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接武汉城市圈的战略思考—团风县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9: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接武汉城市圈的战略思考—团风县

[2009-10-14]作者:[廖普贤]

继国家批准建设武汉城市圈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最近国务院又通过了中部崛起规划,决定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纵两横”经济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新一轮开放开发的“两圈一带”总体发展战略。团风同时处在武汉城市圈和“两纵两横”经济带核心区域,应深入领会和掌握国家和省的总体发展战略,立足县情主动对接,促进我团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对接武汉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团风对接武汉,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团风作为“两纵两横”经济带和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以观念对接为先导,以产业对接为核心,以机制对接为保障,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生态和劳动力优势,深入挖掘发挥“中国中部钢结构基地”、“楚天建筑之乡”、“湖北纺织之乡”、“绿色生态团风”四大名片效应,加快推进与武汉城市圈产业体系的对接和配套。基本原则:

(一)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作分工,错位发展的原则。湖北省委、省政府已于2006年组织编制了《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并于2007年2月启动实施。这为团风全面对接武汉城市圈指明了方向。因此,要坚持规划先行,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圈的市场空间,在配合武汉现代制造业中心的基础上,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扬“长”壮“短”,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着眼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相互映衬而又自成一体的产业链条。切实避免重复建设、产业趋同现象的发生,从而实现错位发展。

(二)必须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推进,项目深化的原则。强化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创建平台等方面的作用,政府各组成部门要主动承担对接责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城市圈各城市政府部门的联系,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推进、企业主动、各方联动的对接格局。

(三)必须坚持市场运作,企业主体,资源共享的原则。注重运用产业、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杠杆,主动创造条件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按照产业价值链和产业聚集的客观规律,不断探索完善产业转移的财税分享

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消除产业转移中的体制障碍和行政壁垒,建立和发展区域间合理分工协作关系,支持延伸和拉长产业链。同时,采取行业准入、差别电价等政策制约不合理产业的转移和发展。

(四)必须坚持立足县情,突出特色,产业互动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团风区位、资源、市场、产业、人力等比较优势,促使团风与武汉优势互补、相互间的产业有效对接。必须有甘当配角的意识,苦练当好“配角”的本领,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团风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为基础,以武汉城市圈核心区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为依托,推动产业集聚。

二、明确思路把握重点有序实施对接

明确思路,就是要对团风对接武汉城市圈作出科学定位。

1、绿色农产品主生产加工基地。瞄准大武汉,发展纯天然、无公害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延伸主导农产品的产业链,把团风建设成武汉、黄石等重点城市的“米袋子”、“油罐子”和“菜篮子”。

2、现代制造业协作配套车间。加强主导产业与武汉优势产品的协作配套,充分利用武汉的产业优势,搞好产业配套服务,发展与之相配套的项目,开发下游产品,催生一批配套产业。

3、区域性物流连锁配送副中心。面向大武汉,构建大市场,搞活大流通,逐步使团风成为武汉城市圈辐射鄂豫皖赣四省的区域市场和物流配送副中心。

4、都市居民近郊休闲度假村。通过加强旅游资源整合,使团风成为武汉城市圈名符其实的休闲度假村。

5、高新技术的实验室。积极组织团风的企业主动接受 “武汉中国光谷”的科技辐射,与武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协作关系,对研究成果实行先试、先用,加快团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体应在五个方面搞好对接。

(一)实施政策体制对接。武汉市在制定总体方案的同时,按照具体化、模块化的工作要求,适时编制了5个专项规划、6个配套政策性文件、5个重点工作方案、3年行动计划、1个重大项目清单,简称“56531”实施框架。团风要认真研究领会其总框架的基本定位,抓紧编制团风的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赢得宝贵的改革试验先机。

(二)实施基础设施对接。武汉城市圈发展方式是统筹区域、城乡发展。团风要按照这一发展规划,加强与城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的协作,积极开展相互间的全面对接。一是完善团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同时制定各项具体单项规划,在基础设施和空间布局上与武汉实施无缝对接。二是以《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按周边8市1小时左右经济圈的构想,谋划团风交通道路建

设规划,通过补疏加密,进一步加强道路建设,形成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通过拾遗补缺,加快连接线路和站场建设,尽快实施武汉新港团风作业区建设,使各种运输方式更加紧密衔接;通过减滞增畅,抓紧团风出入口路建设,实现与武汉的道路交通对接。三是促进与武汉的电信、广电、计算机网络融合,积极争取与武汉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并网,实行圈内同网同价和“一卡通”;以推进电子政务为突破口,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与武汉市政务网、招商网和旅游网三个网络平台对接。四是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完善电网布局,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步伐;加强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五是以打造宜居环境为目标,以推进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建设为重点,把团风建设成武汉城市圈最佳生态宜居城市之一。

(三) 实施行业产业对接。一是实施工业园区对接。重点加快团风城南工业园、城北钢构产业园、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二是实施工业对接。积极承接武汉钢构企业的转移,进一步做大做强钢构产业;以新型建材为重点,利用但店等乡镇的石材资源和丰富的黄砂资源,大力开发节能型建材、异型板材、免烧砖项目;发挥团风建筑业优势,鼓励建筑业整合资源,发展壮大湖北山河建工集团,提升“山河”建筑业品牌,全力打造中国建筑之乡;加快技改步伐,努力提高棉纺织加工及印染后整理水平,依托武汉和城市圈大型服装企业,开展代加工业务;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兼顾发展医药化工和电子电器产业。三是实施农业对接。以《武汉城市圈农业产业一体化实施方案》为指导,以特色为核心,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不断加强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积极推广品牌农业、订单农业,推动传统农业经济模式加快向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转变,让团风农产品更多更快地进入武汉市大型超市和连锁仓储。四是实施服务业对接。努力发展金融业,适应市场化要求,推进银企合作,营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信用环境;改造提升信息服务业,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服务,构建“数字团风信息平台”;突破性发展旅游业,以打造都市市民旅游度假村为目标,以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展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古色历史人文旅游。

(四) 实施各类市场对接。

1、商贸市场对接。《武汉城市圈商业连锁经营实施方案》规划了建设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出口市场和专业市场等五大市场体系。团风应以商业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连锁经营的模式,发展商贸物流业,打造物流连锁配送副中心。

2、金融市场对接。按照城市圈内

实行同城结算的需要,加快武汉区域性票据中心市场和一体化大额结算系统建设;打破银行贷款的地域性界限;加快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探索新型金融工具,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3、商品原材料市场对接。提升县城商贸流通业的综合实力,主要建设黄商团风购物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引进武汉商贸龙头企业来团风开展连锁经营等;积极推进区域专业市场的建设,结合“万村千乡”、“双百工程”等项目,重点建设团风蔬菜批发市场、总路咀鲜鱼批发市场等,形成面向武汉辐射全县的商贸流通网络;建设承接武汉辐射中西部的工业原料市场,重点是依托武钢集团建设好武汉新港团风钢材大市场。

4、人才和劳务市场对接。积极与武汉培训机构合作,加快人才、劳动力培训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实现人才的交流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在武汉设立人才引进和劳力输出工作站。

(五) 实施社会事业对接。《推动武汉城市圈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意见》,确定了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社保、信息等8项社会事业资源联动共享实施方案,重点建设8个“联合体”。团风应在这8个方面作好准备。科技方面,重点是加快融入城市圈的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文化方面,重点是研究利用武汉的艺术表演团体和场馆资源、广播电视网络资源、出版发行资源、电影放映资源,加快培育独具特色的文化市场主体。教育方面,重点是加快探索建立与武汉城市圈教育协作、共建联动的组织协调机制,积极引进武汉高校来团风建立分部,或职业教育学院。卫生方面,重点是探索与武汉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急救网络体系及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医院资源共享机制。体育方面,重点是争取申办国家高新技术体育产业和休闲产业园区,推动体育资源共享。旅游方面,重点是推动建立一体化的旅游大市场和旅游会展业工程,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相衔接。社会保障方面,重点是探索与武汉建立一体化、统筹城乡就业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体系、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防灾减灾和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等。信息方面,重点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武汉城市圈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资费一体化。

三、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对接武汉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恢复运作团风县对接武汉城市圈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驻汉办事处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责任单位联络员制度;各责任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制定专项改革方案和具体的实施办法;研

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和工作措施。

(二)、明确责任分工。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对接办)要加强与各责任单位的协调配合,认真谋划和制定对接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并对重点改革事项实行项目管理。县直各部门要加强与省直和武汉市各对应部门的衔接互动,尽快启动和实施一批合作项目。各乡镇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制定对接武汉城市圈的工作方案,加强产业对接,组织对外招商。县工商联、钢结构协会等各行业协会要加强与武汉各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促进企业间的互利合作。

(三)、规划牵引重点突破。按照总体方案和实施框架的部署,武汉市制定了2008—2010年行动计划,其中涉及到9大领域38项改革任务。2009年改革试验工作计划中,省级管理的重点改革项目涉及6大领域、20个专项、41个子项。团风要以规划为牵引,找准对接的切入点,实行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对接。

(四)、强化项目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重大项目清单,共列入启动项目177项,投资总规模12874亿元。2009年试验区重大项目共156个,项目总投资528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982亿元。同时,从今年起每年省政府集中3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以改革创新引领建设发展的综合项目。团风要紧盯项目清单,每年调整争资争项工作计划,建立重大项目责任制和运作时间表,并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五)、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高层互访机制,每年组织两次武汉与团风领导层互访活动。借助团风县与洪山区结为友好县区的平台,密切沟通联系,拓展合作领域。加强政策研究和产业联姻,增强对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武汉地区的各类会展活动,认真组织联合省直部门和武汉市开展各类专项推介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邀请武汉地区及城市圈内的知名企业家来团风考察、调研和投资洽谈,推进两地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搭建武汉企业与本地企业的沟通合作桥梁。

(作者系团风县政协主席)

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基础设施

融入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港口建设

武汉城市圈的发展

大力推进政策对接积极承接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城市圈

六个“一体化”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

关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立法思考

咸宁市融入武汉城市圈情况调研报告

对接武汉城市圈的战略思考—团风县
《对接武汉城市圈的战略思考—团风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