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感人事迹整理

发布时间:2020-03-01 23:20: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你从红军走来,星星之火中你点燃燎原的气概。 你从长征走来,徒步万里路你迈出胜利的豪迈。 你从抗战走来,击退外敌万众一心驱散阴霾。 你从援朝走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邻俱安。 你从建设走来,强大国防是你的安邦固本的防线。 你从改革走来,推陈出新是你的敞开国门的必然。

你从洪水中走来,你的血肉之躯铸造了共和国的铜墙铁壁。 你从冰雪中走来,你的满腔热血驱散了冰天雪地的瑟瑟寒意。 你从地震中走来,你的挺拔脊梁拯救了满目疮痍的人间炼狱。

总有那么一群人,当我们处于灾难时他们从天而降;总有那么一群人,当我们处在危难中他们挺身而出,那一抹抹橄榄绿带来生命的希望,那一抹抹橄榄绿驱散心里的恐慌。他们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

还记得98年的那场洪水吗?98年我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长江洪水仅次于1954年,为本世纪第二位全流域型大洪水;松花江洪水为本世纪第一位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洪水为本世纪第二位大洪水;闽江洪水为本世纪最大洪水。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突然集结了十几万军队。刹那间,“战争”的气氛扑面而来。 这是自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以来,人民解放军在长江沿岸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重大行动。

紧急集结的部队,或空中运输、或铁路输送、或摩托化开进,千里跃进、昼夜兼程开赴抗洪前线,那场面震人心魄,仿佛神兵天降,千军万马一夜之间集结到长江两岸、嫩江平原、松花江畔!

多么熟悉的身影,陪人民多少风和雨,60多天时间里一直奔波于鄂、湘、赣、吉、黑等省,泥巴裹着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灾区人民知道你是谁,也知道你为了谁。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李向群所在部队奉命赶到湖北荆州长江大堤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李向群决心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为祖国和人民立功,早日加入党组织。8月10日凌晨4时许,李向群和战友在巡查中发现一处管涌,他一边发出紧急信号,一边抱起沙袋堵住管涌洞口,洞口冲出的泥沙喷得他像个泥人,他全然不顾,拼尽全力死死地压住沙袋,直到战友们赶来及时排除了险情。13日,太平口幸福闸出现3处管涌,李向群一个猛子扎到水里探管涌,一分钟后,他从下游10米处冒出来,向连长报告:“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说完,他抱起一个沙袋又扎入水中,在李向群带动下,战友们争先恐后地抱起沙袋跃入水中,很快制服了管涌。14日,根据李向群的强烈意愿和一贯表现,党组织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李向群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次执行危急任务都冲在前面。

16日17时30分,他所在的9连奉命赶到南坪筑堤护坝。当时,洪水已经漫过大堤,他看到站在子堤上码沙袋很危险,就把一名新战士拉下来,自己跳上去干起来。17日凌晨4时50分,他发现距作业点300米处的内堤滑坡,立即和几名战友冒雨跳入水中,手挽手搭起一道人墙,挡住风浪的冲击,直到大部队上来奋战2个多小时,保住了大堤。连日来,李向群带病参加了8次抢险战斗,由于过度疲劳,4次晕倒在大堤上。17日上午,连长见他脸色不好,让他留下休息。可连队一上堤,李向群又跟上来。下午,排长硬是拽着他住进了南坪镇卫生院。21日,他听说洪水暴涨,大堤告急,立即跑出医院冲上大堤。连长发现后令他回去住院,他装着没听见,又背起2个沙袋冲上大堤。突然,他身子一晃,又晕倒在大堤上,被战友们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无效,抗洪勇士李向群献出了还不满20岁的年轻生命。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人民的召唤,战斗的号角。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军将士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重要指示,迅即出击,两万多名官兵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争分夺秒,抢救群众。广大官兵用手刨废墟,抢救出一个个鲜活生命,感人泪下。子弟兵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第一时间汇聚地震灾害的第一线,他们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给灾区群众带去了党中央的温暖。正如,有的群众所说,看到了解放军,就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信心和力量。

子弟兵永远是最可爱的人。灾区到处流动着迷彩的身影,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有这种绿色的韵动,灾区人民心中也滚动着一股力量。子弟兵不知疲倦,不讲代价,一心想的就是早一秒钟赶赴灾区,多抢活一个生命。哪里最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们就战斗在哪里。令人振奋的是,13日晚上,成都军区小分队连夜徒步行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进入汶川映秀镇,发回震中首条信息。在北川县城受灾较重的北川中学,被埋的学生不停地喊解放军叔叔,据说救援部队从昨晚到现在水米未进,战士的手都被磨坏。据报道,还有很多官兵自家遭灾、不知亲人安危,而默默地在异乡抢救群众。党指挥在哪里,他们就冲向哪里,毫无怨言。有这样的士兵,有这样的军队,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小妹妹,不要说话,叔叔来救你!”“医生,快来!”耳边不时传来子弟兵抢救群众的战斗声。一条条揪心、喜人的消息,仍在继续,子弟兵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仍在继续。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全军将士的努力战斗,一定会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创造生命的奇迹,为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秀答卷。灾区人民有理由相信,有一心为民、英勇顽强的人民军队,也一定能战胜这场灾害。

危难时刻见真情,危难时刻更见精神。这场抗震救灾的特殊战斗,考验了我们民族的力量、民族的精神。人民子弟兵的所作所为,正化作激励全国人民战胜灾害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些最可爱的人身后,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傲然屹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结语: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无论唐山抗震救灾,还是九八抗洪抢险,无论年初抗击冰雪灾害,还是这次抗震救灾,人民子弟兵都是舍生忘死,冲锋在前,以英勇无畏的奋斗和牺牲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当之无愧的抢险救灾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坚定的信念、无畏的气概、过硬的本领、刚毅的品格、钢铁的纪律,来自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来自于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来自于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来自于对祖国无比深沉的热爱。

B雪凝期间,在喧闹的菜场,在停水的社区,在冻滑的街道„„许多平凡百姓的朴素举动,也让人感到点点滴滴的温暖。这些普通人的主动参与、热心相助,也许正是融化坚冰的最大力量。

个体经营户

“限量供盐”

“有些老人家来我这儿买盐一买就是5包,还生怕买不到。”说起凝冻时期有人抢购食盐的情景,高峰就想笑。“我说老人家,5包盐您要吃好久哦?放心,你哪天来都买得到的,价格也不会涨!”

高峰是贵阳市贵乌农贸市场一家副食品批发部的店主,今年凝冻期间,他发现店里食盐的销量突然大增,抢购食盐的不仅有附近的居民,还有个别商贩。“一问才知道,原来大家担心凝冻天气持续下去食盐会涨价脱销,所以开始抢购。”个别商贩也正是利用居民恐慌的心理,打算在这个时候多卖点儿盐,并且是高价卖出。

“虽然我也是做生意的,但这种钱是昧良心的钱,赚不得!”高峰当即决定,把店里库存的十多箱食盐全部拿出来,平价、限量供应,每人每天只能在他店里买1包食盐,价格是国家定价:1.3元/500克。他还安慰来买盐的顾客:“你买1包回去慢慢吃。凝冻天气不会很久,大家放心吧。”

熊灿全免费 供水600吨

记者大年初五来到熊灿全家时,正好看见三五个人提着桶端着盆走到他家窗前接水。来人敲了敲熊灿全家的窗户,不一会儿,从屋里连接到窗外的一根白色塑料水管就开始流出水来。“熊师傅家给我们供水将近一个月了,真是方便了大家!”邻居龙永国告诉记者。 1月中旬,雪凝天气导致贵阳市白云区同心路59栋居民楼的水管冻坏,整栋楼只有一楼的熊灿全家里还有水。他当时就给街坊邻居打了招呼:“都到我家来接水。”

熊灿全这一招呼,家里就再也没有消停过。“早上6点就有人来敲门,到了晚上12点,刚下夜班的人又要来接水。”这栋居民楼共有48户,再加上一墙之隔同样停水的鸡场村,每天到他家来接水的少说也有100多户人家。熊灿全60多岁的母亲全天候在家中接待大家,没有丝毫怨言,熊灿全有时还给楼里几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提水上去。“这是邻里之间该帮的忙,没什么好说的。”

据了解,熊灿全家的水费是1.9元一吨,600吨水费已经超过千元。

C汪燕春,作为一位平凡的农业系统干部。衣着简朴整洁,经常面带微笑,中等身材,体态稍胖,就是他,做着看似平常但平常人却难以做到的事,而且一做就是近二十年;就是他,用自己一颗仁爱之心温暖了父母;就是他,用自己的一颗善感之心照顾了母亲。在父母眼里他是个好儿子;在岳父岳母眼里,他是个好女婿;在妻子眼里,他是个好丈夫,在女儿眼里,他是个好父亲;在单位,在他居住的家属楼,在他的亲朋好友之中,甚至连素不相识的人,一提起汪燕春这个名字,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不肃然起敬。

起初,汪燕春一家四口沉浸于幸福的生活当中,但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弱小身躯将要挑起一副比泰山还重的担子。本来身体健壮的父亲突然间患上了“重症脑溢血”,于1990年不幸离世,这无疑给正在求学的他精神和心理上都增加了无形的负担,因为父亲的突然离世,母亲的精神便受到了重创,年仅15岁的弟弟更是无法面对这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屋漏偏遭连阴雨,就在“送走”父亲一年之后,他的母亲由于过度悲伤和一家人生活上的巨大压力,而患上了“半身不遂”,汪燕春强忍悲痛,稍做调整,毅然挑起了照顾母亲和弟弟的重担,从1991年到2010年,这将近20年来,汪燕春每天将病重的母亲抱上抱下,给他洗脸、洗澡、穿衣、端屎端尿,甚至每晚抱她去上厕所。寒暑易节,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亲身上没起过痱子,也没生过褥疮。邻居们常问汪燕春,没日没夜照顾母亲有怨言吗?他总是说:“习惯了,因为他是我的母亲,所以这不是负担,是责任。”

在这期间,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体力上他都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和煎熬。有时他也愁过,但“愁也没用,怕也不中,要勇于面对现实”这句话始终影印在他的脑海,他要照顾好母亲,让母亲感到幸福。这,是他的责任。有时候,汪燕春周围的邻居还有同事看着他每天忙得辛苦,给他出主意:为何不请个保姆。可汪燕春总是摇摇头:“母亲是他的左右手,是给予他生命,养育他至今的大恩人,如果那样做,就是忤逆不孝。”汪燕春就是凭着这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凭着一份热爱生活的激情,凭着他纯洁善良的慈心,照顾了母亲近20年。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汪燕春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孝道、孝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愧为新时期孝老爱亲的楷模,他的先进事迹不仅教育和影响了他周围的一大批人,乃至在社会上树立了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良好形象,我们深感骄傲和自豪。纷纷表示要以汪燕春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孝老爱亲的模范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为建设和谐文明的新柞水做出积极贡献。

感人事迹

感人事迹

感人事迹

感人事迹

感人事迹

感人事迹

感人事迹

感人事迹

奥运感人事迹

黄继光感人事迹

感人事迹整理
《感人事迹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