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一家长会材料 给家长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03 21:28: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给初一家长的十条建议(摘自中国教育在线)

初中时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孩子刚进入初一,不仅要面临一个全新的外界环境,而且也将面临青春期,这是人生生理和心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状况下,学习,交友等方面难免会出现诸如压力大,成绩起伏不定,早恋及网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多数孩子并不能独立并妥善地解决,家长要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孩子最有力地支持,使孩子少走弯路,发展的更好。因此我们在此提供给初一年级家长一些建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话

进入初一这个陌生的环境,又面临身理、心理上的变化,孩子可能有很多想法,不管是学习上的压力,还是对新老师新同学的看法,家长都要耐心听孩子讲述,千万要避免因为工作繁忙的缘故,对孩子讲的事心不在焉或是不屑一顾,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不被重视,孩子由于年龄和阅历的缘故,有时对人和事的看法难免会有些幼稚及片面,家长不要一味站在大人的角度对孩子讲的事情加以批判或指责。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想法,和孩子探讨,给孩子一个民主的环境,然后给予一些恰当的指导。 二、家长要学会交流

这里的交流包括家长和孩子间的交流,家长和老师间的交流,以及家长和家长间的交流。不管是那一种交流,前提都是家长要抱着平等和信任的心态。家长要倾听孩子,更要经常与孩子交流。要在一个公开、民主的环境里,跟孩子交流他的学习,交流他的交际。在孩子的学习方面,适时关注他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发现问题要共同讨论,而不是训斥。切忌一味的训斥,那只能让孩子放弃交流的机会。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也很重要。孩子有相当一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与老师的接触也远远多于家长,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家长能更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且也能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出现的问题,探讨出解决的对策。同时,家长与家长间的交流也不可少,与别的家长交流可以了解其他孩子的状况,明白自己孩子的发展,而且还可以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从而相互提高与改进。 三、家长要善于发现并欣赏孩子的优点

孩子的进步不光是学习方面的,在与同学及老师的交际中,孩子好的态度和行为也应该是家长欣赏的对象。家长要尽量多与孩子相处,发现孩子的优点,要及时表扬,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四、家长要合理对待孩子的错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很平常的,况且刚进入初一的孩子在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特殊。家长要分清孩子的错误。如果孩子的错误是学习和心理方面的,而不是品行、道德、人格上方面的,则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且如果是多次犯同样的错误,家长也没有必要慌张。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家长正确的对待方式是疏导,而不是“惩罚”。 五、家长对孩子的不足要有耐心

俗话说:人无完人。孩子不完美,有不足,不要紧,其实我们都不完美。作为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同时要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足,要看到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多少,而不是一味撇开孩子的大背景,将其与周围的环境做横向的比较。面对孩子的不足,家长要做好各方面的沟通,经常制定几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提高。而且只要孩子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在进步,就要及时鼓励,让其明白这其实就是每天都在缩短与完美之间的距离。

六、对待孩子家长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虽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的成绩的确很重要,但孩子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发展也必不可少。现代的社会能力不仅仅是成绩的优异,身体素质,交际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长不要单单强调孩子成绩的提高,身体的健康协调发展是一切的基源,同时也不要过份呵护孩子,要主张孩子多与周围的社会接触,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从而为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七、家长要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值

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那个最优秀的人,能够在社会上是一个顶尖人才。可是顶尖人才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个人的努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所以没有必要一味以过分高的标准和要求去苛求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愿望,让孩子快乐适宜的发展,这样即使自己的孩子不能成为顶尖人才,那么他也能对这个社会有用、对生活充满爱、充满欢乐,仅此他的人生也是同样的精彩与幸福。

八、家长要与老师和孩子形成良好的配合

在孩子的成长方面,老师与家长的做法和看法都会存在不一致,如果不及时调整,差异过大的话则可能给孩子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差异。面对这种不一致的状况,要冷静分析,实际上老师常站在教育的角度看待问题,多数时候偏“严”;家长常站在爱的角度看待问题,多数时候偏于溺爱,所以双方要及时沟通协调,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角度要一致,教育要有持续性,不可半途而废。 九、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言行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家长影响,模仿家长而来的。所以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家长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十、家长要经常学习

跟上孩子的生活现在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的缘故,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孩子邀请的集体活动,时间久了,对孩子课余生活及相关的喜好兴趣不能很好地了解,当孩子兴致勃勃谈论这些的时候,家长反而无所适从,出现了与孩子生活脱节的状况。因此,家长要抽出时间了解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孩子接触的一些新奇的东西,与孩子共同分享,成为孩子的朋友。

(摘自网络)

用心陪伴孩子成长

【案例】一位母亲告诉我,丈夫是一位很有名的医生、自己是一位公务员,儿子在小时候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儿子考上重点中学后,开始变得自私、懒惰、傲慢、任性、厌学,成绩一落千丈。父母满怀喜悦到学校看望儿子,可每回都是不欢而散、伤心而归。这一年来这位母亲常常失眠或半夜醒来心惊肉跳,生活质量很低,根本谈不上幸福。

人到中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把孩子教育好。切记“至要莫如教子”啊,人生最重要的是把下一代教育好,让你的下一代能够传承你的家风,能够光宗耀祖,承先启后,让你的后代子孙能够兴旺,所以教育好下一代是大事,教育好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大事,也是一个国家的大事。

现在抱怨孩子不听话的很多,但是真正肯把孩子教育摆在第一位的父母却不多,很多人说太忙了,忙完这阵子再说,把人生经营成“忙、盲、茫”。中国字很有智慧,这个“忙”是会意字,一个人忙的时候代表什么?心亡了、心死了、心不敏感了,不能体察别人的需要了,所以一忙,你的头脑就不清楚了,甚至有时候忙得突然回过神来,几个月、几年过去了,我儿子女儿几岁了,忙坏了。

我们是否清楚我们整天在忙什么?金钱或是社会地位,但是这些都会烟消云散,所以忙到最后是“盲”,忙到最后体会不到亲人的需要和感受。

忙到最后是盲,孩子突然长大了,读初中了、高中了。孩子却成了陌生人,自私、懒惰、傲慢、无礼等等人性的弱点全部暴露出来,心里真是茫然。

今天要把孩子教育好,绝对不是靠金钱和社会地位,而是你的陪伴、你的用心才行。

【案例】一位父亲陪伴女儿学书法,父亲把女儿送到书法教室,因为太累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女儿看到后,停了一下,眼泪就掉下来。女儿对老师说,我的父亲在全心全意栽培我、陪伴我,所以我就是因为感受到父母对我这么多的关怀,所以觉得自己一定要把什么都学好,才能报答父母亲。这位女孩在学校里成绩非常好,而且善解人意,有同理心,能体察别人的需要。

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很多能力,还要透过父母的关怀陪伴才能提起孩子的感恩之心。用虔诚的心、和善的心、慈爱的心陪伴孩子成长。

【案例】安金鹏,1997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数学金牌获得者,照片是获奖时接受媒体的采访。安金鹏出身在天津武清县大友岱村的一户贫困家庭,下面是小金鹏获奖时的感言。

我有一位天下最好的母亲,她叫李艳霞。我家太穷了,七岁那年上学,学费是妈妈向人家借的,我总是把同学仍掉的铅笔头捡回来,用线捆在一根小棍上接着用,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愈学愈快乐,我真的不知道天下还有什么比读书更快乐的事。

一九九四年五月,天津市举办初中物理竞赛,我是市郊五县学生中唯一考进前三名的农村小孩。 那年六月,我被著名的天津一中破格录取,欣喜若狂地跑回家,没想到,把喜讯告诉妈妈时,爸爸的脸上竟堆满愁云,奶奶去世不到半年,爷爷也生命垂危,家里现在已欠了一万多元的债。我默默回到房中,流了一整天的泪。

晚上,听到屋外有争吵声。原来是妈妈想把家里的那头毛驴卖掉,好让我上学,爸爸坚决不同意。他们的话让病重的爷爷听见,爷爷一急竟也永远地离开人世。

过了两天,我和父亲同时发现:小毛驴不见了。爸爸铁青着脸责问妈妈:“你把小毛驴卖了?你疯了,以后搬庄稼,卖粮食你去用手推、用肩扛啊?”。

那一天,妈妈哭了,她用很凶很凶的声音吼爸爸:“儿子要念书有什么错?我就是用手推、用肩扛也要让他念下去„„”。 (伟大的母爱)

捧着妈妈卖毛驴得来的六百元钱,我真的给妈妈下跪、磕头。我太爱念书,然而这一念下去,妈妈又要受多少难、吃多少苦? (知恩)

刚进天津一中的时候,第一堂英语课就把我听懵了。母亲来的时候,我说了怕英语跟不上的忧虑,谁知母亲竟一脸笑容地回答:“妈只知道你是最能吃苦的孩子,妈不爱听你说难,因为一吃苦便不难了。”(激励)

我记住了妈妈的话。 (听话)

我有点口吃,有人告诉我,学好英语,首先要让舌头听自己的话,于是我常捡一枚石子含在嘴里,然后拚命背英文。舌头跟石子磨呀磨,有时血水顺嘴角流了下来,但我始终咬牙坚持着。半年过去了,小石子磨圆了,我的舌头也磨平了,英语成绩进入全班前三名。我真感谢母亲,她的话激励我神奇地跨越了这么大的学习障碍。 (报恩,提升学习动力)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夺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我喜极而泣,心中默默喊道:“妈妈,你的儿子成功了。” 八月一日那天晚上十点多,我摸黑回到家。开门的是父亲,可一把将我紧紧搂进怀里的,依然是我那慈祥的母亲。朗朗的星空下,母亲把我搂着那样紧„„,我把金牌掏出来挂在母亲的脖子上,畅畅快快地哭了。 “我要用整个生命感激一个人,那就是哺育我成人的母亲。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可她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却可以激励我一生。” “如果说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那我就要说,我的农妇妈妈,她是我人生最好的导师”。(报恩)

教育的根本:长善救失。启发孩子的孝心、善行,让孩子明白知恩报恩。救助孩子的过失,用父母那虔诚的心,包容拥抱孩子。

教育方法:父慈子孝。父母的慈爱,不是宠爱、溺爱;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作家: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一年级家长会给家长的建议

一年级家长会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会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幼儿园家长会给家长的建议

二年级家长会给家长的建议讲话稿

二年级家长会给家长的建议讲话稿

二年级家长会给家长的建议讲话稿

二年级家长会给家长的建议讲话稿

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

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

初一家长会材料 给家长的建议
《初一家长会材料 给家长的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