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6: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央党校最年轻教授刘余莉

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孝经》

学习传统文化对幸福人生有莫大收益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各位一样:这些是古人的礼节,为什么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这些礼节?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简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

我上大学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当时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每当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我就想这些人都嫉妒我,所以他们不投我的票。后来学《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这样一句话“君子近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思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他的兄弟姐妹,都有他的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彻底。做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问题一定是在内不在外。当你在外面找原因的时候,这个学问已经离你很远了。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还有怨天尤人的情绪,还有抱怨和怜悯时,就知道这个人学问还不够高。

在学习传统文化前,学习态度一定要正确。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很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不能因为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第二我们要避免庸俗的进化论。不要总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就一定站得比古人高,看得比古人远。其实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现在的哲学家,哪一位能写出一本像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传承久远的著作;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人能写出像《史记》那样的巨著;同样,现在的军事家也写不出《孙子兵法》。事实上,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后人难以超越的。人要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把心平静下来。现在很多人心浮气躁,心难以清静,被物欲所牵引,心境中总是有一些风浪,所以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映照就不实了,看的就没有古人深刻了。第三就是避免历史虚无主义。“五四运动”和“十年*”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大加批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也达到了极端,好像传统文化是阻碍我们社会发展的因素,而且这种误解一直影响到现在。

什么是实用主义?西方文化讲思维很深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我们看关于“执行力”的书,看第一本好像知道这个“执行力”是什么了。但是再看第二本、第三本时,又不知道“执行力”是什么了,越看越糊涂。它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目的是要炫耀自己的才能。而中国文化是讲实用主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虽然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很高深,但是他们会用简单的话语、通俗的语言把其思想给大家解释出来,让每一个人

都能明白。所以中国人讲的实用主义,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实用主义。如在一个人中了箭以后,他不去问这个箭是谁射的,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是从哪里射来的等等这些问题,而是马上把中箭者身上的箭拔出来,把中箭的人医治好。所以中国人讲实用方法,你只要使用了这些方法,就会对走上幸福人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德”两字概括传统文化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什么?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道德”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传统文化中它是用两字来构成的。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道”,用现代西方哲学的话来讲,“道”就是必然存在的宇宙秩序,而中国人简单称之为自然而然的规律。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是不变的,在古代是如此,在今天也是一样,儒家也常称之为天道。比如说在《论语》中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就是天虽然不是用语言和我们交流,但是我们能从四季的变化中,从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中,感受到一种自然规律的存在。当孔老夫子在思考天的漠然无语的时候,他看到了一种不是因为上帝的创造而神圣的自然,而是万物在自然的生长过程中赋予我们的一种自然规律、关系和秩序。比如说“春华秋实”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事实,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密不可分的和谐关系等,这都是自然规律。

《易经》上也说古代的圣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从中得出了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既然是一切事物,就不仅仅是包涵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包括了社会人文秩序要保持稳定,保持和谐,必须遵守的人伦大道,这就是孟子所提出的“五伦关系”。那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各位朋友,看了这五种伦理关系,不要把它当做知识去学习,而要审视自己在这五种关系当中的责任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如作为儿子,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孝顺父母;作为领导,是不是能够仁爱关心下属;作为被领导,是不是竭尽全力的完成了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丈夫,是不是做到了有道义,有恩义,有情义;作为妻子,是不是本身有良好的德行,起到了相夫教子的作用;作为兄长,是不是做到了友爱关心弟弟妹妹;作为弟弟妹妹,是不是对兄长很是尊敬,很是听从;作为朋友,和朋友相交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做到了言出必行?只有这几个关系处理好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社会人文秩序,才是井然有序的。

这个“道”不仅仅包含了宇宙自然界的规律,也包含了社会人伦秩序的规律,所以它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什么是“德”?德者,得也。“道德”的“德”和“获得”的“得”是相通的。那么他得到了什么?其实就是得到了“道”,中国有句话叫“得道之人”,其实也就是圣人。他们对“道”有着深刻地理解,所以他们所表现出的品质就是有德了。

“四书五经”所体现的都是古人对“道”的理解。例如,在《易经》上有这样的一句话“一阴一阳之为道”。这个阴阳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都可以从我们人类社会中的现象观察到。如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我们从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都是一阴一阳,如果我们把这个道理用来观察人世的变化,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一个人懒惰,那就一定会有困苦的日子到来。一个人如果骄傲,那就会有倒下的时候到来。中国人经常说一句话“富不过三代”,体现的是一阴一阳为道的规律。我们看第一代创业的人都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了天下,创下了世界。到了第二代虽然条件好了,但是还能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还能在父辈的基础上使这个企业壮大起来。到了第三代,他们一出生就过着富贵的生活,他们没有体会祖辈和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不仅不知道什么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学会了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就把祖辈和父辈辛辛苦苦所打下的

基业给败光了。现在,甚至已经变成了富不过当代,很多人发家有了钱后就开始骄奢淫逸了,还没有到第二代他就已经贫困潦倒了。所以现在有句话:“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传统文化。中国人讲“厚德载物”,有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你外在的财富和名声。如果你没有深厚的德行做根本,那财富、身份、地位就都是昙花一现,保持不了长久。

曾国藩对

阴阳规律体会最深刻

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保富法》,是曾国藩的外孙写的。他经历了晚清起起落落的情况,把自己的感悟记载下来写了这本书。所以中国人说:“遗金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遗书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怎么办?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我们现在的人挣钱了自己不舍得花,为什么?为了留给自己的儿孙。但是你的儿孙如果有德行,他会用他的德行,创造财富,创造事业,你留钱给他有什么必要吗?相反,你的儿孙没有德行,没有才能,你留钱给他,他迟早也败坏掉,你把钱留给他,是百害而无一利。美国人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世界的首富们没有把钱留给儿孙,而是立下遗嘱,捐献给慈善事业,这些才是明智之举。而且这个德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子孙,绵延千年而不衰。

历史上对阴阳规律体会的最深刻的莫过于曾国藩了。他说要看这家子弟有没有发展前途,能不能兴旺发达,看三件事就好了。第一看这家子弟早晨几点起床。中国人一直保持着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晚睡晚起,违背了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饮食起居,这个人基本上可以不得病。早睡早起也可以看出一个孩子自律严谨的生活态度。第二看他是不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曾国藩做到了四省的总督,但是他仍然严格要求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孩子所有的问题你都给他处理好,他就不知道这个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对父母也没有感恩之心。你让他去做一次家务,你让他炒一次菜,他才会知道父母的不易,他才会对父母的劳动成果生起感恩之心。当然这也可以看出这家子弟是克勤克俭还是骄奢淫逸、铺张浪费,所以他在《家书》中这样写道: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以前还在走上坡路,但是突然下滑了,开始走下坡路,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他认为奋斗已经够了,该享受生活了,所以他开始玩物丧志,他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了。第三看这家子弟是不是读圣贤书。古代的经典记载着古人对于天道的认识和领悟,一个人如果经常读这些圣贤经典,就自然能够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从另一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先生对阴阳道的规律体会的更为深刻。那就是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就是求一点缺失而不能太过完美。因为他自己有钱有势又才华横溢,可以说是近乎完美了,因此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非常谨慎,从这里我们看到中国传统圣者所讲的“道”非常简单,那就是过分的要受到制裁,而不足的要受到补益。所以孔老夫子一生所奉行的是“温良恭俭让”的德行。道家的老子也是把自己对天道的认识,应用到了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在《易经》中一共有64卦,每一卦都有6爻,有凶有吉,但是在所有的64卦中,只有一个是6爻皆吉的,而这一卦就是谦卦。谦卦象征谦虚卑退之意,有谦德之君子万事皆能亨通,而且行谦有始有终。一个人不居功自傲,能够自卑而尊人,所以他处事无往不胜,这个规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观察出来。“满招损,谦受益”是天道,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规律。

做有道德的人 和人的天性相应

舜被列为24孝之首。他的父母,他的弟弟三番五次的要置他于死地,但是他不仅没有去怨恨报复,而是不断地反省自己:我自己在德行上有不够的地方,不能够得父母的欢心?后来他得到了天子之位,但仍然以不能得父母之欢心而忧虑,最后他的德行感

化了他的父母,也感召了天下人。孟子就说为什么舜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遵循万事万物的法则,又洞察了社会人文关系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和天地人文自然的秩序,和人的天性相呼应的。

《论语》上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是什么人?处处想着助人为乐,总是想方设法去帮助别人,他的心胸总是处于一种欢心喜悦坦坦荡荡的状态。小人就是只想着自己利益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想方设法地去谋害别人,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样的人他的心胸总处于郁郁寡欢的状态。诸位朋友,我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呢?就看我们的心胸经常是坦坦荡荡,还是经常是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现在大家都说我的压力很大,各位朋友当你压力很大的时候,你很焦虑的时候,你去关心一下自己的心,我们为什么有压力,我们为什么而感到焦虑呢?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

现在我们还在学西方的价值观,为了获得自己利益的满足,去和别人竞争,所以尔虞我诈就出现了。竞争再向上提升就成为了斗争,再向上提升就变成了战争,所以现在世界上每一天都有局部冲突或者战争。如果使用了原子武器,就会导致世界末日。所以获得利益满足的价值观,没有给人类带来一个光明的前程,而是把人类引向了穷途末日。

所以我们中国人不讲竞争,讲仁爱。爱是什么,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当自己有压力,一定是因为只想自己的利益,不想如何去帮助别人。我大学毕业后,分到了中央党校工作,当时学校有一个规定,每节课后学生要给老师打分。因为没有上过讲台,前几个月我压力很大。担心自己的课讲不好,面子上过不去。后来我就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转向自身利益之外的事,那就是我这堂课能够给学员、能够给听众,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转变和启发?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压力减轻了,而这种想法也促使我备课非常用功,最后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怎么做一个有道德的君子

我们都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应该怎么去做?孟子强调:耻之于人大矣。“耻”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有羞耻心的人能够使人改过自新,能够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重新做人,最后成圣成贤。但是没有了羞耻心的人,就堕落为禽兽了。我们做了错事,要感觉到惭愧。并且因为知耻近乎勇,勇于改正自己的过失。现在我们的问题,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贪”,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吃。如果你贪财,你一定要记住《大学》里“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货是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取的,一定会以不正当的方式给败掉。这个财并不是到了你手了就是为你所有,它被五家所共有,哪五家?首先是官府,如果这个财是贪污受贿得来,最后是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家产也被充公。所以他赚到你手,但不是你的。还有水灾火灾,那些自然灾害也会把不义之财给焚烧掉。还有盗匪,还有一个就是防不胜防的败家子。因为没有良好的家教,父母没有给他做好榜样,他也是贪污腐化,生活骄奢淫逸,最后没有使这个家族传承下去。所以古人读书明理,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古

代的读书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送给他,他都不敢去收。

有的人觉得我的钱已经赚的差不多了,地位也不错了,就开始贪色。中国人说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个绝对不是形容,这一把刀把你所有的功名富贵给你削得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所以那些淫乱的人带来灾祸是最迅速的。有的人不贪财不贪色,就是特别喜欢出名,要放下名利太难了,特别是知识分子可能对自己的名声看得很重。许多明星没有用自己的名声去做有益于社会的引导,倡导的都是引起人们邪念的东西,这样的人很难有好的结果。所以我们会听到有明星突然自杀身亡,突然出了车祸,突然出了问题。

达到幸福的最近之道

今天我们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幸福。如果对幸福的理解不对,你也很难获得幸福。如美国的海伦·凯勒女士,她是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是她周游了世界,给世界上很多聋哑人带来了喜悦,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逆境中的幸福之人。还有顺境中的不幸之人,如有些人是亿万富翁、百万富翁很有钱,但是因为有钱每天惹是生非。有的人因为忙于工作忽视了儿女的教育,结果孩子长大后惹出麻烦,让他应接不暇。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幸福之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说白一点就是充满喜悦的生活,如果我们说的复杂一点,那就是家庭圆满,在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充满喜悦的,如果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所要的社会,那我们就可以提出达到这样幸福的最近之道。

第一个原则:一天之中,不生恼怒。怒是奴隶的奴,下面一个心,告诉我们当人发怒的时候是把人的心变成了奴隶,所以有人说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为什么?恨、怨、恼、怒、烦,人生五毒丸,吃半颗,就生病,吃一颗就要你的命。所以脾气不好,对自己的健康有很大影响。怎么办?要转怒为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希望别人原谅我们,所以我们也不要去对别人求全责备,不让他们犯错误。一个成熟的人能够掌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必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情绪稳定,能为自己负责,和他在一起是种享受,而不是压力。从逻辑上讲,没有一个人能深入我们的内心,那么那个让你生气的人是谁?是我们自己。所以再生气的时候不要说你又让我生气了,都是自己内心生气。

第二个原则:一天之中,不出恶言。恶言包括了粗鲁骂人的话、挑剔抱怨的话、欺骗他人的话、不守信用的话、挑拨离间的话、讽刺指责的话。各位朋友如果你从早到晚都在说这样的话,就是出恶言,会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个原则:一天之中,家庭和睦。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夫妻之间只要能够守住一句箴言“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这对夫妻一定可以白头偕老。一定要记住处处考虑到对方的需要。教育儿女要守住一个原则,就是德教为先,以身作则。要使自己的儿女来孝顺自己,一定要首先尊敬父母。中国古人说“弃老取幼,家之不祥”,如果我们放弃了父母亲,对他们不孝顺,反而把所有关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家庭已经是不吉祥了。所以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够给大家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孩子的观念。

链接 言语的力量

台湾心理学家们做了花的实验。他们把小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小学生在路过第一组花的时候要赞美它,说“你长得真可爱,我们喜欢你”;第二群小学生过第二组花的时候就说“讨厌你、丑死了”,然后再给它吐一口唾沫;第三组小学生在过第三组花的时候,就从心里觉得不值得一看,故意不理它,不屑一顾。结果过了三个月之后,他们发现这些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说“我们喜欢你,长得真可爱”,这些花果然长得愈来愈茂盛,确实很喜人;说“我讨厌你、丑死了”,这样的花都已经枯萎了,就像经常被指责的小孩子,蔫头耷脑的样子;而那个看了故意心里不理它的,就是看都不带看的那种,它已经彻底死亡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恶不仅仅是说出来的言语是恶,其实意念的恶,给人的打击更厉害。我们经常说,冷战比热战更让人受不了,夫妻之间如果有问题,吵吵架,这个问题可能就过去了;当你觉得这个人都不可理喻,我都不屑于跟他争论的时候,这个时候对他的伤害是最大的。

安徽省庐江县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中心农业部举办了一个“和丰传统农业示范园”,这些老师给小虫子、鸟专门开辟了一块地。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小虫子之所以来吃菜,只是因为自己没有食物吃而已,所以专门给它们开辟了一个餐厅。这小虫子们很听话,经常就会到给它们专门开辟的餐厅来吃饭,别的给老师自己种的菜地,这些菜就长得非常茂盛,很少有虫子。为了验证音乐、还有语言对花的影响,

他们还开辟了三个菜地。一个菜地让它听《弟子规》,另一个菜地什么都不放,一个菜地让它听现在特别流行的那种摇滚音乐。结果过了几个月之后,奇妙的事情也发生了,大家可能都猜到结果了,就是听了《弟子规》的这个花、蔬菜,长得特别茂盛;什么都没听的一般般;听现在流行乐、摇滚乐的那个菜地,长得特别不好。最后老师有点于心不忍,过了几天觉得不能这样虐待这些植物,也给它们改放《弟子规》的。

这些科学实验告诉我们,人的言语对别人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如果整天唠叨别人、挑剔别人、指责别人、抱怨别人,他们的感受肯定不好。特别是一个人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外边的事业很成功,经常有人赞美他,结果回到家里就碰到很挑剔的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让他浑身不自在,那可能过了很久,他就不愿意回家了。

因为言语如此的重要,所以中国古人特别重视对于言语的教导,像孔门四科,首重德行,然后教人怎么说话,然后才是做事做学问。从一个人的言语中,其实也能反映出一个人德行的高低。《格言别录》上有一句话:“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我们看那些很好德行的人,他心平气和,见到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所以他口里所赞叹的人、所肯定的人就有很多很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我们看那些德行浅薄的人,怎么看?就是他的心地刻薄傲慢,见到每个人都有可憎恶的地方,都有不如自己的地方,所以他眼里所瞧不起的人、所鄙视的人、所挑剔的事就很多很多。我们从一个人的言语之中,可以判定出这个人的德行。

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教师礼仪)

幸福人生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中华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讲稿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观后感

刘余莉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定稿)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段成斌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刘余莉

学习传统文化 收获幸福人生

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