没有考虑到不同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事实上远程教育之所以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就是因为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不同环境中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是远程教育的特点,也是学生的真正需要。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学生研究、课程研究、环境研究,然后再选择和设计适合学生、课程和环境的教学方式,只有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要切实搞好电大教学辅导工作,就必须搞好课程资源的挖掘利用工作,对于基层一线辅导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要开发多少课件,而是要积极带领并教会学员“拿来”网上现有资源,当然主要应是在面授辅导课后的有益补充和视野的再开阔,以更好的为学员学好课程服务。根据前述,当前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关注的还是课前与课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主要是在课前与课后的作法,我们也应将人机交流与传统的师生互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做到相得益彰,妙趣天成,做法主要包括资料查找以及在生与生之间、生与师之间通过网上互动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与合作,而时间十分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还是要靠教师去言传身教,去进行情感交融(而这一点是再高明的机器也代替不了的),由教师去对学生进行人格魅力的影响和人格的塑造。对有些网络技术掌握得好的学员,可直接用电子邮件等形式指导上网,从而改变死记硬背书本教条的旧作法,做到“乐学”,以真正体现电大教学的“电”字特色,从而做活“电”字文章,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开放教育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开得更活、更好。

【参考文献】

1、《小学教育心理学》,章志光主编科学出版社1996

2、《学与教的心理学》,邵瑞珍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

3、《儿童发展心理学》,李丹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4、《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沈生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

45、《教育心理学:认知的观点》,D.P.奥苏伯尔著,佘星南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发展心理学》,R.M.利伯特等著,刘范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

47、《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8 何克抗,中国教育网;

8、《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1988年5月16日国家教委发布,中国教育网;

9、《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百问》,于云秀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10、《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郭绍青,中国教育网;

11、《远程教育中的课程教学设计——以〈曹禺专题〉教学设计为例》,梁九义,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定西分校,定西电大在线。

第15篇:儿童教育

为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时时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系统的学习一些家教方面的知识,科学地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使其变得固执、任性、为所欲为。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

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观念,而另一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只习惯于使用奖励,从来不惩罚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

当然,惩罚并不专指打骂、责惩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适当的场所或时间滥用奖励,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墙上乱画画,本来父母只要及时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奖励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墙上画,明天给你买个新玩具。”显然,这种方法会纵容孩子今后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从管教,源于父母间的教育意见不统一。

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聪明的父母会避开孩子单独商讨,以求在达到意见的统一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保持意见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让。因为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某一方说了算,日后当这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将很可能无法说服、管教孩子,从而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人为的障碍。

5、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杀和过分保护。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整日将子女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这种过分的保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

与此相反,有些父母则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甚至用过高的成人化标准要求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无情的摧毁

小脑瓜“转”起来

提高幼儿智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刺激大脑,让它“转”起来。

一般,孩子都会在大约2岁时面临智力的飞速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性情大变。他变得对周围的一切大有兴趣,无论是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或者是尝到的,他都愿意亲自尝试。此时父母们应该特别注意为孩子提供足够多的“新鲜事物”。总之一句话——千万别让小家伙闲着。

有些父母此时会开始考虑带孩子上一些正规的课程培训,比如:音乐、绘画等等。但专家表示:在这个阶段,进行上述正规教育并不是必须的。假日里全家出趟门,看看城市里看不到的景色,呼吸些新鲜空气,这些都能很好地激发小家伙的求知欲望,足以令他们的大脑飞快地转起来。宝宝脑力就这么简单

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循序渐进地刺激孩子大脑,有助于开拓孩子的智力:

低级刺激 让孩子观赏花草、听音乐、逛公园、学做家务,有利于开启孩子的心智。

中等刺激 看电视大奖赛、戏曲或智力比赛、浏览报刊、集体旅游、参加演唱会、演讲会及辩论会等,可培养孩子观察、欣赏、鉴别及语言表达能力。

高度刺激 集邮、摄影、下棋、收藏、插花、剪报、饲养小动物等,可以磨炼孩子的耐心和鼓励开动脑筋。

更高度刺激 吟诗、作画、木刻、石雕、泥塑、演奏乐器、练武术、踢足球、搞小发明及航模等,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应急能力和创造精神。

让孩子身体强壮的10种食物

2013-07-28 10:37:12 来源:

分享到

蔬菜、果汁、甜点„„面对种类繁多的食品,究竟给孩子吃哪种更有益健康呢?如何让挑剔宝宝喜欢上这些最有营养的食物呢?

你不妨参考一下营养专家推荐的适合宝宝的十佳营养食物,然后试试我们总结的小妙招,让你的宝宝爱上它们吧。

1、最好的主食:全麦食品

全麦食品含有铁、维生素、镁、锌和粗纤维素等多种宝宝所需的营养成分。在西方的国家里,全麦面粉被称作最棒的主食原料,很多家庭把烤全麦面包作为宝宝的主食,如果在上面抹一些宝宝专用的奶酪,营养就更丰富了。虽然各国的饮食习惯不同,但营养是无国界的。我们可以把粗粮和面粉混合制作主食(比如发糕),同样能给宝宝带来丰富的营养。

给挑剔的小朋友:用巧克力酱和全麦面包做一个可爱的三明治,再摆一个有创意的甲壳虫造型,当他的兴趣被可爱的造型吸引时,就不会在意面包怎么不是白色的了。

2、最好的水果:猕猴桃

猕猴桃被称为营养的金矿,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据分析,每百克猕猴桃果肉的维生素C含量是100-420毫克,堪称水果中的“VC之王”,此外,它还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糖、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而且它含有的膳食纤维和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够起到清热降火、润燥通便的作用。但要注意,猕猴桃中间带籽的部分尽量不要给宝宝多吃,因为这部分不容易被消化。

给挑剔的小朋友:如果宝宝不喜欢吃生的猕猴桃,还可以把它做成果汁,或者猕猴桃酱,效果一样好。

3、最好的蔬菜:菠菜

菠菜为宝宝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维生素A和叶酸,另外还有一些维生素C和铁。因为它没有杂味,宝宝通常都很喜欢吃。而且菠菜的用处很多,你可以把它作为盘边的装饰,也可以在它上面放一些番茄酱,还可以用它代替生菜放在宝宝的三明治里。但是要记住,不能把它和豆腐一起吃,否则会影响钙的吸收。

给挑剔的小朋友:让宝宝吃蔬菜一直是妈妈比较头疼的事,如果你多花点心思,做一道有创意的蔬菜饭,比如一个菠菜寿司、菠菜拌饭,宝宝决不会想到这个既有趣又好吃的东西原来是菠菜做成的。

4、最好的早餐:谷物

即使从超市买来的宝宝谷物早餐,也同样非常健康。它里面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在购买时要选择宝宝专用的,含盐低的。自己家制作的小米粥、玉米粥也很有营养。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把谷物早餐配合牛奶一起吃时,牛奶的选择很重要,2岁以内的宝宝最好不要用脱脂牛奶,1岁以内的宝宝最好用母乳或配方奶。

给挑剔的小朋友:早餐对宝宝很重要。做一顿有趣的早餐宝宝肯定会喜欢,一个香蕉小人(含有丰富的钾),一杯牛奶(含丰富的钙)再把谷物早餐撒在上面,摆成一个有趣的造型。

5、最好的快餐:披萨

和其他的快餐食品相比,披萨里混合了蛋白质(干酪)、糖分和蔬菜(西红柿丁)等多种营养,更适合宝宝食用,而且做起来很简单,只要在烤箱里烤几分钟就可以了。

给挑剔的小朋友:有哪个宝宝不喜欢披萨吗?你遇到的大多数情况是,宝宝会不断要求你再给他一份。需要注意的是做披萨或是买披萨时,要尽量选择蔬菜比较多的。

6、最好的坚果:杏仁

杏仁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营养效果:它不仅可以预防心脏疾病,而且含有维生素E和其他

的微量元素,比如铁、钙和镁等对宝宝的健康都非常有益。另外,未加工过的生杏仁是一种低脂食物,宝宝吃了,可以预防高血压。但是要记住,3岁以下的宝宝最好不要给他整个的杏仁,否则容易卡住宝宝的气管。杏仁还有很多吃法,比如把它和蔬菜、奶酪一起做个披萨,或者直接给宝宝准备一些杏仁干碎块。

给挑剔的小朋友:把杏仁、花生、腰果弄碎,和酸奶混合在一起,做一杯令宝宝喜欢的坚果酸奶吧。

7、最好的肉类:瘦牛肉

瘦牛肉里含有的丰富的铁和蛋白质,能为活泼好动、正在长身体的宝宝补充血细胞所需要的营养。很多医生都建议在10月以上的宝宝的辅食里加一些瘦牛肉,牛肉的吃法很多,可以给宝宝做成牛肉汉堡包,牛肉小包子,牛肉酱细面条等。

给挑剔的小朋友:如果宝宝不喜欢牛肉的味道,可以把牛肉做成肉馅和切碎的青豆混合,用可食用的薄纸包上(可以在超市买到),放在烤箱里烤一个纸包牛肉,沾着番茄酱吃,牛肉的膻味就一点也没有了。

8、最好的甜点:酸奶

酸奶是钙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它的热量很低,很适合宝宝。如果你自己制作酸奶,最好用配方奶做原料,这样不仅营养丰富,宝宝也比较容易消化。吃酸奶的时候给宝宝在里面加一小勺自己做的果酱,味道会更好。

给挑剔的小朋友:如果宝宝觉得酸奶太乏味,不妨给他做个酸奶果冻,切成长宽高一厘米左右的小块,再点上一点草莓酱。

9、最好的果汁:橙汁

橙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叶酸,而且孩子们都很喜欢它酸酸甜甜的味道。但是,橙汁不能和牛奶或其他含钙量比较高的果汁混合,这样很容易形成沉淀,宝宝不容易消化。而且每天宝宝喝橙汁的量要有一定的限度,大约30~50毫升比较合适,过多的橙汁会增加宝宝摄入的热量。

给挑剔的小朋友:给宝宝来一杯果汁“鸡尾酒”:橙汁里加一些矿泉水和一个红樱桃,再插上一个颜色鲜艳的吸管。

10、最好的沙拉原料:西红柿

无论从外观还是味道,西红柿都是大多数宝宝的挚爱。西红柿的主要成分是番茄红素,它是一种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心脏病的天然抗氧化剂。另外,西红柿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大量的纤维素,这些成分能够帮助宝宝预防感冒,防止便秘。如果宝宝不喜欢吃单调的西红柿,可以把它切成小丁或薄片,伴上沙拉酱做成美味的沙拉,宝宝就会爱吃了。或者直接压成番茄汁,鲜艳的颜色再配上一个可爱的杯子,连大人都会被它吸引的。另外,不要以为生的西红柿更有营养,其实煮熟的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更容易被吸收。

给挑剔的小朋友:有一种像樱桃一样大的小西红柿,可以给你那个爱挑食的宝宝准备一些(为了防止小西红柿造成窒息,只能给会咀嚼的大宝宝食用)。再介绍一个创意食谱:把小西红柿摆成可爱的毛毛虫造型,相信孩子就不会拒绝了。

第16篇:儿童教育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2011-12-21)

因为有某种顾虑,就生硬地阻止孩子的行动,家长这样做其实是比较自私的,考虑的是自己的担忧,做决策的依据是让自己放心,而不是让孩子快乐并得到锻炼机会。检验一个母亲给孩子的爱是否优质,有一个试金石,即母亲是否愿意充分地对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与其说是锻炼孩子,不如说更考验自己。家长应该适当勇敢些,有勇气接受这种考验。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已初中二年级了,学校在寒假要组织一个冬令营,由老师带学生到哈尔滨看冰灯、滑雪。孩子想报名参加,妈妈因为孩子从未离开过自己,认为他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差,不放心,就不让去,说要等到妈妈放假后,由妈妈亲自带他去玩,孩子为此非常不乐意。家长认为反正都是去哈尔滨,都是去看冰灯、滑雪,时间差不多都是一周,妈妈带他去还可以一路照顾他,这有什么不好呢。

这位妈妈的担心当然是有道理的,哪个家长面临这个问题时,都会考虑孩子会不会照顾自己,安全不安全的问题。但这样的安排有几个错误

一是家长没考虑孩子需要社交,需要和同龄人在一起。看冰灯、滑雪只是整个冬令营中的几个点,而孩子的快乐是在和同龄人一起出远门这整个过程中。二是夺走了他的一个锻炼机会。孩子“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差”,不正是由于他一直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吗;培养他照顾自己的一个机会现在好不容易来了,家长却又要夺走。三是因为这件事家长和孩子发生意见冲突,并且最终使孩子屈服于家长的安排,这让孩子觉得他的意见总是得不到尊重;这会让孩子要么逆反心理很重,要么毫无主见,而且也很容易形成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思维方式。

因为有某种顾虑,就生硬地阻止孩子的行动,家长这样做其实是比较自私的,考虑的是自己的担忧,做决策的依据是让自己放心,而不是让孩子快乐并得到锻炼机会。

放手不是冒险,而是让孩子通过种种实践机会,锻炼胆量和能力,从而也能学会防范危险。如果家长总是怕孩子出意外,总是保护得严严的,将来他真遇到什么事,可能还没有能力和勇气应对。这如同担心孩子摔跤,就不允许他去学习走路,结果是他将来会走得更为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度呵护也给孩子的安全留下隐患。

至于安全问题,家长应该和学校共同探讨,把出行方案好好研究一下,把每个细节推敲好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另外家长平时也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他学会照顾自己,保护自己。在这个基础上,要尽可能早地让孩子独立去从事各种活动。一旦觉得可行,就高高兴兴地让孩子去做。

第17篇:小学心理学

1、什么是有意义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同化有何作用?有哪几种同化模式? 1题答案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三种同化模式。 (1)上位学习上位学习指学习者在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概括程度更高的观念,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因而这种学习又称为总括学习。

(2)下位学习下位学习指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水平高的观念来学习新的观念,即原有观念是上位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下位观念,新旧观念之间构成类属关系,所以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类属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派生类属学习,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概念或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不是类属关系,也不是总括关系,而是并列联合关系或类比关系时,便产生并列结合学习。并结合学习的条件是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有一种一般的吻合性或处于同一层次,因而新知识可以被原有的知识同化。

2、什么是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哪些途径与方法? 2题答案: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导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其主要方法有:(1)满足小学生的缺失性需要。老师应当关心和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是否满足,是否得到父母的爱、同学的友谊和集体的温暖等等,采取各种方式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促进求知需要的产生。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在他们心理上造成悬念,从而使他们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教师通常通过实验演示,趣味故事叙述,利用教学内容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实等方式来设置问题情境。

(3)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应注意:不能滥用、多用表扬、少用批评、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和批评。 (4)适当运用竞争手段。 (5 )促进学习动机的迁移。 (6)给予及时正确的反馈和评价。

3、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3题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应用教学、宣传、讨论训练等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情感的培养、行为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1)学习心理指导。主要包括:其一,激发小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在学习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使小学生乐于学习。其二,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绩。(2)情绪心理指导。指导小学生对人的情绪活动、情绪发展的特点有所了解,使之认识到控制自己情绪活动的重要性,学会表达情绪的适当方式;情绪指导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小学生学会合理发泄和转移自己的不良情感,并创设适当的环境丰富他们的情绪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积极的情绪生活,培养良好的社会性情感。 (3)自我意识发展指导。通过自我意识的发展心理指导,使小学生能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进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树立符合自己实际能力水平的理想和目标;帮助小学生认可自我,悦纳自我,学会调节、控制自我,发展自我,进行自我教育,促进个性和社会性的健全发展。(4)人际关系的心理指导。人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最重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教给小学生社交技能,使他们学会合理处理社交中的冲突问题,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逐渐形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所必备的心理素质。

4、什么是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理解的条件有哪些? 4题答案

陈述性知识即个人具有的有关世界的事实性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1)呈现的学习材料要具有逻辑意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有逻辑组织的学习新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保持和应用。所以,教师给小学生呈现的学习教材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便于他们能够把新学的知识同已学的材料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新知识。(2)调动和保持小学生理解学习的心向。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有意识地把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新旧知识之间有何异同,积极主动地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从而真正地理解新知识。(3)根据小学生的知识贮备确定教学起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知识经验的贮备状况确定教学的起点,遵循从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新旧知识的对比与过渡,以激活原知识,促进小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4)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一,运用直观材料或实际操作。其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其三,科学地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对道德知识的感知、理解、掌握的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形成一定的道德观的复杂过程。道德认识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作用,是道德行为表现的基础,因此必须注意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5、小学教师如何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5题答案

小学教师提高威信的正确途径:

(1)加强修养。教师主要靠内在素质和良好表现来赢得学生的信赖与爱戴。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及学生年龄特征从德、识、才、学几方面加强努力,而绝非三两日工夫可以练就。

(2)积极实践。其一,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本身不断给教师提出了各种要求。其二,加强师生交往。注重教学和教育,又注重科研的教师,是最能够获得学生的喜欢和崇敬的教师。

6、什么是道德情感,教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感? 6题答案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在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判断时,就会出现与之有关的情感,如责任感、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等。(1)知行结合,促进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情感总是在一定的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并随着道德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丰富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是促使其情感不断升华的重要途径。(2)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如童话、故事、小说、歌曲、文艺作品等。(3)重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教师自身的情感性质和特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的爱是学生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重要来源,因此,要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教师必须自己具有这种情感。(4)在活动中以境育情。小学生的道德情感还不稳定,它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和自身的活动体验。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具体的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以境育情。

分析判断对错,简要说明理由:

1、有什么样的学习动机,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一对一的关系。

2、学生的学习困难往往是难以改变的,伴随学生的一生。

3、组织策略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学习内容进行记忆储存。

4、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缺乏逻辑思维的能力。

5、统计学的方法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最科学的方法。

6、教师提高自己的社会角色能力的唯一出路是提高自己的学历。

1题答案:不对。学习动机虽然影响学习效果,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一致的关系。

2题答案,不对。有的学生学习困难不是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而是其他原因。

3题答案:不对。组织策略就是对学习的东西进行整理加工,进行梳理。

4题答案:不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逻辑思维,低年级是形象思维为主。

5题答案:不对。任何一种衡量心理健康的方法各有利弊,不能说那种方法比另外一种方法更好。

6题答案:不对。需要教师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等。

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1题答案:亲社会行为是指对行为者本身并无明显好处,而对行为者受体(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行为,如助人、分享、合作等。(1)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2)强化学生的责任心

(3)训练学生的社会技能(4)选择合理的训练方法。培养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法、榜样示范法和行为训练法。

2、什么是攻击行为,教师如何预防和减少学生的攻击行为? 2题答案:攻击行为是指有意造成伙伴的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表现,通常采取打、推、勒索钱物等方式,也包括讲下流话、耍流氓行为等。 (1)培养孩子的正确归因,改善孩子的明辨是非的能力。(2)培养孩子的应对策略,增强孩子的挫折容忍力。(3) 处理好儿童与同伴、教师和父母的关系

3、儿童心理发展的性质是什么?

3题答案:(1)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序列性。(3)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4、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4题答案:(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生物前提。首先,遗传素质虽不能决定心理发展的水平与方向,但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其次,遗传素质影响儿童情绪、性格、气质及个性的发展。(2)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其一,环境和教育使儿童遗传所获得的潜在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可能性,它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与最终达到的水平。其二,环境和教育造成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3)社会实践活动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5、如何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5题答案:(1)科学编排和呈现教材。要注意教材的有序性、概括性和实用性。(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概括水平。基础知识,即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是知识结构中的“骨干”,是联系知识的中心,具有普遍意义。小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多,越有可能产生广泛的迁移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复习和练习,以达到熟练记忆和运用的目的。(3)注重知识的综合贯通。所谓注重知识的综合贯通是指要促进知识的融合运用。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把课堂知识迁移到各种学习情境之中,如把数学课同实地勘测、生活费计算结合起来,把音乐、体育、美术的学习同合唱团、乐队、美术队、运动队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等。知识综合贯通的结果,有利于小学生知识的系统化,使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以致用。(4)提高元认知水平。所谓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和结果的认知。

6、学生气质有哪些类型,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 6题答案:学生的气质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忧郁质等几种。(1)正确认识气质。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在组织教育活动中时,使他们不断克服自己气质上的缺点,发展其优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对学生气质进行判断。对小学生的气质类型,可以根据神经系统的类型、行为能力的反应性,行为能力活动性,气质行为的持续时间来判断。

(2)利用气质“量才为教”。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气质特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气质的积极特点和消极特点,加强行为修养,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发展,克服气质的消极面、发扬积极面。

7、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有哪些途径或方法?

7题答案:(1)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由于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道德教育中,教师必须适应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在实例的基础上引出抽象的道德概念,并创造条件让小学生获得形象的感性经验,以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2)使小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经验。小学生还未形成真正的道德信念,而道德实践经验是促进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教育者在向小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时,应多创设一些能使他们身体力行并能获得足够行为经验的客观条件,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巩固学到的道德知识,在舆论评价中学会自己评价,在道德活动中把道德知识内化,转变成道德行动。

(3)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小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之后,教师要经常引导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评价的对象既可以是自己或其他同学的行为,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明辨是非,依据小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特点,提过相应的要求,帮助他们做出全面的评价。

1.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A) A:线性 B) B:正弦曲线 C) C:倒U曲线D) D:因果

纠错

(10.0 分)2.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化、自动化,教师须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 )。

A) A:观察 B) B:训练 C) C:模仿 D) D:习惯培养

纠错

(10.0 分)3.勤奋与懒惰、认真与马虎,指的是人的( )。

A) A:气质 B) B:性格C) C:态度 D) D:能力

纠错

(10.0 分)4.某学生把考试成功归因为是自己的勤奋努力,其归因是( )

A)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B) B: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 C) C: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 D) D:内部、稳定、可控制的

纠错

(10.0 分)5.儿童思维运算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说明其认知发展的阶段是( )

A) A:感知运动 B) B:前运算 C) C:具体运算D) D:形式运算

纠错

(10.0 分)6.概念形成的典型学习方式是( )

A) A:发现B) B:接受 C) C:无意义 D) D:机械

纠错

(10.0 分)7.奥斯本在开发人的创造力方面所发明的方法是( )。

A) A:脑力激励

B) B:手段—目的分析 C) C:范围缩小 D) D:尝试错误

纠错

(10.0 分)8.最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品质是( )。

A) A:个性倾向性 B) B:能力 C) C:性格D) D:气质

纠错

(10.0 分)9.有的学生长于写作文,有的善于学数学。这是个体心理发展的( )

A) A:连续性与顺序性 B) B:阶段性 C) C:差异性

D) D:不均衡性

(10.0 分)10.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是心理学家( )。A) A:斯金纳 B) B:奥苏伯尔

C) C:皮亚杰 D) D:加涅

(10.0 分)11.学生在学习上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的学习动机是( )。A) A:任务 B) B:成就 C) C:外部

D) D:内部

(10.0 分)12.学生的阅读、计算、写作、观察、分析是一种(

A) A:动作 B) B:智力

C) C:行为 D) D:特殊

(10.0 分)13.

下面那个不是认知结构变量( )

A) A:可利用性 B) B:可辨别性 C) C:可接受性

D) D:稳定性

纠错

纠错

纠错

)技能

纠错

纠错

(10.0 分)14.小学生因为认真听讲而得到教师表扬逐步形成专心听讲的习惯是(

A) A:教育结果 B) B:训练反应 C) C:条件反射

D) D:连结反应

(10.0 分)15.

创造力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A:坚持性与果断性 B) B:灵活性与新颖性 C) C:独创性与灵活性 D) D:新颖性与独创性

(10.0 分)16.

对学习材料进行适当的复习能使信息得到记忆和保持,其学习策略是(A) A:练习B) B:训练 C) C:组织 D) D:精加工

(10.0 分)17.

与意志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A) A:意志薄弱 B) B:优柔寡断 C) C:易受暗示

D) D:盲目冲动

(10.0 分)1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 A:道德认识缺乏

纠错

纠错

纠错

纠错

B) B:道德情感异常 C) C:道德意志薄弱D) D:道德行为不良

纠错

(10.0 分)19.“失之东隅,收之桑瑜”的心理防卫机制是( )

A) A:升华 B) B:转移 C) C:补偿D) D:投射

纠错

(10.0 分)20.认知技能的主要学习方法是( ) A) A:范例 B) B:重复 C) C:过度 D) D:练习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题答案:首先,心理活动的产生离不开人的大脑,如果人的大脑受到破坏就不能产生正常的人的心理活动。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的。这种内容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无论是简单的心理现象还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其内容都可以在客观世界里找到它的源泉。其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一定的具体的人来进行的。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以及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他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主体的内部特点而折射出来的。

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特征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人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通过实践活动人能够把现实中所获得的直接印象即感性经验,通过词的概括,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也是人的心理的高级反映形式——意识的能动性的表现。第二,人能够主动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即按照人的意志去改造客观世界。

由于人有意识,在进行活动之前,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就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并以此作出计划,指导自己的行动,以便达到预期目的。

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意志活动,有效地克服各种困难,保证目标的达成。当然,人在反映客观现实和改造现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现实及其规律性的制约。

2、培养和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有哪些途径与方法?

2题答案:(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树立以下现代教育观: 尊重儿童的个性;树立多元化的创造力观念;接受儿童学习结果的不确定性;鼓励儿童对权威进行质疑。

(2)提高教师的创造力素质。教师自身是否具有创造性特征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在个性品质上表现为

幽默、热情、乐观、自信,乐于接受不同观点,以及对其工作之外的其他事情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积极参与等。

(3)创设民主教学环境,形成开放式课堂。关键是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准确定位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内涵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热爱和关心每个学生、信任与宽容学生、展现人格魅力。

(4)以“问题解决”教学法为核心组织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法包括;教师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地提出各种问题。认识问题的基本结构,了解问题的基本分类。3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形成开放式答案。

(5)组织具有创造性的综合实践活动.给小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他们突破课本知识的局限,在广阔的空间中去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促进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

3、教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题答案: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应用教学、宣传、讨论训练等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情感的培养、行为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像知识教育那样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来完成,它需要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下: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2)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注重师生关系建设,尊重和热爱每个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第二,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注意渗透的自然性、针对性和计划性。第三,帮助小学生学会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小学生的自我监控。 (3)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咨询服务。

(4)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5)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整体教育网络。

4、如何理解小学教师扮演的多元社会角色?

4题答案:(1)教书育人的角色。教书是小学教师的首要责任。小学教师首先承担着向小学生系统地传递知识的角色。教师应从“教书匠”转变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信息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和学习困难的帮助者。教师不仅需要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而且需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 (2)行政管理的角色。小学教师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小学教师面对几十个能力不同、需求各异的学生组成的班级,要保证所有的小学生都专心于学习。小学教师又是集体的领导者。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的组织领导才能。 (3)心理导向的角色。教师应该明白,小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要创造一种宽容和融洽的气氛,使学生能够把心理上的苦闷和烦恼表达出来;要针对学生产生的心理挫折随时提供辅导和帮助。

(4)自我定向的角色。教师的自我定向是指教师根据社会期望和时代要求而设计的自我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儿童进入小学后最尊敬和信赖的人,因此教师应该不愧这一使命,严格要求自己。

5、什么是智慧技能,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慧技能? 5题答案:

智慧技能也称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1)形成条件化知识。智慧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触发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促进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在教学上一是编制产生式样例学习;一是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

(2) 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产生式知识必须经过联系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才能变成一种心智技能。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言语活动有利于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寻找新的更佳思路,能引发执行的控制加工过程,使注意集中与问题的突出方面或关键因素,导致问题解决的成功率更高。言语表达水平可以相当程度地体现内部思维水平,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迁移水平,促使智慧活动内化。

(4)正例与反例的运用。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没有对大量的正、反例的分析和比较,模式识别的概括化和分化的过程就无法完成,概念与规则就不可能被正确地运用到相应的问题情境中。

(5)科学地进行练习。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智慧技能转化的必要条件。没有练习,陈述性知识只能以命题及命题网络表征储存在人脑的记忆中,无法实现程序化,更无法达到自动化的熟练运用。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其次,练习形式多样,注意举一反三。第三,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第18篇: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我对我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秦华康 性别:男

年龄:八岁

一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个案分析

秦华康今年八岁了,在家里有个妹妹,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我行我素,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不做,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秦华康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秦华康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看到他认真劳动时,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秦华康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秦华康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班上还很调皮,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有较大的进步。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第19篇: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随着经济地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弥补他们缺失的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就我班留守儿童的教育,说说自己的做法。

老师,我来当

新学期伊始,我在班级宣布要临时选几个同学担任小组长。话音刚落,便从教室后传

来:“老师,我来当。”寻声望去,原来是柳平。

柳平是我班留守儿童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他一直由外公和妈妈在家带着。他特别聪明,可行为习惯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每一天的衣服不见他穿整齐过;上课时不时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似乎心中揣着一只小兔,总也安静不下来;下课时总喜欢和同学打闹,几乎天天都有学生向我诉说他的不是;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总是马虎行事,潦草完工;不管做什么事都是热情有余,坚持不足。上学期在老师和同学的努力帮助之下,语文、数学均得了93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大进步,我知道他到现在还骄傲着呢!如今,他想当组长就给他一次机会吧!于是,我说:“好的,第八小组就由柳平担任组长。”接着我给每一个组长提出要求:“组长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争取比组员做得好。首先书写要工整,作业要按时并保证质量,要给组员做好榜样。接下来的日子就看各位组长的表现了。”

第一天当我看组长的作业时,发现柳平的作业和以往换了一个模样,字迹隽秀,看上去挺舒服的,顺势夸夸他:“好样的,继续加油!组长就要做好表率。”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但我从心里知道要让柳平变个样,得长期坚持,不断给予鼓励。

在周五的班队干部竞选会上,柳平又主动申请担任班队干部。由于他的体育比较好,孩子们一致推选他担任体育委员,他高兴地接受了。

尽管在检查眼保健操时,柳平站在台前腰挺得还不是很低直,但我相信有我们大家的信任与鼓励,未来的日子他一定会进步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时不时地与他沟通交流,让他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寻找自己的优势。当发现他进步时,给予鼓励;当发现他又要偷懒,又想懈怠时,及时给予鞭策。还记得那次运动会,柳平由于调皮,在玩单杠时将手拉伤了,苦苦训练却没能进入比赛现场。看到他沮丧的样子,我语重心长地说:“你看,这就是你的特点,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想想你为之付出的汗水,值得吗?”眼泪在他的眼眶地打着转,我知道他心里特别难受。拍拍他的肩膀说:“相信你会从中吸取教训的,以后的机会还有很多。不管做什么事都尽力把它做好吧!”他用劲地点了点头。

“老师,我来当!”我多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这样响亮地回答。现在班级中留守孩子中有一部分特别胆小,也许是自卑使得他们总不敢自信地将自己的小手举起;也许是害羞,总是怯怯地将手举起又匆匆地放下。尤其是单亲家庭的留守孩子更显得沉闷,每天看到我班的李江等孩子呆呆地坐在座位上,郁郁寡欢的样子真的好让人心疼。面对他们,我总是想多给他们一丝微笑,多给他们一份关怀,让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欢蹦乱跳,一样阳光灿烂。每次总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他们;总把鼓励的话语送给他们;总是和孩子们一起谈天说地,让他们的心慢慢亮堂起来。

“老师,我来……”我期待着每一个孩子都能如此自信,如此神采飞扬! 案例二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唐虎虎

年龄:13岁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仅上二年级,对儿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唐虎虎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唐虎虎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唐虎虎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唐虎虎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

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少年儿童。 姓名:刘鑫磊 性别:男 年龄:八岁 一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个案分析

刘鑫磊今年八岁了,在家里有个姐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我行我素,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不做,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刘鑫磊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刘鑫磊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看到他认真劳动时,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刘鑫磊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刘鑫磊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班上还很调皮,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有较大的进步。 “问题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张杰

性别:男 年龄:11岁

河坝子小学五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仅上二年级,对儿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张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张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张某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

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老师,我来当

中心校:邝凤英

新学期伊始,我在班级宣布要临时选几个同学担任小组长。话音刚落,便从教室后面传来:“老师,我来当。”寻声望去,原来是贾林菲。 贾林菲是我班留守儿童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他一直由外公和妈妈在家带着。他特别聪明,可行为习惯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每一天的衣服不见他穿整齐过;上课时不时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似乎心中揣着一只小兔,总也安静不下来;下课时总喜欢和同学打闹,几乎天天都有学生向我诉说他的不是;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总是马虎行事,潦草完工;不管做什么事都是热情有余,坚持不足。上学期在老师和同学的努力帮助之下,语文、数学均得了93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大进步,我知道他到现在还骄傲着呢!如今,他想当组长就给他一次机会吧!于是,我说:“好的,第八小组就由贾林菲担任组长。”接着我给每一个组长提出要求:“组长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争取比组员做得好。首先书写要工整,作业要按时并保证质量,要给组员做好榜样。接下来的日子就看各位组长的表现了。”

第一天当我看组长的作业时,发现贾林菲的作业和以往换了一个模样,字迹隽秀,看上去挺舒服的,顺势夸夸他:“好样的,继续加油!组长就要做好表率。”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但我从心里知道要让贾林菲变个样,得长期坚持,不断给予鼓励。 在周五的班队干部竞选会上,贾林菲又主动申请担任班队干部。由于他的体育比较好,孩子们一致推选他担任体育委员,他高兴地接受了。 尽管在检查眼保健操时,贾林菲站在台前腰挺得还不是很低直,但我相信有我们大家的信任与鼓励,未来的日子他一定会进步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时不时地与他沟通交流,让他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寻找自己的优势。当发现他进步时,给予鼓励;当发现他又要偷懒,又想懈怠时,及时给予鞭策。还记得那次运动会,贾林菲由于调皮,在玩单杠时将手拉伤了,苦苦训练却没能进入比赛现场。看到他沮丧的样子,我语重心长地说:“你看,这就是你的特点,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想想你为之付出的汗水,值得吗?”眼泪在他的眼眶地打着转,我知道他心里特别难受。拍拍他的肩膀说:“相信你会从中吸取教训的,以后的机会还有很多。不管做什么事都尽力把它做好吧!”他用劲地点了点头。

“老师,我来当!”我多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这样响亮地回答。现在班级中留守孩子中有一部分特别胆小,也许是自卑使得他们总不敢自信地将自己的小手举起;也许是害羞,总是怯怯地将手举起又匆匆地放下。尤其是单亲家庭的留守孩子更显得沉闷,每天看到我班的帅杰等孩子呆呆地坐在座位上,郁郁寡欢的样子真的好让人心疼。面对他们,我总是想多给他们一丝微笑,多给他们一份关怀,让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欢蹦乱跳,一样阳光灿烂。每次总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他们;总把鼓励的话语送给他们;总是和孩子们一起谈天说地,让他们的心慢慢亮堂起来。

“老师,我来……”我期待着每一个孩子都能如此自信,如此神采飞扬!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河坝子小学:刘万洪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张锦川 性别:男 年龄:十岁

三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张锦川同学今年十岁了。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张锦川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张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张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

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让我们一同关心留守儿童

河坝子小学 刘鑫

案例 王思雨 性别:女;年龄:11岁;现双龙小学四年级就读

她是我班上一位乖巧、听话的优秀学生。由于学校的用水非常困难,无法供应学生的开水,她只能从家中带水来喝。她长得十分瘦弱,皮肤白白的,穿着比较干净漂亮,梳着细细的小辫。她的身材比较矮小,由于这个原因,她只能坐在教室最前排。该女生学习成绩较好,书写工整,尤其是写作能力很强,常常受到同学的夸奖。不过,王思雨的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也不愿意与老师、同学玩耍。她性格内向,常常一个人站在教室里望着操场发呆。她的脾气很犟。第二周星期二,她的亲妈妈来看她,她居然躲在教室里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泣,我与数学老师费尽周折,才把她请出了教室,让她与妈妈见面。结果,她泪流满面地对我们说:“老师,我恨她。我不愿意看见她”说完,就迅速地跑回教室再也不肯出来。我们都感到十分惊讶,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什么不亲近自己的妈妈?让我们百思不解。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决定走访该学生的家庭,了解她在家的具体表现。

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王思雨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在她7岁时,父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离婚,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她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从此以后,王思雨在爷爷奶奶的细心照顾下,渐渐长大了,也慢慢地懂事了。奶奶告诉我们:“她爸爸妈妈没离婚前,王思雨整天笑呵呵地,又会唱歌,又会跳舞,乖得很。我们一家人都把她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哎,她爸爸、妈妈离婚后,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与我们说话了,整天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孩子心思太重了,她的逆反心理太强,动不动就发脾气。要不就不吃饭,或者不去读书。她爸爸忙于生意也很少回家,偶而打电话回来,她也不愿意接电话。”就在我们家访时,王思雨在一旁默默无声地写作业,写完以后,又帮奶奶扫地、带小妹妹。

回校以后,我有意识的组织了一次“悄悄话”写作活动。在日记中,王思雨告诉我,她恨妈妈。原因是:妈妈不该离开爸爸,不该扔下她不管,她觉得爷爷奶奶才是她最爱的人。每当她看见别的小朋友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就更加讨厌妈妈。她说:“老师,我从不告诉别人这些话,你要保密哟。同学们知道后一定会笑话我。”看到她稚嫩的话语,我的内心掠过一丝沉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他们又有异于其它儿童的心理,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广泛关注的教育问题。作为班主任,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采取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首先,培训家长。一开学,通过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让他们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如《怎样教育独生子女》、《怎样使你的孩子更聪明》、《父母必读》等。过家长会集体培训通,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感受和方法,使他们懂得科学育人的方法。待他们远走他乡时,对家长提出要求:要求他们与孩子联系时,不要只打电话,多写信,这样孩子想念父母时,便可以读父母的信,感受父母就在身边,从而体验父母的爱;也要求孩子们常常给父母写信,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同学、老师,从而拉近父母、孩子之间的距离,消除“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然后,通过加强班级体建设来消除“留守儿童”的异常心理。在班级体广泛开展各种集体活动,比如齐心协力体育活动,拔河,打乒乓球等形成团结奋发的集体气氛;故事演讲,手抄报等比赛促进同学们心理健康发展。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小学生守则》

和《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全体同学“干好自己的事,管好集体的事,关心别人的事”。 第三,搞好学生的个别教育。作为班主任老师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提高学生个别教育的能力。在学生行为异常时,能及时了解其心理原因,对症下药,及时矫正。

通过这些工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留 守 学 生 个 案

河坝子小学 刘志祥

一、该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张勇、男、11 岁。该生家庭贫穷,父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母早年离家出走,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自接手该班近一年来,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 1 )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显得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 2 )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 3 )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 。突出表现为在各种活动和机会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并经常捣乱,故意搞破坏,并煽动其他同学参与他的破坏活动。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张勇和他的家人。我发现张勇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 1 )、长辈的关心无门

爷爷奶奶对张勇这个孙子是打心里爱他,但是却不知道以何种方式来爱他,缺少严格的监督。作业不认真完成,喜欢抄作业。 ( 2 )、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张勇自小缺少父爱和母爱,家长很少和儿子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很少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遇事缺乏耐心,就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 ( 3 )、内心深处的自卑 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得张勇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不愿和同伴交往,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并且他觉得没人注意他,就故意搞破坏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通过以上分析,我发现张勇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张勇的家长和他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 1 )、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

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张勇的爷爷奶奶多次交谈,并通过电话与张勇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明白:爱要有针对性。同时我对张勇的家长提出建议:

a、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b、孩子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一味的暗示他放弃和责备。

c、不要把孩子守在自己身边,让他到小伙伴中去,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 d、父母要经常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

( 2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乐趣。

为了让张勇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在学习、各种竞争、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a、利用表杨,树立信心

针对张勇在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其表扬,让他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b、针对实际,设立目标

在张勇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学生最起码的任务。为了不让他感到这个要求高不可攀,我和他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

四、辅导效果

经过我与张勇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时间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a、虽然偶尔还是有时在生活上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在努力去做。 b、张勇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按量完成作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c、能经常看见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跃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

五、个人体会:

张勇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给孩子自信就是给了孩子成功的钥匙。而张勇家长的转变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让我联想到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的事,要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一言以蔽之,“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现状令人堪忧,不是那一个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完全解决好的。对张勇的教育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留守学生”在等待接受教育。“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来关注。 双龙小学五年级留守儿童个案

王洪海、男、12岁、1996年12月出生。现住双龙村4组 家里共5人,有父母、爷爷、姐姐。爷爷和他们没有血缘关系,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而父母都是外地人,母亲是四川甘洛少数民族,经过两次迁居:第一次迁居眉山柳圣,第二次迁居河坝子镇双龙村4组爷爷家落户。家离双龙小学很近,约300米左右。孩子上小学很方便。

家里不富裕,房屋是砖木结构古老式的小青瓦房,共有6间,还比较宽敞,2007年下半年家里修缮“地坝”——晒场花去几千元,为了能多挣些钱。本学期刚开学,父亲就外出打工,由于没有什么手艺,只能在建筑工地上打杂活,据王洪海说:他父亲是去山西打工了,建筑活有时忙、有时闲,干活儿忙时就没时间打电话回家,如果不忙时就会打电话回家,都是父亲接的电话,到5月份父亲共打了两三次电话回家,每月一次。估计要暑假或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平时,王洪海的爷爷也在县内外出务工,在家里住的时间也比较少。两个孩子都由其母亲监护和管照。

王洪还其母,小学文化程度,对子女的学习辅导方面有很大的困难,在加之家里杂活和田里农活几乎由他一人承担,虽然两个孩子也会下田地干活,毕竟是力所能及之事,所以,她肩上担子也非常之沉重,很少有时间去辅导,只能千嘱万咐孩子在校一定专心听讲,好好学习。她很关心孩子在校学习,活动情况,每期差不多都会来学校

5、6次。向老师询问了解王洪海在校情况。

王洪还性格比较外向,贪玩好耍,比较调皮,他左耳听觉不太好,听得不是很清楚。我把他座位安排在

三、四横排,较靠前的位置。由于他家离学校近,我跟他商量,希

望他能为大家服务,每天早晨开门,下午放学锁门。他同意,而且做的很好,很认真。多老师吩咐的任务或安排的工作他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但是,家庭作业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我调查和家访发现,他学习基础一般,尤其是数学基础还比较差,学习习惯也差,书写也差。在学校里,遇到不懂的问题,一般都是去问组长或其他同学,而很少问老师。在家时问他读初二的姐姐。但王洪还又不主动招呼请教其姐姐,所以,他姐姐有时候不给他讲解,让其自己做。遇上周末或放假时,他把多天的作业或事情堆放在一天做,导致忙中出乱,出错。做家庭作业时常常边看电视边做作业,不专心,不仔细,一心二用,有时早晨上学前,有时上学前不洗漱,花着脸就到学校了,家访时,我当着王洪还及其母亲的面,批评教育了王洪海,苦口婆心地和他交谈,希望他明白父母的辛劳以及他们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希望他能改掉那些坏毛病和不良习惯,他点头同意。第二天在学校里我有找其谈话,交流,语重心长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看他样儿,似乎也明白了些什么,从近几个星期王洪海的表现来看:作业书写较工整了,家庭作业都能每日下午完成,上课有时候举手发言了,更讲个人卫生了,没有出现不洗脸就上学的现象,农忙时,回家还下田帮母亲砍油菜,老师和他父母都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希望他再接再历,以后的进步更大。

由于家庭经济不宽裕,王洪海的零花钱很少,除了买正常用品外,母亲每月给2-3次零用钱,每次就1-2元,零花钱大多时候是来买零食吃掉了,一般情况下,王洪海很少向其母亲开口要钱,还是比较懂事的,比价节约的,作为班主任,我希望王洪海能自主,自爱,自强不息,在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一些,在生活道路上走的更稳、更长一些!

双龙小学五年级班主任 罗洪斌

留守儿童案例 河坝子小学王淑华

杨勤,是我班上的一名留守儿童。男,现年12岁,读六年级。他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学习成绩在班上居中,不上不下,七八十分。思想上没做过什么突出的好人好事,也没有大的违纪情况,选择他作为我个案的对象,缘于一次他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后,我们之间的谈话。以下是我了解到的有关杨勤的情况。 杨勤的父母在他读一年级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他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会给他饭听吃,给他衣服穿,要用零花钱时他就给爸爸打电话,爸爸会通过邮局寄钱回来。因为爷爷奶奶还有其它的孙子,不能只给杨勤用,不给其它孙子用,而都给的话他们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 爷爷奶奶七十多岁了,还做了他们自己的包产地和杨勤一家四口人的地,共六份包产地,大约有七亩田地。家里的农活杨勤算的上是一名主力了。什么犁田, 插秧,割麦子,打菜子,打谷子…...什么农活他都会,是个非常勤劳的孩子。一次他未完成家庭作业,我检查后问他为什么,他说忘记了,劳动节回家忙着打菜子,原想晚上做,结果晚饭后,不知不觉睡着了。我没舍得批评他,他是累了,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我还怎么忍心再去批评他。事后,我给他外出打工的父亲打电话,他说工作忙走不开,我真想骂他,骂这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是我不能骂,只说找到钱了,寄些钱回家,请邻居帮着做一些农活,不要让孩子累垮了。

我问杨勤,除了家里的活和完成作业外,家里不忙时玩些什么?他说一般都在家里,爷爷奶奶允许的话可以到同学家里下下棋,喜欢和父母也不在家的同学一起玩耍,免

得看到别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不好受。

杨勤的父母带着10个月大的妹妹一起在成都打工,爸爸在工地上做泥工,妈妈在租的房子里带妹妹,找得钱也不多,差不多只够他们在成都的花销。杨勤的妈妈已经一年多没回家了,因为带着小妹妹回来不方便,爸爸在杨勤很想他的时候给他打电话才会安排好时间回家一趟。

这就是我了解到的杨勤的情况,每个留守儿童都有着自己的心醉和泪水。我问杨勤什么时候感觉最幸福?他说,6岁时,爸爸妈妈暑假牵着他的手一起在成都的大街上买冰糖葫芦吃的时候。衷心地希望所有留守儿童都能不再孤独地守望,能和父母早日团聚在一起。

第20篇:实验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

实验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特殊群体,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农民群众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今年,我们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了调研,基本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有留守儿童80人,占全校儿童总数的4%。

1、留守儿童年龄分段情况。1——6年级基本是平均分布。

2、留守儿童监护情况。80名留守儿童都没有父母任何一方监护。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留守儿童成绩优秀的占12%、良好的占19%,一般的占58%,较差的占11%。

4、监护人受教育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占59.7%。传统方式教育子女的占49.5%,很少或基本不与孩子谈心的占29.5%,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仅占11%。

二、存在问题

1、亲情缺失导致的心理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见一次面,孩子缺乏关怀,亲情难以维系。亲情的缺失,使不少留守儿童表现出感情脆弱、焦虑自闭、性格孤僻、心理逆反,易激动走极端等异常心理。

2、监护错位导致的行为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大多忙于生计,大部分监护责任由隔代监护人担当,而隔代监护人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服管教。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说谎、打架,有的迷恋网吧、游戏厅。

3、监督失控的学习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的祖辈,不仅承担了全 1

部家务,而且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没有精力和能力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另一方面,受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不少外出务工的父母认为读书无用,学历高与低,毕业后都要外出打工,因而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孩子的学习基本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渐渐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4、监管不力导致的安全问题。一是人身安全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监护,放学后走的晚而上学来的早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相当一部分社会闲散人员专门以他们为目标,进行敲诈和勒索。二是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监护,大部分学生经常买三无食品和在学校附近居民自办的小饭馆就餐,食品卫生缺乏有效监管。

三、管理措施

1、确定以班级为渠道,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做到“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

2、建立联系卡制定。学校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签订留守儿童教育责任状,并定期向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留守儿童情况。

四、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宣传橱窗、标语画册等宣传工具,紧紧围绕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题,广泛宣传儿童优先、关心儿童、尊重儿童、支持儿童的新风尚,宣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新观念,宣传党和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

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关心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合力。要进一步面向社会推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动员更多的单位积极参与,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形成全力推动这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开展更多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手拉手活动”,推广“代管家长”的做法,组织更多的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帮他们解决生活、心理和学习上的困难。

实验小学政教处

2011年3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