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城镇初中生学习行为调查报告(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11:07: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城镇初中生学习行为调查报告

目的和方法: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学生的学业水平既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外部因素决定的,更是由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和学习行为等内部因素决定的。现代心理学从复杂学习行为形成的因素去分析研究学习历程,认为不同心理状态的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中,采用不同方法学习不同材料的不同学习表现,是破译学习之谜的基本途径。可见,作为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习惯、方法的有机综合体,学习行为是学生达到成功学习的中介,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行为水平,就成了我们籍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业水平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学习行为调查的目的正在于透视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探究其成因,并寻求优化其学习行为的教育对策。本研究选择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1.问卷设计。

我们将学习行为分解为

一、二两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与方法2项。其中前者包括学习热情、学习意志2项二级指标;后者包括学习计划性,课内学习状况,以及练习、复习和考试状况,以及课外学习状况4项二级指标。

围绕

一、二两级指标,我们设计了学习行为调查问卷测量表。其中,学习热情和学习意志两个指标各设了10题,学习积极性指标共设了20题。学习习惯、方法指标共设了30题,其中学习计划性指标设5题,课内学习状况指标设7题,练习、复习和考试状况指标设

1 13题,课外学习状况指标设5题。为了确保调查的信度,我们还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难免的一些小错误,在问卷中穿插了5条测谎题,要求学生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在开始正式调查之前,我们还将问卷进行了几次试用和修订。

2.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是某县城普通中学初二学生,其中男生111人,女生114人,合计225人。我们认为,该校作为一所县城普通中学,其学生的学习行为状况具有一定代表性,而初二年级又是初中的中介年级,这就使我们的调查分析结果更具指导意义。

我们采取了先定性、后定量、再定性的分析方法。首先,我们设定了好、中、差三种状况,相应地给每一个问题设计了3条答案供学生选择。然后,将上述好、中、差三种性状逐一量化为2分、1分和0分。在此基础上,根据问卷中题目分布的比例,我们又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评分标准,并将这些量化标准重新定性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最后,将受调查学生先合并,再分成男女生、优差生等几组,逐一统计出了每一项调查指标的具体人数及所占比例。优差生的分组方法是,将全体受调查学生当时的学业成绩进行排序分析,以均分90分以上者为优生组,均分40分以下者为差生组。此外,全部数据统计过程都采用微机处理,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无误。 结果与分析:

从测谎题的检测结果看,参测人数225人,有效答卷为214份,有效率达95.11%。优生与差生相比,各项指标的优势都十分明显。

2 分析显示,优、差生学习行为总体水平的良好率分别为17.65%和0,优生高出差生17.65%;一般率优生与差生分别为64.71%和13.33%,优生比差生高出50.38%。这说明本次调查的信度良好。

简单地分析一下调查获得的数据,我们发现,城镇初中生学习行为整体水平较低,情况相当严峻。受调查学生学习行为的整体水平的优秀率为0.44%、良好率为3.56%,累计不超过5%,一般率为36.8%,而较差率则为54.22%超过了半数。综合各方面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

一、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深入地透视学生的学习心理,深刻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

问卷调查显示,一般情况下,学习积极性各项指标中,学习热情指标比较明显地高于学习意志指标。虽然优秀率累计仅高出2.11%,但一般率却高出了12%。优生学习积极性各项指标高低优劣的分布特点与一般情况有所不同,学习意志指标高于学习热情指标。虽然其学习热情指标与学习意志指标相比,良好率高出11.77%,但学习意志指标的良好率和一般率累计却高出学习热情指标11.56%。

普通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需要和刺激是动机和热情产生的动力,意志则使这种动力得以保持和发展。因此,学习热情和学习意志组成了学习的动力系统,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学习水平的必要前提。但从初中生的特点出发,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由于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生活的目的并不十分明确,

3 因此,缺乏长远的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的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教师、家长们普遍反映,大多数初中生的学习动力似乎仅仅出自教师、家长的压力,学习的内驱力严重缺乏,在学习中显得非常被动。有鉴于此,我们应该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确立坚定的信念,从根本上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在这一过程中,又要十分重视工作的实效性。对初中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一定要针对其年龄特点,避免空洞的说教。

提高初中生学习积极性的工作更要持之以恒,因为学习意志对学习热情的维持和发展的作用不容低估,这从优生学习意志水平相对较高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得到验证。男生的学习意志指标略优于女生。虽然优秀率和良好率(男生分别为0.9%,6.3%;女生分别为0,8.77%)累计两者水平相当,但一般率(男生为26.13%,女生为18.42%)则高出7.71%。女生的学习热情指标略优于男生。虽然优秀率和良好率(男生分别为0.9%、9.01%,女生分别为2.63%、7.86%)累计两者水平相当,但一般率(男生为31.53%,女生为36.845%)则高出5.31%。

调查还使我们了解到,有些男生学业成绩虽然比较差,但知识面却比较广泛,或者在某些方面(如操纵电子游戏机)表现出较强的能力。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尽管兴趣易分散或有某种特殊的爱好,是造成一些初中男生学习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又是由其心理特点决定的,是一种十分自然的现象。我们应该采取堵导结合的策略,一方面对其加强控制,另一方面应因势利导,帮助他们逐渐地把注意力转移并集中到学习上来,把某些特殊的爱好与学习结合起来,

4 并以学习为中心发展其它兴趣。对这类学生如教育得当,往往就会发掘出其巨大的学习潜能,造就出某种特殊人才。调查发现,女生与男生相比,课内学习状况指标优势比较明显。其中,优秀率(男生为21.62%,女生为31.58%)高出9.96%,良好率(男生为13.51%,女生为14.91%)高出1.4%。我们认为,因为男生一般比较调皮,不太“听话”,而女生一般比较温顺、“听话”,所以女生在课内能够得到教师的关顾。但这是我们必须注意加以改进的。

身体素质状况也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注意到,除了可能普遍存在于男生和女生中的生理缺陷和智能落后等因素外,对于初中女生来说,还面临着因初潮来临这一生理剧而形成的心理失衡。初中女生学习意志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除了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偏见的影响外,与其进入发育后心理上可能存在的焦虑不安有关。对此,家长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和理解,要给以特别的关心和指导,帮助她们顺利地渡过这一关键时期,避免由此产生长远的不良后果。

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优化学习行为的关键。

调查显示,一般情况下,学习习惯、方法指标略低于学习积极性指标。其中,优秀率(前者为0.89%,后者为0.44%)低0.45%,良好率(前者为5.78%,后者为4.44%)低1.34%,一般率(前者为40%,后者为34.11%)低5.89%。优生学习习惯、方法指标与学习积极性指标相比,却显得异常地低,其中良好率(前者为29.41%,后者为17.56%)低11.76%,而在一般情况中,优秀率与良好率累计仅低

5 1.83%。各方面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学习习惯、方法是初中生学习行为中的薄弱环节,学习习惯、方法水平偏低,是造成初中生学习行为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这对差生是如此,对优生更是如此。这就深刻地警示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行为水平,就要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改善其学习习惯、方法,而后者显得特别重要。

在学习习惯、方法各项指标中,课内学习状况最佳,学习计划性次之,练习、复习和考试状况又次,课外学习状况最差。分析结果显示,课内学习状况指标与学习计划性指标相比,优秀率(前者为11.56%,后者为26.67%)高出15.11%;课内学习状况、学习计划性等指标与练习、复习和考试状况指标相比,优秀率分别高23.56%、8.45%,良好率分别高5.79%、7.13%;课内学习状况,学习计划性,练习、复习和考试状况等指标与课外学习状况指标相比,优秀率分别高26.23%、11.12%、2.67%,良好率分别高12.44%、13.76%、6.65%。

影响学习习惯、方法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探讨教育因素和环境因素。

1.教育因素的影响。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书写习惯,不仅书写姿势、书写格式不正确,倒笔顺、误用标点的现象也很严重。许多学生练习、考试书写潦草,随意涂划,考试中往往重视“大题”、忽视“小题”,不懂得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按思维的基本规律办事。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与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关系外,主要是由教育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小学教育的缺陷和不扎实。其次是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对

6 小学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不落实。造成学生学习计划性不强的直接原因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因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势产生较为持久改变的历程。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的持久发展。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养成,正是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为其成功地进行学习,为其获得深远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因此,我国自古就有“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之说。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要牢固确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的思想,以教法适应学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多作指导,并通过严格的训练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环境因素的影响。

课外学习水平普遍特别低下,是学生学习习惯、方法方面最严重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脱节现象相当严重,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是家庭环境。一些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醉心于低层次的文化享受,形成了对子女发展极为不利的家庭文化氛围。还有一些家长则潜心于自身事务、事业之中,对子女采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态度,形成了“准单亲家庭”和“准孤儿”。至于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就更大了。最普遍的现象是,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但对子女教育的知识却极度贫乏,或简单粗暴、或溺爱庇护,使学生很难形成有效的课外学习。社会环境因素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由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的波动,特别是文化环

7 境的混乱现象,这种影响往往是极为有害的。我们发现,经常留连于电子游戏机厅、录像厅和租书摊之间,几乎是所有学业不良学生的共同特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协调和联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三、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习惯的互动性及其对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意义。

学业不良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各项指标高低优劣的分布特点与一般情况也略有区别,课内学习状况指标低于学习计划性指标。虽然其课内学习状况指标与学习计划性指标相比,良好率(前者为0,后者为6.67%)高出6.67%,但优秀率良、良好率和一般率累计却低13.33%,低于一般水平。

我们认为,尽管学习困难的最初动因也许是智能落后或学习习惯不良,但导致学习困难得以发展和强化的则是学习积极性的减弱和丧失。课内学习水平极低,是学业不良学生最显著的特点,这就与其严重缺乏学习积极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学习困难最初总是暂时的,但教师却往往因此对这些学生产生了不良印象,这种不良印象又十分自然地发展成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忽视或歧视,造成了一系列的学习机会不均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困难学生往往很少能得到教师的关顾,很少有上课发言的机会。又由于目前城镇初中班级学生数每每都在55人以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本来就很少,而学习困难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就少之

8 又少了。这就又造成了学习困难学生课内学习积极性的减弱和上课注意力的分散,终于导致了课内学习效率严重低下,形成学业不良。课内学习效率严重低下还造成了这些学生的作业错误特别多,不能按时完成,这又招致了一些教师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大量的“惩罚”性作业,产生了语文课上补做数学作业、数学课上补做英语作业、英语课上补做语文作业的行为“怪圈”,带来了学生学习负担的差异和新的学习机会不均等。而在这种情况下,课内学习效率就更无从谈起了。所有的这一切,又造成了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长期评价不高甚至过低的问题。初中生的良好性格和意志特征尚发展不足,学习上的屡战屡败很难使他们还能坚持做到败而不馁,加之教师对他们的怀疑和轻视,更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丧失殆尽了。

由此,我们可以把学业不良学生形成的过程归结为两类:一是从难学、不会学到不愿学,进而更不会学;一是从不愿学到难学、不会学到更不愿学。总而言之,学习积极性可以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促进学业水平的提高,进而又促进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反之亦然。它们之间是彼此消长的、互动的。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体会到,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具有针对性。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不同原因入手,对症下药。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习惯的互动性还提醒我们,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又必须具有综合性,要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明智的。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生学习方法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1

关于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农村城镇初中生学习行为调查报告(版)
《农村城镇初中生学习行为调查报告(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