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李国栋《日本美术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1 16:44: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日本美术教育》读后感

听说日本的美术教育是非常不错的,所以找来了张小鹭的《日本美术教育》仔细研究了一番,从书中了解到日本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个性和创造性。我国的美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中也阐明了这一观点,但由于这一标准现在在教学实践中还处于摸索和改进状态,所以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们国家现在还存在部分老师、家长为了画画而画画,千篇1律的简笔画,没有创新,纯属临摹,这样不仅限制了孩子的创新能力,还抹杀了孩子的个性。

本书中讲了两点:

1.培养造就学生个性。日本美术教育的目标是“扩展表现及鉴赏能力,在体验到造型创作活动喜悦的基础上,培养爱好美术的心理,培养高尚情操。”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每一个孩子形成深刻独立的自我。因此,美术教育必须考虑在美术指导中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发展审美趣味。美术教育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体验自然、人类和社会之美,感受美术表现和欣赏的喜悦,并使孩子们的心灵不断丰富与充实起来。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完善的性格。日本教育界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考为基本出发点,在探索发现中不断创造。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感受生机勃勃的事物。激动自己的心灵,张扬自我。因此,各种各样的制作经验和技巧,都是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表现手段,其本身并不是目的。随着技巧的提高,表现过程中更加入了形象思考,仅仅训练技术并不能扩展表现力。在这方面,生活阅历和知识素养就起着积极作用。

2.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指导。日本的学者认为,美术教育良好的授课方法来自教师的个性发挥,优秀的教学不是某种概念化的东西,而是教师个人思想文化素养的体现。具体的美术教学,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审美趣味、格调及研究成果,来设计教学内容和计划。其中有一个确定学习内容的标准,就是学习指导纲要,在理解纲要的基础上,教师确定指导的方向。了解、把握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理解、兴趣和技能水平,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良好的授课取决于每个教学单元内容的充实,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活泼地参与活动

而我们的教育,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制约着我们的美术教育

1.首先儿童在读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家长就教他临摹简笔画,不用作任何思考,画的好坏都以简笔画书作参考,要求他们画的象,画的整齐,颜色涂的匀,在以后绘画班中还是学较复杂的简笔画,他不管画什么画,都会是简笔画这种模式,不会有自己的特点。老师、家长、学生都认为“画的整齐、画的象,颜色涂的匀”这就是好的儿童画。试想一下,当所有的儿童画都是一种简笔画的风格时,这种画还有什么看头。真正的 “儿童画”很早就吸引过先知先觉的学者和现代名家,有人戏称儿童是“天才”的“艺术家”,他们给予幼稚的、天真的、抽象的、浪漫的儿童画极高的评价,称为“儿童绘画艺术”。

简笔画是经过成人思维概括是成人思维的“儿童画”,100个儿童学这种画就会出现一百种风格一样的画,极大的限制了个性的发展。

2.不做任何思考,没有创新,没有个性的临摹教学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低龄儿童处在一个易受暗示阶段,绝大部分儿童容易被人左右,特别是父母,父母“好心”的指点其实是害了他们,因为大部分父母心目中的“好画”标准就是画得像,经常会毫不客气的对孩子的画进行“讲评”,如:

“这里的线画歪了,那里画得不像,这里应该怎么画,哪里把它擦掉,甚至有一半的家长会亲自动笔帮孩子画。”经这一折腾,本来画得好的,喜欢画画的、很有自信的孩子就会变得很不自信,画面形象越来越小,修改次数越来越多,这样出现恶性循环。

还有当学生临摹时就不必进行构图的审美选择,认识不到真实的空间和形体,没有直接观察和直接验证的经验,更没有以自然为师模仿表现绘画语言的艺术实践,思维活动受到很大的局限。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活动越积极,观察的收获就越大”。长期临摹教学,封锁了学生的视觉感官,限制了学生的手和脑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依照着范画样本摹仿描画,一旦写生实物和进行忆、想、创作就束手无策,有眼睛不会看,有脑子不会想,有手不会画,更不能会创作。对感觉器官的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的目的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这个学知识的黄金时期使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与美术水平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作为老师要首先明确绘画课的教学目标,安排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看看、想想、讲讲、画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全面提高并且主动发展,使课堂教学素质化得到真正体现。

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放开思维充分想象;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将自己想画的说出来,相互补充,完善各人的构思;观看各种图片和影像,学会观察实物;资料欣赏优秀的儿童画,说出它那里好,并说出其作品哪里与众不同;布置学生课外去观察、发现,教会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大胆创新,将课本内容拓宽画活。在作业评价上,要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能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不给他们任何压力,不管学生画的怎么样都应该讲鼓励的话,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的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认为美术教学选择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把促进“儿童画”的发展作为启蒙教学阶段,在“儿童画”进入视觉写实表现阶段以后,选择沿着具有科学性的写生模仿教学和突出艺术性的忆想创作教学互相配合的教学发展途径,不但能够摆脱了临摹和模仿对创造才能的束缚,保护儿童创造才能的启蒙和连续顺利的发展,而且是一条能够让写实能力和创造才能并行不悖同时发展的最佳教学途径

李国栋介绍

读《日本美术教育》有感

李栋红—影评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读后感_李俊彦

(李国栋)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创刊词程国栋

张国栋(版)

德国美术教育读后感

小学美术教育读后感

野外实习报告——李栋

李国栋《日本美术教育》读后感
《李国栋《日本美术教育》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