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唐山市政协加快曹妃甸新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01 18:52: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唐山市曹妃甸新区建设的有关情况及建议

政协唐山市委员会

按照省政协九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的要求,现将唐山市曹妃甸新区建设情况及有关建议做如下发言。

一、关于曹妃甸开发建设的有关情况

近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曹妃甸的开发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和政治局六位常委以及22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曹妃甸。去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曹妃甸时指出:“曹妃甸是一块黄金宝地,是唐山和河北发展的潜力所在,在我国的整个生产力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调:“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把曹妃甸工业区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温家宝总理对曹妃甸的开发建设和首钢搬迁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今年“五一”期间,温家宝总理又来到曹妃甸工业区和南堡油田视察,要求我们在曹妃甸工业区建设上,“要科学规划,有长远眼光,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把曹妃甸建成环渤海地区的耀眼明珠”。

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为曹妃甸的开发建设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开发建设曹妃甸不仅直接关系唐山、河北的改革发展大局,而且对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生产力布局调整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带动作用。

(一)开发建设进展顺利,加快发展时机成熟

为了开发利用好曹妃甸这一宝贵的深水资源,从1992年开始,我省就启动了曹妃甸开发建设的前期工作,组织专家、院士6000余人次进行了充分论证,完成了40余项科研成果。2004年底,国务院通过了包括曹妃甸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5年初,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2005年10月,曹妃甸工业区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2006年3月,曹妃甸开发建设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省委、省政府对曹妃甸开发建设高度重视,将其列为“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加以推进,曹妃甸的开发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各项基础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原则通过《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下一步将报国务院审批;《唐山港总体规划》(含曹妃甸港区)通过专家评审,省政府将于近期批复;《曹妃甸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审批,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基本编制完成。一个以港口、工业区、港城为框架的规划体系正逐步形成,规划将乐亭、滦南、丰南、唐海、芦台、汉沽、南堡开发区、海港开发区、曹妃甸工业区等九个临海行政单位,总面积5682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统一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打造曹妃甸新区。其中核心区域380平方公里,辐射区1000多平方公里。二是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曹妃甸已形成陆域面积40多平方公里。唐港高速至曹妃甸一级公路已全线贯通,大秦线至曹妃甸的迁曹铁路已通车运营,唐山至曹妃甸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已足可满足大规模建设需要。垃圾及污水处理工程将于近期开工建设。三是港口建设全面展开。2005年12月,25万吨级矿石码头已建成投运,累计接卸铁矿石1600多万吨;原油码头今年底通航;煤炭码头明年6月通航;液化天然气(LNG)码头前期工作正积极推进。四是重点产业项目陆续开工。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3月已正式开工;二十二冶钢结构项目正紧张施工。曹妃甸电厂两台30万千瓦热电机组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其他项目的前期工作正积极推进。

(二)注重科学规划,致力循环发展

2006年7月以后,根据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曹妃甸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市对曹妃甸开发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历史意义进行了重新审视,按照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要求对总体规划进行了重大调整。国家发改委又针对规划涉及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评估论证,邀请两院院士专家进行了咨询评价,进一步征求了国家有关部委的意见,对曹妃甸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重点等形成了共识。

根据总体规划,曹妃甸示范区将用2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以“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信息、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实现“能源、矿石等大宗能源原材料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功能定位。

规划将分阶段实施。初期起步阶段(2005-2010年),将完成规划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社会服务等基础配套设施一期工程建设,形成示范区基础和框架;完成铁矿石、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各专业码头、精品钢铁基地及关联的热电联产、新型建材等一期工程建设,启动原油储备基地、新型装备制造等项目。到2010年,示范区投资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港口吞吐能力将达到1.75亿吨,建成区面积约88平方公里。

中期快速发展阶段(2011-2020年)。建成铁矿石、煤炭、原油和液化天然气码头并达到规划目标能力;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发电厂等重点项目,启动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扩建工程。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左右。

远期完善提高阶段(2021-2030年)。基本完成规划区内填滩造地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建成我国北方国际性铁矿石、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等能源原材料主要集疏大港,年吞吐能力5亿吨;形成现代新型工业基地,单位GDP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富有水城特色的新型工业城市;达到国家生态城市建设标准。

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我市将着力打造以精品钢为龙头的钢铁、装备循环产业链、以大型炼化为龙头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循环产业链和以电力为龙头的热电和海水淡化循环产业链。围绕三大循环产业链,谋划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废弃物重复利用项目,如利用钢铁企业副产的煤焦油,发展煤化工产业;利用炼钢和发电废渣,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利用电厂余热实施海水淡化等。加快构建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标志,以港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为主导的曹妃甸循环经济产业网络。重点建立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四大管理控制体系。着力推进海洋环境保护、雨水收集和回用、大气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四项工程。

二、有关曹妃甸新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尽速创立适应我省沿海一线新区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为把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目标落到实处,加快我省沿海经济隆起带的迅速崛起。沿海一线秦、唐、沧三市积极谋划生产力布局加速向沿海推进,在各自沿海区域设立了新区,通过建立新区,解决沿海地区资源、生产要素不能有效整合、集聚,各自为政等问题,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建立一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目前有多种模式,具体做法各具特点:上海浦东的做法是将原行政区划撤并,建制新的行政区;天津滨海新区是采取过渡办法,组建了滨海新区管委会,制定《天津滨海新区条例》,赋予其制定规划并监督执行,管理大型项目安排、协调各行政区间合作等经济管理职能;宁波和舟山两市,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思路,推行港口一体化进程,对外统称“宁波—舟山港”,建立协作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两市关系由省政府协调,共同推进共建共享的大型基础设施和港口建设项目;厦门学习珠三角经验,在县区间互设工业园区,推行“飞地工业”,建立输出方和输入方的利益共享机制。

上述所有这些管理体制模式,除上海浦东外都不能彻底解决原行政区划间的利益掣肘,都还会遇到地方保护的干扰,仍需上级政府的干预和协调。目前,天津已有把滨海新区管委会转变为一级政府的动向。为抢抓机遇,减少周折,从根本上解决我市曹妃甸新区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对曹妃甸新区管理体制设置上借鉴上海浦东做法,直接赋予曹妃甸新区全面协调管理我市沿海一线经济、社会、行政的职能。

省委省政府应当尽快决策,并报经国家批准,设立曹妃甸新区管理机构,明晰权责,明确运行机制,尽速投入实际运作。

(二)恳请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曹妃甸功能定位。 曹妃甸具有地理区位、深水大港、资源组合和产业后发等多方面的优势,着眼于充分发挥其效能,综合各方面意见,我们觉得应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定位,逐步把曹妃甸建成东北亚航运枢纽中心、国际性精品钢材生产交易中心、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世界级化学工业生产基地。按此功能定位,应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建议“十一五”期间,曹妃甸除发展钢铁产业外,还应布局发展装备制造和化工产业。一是应尽早布局装备制造业。曹妃甸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区。目前,首钢京唐钢铁公司钢铁厂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在曹妃甸尽早布局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可以进一步完善钢铁产业链条,发展延伸加工,这也是落实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重大决策的需要。同时按国际惯例,港口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就应配套建设修造船厂。开港仅1年多的曹妃甸矿石码头,已累计接卸铁矿石1500多万吨,随着原油码头、煤炭码头、LNG码头的建成,曹妃甸的总吞吐量将达到5亿吨,进出港船舶会越来越多,建设修造船厂势在必行。二是应尽早布局石化产业。借助冀东10亿吨大储量油田和曹妃甸深水大港优势,在曹妃甸布局石化产业条件非常成熟。中石化两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正在加紧建设,将成为环渤海地区的国际性商业能源储备基地;中石油冀东油田大规模开发,将为发展石化产业提供有力度的原料支撑。在曹妃甸发展石化产业,油源充足,宜于就地加工,也可以为京津精细化工提供基础原料。

(三)恳请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给予曹妃甸相应的政策支持。

曹妃甸不仅仅是唐山的、河北的,更是全国的。随着开发建设的加速推进,迫切需要国家给予具体指导和政策支持。

恳请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给予曹妃甸新区相应的政策支持。比如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管理、产业规划和布局等方面。今年“两会”期间,3月6日,30名驻河北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递交集体提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比照给天津滨海新区的有关政策,给予曹妃甸新区和沧州渤海新区,这一提案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但仅靠政协委员呼吁还远远不够,省委、省政府应积极协调。

一是恳请国家批准在曹妃甸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投资基金。二是恳请国家批准设立曹妃甸开发基金,在一定时期内对曹妃甸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专项扶持。三是恳请国家批准在曹妃甸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支持招商银行、恒生银行、民生银行等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曹妃甸设立分支机构。四是恳请国家将符合曹妃甸产业规划和布局,但国家实行区域总量控制的部分行业新上项目,如电力、钢铁、石化等直接列入国家规划盘子,并由国家单独下达指标。五是恳请国家海洋部门将曹妃甸上缴国家30%的海域使用金,全部返还曹妃甸工业区,专门用于曹妃甸开发建设。六是恳请国家给予曹妃甸工业区从事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的一般纳税人享受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优惠。七是水资源匮乏问题一直是我市今后经济发展将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国家某些部门反对曹妃甸工业区上马的一种口实。据悉2008年奥运会还要从河北向北京紧急调水。但是河北省海滦河流域严重缺水,过去由于上级有关部门对京津冀配水体系安排不当,南水北调之后引滦济津的水量至今未回归唐山,在水问题上,我省水务部门应当将水资源平衡方案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将“引滦入津”的水指标全部或部分回拨给唐山。八是恳请国家批准设立曹妃甸保税港区,实施封闭管理,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四)建议尽快制定出台我省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配套改革政策和措施。

一是参照江苏、福建、山东、辽宁等省已出台的促进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配套政策,及时出台省对秦、唐、沧三个沿海新区的财税配套支持政策、土地使用及沿海发展的优惠政策。

二是制定实施关于鼓励省内各市到曹妃甸投资的税收分享政策。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鼓励省内各市将各自适合在沿海地区发展的项目放到曹妃甸发展,充分利用既有政策、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等优势,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全省沿海与腹地之间的互动与共进。

(五)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

当前,环渤海区域特别是京津冀区域正在加速崛起。我省唐山、秦皇岛、沧州等地处于环渤海核心地带。就唐山而言,与北京合作重点是承接产业转移,与天津则是优势互补,平等错位发展。面对共同的发展机遇,为实现上述目标,迫切需要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和京津两市,加快构建区域合作的协调保障机制,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一是建立区域内城市领导的高层协调机制。首先在省内建立唐秦沧港口联合协作机制,切实发挥好港口组合优势,承担起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在国家总体规划框架下,组建由国务院领导牵头,环渤海和京津冀区域城市参加的联席会议,对整个环渤海区域的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等重大问题进行统筹协调,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二是加快建设环渤海快速交通体系。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和部署,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京津唐区域内综合交通体系和网络建设。特别是加大力度,努力促进京津唐城际客运快速通道和临海高速公路建设,尤其应在“十一五”期间建设北京—唐山—曹妃甸的城际高速铁路,尽快形成京津唐半小时经济圈,进一步促进京津唐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构建中国北方区域经济增长极。三是统筹规划京津产业向唐山转移的有关事宜。请省加强与京津两市的协调,按照京津唐产业分工,统筹考虑土地、能源、人口、环境等因素,充分发挥唐山港口、资源、产业基础雄厚等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对接互动,更好地推动产业融合,形成京津唐更加紧密的循环协作关系。

唐山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曹妃甸新区工作要点(下发稿)

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

着力解决关键问题加快新区发展步伐

着力解决关键问题 加快新区发展步伐

唐山曹妃甸动力煤储配有限公司简介

加快工业园新区建设

发展唐山大地震

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思考建议

唐山市政协加快曹妃甸新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唐山市政协加快曹妃甸新区发展的几点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