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登岳阳楼10

发布时间:2020-03-02 11:58: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登岳阳楼》教案新设计

时间:2009-4-8 22:54:57 来源:潘集中学 魏文卷

教材分析: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作品

2 领悟诗歌语言的特质,尤其理解“坼“与“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本课教学应该按照整体感知—内容分析—质疑解疑—延伸拓展的过程进行 2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引导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体悟古典诗词中的情怀,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 4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及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这首诗前两联以写景为主,而后两联以抒情为主。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触景感怀这一手法

2学习对古典诗词中典型“意象“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蕴含的深意? 2理解本诗歌中生动传神雕动词“坼“与“浮”表达的意蕴,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 型] 诗歌鉴赏 [教 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建筑独树一帜,大江南北,亭台楼阁,许多文章华彩因这些不朽的建筑得以传承,而许多建筑又因名人的诗词歌赋名扬天下,说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我国古代的四大名楼,(学生回答)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岳阳楼。提到黄鹤楼,我们想起了诗人崔颢的诗句:(齐背)“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还,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提到鹳雀楼,王之涣的诗句又回荡在耳边,(齐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滕王阁上,我们看到了:(齐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今天,我们随着大诗人杜甫一同登上岳阳楼去看看,好吗?

二、诗人 诗作及背景

杜甫(712—770)唐代,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称为“诗圣”,(唐代另一位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二人合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晚唐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其诗被称为“史诗”,因为他的作品显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以“安史之乱”为标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例如,我们学过他的早期作品《望岳》,(齐背)“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首诗中,凸现了早期诗人的豪情壮志,“安史之乱”发生时期的作品,如《春望》“(齐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狠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面对被叛军占领的都城长安,满地狼藉,诗人不禁泪花连连,凸显的是诗人的爱国情怀,那么今天,我们学到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时期什么情况下写作的呢?(引导学生看注解,了解本诗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五年了,诗人由当初避难蜀地到离开蜀地,进入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时期—沿江漂

1 流。 这一年,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一天,杜甫登上岳阳楼,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作!

三 听 说 读 写 1 找学生读

2听多媒体范读,注意断句及重音

3谈听后感,明确感情基调:沉郁顿挫 4学生自由读 5点名读 6 全体齐读

7找两位同学上黑板写 8 正音 释词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四 学生自主赏析

结合课后练习题一,提示:可以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景物描写,或你认为最棒的句子或生动传神的动词入手,谈谈你对本诗的理解,对诗人身世之悲,家国之忧情怀的把握。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

五 教师导析 师生合作 品味全诗

1 “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今上:如愿以偿甚喜

今昔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但是,早就听说洞庭湖水的壮阔浩渺,岳阳楼的雄伟壮观,时至今日漂泊半生才得以登上,多多少少又有点沉郁之感。 2 赏析 “坼” “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正如曹操《观沧海》中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再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洞庭湖的句子“予观夫,巴陵盛壮,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又如孟浩然的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洞庭湖水的句子“汽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赏析“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字” 指书信,无 “一”字,可见杜甫当时的寂寞与无助,又见当时国内战乱,亲朋好友四处逃散,正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春望》)。“老”,显示人生的无奈,“病”,显示诗人的不幸,“舟”,让人想到水,由水又让人产生 “飘零”之感,“孤”字又频添一份凄凉,“无”与“有”强烈对比,震撼人心,让人倍感辛酸而又心碎。

国家战事连连,朋友音讯皆无,自己年老多病,无以为靠,居无定所,孤舟相伴,沿江漂流,正如诗人自己在《旅夜抒怀》中所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 赏析“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高远望,在广袤的天地之间,人们往往会倍感孤单和渺小,景色也许会壮观迷人,但往往又会触景生情,不由得让人引起身世之感,如陈之昂《登幽洲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杜甫登上岳阳楼也是如此,诗人凭栏眺望国都长安,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难道诗人仅仅是为自己的身世飘零而悲吗?”戎马关山北“。原来是国内战事又起,诗人想到自己昔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抱负化为泡影,天下至今仍兵荒马乱,生灵涂炭,哀鸿遍野,身世之悲加上家国之忧,让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不禁老泪纵横。

六 学生再谈感受

以“杜甫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写一段学习此诗后内心的感受,200字左右。

附:学生习作选登

杜甫,你诗场得意,生活上失意,你满腹经纶,学识渊博,忧国忧民,却错生了时代,导致了你怀才不遇,雄心壮志未得施展,我尊敬你,同情你,我为你感到惋惜,真希望我对你的一片仰慕之情能够化作一缕淡淡的阳光,普照在你的墓地之上!愿你在天之灵安息!阿门!——高二(2)班 潘艳艳

杜甫, 你的诗篇陶冶了多少代炎黄子孙,你的爱国情怀激励了多少个中华儿女,每每读到你的

2 诗,我都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一次次精神的洗礼,天下多爱李白的浪漫,我却独爱你的现实,你轻轻的来了,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你悄悄的走了,留下了无限的遗憾,逆着时空我想寻找你的身影,却只有冷雾冷雨冷风,向你致敬——杜甫,永垂不朽!——高二(2)班 白详刚 七 延伸拓展:

将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去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的不同.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八 学生当堂背诵本诗

九 作业设计

1.完成“探究•讨论”一。2.背诵并默写诗歌。

十 板书设计

{首联 今昔对比 {颔联 壮阔之景 杜甫 《登岳阳楼》{ 颈联 身世之悲 {尾联 家国之忧

★ 教学反思:

通过前几首诗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的能力,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不要约束学生的思维。

考虑到课内诗歌的分析是为了服务于高考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因此,又辅以小黑板“经典回顾“,选取高考试题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让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考试形式有所了解。并采取以意逆志,探求作者人生阅历,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 教学后记: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啊!上这课之前,总以为自己备课很仔细了,教学流程也烂熟与胸,但却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你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让你大吃一惊,本来这课的写作训练,只是平时的练笔而已,没有想到,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学生写出的文字会那样饱含深情,那样的富有文采,可见,在这堂课上,学生真的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与诗人杜甫的情感发生了共鸣。因此,要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相信你的学生是最棒的!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最新)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111

登岳阳楼说课稿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10
《登岳阳楼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