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集体访的成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2 17:58: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集体访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农村稳定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信访总量有所上升,信访形式由个体访向群体访转化,群众集体上访明显增加。要把有效控制和正确处理集体访,作为当前维护农村稳定的一项重点,认清形势,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

一、分析成因,找准症结

••••综合分析引发农村集体访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中突发偶然性事件是引发集体访的导火索。当前,随着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呈现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利益主体之间矛盾增多,主要表现为干群矛盾、民间纠纷、干部之间矛盾、宗族派性矛盾等形式,协调处理难度较大,客观上增加了发生突发事件的必然性;同时,有的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等方面不适应变化了的农村新形势,缺乏驾驭工作全局、协调处理复杂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甚至官僚主义严重,对于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重视、不处理,使各种矛盾越积越深,由量到质逐步积累急剧暴发,极易酿成突发事件。给农民群众在精神上带来打击、在物质上带来损失,农民群众感情比较淳朴,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遭受突发事件刺激,情绪容易激动,一时很难冷静,或是处于维护群体利益,或是处于对个体利益受损者的同情、义愤,往往集体上访,以此要说法、讨公道。

••••2.上访群众存在“造势相压、以求速决”的心理预期。一些信访问题比较复杂,解决时需要有一个过程,但群众对解决问题的时限和结果期望值较高。上访群众受“法不责众”的侥幸思想和“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心理预期的影响,认为只有群体上访才能引起重视,只有采取过激行为才能使问题尽快解决。在这种心理预期的影响下,农民群众往往以集体访的形式上访,采取围堵党政机关、刷写横幅标语、纠缠有关人员等手段向党委、政府“施压”,以求尽快解决反映的问题。

••••3.别有用心的人幕后操纵。农民群众集体访的组织性、预谋性较强,都由少数人组织、煽动。集体访涉及上访群众的群体利益,而操纵者大都有个人目的和个人恩怨,或是党委、政府的某项工作、政策有损自身利益,煽动群众共同顶抗;或是对某位干部有意见,想靠民声民意把干部搞垮;或是对基层组织不满,以组织上访给基层组织添乱、抹黑,破坏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操纵集体上访者按其行为特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阵前急先锋”,这种上访人事事冲在前,公开串联甚至集资上访,目的也敢于公开化,气焰嚣张,往往作为代表直接与接访人员对话;一类是“幕后黑军师”,这种人碍于面子或不便将矛盾公开化,在幕后遥控指挥,有时虽然做通了直接上访人的工作,但经“幕后军师”挑拨后又出现反复,致使上访事件很难平息。

••••4.初访处理决策失误、方法不当。除发生突发性事件外,群众上访都有一个由个人访到群体访、由基层访到越级访转变的过程,即使是初访为集体访也有个苗头。对初访的决策失误、方法不当则会激化矛盾,引发更大规模上访。一是群众上访发生后,不能及时做出反应,迎头做好工作,不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二是不能分辨群众上访的性质,特别是对群众有理要求下的“个人目的”看不清、抓不准,草率拿出处理意见。三是为控制事态,迎合落后群众心理,做出无原则承诺,或答复问题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助长群众上访的心理预期。四是不注重研究工作策略,或因干部心里没底,自觉理亏,采取压制的方法,不敢接触群众;或因干部里有根、态度蛮横,扬言“爱到哪告到哪告”,不做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反而激化矛盾升级。

••••

二、把握原则,务求实效

••••农村各类集体访成因复杂多样,协调处理难度较大,要在工作实践中注重总结经验,

摸索规律,坚持和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提高处理集体访的实效,掌握维护农村稳定工作的主动权。

••••1.制订方案要迅速,干部思想要统一。集体访发生后,有关领导要主动接触群众,把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搞清楚,认真研究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在疏导人流、维持秩序的同时,多做疏导教育工作,不要使矛盾激化,尽量就地解决问题。在研究工作方案的过程中,县乡村干部对群众反映问题的性质、解决的方法,要统一思想,形成一致意见。在处理上访问题过程中,有的群众为达到个人目的,采取下“压”上“激”的方法,以县领导的“表态”压乡村干部“就范”,或以乡村干部的“敷衍”激发县领导“重视”,企图通过上下挑拨在领导之间制造矛盾。县乡村领导在形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要针对问题处理过程及时进行沟通,一个声音对群众,不要轻易无原则地承诺,以防授人以柄,让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 ••••2.事件真相要摸清,关键人物要抓住。群众上访总是事出有因。接访人员要通过群众反映问题、基层干部介绍情况、实地调查等多种途径,深入细致了解引发集体访的导火索、组织过程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以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摸清事件真相,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在解决处理过程中,要抓住操纵者,重点做好“领头”的工作。要分析、研究操纵者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其真实目的,采取有效方式,攻破其心理防线。一要晓之以情,抓好正面说服教育,对其进行劝导。二要揭之以短,直接点出其操纵上访的真实目的或其以往劣迹。揭其老底,杀其锐气。三要压之以法,用法律法规震慑骨干分子,并适时适度依法处置。通过做好重点人的工作,发挥其“组织”作用,缓和情绪,平息事态。

••••3.选派人员要得力,开展工作要耐心。有些群众集体上访反映的问题就地解决困难较大,需要从有关部门选派人员组成工作队,实地进行调查核实。处理群众集体上访问题政治性、政策性较强,要选派素质较高的人员开展工作。一要有很强的宗旨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群众,在感情上重视群众反映的问题。二要有农村工作经验,了解农村各种矛盾利益关系,善于做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三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善于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重点化解,促进问题的解决。四要有较高的政策、法律水平,能够依法调处矛盾。五要心正嘴严。在处理群众上访问题时处以公心,实事求是,在没有正式结论前,不发表个人意见,以免引发事端。解决群众集体访反映的问题相当复杂,办案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工作一定要有耐心。面对群众的过热过激言行,要冷静对待,让群众把话说完,感受到干部是真心想为他解决问题,增强彼此信任感;即使群众出言不逊,也要有肚量,保持高姿态。在调查处理过程中。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一个细节,抓紧调查核实,及时处理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要通过深入群众,细心体察群众情绪的变化,超前做好化解、控制工作,防止在问题未解决前重复上访。

••••4.问题定性要准确,答复态度要明朗。群众通,过集体访反映的问题比较尖锐,接访人员要本着对工作负责、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及时予以准确的定性,拿出正确的处理意见,给群众明确答复。对于能够解决的合理要求,要尽量解决,明确完成时限,让群众放心;对于因客观条件所限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做好解释工作,让群众理解;对于不合理要求要坚决予以回绝,坚持按法律、法规办事,对原则问题不能有丝毫含糊,观点要鲜明,话要说到位,使上访群众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政策规定以外的“奢望”,以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和党委、政府的权威。

••••5.群众行为要分清,事后处理要有别。应当肯定,群众集体上访反映的问题大部分是正确的、有理的,大部分群众信访行为是守法的,是对党委、政府的信任。但确有个别不法分子,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借助群众的良好意愿,抓住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的错误或失误夸大事实,大做文章,致使比较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该上访的问题升级化,可以从速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对上访群众的处理上,要把大多数群众参与行为与少数操纵者的违法过激行为区别开来,保护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提

出建议的积极性,坚决依法严厉打击策划、组织的头面人物和骨干分子,在农村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某市群众集访现状、成因及对策

14 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的难点、成因及对策建议

农村困难户的成因及脱贫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对策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群众集体上访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集体上访和联名写信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学不公平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成因及对策

农村集体访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集体访的成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