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7: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的调研报告

中共榆林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榆林市居陕西省最北端,境内沙漠丘陵相间,过去生态脆弱,干旱多灾,荒凉贫瘠。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民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打造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向来被视为穷乡僻壤的农村有了脱胎换骨的嬗变,一座座新村舍拔地而起,一条条新道路蜿蜒崛进,一项项新产业折射着陕北之北的光芒,一拨拨的农村人过上了小康生活。期间,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积极帮建新农村,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今,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已成为一些民营企业的时代精神和新的功绩观;反哺农业、造福桑梓已成为一些民营企业家潜心追求的创业理念和新的道德风范。

(一)

北方,原是一个寒冷的概念。但在2006至2007年间,从我市北方吹来的是一股融融的暖风。府谷县——这颗镶嵌在陕西省顶端的明珠,又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民营企业家高乃则、刘彪主动出资上千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被多家媒体称为“高刘现象”,这种“现象”如巨石投水,激起层层涟漪,迅速转化为众多民营企业家回报家乡、造福桑梓的热潮,府谷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活动,很短时间内,参与帮建的民营企业达到170多户,企业家达到500多人,而且在理念上连续得到三次升华。

其一:从“高刘现象”到“双百工程”。“高刘现象”形似偶然,实则必然,它弘扬的是一种时代精神,展示的是一种企业家的情操,正面感染和召唤的力量非常大,府谷县委、县政府看到了这股力量的潜在势能,及时因势利导,制定出一个宏伟的建设新农村计划,以一百个机关单位、一百个民营企业帮建二百个新农村,叫做“双百工程”。工程实施中,高乃则和刘彪发挥了带头示范效应,像高乃则先后给帮建村投入资金2.1亿元,建成别墅住宅、完全小学、办公楼、万头猪场、日光温室、深井、道路硬化等十多个项目。刘彪帮建的芦草畔村,已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建成别墅、文化中心、广场、日光温室、养殖场、环村绿化等工程。其他像东山电石厂、西耳煤矿、煤化工集团供电、镁业集团公司、普宇煤电冶化有限公司等企业都为帮建的新农村投资达到百万元以上,分别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条件改善及居住生活条件改造等工程,使帮建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其二:从“双百工程”到“三力合一”共建新农村。“双百工程”的实施,既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榜样和样板,也使广大农民精神上受到巨大鼓舞,同时调动了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民营企业、农民、政府部门三股力量联合起来共建新农村的热潮,截至目前累计民营企业和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已达到24.94亿元,实施项目近千个,通过产业带动农民直接受益8.2亿元,受惠群众达20多万人。到目前政府涉农部门向新农村建设倾斜的资金已达到57.95亿元,其中2010年就投入了17.45亿元。如经济发展局、农发办将移民搬迁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移民410户,1436人。交通局将3.5亿元道路建设资金向新农村重点村倾斜。科技、农业、畜牧、水利、林业等部门从2007年起也都将项目向新农村重点村集中,仅水利局人饮项目投入重点村的资金就达400万元,林业局安排绿化资金达470万元。

其三:从“三力合一”共建新农村到城乡统筹发展。从2010年起,府谷县建设新农村的思路向城乡统筹发展的方向延伸,也就是把户、村、乡、城作一体化的考虑,通盘安排计划、项目、资金、工程等。其中,县城安排了急需兴建的大型公益项目,如府谷中学、第二人民医院、府谷职中、第四完小、第四幼儿园等。乡村在现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集中打造了34个重点村,50个现代特色农业小区和府店公里沿线22个行政村村容村貌的整治,远期实现建设100个新农村,四大特色农业园区的目标。 府谷县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在区域布局上走的是一条由户到村到乡镇到县城,从下而上拓展的路子,在帮建内容上是由基础设施、居住条件、产业培植、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到大型公益设施等逐层递进,它体现着一种精神,府谷县委、县政府归纳总结为“府谷精神”,它的内涵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致富思源、乐于奉献”。

(二)

为了弘扬府谷精神,推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市委书记李金柱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借鉴府谷的经验,广泛引导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开创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局面。”随之,市委又召开了建设新农村工作会议,拟定了“千企帮千村”的宏伟计划,使全市新农村建设迈上新的征程。

府谷的经验,市委的重托,农民的期望,企业的责任感,点点滴滴敲击着全市民营企业家的心灵,从长城内外到无定河流域,企业家们纷纷行动起来,参与到帮建新农村的行列。调研统计,截至去年10月底,全市参与帮建新农村建设的民营企业已达1120户,帮建新农村1205个,据不完全统计,帮建企业共达成意向资金5.82亿元,到位资金4.25亿元。帮建的形式和内容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有生产环节上的,有生活条件方面的,总体上可概括为五种模式。

1、整体迁建模式。这种模式大致与府谷高庄则和芦草畔相仿,即将帮建村的山水田林路重新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分层整合。按照产业扩张和宜居环境的要求,从高端起步,移村重建,一次成型,批量收益。如神木县,中鸡镇的訾家河新农村,由本村企业家訾贵林帮建,共投资3.99亿元,建成5260米河堤一处,大桥三座,总长450米,400米的橡胶坝1座,宗教文化景点一处,绿化荒山500亩,平整土地2000亩,建成新村住房5955平方米。榆阳区古塔乡黄家圪崂村,由企业家张文堂帮建,从今年开始,投资2亿元,挖山填沟造地3000亩,修成山地宽幅梯田2000亩,建抽水站7个,蓄水池6座,输水暗管1.2万米,砌护河堤3000米,建桥2座,修路22公里,架高压线2.3公里,绿化荒山荒坡230亩。建百亩葡萄园1处,并完成了村庄住宅的规划和场地平整及移民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

2、产业联结模式。这种帮建模式是把资金投放到产业环节上,把帮建村和本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联结起来,既帮建了新农村建设,又发展壮大了企业,实现双赢。基本形式有五种:第一种是把帮建村建成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像子洲县天赐中药材有限公司,投资一百万元,在他的家乡建成600亩黄芪生产基地。三丰油脂公司和富华油脂公司自己投资,分别建成蓖麻和大豆生产基地,他们给农民提供种子、化肥、技术,然后又以保护价收购,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线的产业链。第二种是办厂到乡到村,如子洲县天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清为家乡办起惠民公司,下设7个分厂,经营农副产品加工和养殖业,目前,猪羊养殖已达400头,鸡1万只,淀粉厂也已投产,预计年产淀粉500吨,可将全乡种植的洋芋全部消化。第三种是对原料生产地的生产条件、储运加工设施进行改造,如清涧县宏祥公司、巨鹰公司给枣区硬化公路、修烤炉、免费提供采摘器具等,既提高了枣区的生产能力,又保证了企业加工的原料供给。第四种是企业和农户签协议,按照订单农业的方式帮助农村发展,如榆阳区山立农贸有限公司和刘千河乡聚福梁村签订小杂粮基地建设协议,每年种植小杂粮1000亩,由山立公司按高于市场价5-10%的价格收购,如遇价格波动,公司按协定的保护价收购,保证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害。第五种是村企合作开发新产业。由企业出资利用农村特色资源,开发新景点、度假村、农家乐等旅游设施。如子洲县秦龙集团帮助乔岔村建设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山庄,既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3、劳务带动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用工固定在帮建村和帮建乡招收聘用,并给以优厚待遇,如靖边县紫靖餐饮集团帮建羊羔山村,聘用该村几十名劳力到企业做工,并对拿到厨师、服务员、管理人员初级证书的人员另外增加补助工资。榆阳区文昌公司聘用帮建村的120名群众,到企业务工。子洲县民营企业家苗子恩吸收本村及周边村的300多人在其所属企业做工,人均年收入都在2.5万元以上。府谷、神木县的很多企业,将帮建村、帮建乡的劳动力全部吸附到企业,很多农民实现了农—工、农—商的行业大迁徙,农村的人口结构、劳力结构、居住结构及经济收入结构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4、扶贫帮困模式。这种模式是把帮建新农村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和救济困难群体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的实力和帮建村的实际情况,率先帮建一批最需建设的民生工程。据调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帮建的项目种类有:人畜饮水、打井、架电、换变压器、硬化道路、修建桥涵、氟区改水、建沼气池、建土暖设备等;在公益事业帮建方面实施的项目有修学校、改善村委办公条件、建文化广场、建戏台、捐赠桌凳、增配扩音广播设备等;在扶危济困方面有资助贫困大学生、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灾病户、向孤儿院捐款捐物等。总投资已超亿元。靖边县青阳岔村投资40多万元,新建占地2500平方米的休闲健身文化广场1处,榆阳区镇川镇高梁村投资276万元,新建四层综合服务楼一座,内设村两委办公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合作医疗室、农业科技室。

5、科技注入模式。包括举办培训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投放新品种,传播新技术,引进新设施,促进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转变等,这种模式处于起步阶段。

(三)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大开发的背景下,我们认识到农业不兴,其他各业难兴,农民不富,社会难富,农村面貌不变,国家很难实现现代化。因此,打破传统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但这项浩大的工程,靠农民出资,囊中羞涩,靠政府投入,杯水车薪,而有一种社会力量介入,能改变这种困窘局面,必然会产生石破天惊的效应。府谷现象也好,其他各县的模式也好,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位、多角度的。

启示一:民营企业介入新农村建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精神。

首先,它体现的是一种建设制式的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上世纪中期就列入了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但多年来徘徊不进,少有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社会力量参与,仅由政府或党委部门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我们采取过各种各样的办法,部门包村、结对子、干部挂职,对口支援等等,虽有不小成绩,但总是零敲碎打,支离破碎。而民营企业一介入,这项工作立即出现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局面,政府、农民、企业三维联动的态势很快成型,农民供地、企业出资、政府配套、党委牵总线。其中的关键点是农民要有积极性,选点要结合企业意愿,涉农部门要捆绑支持,政治激励措施要紧紧跟上。

其次,它体现的是一种投入机制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入是关键,投入要讲效果、讲效益、讲综合。投入不光是资金,还有物资、技术、人才、信息、服务等等方面,各县区现在的状况,正是这种综合性投入的实践,它的内在机制是“成龙配套,按需注入”。过去,我们讲投入,强调要造血,不能靠输血,现在看,不管是造血、输血、补血、生血,多种办法都可用,可以用一种,也可以用多种,可以同时用,也可以先后用,关键是要结合实际,对症施治,药到病除,根治贫穷。

再次,它体现的是一种建设质量的创新。小打小闹,起点不高,目光短浅,局限于农村,朝令夕改,重复建设等等,是我们过去搞农村建设的弊端,现在展现出来的新农村,从生活条件来看,楼房别墅、暖气家电、休闲娱乐等设施,让城里人赞叹不已;从生产条件来说,水利、农田、温室、养殖场处处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可以说现在的新农村建设质量、建设标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的档次,而且已经与现代化的城市链接,这不但在贫困地区的开发中独领风骚,就是在全国的农村发展中也是少见的。 启示二:民营企业介入新农村建设,触及到了社会最基层的矛盾神经根,破解了农村改革的难题,跨过了“两权分离”和“双层经营”的门槛,把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一步推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颠覆了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了农村的经济体制、分配制度和人际关系变革重组。给我们昭示的现实意义至少有五个方面。

其一,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促进了农村建设力量的整合,特别是资金的整合。建设新农村,不是没有资金,而是没有整合资金的机制,部门分割,多头管理,投入分散,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多年累积的恶习。民营企业介入新农村建设后,无形中产生了一种向心作用,凝聚作用,吸附作用,把方方面面的资金,包括民间的、政府的都能吸引过来,形成拳头,形成合力,形成资金优势,进而形成项目建设优势。

其二,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促进了城乡融合,促进了边远村镇的分化、解体、裂变、合并,改善了不合理的地理地貌利用方式,调整了不科学的区位分布结构,可以更充分的开发农业资源,盘活经济要素,改善生产条件,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城镇化、社区化,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其三,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为农村和农业引进了工业管理的理念、机制、制度,使农业和农村迅速实现工业化、工厂化,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可以打造出更多的拳头产品和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奔小康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其四,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有明显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至少应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农业要实现产业化;二是农民要实现市民化;三是农村要实现城镇化。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正是从这几个方面展示了其快节奏、高效率、大气魄、大手笔的臵业形象,同时也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光明灿烂的前景,大大调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

其五,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可以有效平抑收入差距,缓解矿区和农区、工人和农民、企业和农村的经济纠纷和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实现各个群体、各个阶层的共存共荣、和谐发展。

(四)

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起步高、进度快、环节少、效果好,但整体而言,尚在起步阶段,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首先是点上和面上有差距。点上的新农村建设标准很高,村容村貌、生产生活设施、生态环境等都已彻底改观,农民和居民没什么两样,而面上的帮建工作规模小,声势低,全市一千多个帮建村,真正落实了项目和资金的仅占1/4左右,其他有的正筹划项目,有的还未起步。其次是北部与南部有差距。北部的县像神木、府谷投资都以亿计,南部县企业少、收益低,帮建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像清涧县巨鹰公司去年全年利润仅有40多万元,根本拿不出多余钱来搞帮建。再次是工矿区和农业区有差距。矿区收入高,农民实力强,帮建的基础条件好,容易出成绩、出效果,农业区相对困难就多,帮建工作举步维艰,进展缓慢,局面迟迟打不开。

此外,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尚有不少具体问题,其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山多川少,规划难搞,加之农民又有惜地观念,依恋故土,小村整合,迁居重建等都有很多阻力。其二,土地30年不变使农户的居住和生产条件相对固定,虽有稳定的效果,但对土地资源的盘活、开发、整合有一定限制,也给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布局带来困难。其三,农村人口、劳力大量外出,形成不少“空壳村”、“空心村”,土地资源抛荒、闲臵、粗放经营的现象十分严重,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的改造,受人力的制约很大。

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是个新事物、新工作,宜转换观念,积极引导,建议今后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加强舆论宣传。民营企业家慷慨解囊,投入新农村建设,靠的是一种觉悟、一种精神,舆论引导的作用十分重要,要加大宣传力度,多通报企业家的帮建成果,多表彰帮建中的先进事迹,多鼓励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把支农助农的行为,打造成企业的另一张名片和另一种品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进企业的荣誉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2、加强组织领导。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新经济组织,虽然它的组建机制、经济性质不同,但仍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加强党的领导,使企业有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加强企业与党委政府的联结,落实党委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加强县一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协调、组织、指导,安排建设项目的实施。

3、落实相关政策。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要有政策支撑,凡在帮建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在申报立项、贷款、用地等方面政府要有优先和优惠政策;企业参与开发的村庄、土地整治项目,利益可与帮建村共享,帮建村的土地、山林、水域等资源可以在企业入股投资共同开发新产业,享受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企业在帮建村投资兴建民生项目、公益项目,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政策要紧紧跟上;企业开展的农民培训等智力投资活动,可以享受政府部门对农民培训同等的补贴政策等。

4、创新激励机制。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是一种“义举”和“爱心工程”,党委政府一定要授予必要的荣誉,使企业有光荣感、自豪感,比如,可以让企业家回村任职、回乡任职、担任村、乡的书记或主任,或担任名誉职务,经济顾问等;可以把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树为建设家乡的模范、标兵,号召全县人民开展学习活动;可以在一些工程上、产品上、建筑物上给冠名,建标志、留纪念等;可以在县乡人大、政协为企业家安排一定的代表、委员或其他职务;可以进行适当的表彰奖励等。

5、搞好规划布局。建设新农村,规划部局最重要,要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我市地理位臵特殊、地形地貌复杂,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土地用途,宜于建设新农村的可以安排项目,不宜建设新农村的坚决放弃,要有取有舍、取舍得当,不能随波逐流搞“一阵风”;二是要树立超前意识,建设新农村功在当代,造福在子孙,要有前瞻性、要有高起点、要有大手笔,不能因陋就简,名实不符,那样就体现不出一个“新”字,体现不出这项浩大工程的时代意义。三是要树立城乡一体观念,立足乡村,放眼城市,起步在乡村,归宿在城市,以城市向重点乡镇、中心村辐射的方式改造旧农村,创建新农村,把农村的概念提升到一个绿色、低碳、宁静、温馨的高度。

(执笔人:马维骥 高国平杨玉亮 刘汉铭)

新农村帮建工作总结

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总结

一连三帮建新农村

民营企业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国土局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总结

关于对我市改制民营企业法制宣传工作调研报告

民营企业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帮建新农村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