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多说“吉祥话儿”

发布时间:2020-03-01 20:39: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多说“吉祥话儿” 多念“万寿经”

*老北京杂谈 多说“吉祥话儿”

多念“万寿经” 老北京风俗\" style=\"display: block;\" alt=\"[转载]【收藏】

老北京风俗\" src=\"http://image79.360doc.com/DownloadImg/2014/11/0121/46698565_1\" real_src=\"http://image79.360doc.com/DownloadImg/2014/11/0121/46698565_1\" action-data=\"http://s10.sinaimg.cn/bmiddle/3e64f3cdhbb65f874cf29&690\" action-type=\"show-slide\" name=\"image_operate_22261413595277976\"> ——老北京人说话的忌讳和讲究

咱们说话儿,就得讲究实事求是、坦诚相见。还是说说老北京人说话吧,守着几百年的皇城,按现在观点看,就是受封建主义“流毒”深。反映在举止言谈上,特别是说话上,就是有诸多忌讳和讲究,老北京人讲话,就是“令儿”多。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从那伺候皇上的大小官吏看,就要说话特别小心谨慎,稍不注意,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许“掉脑袋”!影响到下层老百姓,就更要小心无大碍了。诸位看过不少关于清朝慈禧老佛爷的电视连续剧。就连太监奉命哄着慈禧下棋时,你都要格外小心,屏幕上那个“太监”得意忘形地说了一句“奴才杀老佛爷的‘马’”,结果大祸临头,差点儿丢了命!估计这不是危言耸听。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多少年来,北京城的老百姓,也就是说老北京人,说话就形成一条“规矩”:多说“吉祥话儿”,多念“万寿经”!

实际上,遵循上述“规矩”的,不一定始于大清朝,看过京剧《法门寺》的朋友们,可能记得剧中人物“宋巧姣”和“孙玉姣”二女被皇太后召见时,太监贾桂儿千嘱咐万嘱咐“要多念‘万寿经’呀”。可见起码在明朝时,就遵循那说话的“规矩”啦。

多说“吉祥话儿”,那自然就少说或最好别说那不吉祥的话儿。这些你说是“习俗”也好,“陋习”也好,反正这是历史、是流行几百年的事实!其实不管有些人是否承认这些历史事实,是否有什么看法儿,这种“现象”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吧!而且至今仍顽强地表现着其“生命力”!你看,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多少人因为说话不谨慎,轻则受到批判,重则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受尽痛苦。

说到这里,就要简单说说老北京人怎么“多说‘吉祥话儿’,多念‘万寿经’”啦。也许有人说,听这话儿,这“规矩”恐怕局限在那些伺候皇上或大小官僚的人们当中吧?错了,老北京的老百姓说话也遵循一条儿“规矩”,就是“顺情说好话儿”,其实这“规矩”和“多说吉祥话儿”的“规矩”是一样的,总之,就是老北京人说的那句口头禅“话要捡好听的说”。老北京人都知道,昔日家里老人多的家庭,就更遵循这个“规矩”。尤其在传统节日“春节”等期间,这“规矩”更是要遵循,那死、离、穷、别等不吉祥词句千万别说。如,一家人在“除夕”之夜包饺子,如果面和少了或馅儿少了,千万不能说“少”字儿,必须说“面和多了”或“馅儿太多了”,否则那些老人心里就感到别扭,影响过年的心情和情绪。再如,如果春节期间不小心打碎了碗或其他瓷器,千万不要说“把碗打碎了”这类的话,而要说“岁岁(碎碎)平安”。可见老北京人说话有多大讲究和忌讳。记得“文化大革命”之前,要求我们读一些工人和贫下中农忆苦思甜的书籍,也听一些工人和贫下中农忆苦。其中一个工人在忆苦时就谈到,他在学徒期间,有一次在“春节”说错了一句话,即“面少了”,于是遭到资本家的毒打。因为那资本家特别在意“春节”时必须说吉祥话儿。

老北京人说话遵循的这“规矩”,曾不时地出现在一些文艺节目中,如著名相声演员、已故的侯宝林大师、刘宝瑞大师等,都说过关于这方面的相声。侯宝林、郭启儒二位大师还专门说了一段儿相声,讽刺那不会说话儿,即不遵循这说话“规矩”的人儿。特别是相声中讽刺的那个“不会说话儿”的人,虽经多次提醒和教育,甚至让他少说话,但是最后他还是破了这个“规矩”,相声中是这样描述的:当这位“不会说话儿”的人,恳求家人带他去看望一个刚得儿子的朋友并保证不说一句话时,家人带他去了。结果,与那位朋友告别时,这个“不会说话儿”的人终于憋不住了,竟对那刚得儿子的主人说:“大哥,我今儿什么话也没说吧?”当对方称赞他今天表现得不错时,他到底说了一句“那您孩子要是死了可别赖我”!您看,这侯大师把这种人刻画得真是入木三分!

至于一些相声中揭示的老北京人顺情说好话儿,那真是源于生活,几乎分毫不差。就是那丧事儿、坏事儿,有些人也能说出“彩儿”来。看看某两位相声大师表演的“顺情说好话”相声中的一段儿对话吧(甲、乙分别为相声中“逗哏儿”和“捧哏儿”的):

甲:您有几个少爷(儿子)呀? 乙:就一个儿子。

甲:好呀,好儿不用多,一个顶十个。 乙:哎呀,他成了小偷儿啦!

甲:好、好!俗话说“宁养贼子,不养痴儿”。 乙:都被警察抓起来啦!

甲:好呀,有人替您管,省得您操心啦! „„„„„„„„„„„„„„„„„

您看,这样的按“规矩”说话,就显得庸俗了。但是这么多年,还真发生不少这类对话。 经过漫长封建社会的代代国人,受这“规矩”影响很深,只不过在老北京的皇城子民身上表现得更明显,在用词儿、说话上表现更突出。对老人的形容词儿,有“老寿星”、“老当益壮”、“长寿老人”等,就是在那所谓的“大跃进”年代中,不是也形容干劲儿大的老人为“老黄忠”(三国时代的老英雄)、“佘太君”等吉祥和带有长寿含义的词儿吗。 老北京人,特别是老北京的一些老人,如今在说话上忌讳的词句还很多。这些咱就不想举例啦,因为举太多这方面例子,搞不好起负面儿作用。如果哪位朋友感兴趣儿,周围又有老北京的老人,那么不妨可以和他们谈谈。

其实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多少年来,也可以说至今这说话的“规矩”还有影响。但是这“规矩”在所谓的“80后”、“90后”及再下一代的人身上是否能彻底破除,我是充满“信心”的!你看,不少年轻人还讲这“规矩”吗?对一些老人开口就骂“老不死的”、“老丫挺的”等!就是一些年轻人聚会时,那说话简直就更毫无顾忌啦。一次看见几个年轻人在野外烤烧食物,一边烤食物一边开玩笑说:“小心,一会儿要着了火,把你烧死!”就是那传统节日、吉祥喜庆的节日“春节”的一些联欢会节目中,有些演员表演的节目竟然是上台就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咒自己要死啦;有的演员表演节目时竟得意忘形地满嘴胡说八道,什么难听的字眼儿都有,等等。他们的话哪里还有喜庆和吉祥,看来在他们身上,这老北京人说“吉祥话儿”的“规矩”早破了!

所以这“多说‘吉祥话儿’,多念‘万寿经’”的“规矩”,不管是习俗也好,还是陋习也好,基本快成为历史了。

多说“吉祥话儿”

那句话儿

年话儿

感谢的话,不多说

多听、多说、多读

托福口语要多说

文明礼貌作文:多说一声“谢谢”

心里话儿说出来教案

有句话儿在心头

吉祥语

多说“吉祥话儿”
《多说“吉祥话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说吉祥话 话儿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