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情感作文教学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02 17:15: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情感作文教学初探

摘要:情感的研究是人类根本而永恒的课题。然而到具体的写作教学中,对情感的运用和培养却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可见,如何让现行写作教学摆脱其旧有格局的束缚,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深入研究情感因素,并将情感因素调到最佳境地,使之畅然成文,则是目前写作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情感因素

作文教学

策略

培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纳知、传情、张理和达意的双边精神活动,而学生的作品恰恰是知、情、理、意四要素融为一体的集合体。所以,不断调控和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是作文教学之本。著名心理学家达菲指出:没有动机就没有行动,而情绪就代表着极端的动机能量。为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先进行充沛的情感孕育,再寻找合理的渠道,以自我的情感触须,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全身心地进行心理能量的释放。

由此可知,情感在写作教学中有以下三个重要作用:

一、动力性。学生是写作过程的主体,主体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整个写作活动的核心。一般说,整个写作过程由感知信息、萌发动机、冶化质料及物化成型等几个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阶段组成。而感知则是整个活动过程的基础,是写作者的感官受到外界物(如:形象、色彩、气味)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唤起经验的记忆,从而诱发写作活动,即所谓的“文因情生,情因物感。”所以,对教师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想法设法打开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调控性。写作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双边精神活动,而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流程又不是同步的,学生由于受信息容量、认识水平及写作技法的限制,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趋于一种破碎状态。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联想、想象天地,另一方面,又要尽量引导他们紧紧围绕足以表现中心意旨的场景中进行奇思异想。为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写作目的,先将自己的情感作一番梳理、调整,而后借助于语言、表情、动作等外化手段,把学生的心理流向调控到通情达理的正常轨道。

三、创造性。学生写作不是被动地感知外物,教师指导写作亦非强化外物,而是启发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深化认识和准确表达。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较少凭借逻辑手段而大多诉诸情感,凭借直观和形象来进行形象思维。思维虽然活跃,联想也较丰富,但思维往往不正确,想象也不尽合理。因此,教师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既要保障学生的思路宽广无限、畅通无限,又要使其始终循着情感天地的正常轨道进行而不致旁逸斜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即希望我们在习作中能自然的表达真情实感,摒弃虚情假意或“无情无意”,让习作打上“我”的鲜活感情印记,有“事”更有“情”,并基于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从三个情感因素出发:

一、觅情。

作文要以情作为基础,而情由景生、情由人生、情由境生。因此,认真细致地对人、事、景物进行观察、感悟思考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若没这一基础,就谈不上有感想、感情和认识。写作文时,自然是空泛地议论和凭空想象,写出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很难吸引人和打动人。生活是最生动的课堂,有生活处便有情,我们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从中获得社会认同感,尝试成功的体验。因此,在实际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循情。让学生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从认真观察发现中捕捉真情,是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有效方式。“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观察、感悟、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动、悲伤、忧愁、快乐、苦涩、无奈,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让我们的作文丰富起来。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使文之情与生活之美和谐一致,合乎情又合乎理。

二、悟情。

“悟”是主观的一个感受、感知的过程。悟情便是人们在心里提炼、加工情感并使之转化成自我情感的一部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对人间真情的感悟能力。如:在写《我最敬佩的人》时,先让写生列出五个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人,接着让学生在衡量之后,从五人中找出一个最值得写、最敬佩的人来写。“情到真时总动人”,朱自清的《背影》非字字珠玑,却句句动人。那“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早已成为永久的画面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如果你自己还未掀起感情的波澜,又如何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呢?充分利用教材中文情并茂的美文,激励学生移情入境,也是悟情的一个途径。让学生体验情同时也就是在间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体验出来的情趣。

三、抒情。

倘若说觅情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悟情是对真实情感的加工转化,那么抒情则是作文中对真实感情的抒发,是表达个人情感创造的形式。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由抒情、大胆抒情,最终形成文、情的水乳交融。第一,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局限,建立多维空间,自由抒情。第二,鼓励学生做到言由心生、大胆抒情。第三,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抒情方式,巧妙抒情。

一位学生的作文里曾这样写过,“在寒风中,惨淡的月光平添了几分凄冷。我到了村口,远远的看到家门口的灯光中那个拉长的身影,飘动的衣襟却又看不分明。走近,迎着母亲那张熟悉的笑脸,我看到了却不熟悉的一双手,粗糙、干裂、布满血痕。我摘下手套,紧紧握住了那双冰冷的手……学生用心写出了母亲等候的情景,真是景中生情,情中有景,我相信这个作文写得很成功。

因为有了情感,作文才有了灵气。作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动情,使之在觅情、悟情、抒情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真情实感的理解与把握,并将其穿插运用于写作之中,才能真正获得作文言情言志的效果。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下笔就能将真情流露于笔端也不是件容易事。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1、紧抓情感主线,拓展课堂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断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将是课堂中的主要目标,这样能唤起学生对景、对物、对人的深刻感悟。如:《父母的爱》写作目标是唤起学生对父母的爱。在教学开始时,以一些温馨的家庭照片,伴着音乐,教师简单的描述照片的情景,这样的设计,以情为纽带,通过图画、音乐及教师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的情绪,叩开记忆之门,搜索、回忆爸爸妈妈爱自己的事。在教完《难忘的启蒙》后,我让学生写一篇《我尊敬的一位老师》的作文。学生能通过描述生活中老师关心自己的事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克服以往选材不典型,事例不生动的毛病。这样,学生依葫芦画瓢,通过模仿和自己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做到了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因为这是学生现实中的老师,对他非常的熟悉,这培养了学生说真话的习惯,写出的文章有真情实感。教学《小抄写员》一文,有这样一个情景:“父亲发现了叙利奥的抄写后,叙利奥忽然觉得有人用两只发抖的手抱住了他的头……这时睡得真香哩!”让学生扮演他的父亲,使他们全身心融入课文,感受“父亲”当时懊悔之情,从而体会他们之间浓浓的父子情。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在联想自己去写与爸爸之间、与亲人之间的生活经历,一定有着很真实感人的情感流露。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不仅注意每一个孩子的课堂表现,更多的注意孩子的课外表现。我经常看到课间休息的时候,几个男孩子聚在一起,兴致勃勃的玩游戏,谈论谁的游戏玩得好,好在哪里;有些孩子在谈到自己出去玩的时候更是神采飞扬;女孩子们在一起比较谁的玩具、笔袋更好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十分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的东西是世界上最好的。这时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包括平时你觉得作文写得不好的孩子,说出的话如果把它记录下来,都是一片很好的作文。

2、强化情感渗透,创新课堂写作

语文学科应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敢于当众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如《放弃射门》一文时,我说出“你认为福勒应不应该射门?”这个辩题,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结合个人的观点展开辩论,正反方分别阐述各自的观点,自由辩论。学生不但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对课文也有了深入的领会,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福勒高尚的道德风范的感染,再挥笔写下自己的观点,一定是一些震撼人心的文字。学生喜欢生动、活跃、有趣的课堂,我们可在学期中,不断开设“优秀作文朗读竞赛”“口头作文竞赛”“精彩片段背诵比赛”等等。以相互比较、评价、欣赏、学习为形式,建班级作文园地、成立文学社、出版作文集,为学生的写作搭建交流的平台。学生对这些方式、方法相当欢迎,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及时反馈,深化情感

实践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习进步。因此,作文批改 首先要及时,以满足学生尽快了解自己写作结果的情感需要。一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恰当的评语能使学生明确方向,逐步找到作文的门径,又能很好的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如:有同学在写《校园的春天》从校园的绿化写起,说明春天来到了,校园很美丽,表达热爱春天校园的感情,但还可以从学生的校园活动、校园的天空等方面入手这样内容会更丰富,更全面一些,所以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你笔下的校园很美,如果再仔细观察,想象再大胆,校园会更加美上加美。”这既指出了这篇文章的优点,又很婉转地指出了不足之处,让学生容易接受。二是褒贬要适度,注重鼓励。感动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作文的批改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如“有意思”“妙极了”“这个比喻真贴切”“这句话真有水平”,这样的批语,学生看了肯定喜上眉梢,笑在心里,并暗暗发誓写好下次作文,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看了评语后,都能享受成功的乐趣。三是评语要有亲切感。我经常这样想:若老师的评语内容空泛,不评不导,或不痛不痒,草草了事,就会使学生从感情上拒绝它,讨厌它,甚至产生消极情绪。所以,老师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有利于创造和谐、轻松地氛围。

4、作文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

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达。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如老师可提供一些诸如《误会》《争吵》《这件事不该发生》一类的题目进行训练。观察生活,不能只注重大的事件,应留心身边小事,一个自然景物,一件细小的事,一个小的微笑,都值得观察,都值得去写。有些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较小,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教室里上课,与周围的接触较少,写作文时就缺少生活中活生生的事情学生缺乏对情感的感悟和思索,这是学生作文时不知写什么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让学生有一颗“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从平常人中平常事中感受到不平常,从习以为常的人和事中找到让自己心动的东西来。记得一位学生作文中写到:春天万物吐绿,他便对母亲说,“柳树发芽了”,“是,柳树爆青了。”母亲的一句话令他惊叹不已。“爆青”形象地再现那种冲破冬的禁锢迎来春天的蓬勃的生命力。所以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才能有更多的写作素材。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要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并将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所以我们教师在布置学生写生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作文的题目要贴近生活,从生活中选材。

5、课外体验,升华写作

谈学生的童年趣事,品生活甘甜,畅愉悦之情。童年用无邪的眼睛观察世界,用稚嫩的双手触摸世界,用天真的话语笑谈世界,用纯净的心灵感受世界。童年就像七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颜色,童年又像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每一次经历都有一种味道。在童年的岁月里写一则成长的日记,叙一件有趣的小事,编一个美丽的童话,都是童年难忘的记忆。在一篇《风筝》的课文里,小作者就把发生在童年时有关风筝的事写得淋漓尽致。分别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部分,在做风筝时的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的奔跑和呼喊,找风筝时的千呼万唤和垂头丧气等等都写出了作者童年时的童心、童趣。所以在单元口语交际里,我们就以“童年的快乐”为主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和小伙伴去捉蛐蛐、放风筝、游泳,和爸爸妈妈去摘果子、看日出,和老师去春游、动物园……然后再把自己讲的童年趣事写下来。

总之,作文就是情感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情感,就有什么样的作文,而精彩的课堂、广阔的童年生活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努力开拓,定能找到写作的活水,使学生的写作呈现出盎然的生机。

6、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除了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外,我还注意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并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成为日记。这是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方法,也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一种情感的真实流露。所以,我总结写日记的好处是: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②是可作为自己的那份美好的回忆。如:“今天我和xx同学吵架了„„”“今天开学第一天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以后在回头再看时就觉得非常的有趣。日记的内容可以很广泛,表达方式自由,可以抄几则格言,写一段妙语,写一件趣事,可以洋洋千行,也可寥寥几语,做到每天检查,慢慢地改为每周检查一次。通过写日记发现,有记流水账的,有马虎应付的,也有不少佳句,但不管怎样,只要鼓励,能写、勤写就是一个进步。通过尝试,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断增强,习作中个人感情的自然流露也多了起来。由此可见,写日记在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久而久之学生们就由统一要求写逐渐养成自觉写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写作活动中的催化剂。一个没有写作热情,对客观事物毫无情感体验的人,是写不出什么好作文的。”由此看来,只有将情感渗透在写作的各个环节,才能使写作充满生机 ,使文章鲜活灵动。

小学语文情感作文教学的思考

小学语文的情感教学

小学语文情感教学途径初探

小学语文情感定位

小学语文教学作文

语文情感教学管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研讨论文(全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情感作文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情感作文教学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