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科李平政治

发布时间:2020-03-02 08:23: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合肥一中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政治(文)试卷

第一部分 客观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文化不是神的恩赐,也不是动物的活动,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这表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不需要物质载体 D.文化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2.我们常说:“一句话改变人的人生,一首歌拯救一个民族,一本书改变一个时代”这是因为 A.文化能够指导、推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转变成物质力量 B.文化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意境深远的《敕勒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人走进内蒙古,领略充满诗情画意的草原风光。这体现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环境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一成不变的特点

5.古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为将之打造成为扬州的景观之河、特色之河,近年来,扬州在进行改造提升时,不断将壁画、雕塑、盆景、楹联、诗词等文化符号“注”入古运河,使古运河成为扬州特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优秀文化,是人类的杰作;优秀文化的受益者,是整个人类。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这主要表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7.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鸟巢”(国家体育场)和世界上首个基于“气泡理论”建造的多面体钢架结构建筑——“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正在成为北京城新的标志性建筑。这被称为

A. 传统习俗

B.凝固的艺术

C.民族精神的火炬

D.传统思想

8.有望成为文化领域“博鳌论坛”的太湖文化论坛,2007年12月初在北京宣告成立。作为太湖文化论坛的业务主管单位,中国文联提出,论坛将以形式多样的方式构筑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平台。这有利于

1 A.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B.西方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C.贯彻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9.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这就要求我们

A.用优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B.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10.影片《江北好人》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以苏北方言为主要对白的优秀国产影片。片中没有坏人,只有好人,这部戏似乎没有矛盾冲突,而这又恰恰是剧作上是大忌。于是编剧就用“误会法”来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整部戏剧情紧凑、高潮迭起,特别好看这告诉我们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 C.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D.文化创新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以人民群众为主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漫画《不能让中国新生代姓“西”!》告诉我们 A.传统文化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和保守的因素 B.我国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C.在经济全球化中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D.我们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13.从燃烧的火炬祥云到温润的奖牌玉璧,从宏伟的首都北京到璀璨的明珠香港,2008年奥运会在神州大地上的召开将极大地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极大地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增添强大精神动力。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A.爱好和平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4.2008年4月,胡锦涛再次强调指出,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⑤ 社会主义荣辱观

A.①②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5.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遭遇生活中的思想 道德冲突,对此,我们应当

①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②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 ④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6.“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17.“具体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2 C.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相互决定 D.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没有关系

18.主观唯心主义把 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知识哲学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①人的主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②客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等 ③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等 ④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9.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④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20.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从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2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2.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图中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图中画师完成的作品 ( ) A.忠实再现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 B.完全是该画师丰富想象力的产物

C.摆脱原型的制约,实现了主体的创作意图

D.实现了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事实的统一

2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更高的程度。”毛泽东的这句话从哲学角度看体现了( )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有条件

C.真理不断被否定 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5.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有一句经典名言“Life is not fair, get used to it.”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发展观,培养创新精神 D.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第二部分 主观题(共50分)

四、非选择题(共4题,满分50分)

3 26.湖南强力保护“红色文化”。湖南伟人辈出、人杰地灵,“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 厚。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伟人故居是“红色旅游”的品牌。该省文化部门、卫生部门 表示,要以“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让“红色旅游”反哺“红色文化”。这一问引起 了当地广大中学生的兴趣,对此他们展开了探讨。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保护“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 游”的意义。 (9分)

27.据报载,某市教育局在一次对全市中小学生的道德心理状况进行摸底抽查中,得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结论——景仰黑社会老大的学生几乎是崇拜父母人数的两倍。据一项关于青少年犯罪特点的调查显示,“犯罪低龄化,手段暴力化,方式团伙化”,已经成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趋势。而广大青少年对于黑势力的认识,则大多来自于一些不良图书和音像制品。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应对这种现象?(10分)

28.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跟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 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乡政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1)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4分) (2)该乡政府的决定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6分)

29.材料一: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清明节举行的扫墓、踏青等习俗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和上巳节。关于端午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东汉,五月初五,人们用彩色的丝带系在手臂上,用来防避兵役和鬼魅,防病防瘟疫。吃粽子、划龙舟则是后来不断形成的风俗。中秋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实行黄金周以来,公民的休息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也有效拉动了假日经济。但黄金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加大对景区的破坏,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等。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已基本形成,增设了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假日,这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从2007年11月9日起,这一方案向社会予以公布,开展民意调查。高三(5)班同学表现了极大关注,并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材料三: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经国务院通过并于2007年12月16日对外公布,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办法》,从明年起,新增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

(1)结合材料一回答,从中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2分) (2)如果你是探究小组的成员,你想通过哪些方法收集意见?(至少两种)(3分) (3)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的现实意义。(6分) (4)请从认识论的角度探究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的必要性。(10分)

李平心得体会

李平案情

工作规划(李平)

李文平

工作日志李文科

高考文科综合政治

全国文科综合政治

高二政治文科答案

李久平心得体会

李平民情日记

文科李平政治
《文科李平政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