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济南论文网

发布时间:2020-03-02 09:48: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全球化语境下儒家文化的价值解读

戎飞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支撑,研究中国文化必须首先着眼于儒家文化的探究。在全球化浪潮愈加高涨的今天,解读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的价值,进行全球视野中的文化思考,儒家文化价值主要有三方面,即伦理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修身价值,同时承载着中国文化巨大包容力和整合力。 关键词:儒家文化;价值;全球化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时发表了一个引人深思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他们把儒家文化提升到全人类生存的高度,从一个侧面见证中国儒家文化的价值魅力。在全球化互相融合互相碰撞的今天,本文拟通过解读中国儒家文化价值体系,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创新文化现代价值。

一、伦理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文化实质是一种伦理文化。儒家的入世情怀,使得儒者们积极探讨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伦理规则,包括君臣等级、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它强调三纲五常,儒家思想体系以“仁”为核心,孔子的“忠”、“恕”、“孝”、“悌”、“信”、“义”、“礼”、“让”的伦理观念都贯穿于“仁”字。当我国领导人意识到“全球村”的发展态势不可阻挡,坚持改 革开放,除了引进了其他国家的一些技术资金,西方不少生活方式也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伦理价值。

[1]“社会每处于道德危机时对传统价值的呼声越高。”当下发扬儒家文化的精粹,有利于抵御全球化带来的不良文化侵袭。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儒家文化的伦理价值不仅是民族性的,也是世界的。儒家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伦理思想,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人类要想在新的世纪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就应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寻求文明的共识,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在全球化语境下,只有提倡“有容乃大”“,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和而不同”的儒家思想.才能达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促进人类文明新的繁荣产生。“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体现了儒家的和合人文精神,能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新事物的发展。新加坡的发展就吸取了儒家文化的价值。提倡种族与种族、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和谐,使占人口77%的华族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精神,保持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2]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历史短暂,缺少文化积淀却能够快速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够吸取各种文化,几乎每一种文化都能在美国找到立足之地。而且好莱坞电影能够反映或表现全人类的伦理思想。众所周知,美国好莱坞作为电影王国在世界所向披靡,而好莱坞的电影人大都不是美国人。在美国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时期,“喜剧之王”卓别林是英国人,还有“瑞典女神”嘉宝等,正如一些电影评论家说美国电影霸业是外国人打来的。真正厘清“和而不同”和全盘接受,以文化自觉意识建立“和而不同”地文化共存机制无疑有益于提升自己的民族文化。

1

二、教育价值

毋庸讳言,西方教育创新如火如荼,而我国教育事业相对还处于落后的态势。当西方国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时,我们更要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博取众长,以文化自觉性,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事业,使之真正达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以思想家、教育家的角色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对象上,提出“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第十五第三十九章》),即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孔子的学生中就是各种阶层的人都有,如贵族阶层的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平民出身的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还有“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等。孔子的学生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推动了社会进步,在教育史上甚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教育方法上,提出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不仅教以文化知识即“文”,强调实践能力即“行”,还培养高尚品德即“忠”和讲信用即“信”。儒家的教育体系不仅强调学习知识,也看重如何修身养性。这对我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有一定启迪意义,即不仅要求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更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学习方法上,提出“不耻下问”,谦虚好学、博取众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说自己深得儒家文化熏陶,这不能不说是个启示。儒家教育思想在现代的价值一直应备受关注,上述的教育思想无疑可以应用到我国教育改革中来。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走向改革之路,文化教育也置身其中,但最重要的是在保持本民族优良传统的前提下,借鉴他国的教育理念。在这一方面,美国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美国大学深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有很多可以拿来作为己用,在孔子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一直推崇“个性教学法”鼓励标新立异,张扬个性。例如在哈佛大学的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某一问题的同时,忽然有学生打断老师的话对其某一点提出质疑已成为哈佛司空见惯的事。教师喜欢这种个性而激进的讨论方式,而在中国此种现象很可能具有不尊敬师长的嫌疑。

三、社会价值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21世纪里,如何总结全球性治理因素,使本土和全球之间作良性运动,是摆在每一个国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西方社会倡导乐身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如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阿喀琉斯;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是对集体的弘扬,如中国古代神话女娲补天、抟土造人。儒家文化的群体意识和全局观念,在亚洲一些国家被应用到国家建设当中,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总结新加坡现代化取得成功的经验时说:“促使新加坡成功的其中一股动力是:大多数的人民,把社会利益和重要性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这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社会比个人更重要,家庭是最重要的单位,把所有的家庭组合起来,就形成一个社会。”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集体主义”得到凸显。儒家的“仁”推及到政治上为孟子思想核心“仁政”,例如中国在处理台湾问题上坚持和平解决为首要选择,是“仁政”思想的投射。“仁”推及到处理国与国关系上表现为和平思想。孟子提出“仁政”的同时反对不义战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英国哲学家罗素称中国是一个不愿打仗的民族。中国的爱好和平,有利于维护世界稳定,推动社会进步,从而促进全球化进程。把儒家所提倡的“仁”推广到全球,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地区之间的冲突,维持全球稳定。“虽然从发生学上来看,儒家与农业经济、官僚制度、家族社会有密切关联,深深扎根于传统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但既不能把儒学 2

简单还原为家族主义、官僚主义、反商主义,而且也不能认为社会根柢被摧毁,儒家思想就因此丧失了它作为人文关怀和伦理宗教的意义,这些关切和意义与现代世界仍然相关。”[3]“仁”推及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指出“数罟不入跨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斤斧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大力实施环境保护政策,足以见证“天人合一”的现代价值及先哲们深邃的智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儒家对“中庸”的诠释不谋而合,中庸的主旨在于做事为人都要适中,不可偏激,山东大学的丁冠之教授指出,儒学致力于寻求“中庸”实则是为了保持平衡。儒家尤其汉儒认为人与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万物都有其运作的规律。“这对今天人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人过分地从自然索取而不顾其内在和谐, 从而造成自然资源的匮乏、环境的破坏、人的生存环境恶化等, 都有警诫作用。”[4]

四、修身价值

当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意识到追求精神性的享受,自觉地从儒家思想中寻找修身的要义是明智的。《论语》中提出“恭宽信敏惠”饱含了很多值得思考和实践的东西。在物欲膨胀的今天,拜金主义、金钱崇拜使很多人迷失了自我,从低层边缘的小人物到国家干部省长副省长的大人物,无独有偶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轨道。而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探究儒家的修身价值即使做不成“伟岸的儒者”,对于个人修养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中国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素质修养,而这门课程的设置离不开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宣讲。前国家图书馆馆长、研究世界宗教的学者任继愈说,儒学的核心精神在历史上已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两极化的发展,现在到了中国文化第三次复兴的时候了。这不仅仅是一种学术上的思维,我们需要把它付诸行动。”而这种付诸行动更需要在作为传承文明的关键场所高等学校实施,把儒家中有意义的营养灌注到当代大学教育中来。至于修身的具体做法,儒家原典中也有论述,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等。

儒家文化产生于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百家争鸣”阶段,自汉以后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处于独尊地位,经受了种种文化、时代的挑战和考验,并不断得到发展,这证明了儒家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儒家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汇了别的文化成果,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需要我们潜心探究,为全球文化的和谐建构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来.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新明.儒家文化的价值透视[J].西安:华夏文化,2001,(3).

[3]杜维明.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4]张学智.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作者简介:

戎飞,山东临沂人,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为07级外国文学研究生。 电话:15314102169 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10# 3

论文网

各类论文网

高效论文网

万方论文网

免费国外论文网

雨泽论文网

400论文网简介

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网

论文网有用网站

淘淘论文网四面楚歌

济南论文网
《济南论文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论文网论文 济南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