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1 21:57: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本单元题目为“追寻李白”,意在使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被誉为“诗仙”的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作品,了解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的李白文化的相关信息,并开展有关李白的文化活动。所谓“追寻”体现了主动探究的意识,也反应出本单元教材是按照一定的线索来整体谋划的。

本单元教材不同于一般教材,打破了以“单元”为整体、以“课”为单位的呈现方式,整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列学习活动,是一个线索清晰的整体。

本节课就是从李白的游历生涯入手,综合学习、了解、走近李白。 【设计理念】将选取的代表李白写作特点、性格特点的十首诗共分成了三个部分:山水篇、友情篇、理想篇,从而让学习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李白、亲近李白,追寻到李白不朽的魂。山水诗篇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寄情山水间潇洒豪放,喜好游历的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围绕这句牵引学生追寻李白之魂的总领句,重新去品读山水诗就会与李白的性情、追求、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起来,从而真正追寻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将其作品艺术成就、人格魅力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命认识当中。

【学情简介】有这样一句歌词:“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作为老师,我们懂得每一个孩子的心吗?这里的“心”,简单地说就是“学情”。前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指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称为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第二种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准备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需要老师的帮助,但是经过启发也许明天会独立完成任务。教学就是要把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产生新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循环往复,在两种发展水平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地推动着学生向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发展。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对李白有了模糊的印象的基础上引导其更深一步地追寻李白,走近李白。由以前对李白的“不关心”转变为主动地去接近,去探究。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多层次的朗读、吟诵三首诗。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寄情山水的心境,感受诗人寄情山水的那份洒脱、爽朗与豪情,以此来了解李白的性格。

 能力目标:教会学生如何赏析古诗,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知道李白的生平、李白的诗,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开始追寻”诗仙“李白的旅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学会赏析诗歌。通过诗风来了解李白、走进李白。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作品,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1.搜集李白的有关知识及优秀作品2.课件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12课时,十首古诗的简单讲解用5课时,本课是第六课时。

【教学过程】一.幻灯出示对联,导入新课。 1.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莲文苑第一家

对联中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位著名的诗人?从哪里看出来?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李白的图片及资料。(幻灯)

3.指名吟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句。(适时点拨,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论送我情。(注重友情的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寄情山水的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天真烂漫的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念故土的李白)

同学们对李白已经有了一些模糊的印象和零散的记忆,现在就让我们再去追寻诗仙李白的足迹,更多地了解他,更好地亲近他,让我们一起追寻李白。(板书课题) 二.多维突破,步步深入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20岁时游历了巴蜀的名山胜水,25岁开始在各地长期漫游。在他的游历生活中写下了不少有名的山水诗篇,《早发白帝城》就是其中的一篇。

(一)赏析《早发白帝城》 1.幻灯出示本诗,指名朗读。

2.大家都能做到熟读成诵,但是不是都做到了会鉴赏?

师:诗歌鉴赏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理解诗的情感,体味它的情趣。如果不知道这首诗具体是怎样的情感,就谈不上对诗的鉴赏。那么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你体会到了他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3.学生自读自悟,初步说出“高兴”的心情。

4.为什么高兴呢?师简介本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从而又读出了急切的心情。汇报从哪个字、哪个词悟出的急切与喜悦的心情。 5.学生带着这种心情朗读本诗(配乐:春江花月夜)每个学生都能入情入境。

6.欣赏古诗范读,模仿范读,带着这种感情师生齐诵。

7.师重读“彩云间”“千里”“万重山”,让学生体悟一种气势——豪放浪漫(板书)。

(二)赏析《独坐敬亭山》

1.出示本诗范读。提问:你听出了什么意境?(板书:孤寂愁苦) 2.从哪些字、词悟出来的?(小组讨论、汇报) 3.怎样理解“相看两不厌”?教师介绍本诗写作背景。 4.诵读赏析,进入诗的意境。指名朗读(配乐:寒江残雪)

(三)赏析《夜宿山寺》

1.出示本诗(幻灯)你觉得这首诗从哪个角度来赏析合适?(板书:夸张)

2.从哪些地方悟出了山寺之高?为什么“不敢高声语”?(板书:想象)

3.想象诗的画面,边朗诵边做动作。

总结:李白把这些感情全部用山水之景表达出来,体现了他诗歌的特点:寄情山水(板书)。 三.感性共鸣,激发情感与求知欲

读了这些诗句,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豪放浪漫、孤寂愁苦、善于夸张与想象的李白)。 四.课外延伸,加深对李白的认识 (幻灯出示)

豪放浪漫: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孤寂愁苦: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夸张: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分男生、女生、齐读以上诗句)

五.教师总结

李白的诗的确令人感到意境美、气势壮,杜甫曾经这样评价李白和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对李白的最高评价。今天我们追寻到了一位豪放浪漫、孤寂愁苦而又善于夸张想象的李白。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将继续沿着李白的足迹,去认识他广交朋友的坦诚率真,认识他关心国家、关心民众的博大胸怀,认识他饮酒赋诗、纵情欢乐的豪情〃〃〃〃〃〃 六.作业

1.查找收集李白描写山水抒情的诗,欣赏吟诵。 2.阅读《李太白传》,要读得有耐心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新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

寄情 山 水

夸张想象 豪放浪漫

寻李白

孤寂愁苦 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古诗所描写的景与情,从而激发学生美的情感,增强学生美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更好的理解李白的诗歌,更进一步地想象,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他们越读越觉得心旷神怡,不由自主地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主观情感,注意重音、速度、韵味,边读边思考诗意,认真读诗,用心品诗,不再局限于诗本身的思想和内容,开始寻找诗的新的生命。这已是一种高品位的阅读。使学生从灵魂处真正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实现学生、李白与文本的和谐统一。

在本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诗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亦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教学前先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关于李白的对联作为引子,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李白和熟悉的诗句,打开学生的话匣子。然后展示出李白的头像及其介绍,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画面之中,使其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搭起入境桥梁。引学生入“境”入“情”,走进文本,从幻灯片中进一步了解李白其人。让学生以读来走近李白,感受李白的性格特点,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的。

《追寻李白》 教学设计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

追寻李白练习题

追寻李白之友情篇

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

《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李白诗二首》教学设计

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追寻李白》教案及说课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追寻李白——理想篇》教学设计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