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创建省绿色学校经验交流

发布时间:2020-03-02 14:23: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争创省级绿色学校 助推学校科学发展

官渡区关上实验学校

2013年11月5日下午,云南省绿色系列创建领导小组一行5位人深入关上实验学校,对学校申报云南省“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进行实地抽查,昆明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徐飞副主任、官渡区环保局生态与城市管理科褚科长和官渡区教育党委办负责人尹云飞教师参与。云南省环保厅宣教中心厉云主任通过实地查看校园环境、听取校长汇报、检查档案台帐、现场提出问题、进行师生座谈等环节,完成了整个抽查程序后现场反馈检查意见,对学校的整个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了学校的创建特色。为与兄弟学校共勉,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扼要介绍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做法:

一、正确认识创建绿色学校内涵,强化组织保障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而环境意识是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绿色学校”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正是有了这个准确认识,我们把创建“绿色学校”当作学校参与全社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起点和标志,同时也是展示学校办学的一个平台,更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了创建领导机构,组员包括所有中层干部、对环境教育热心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同时任命环保监督员,具体负责联络、协调、组织有关创建工作。

领导小组在认真对照《绿色学校创建指南》、《云南省绿色学校评分标准》及《云南省绿色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暂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了学校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融入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学校管理

在昆明市、官渡区环保局专家指导下,通过开展师生的培训学习,我们把环境教育从单一环境知识灌输,扩展到知识、意识、技能、态度、参与五个方面的目标,继而发展到融学校政策、管理、教学、生活为一体的全校性、综合化的“绿色学校” 模式。用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标准来评定学校的各项工作,包括课程设置、课堂和课外教学、师生教育、学校管理、校园设施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在学校的计划、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融入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学校管理。

一是通过完善教学资源、建立档案、交流信息等环节,科学、系统地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与现有的管理体系相协调。如,在学校年初的工作计划中列出创建目标,制定出环境教育总体规划和课程设置计划;二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三生教育、科学、思品与社会课程,初中阶段的三生教育、地理、生物等学科作为重点渗透学科,把所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和要求摘选集中,由任课教师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撰写论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渗透环保知识,用一串串的数字,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求课后有小结、期中有竞赛,期末有检测;三是把学生日常过程中表现出来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纳入文明班级评比指标,充分发挥环保教育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

三、以活动为载体,挖掘创建内涵,内化环保习惯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18条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小学以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为主,中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中小学校要设置多种服务岗位,让更多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 长期以来,我校将环保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宣传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课外、校外和社区的环保活动,为学校、周边和社区环境的改善作出应有的努力。

(一)环保科技专题实践活动

学校认真贯彻《关于印发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的通知》精神,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科普教育目标中有关环境教育内容的要求,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生活常见的现象和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多种课外、校外和社区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的养成。

2006-2007年,学校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结合昆明市作为水资源短缺城市,开展了全校性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点滴做起”。孩子们通过收集资料、倾听讲座、实地参观、调查了解开展节水行动,把节约用水的行为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带动所有家庭一起行动起来,撰写了家庭节水小方案、小论文。2008年,学校开展了“我身边的植物知多少”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对环保生态,特别是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关注。同学们从身边做起,为全校的植物挂牌,从小事做起,自己栽种一盆植物,并将植物带到教室植物角养植,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从爱护弱小的植物中,体会到“生命、生存、生活”的意义。这个行为延续至今,班班都有植物角。2010年,学校开展了“一滴水中的世界”环保科普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球水资源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环保科技活动扎实开展,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学校因势利导,为同学们聘请了科技辅导员(章腾云和杨昆老师),并向昆明市科技局申请创建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学校投入近7万元,面积为70平方米),为学校开展更深入的科技环保实践活动搭建了更高的平台。2012年,学校申报了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效果对比研究”。依托该项目,开展了实验室级别的观察研究和生动有效的实践活动,同学们热情高涨,决心要把在实验中学习到的环保科学知识和收集到的数据为滇池治理行动提供爱心参照。

(二)环保主题教育

在学生中征集环保口号,并进行评选,优秀作品在校园里展出,用学生自己的心声唤起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在重大环保节日开展环保主题班队活动,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如,结合“植树节”开展“保护环境、爱我校园”活动,学生完成了“最美的校园”绘画集;结合“世界森林日”开展“给小鸟一个家”主题活动,孩子们用环保材料自制鸟巢,优秀作品在五甲塘湿地公园和翠湖公园展示;结合“世界水日”,邀请昆明市水务局专家到校开展“水与生态”讲座;结合“世界地球日”,开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队会,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扮演角色,深刻地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结合“世界环境日”,提倡低碳环保,资源再利用,开展了“变废为宝”废旧物品巧制作、“环保时装秀”、“树叶贴画”比赛、“自制书签”比赛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

(三)环保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让学校的环保教育活动向家庭和社会延伸,我们通过小手拉大手,开展有益环境改善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是“全家总动员”节能环保行动,促进家庭绿色低碳节能行为的养成,交流分享家庭节能环保的小妙招。二是“美化社区、美化春城齐动手”活动,学生利用节假日与家长一同走进社区打扫卫生,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和影响社区居民,营造“公共环境、人人维护”的氛围。三是结合“三生”教育,家庭开展了“对濒危动物的调查”、全家同看“《2012》”、“爷爷奶奶眼中的滇池”等活动。所有参与的家长和孩子心灵受到震撼,认识到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这些活动,既带动了家庭又辐射到社会,扩大了环保教育的效果,深受家长好评。

(四)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如果说,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是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以主题教育为抓手,那么,培养学生低碳生活的行为习惯则是创建绿色学校的落脚点。学校制定了节水、节电、节耗材的方案和制度。采取在公共卫生间安装了“节水宝”(冲洗次数和用水量根据入厕人数智能控制),改造了励耘楼洗手池,利用洗手水冲洗拖把,用窨井里收集来的雨水浇灌花草等措施。一年下来,与往年相比大概节约1000多吨水。在校内更换节能灯,全校所有

班级都设有一个“灯长”,根据采光量来随时开关灯组,结束了教室照明一开到底的浪费行为,每个学期大约节约4000度电;资料打印一律使用双面,学校内部事务均是通过校园QQ群运行,纸张用量明显下降。制度的实行收到了成效,现在,校园绿色低碳行为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师生每天乘公交车来学校的人数逐渐增多,住在学校附近的师生大多选择步行;学生自带水杯,拒绝一次性用品;学生把家中看过的图书主动捐给班级图书角,与同学分享„„

在低碳生活理念的引领下,学生的环保习惯正在从校内向家庭和周边社区延伸,我们的师生在校园、公园、街头及社区,自觉地开展“从我、从现在、从身边、从小事做起”的各种“洁、齐、美”活动,向人们宣传环保的意义,激发人们成为“环保公民”、“绿化保卫者”,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共建美好家园。

四、加大投入、提升品质,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学校占地面积30亩,绿化面积6135㎡。2012年,再投入专项经费近60万元,用于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建成区域组格式图书馆、书亭、阅读廊、文化墙、运动标识等,营造了一个洁净优美、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学校用环境来熏陶学生,用文化来引领师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

学校是老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里栽有滇朴、山楂、银杏、皂角树等高大乔木455棵,种有清香木、油麻藤、情丝竹等灌木及地被若干丛(株、盆),绿色覆盖率达30%。景色优美、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的校园能悦情益智,对于规范学生言行,陶冶学生环保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凸出特色,巩固创建效果

绿色学校是一所重视环境保护的学校,亦是一个推行全校参与环境教育的校本计划。正如澳大利亚教育家亚瑟·卢卡斯认为的“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我校开展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环保教育活动,打造了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环境教育。

一是开展“环保之星”、“环保家庭”、“环保班级” 的评选活动,对环保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家庭、班级给予表彰。用身边的榜样激励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班级,让学生在一种充满正能量的环保教育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设立了环保部,一批有强烈环保意识、热心为同学和老师服务的优秀学生,通过自愿报名、班级推荐、公开竞选的方式,光荣地成为其中一员。他们围绕部门工作职责协助大队部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认真履行室内外环境卫生和学生环保行为的监督职责。他们佩戴着环保部特有的徽章和袖标,引领身边的小伙伴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三是为使我校的环境教育教学活动更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形成学校绿色环保长效机制,学校制定出台了符合我校学生发展实际的《分年级实施环境教育方案》及《分年级实施环境教育评价标准》,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教育效果,为下一步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开发积累素材。

四是依托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连续开展了以水环境为主线的实验、实践活动,获得省市区各级奖项,不仅巩固了学生环保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创新型人材的培养奠定基础。

五是着手向市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积极申报2014年科技计划项目——“中小学环境教育有效性实践研究”,旨在通过项目研究,提升师生素养,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打造一批与省一级示范学校相匹配的骨干群体和名师。

六、建立创建绿色学校长效机制,助推科学发展

我们深知,绿色学校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和人文素养,倡导低碳生活的价值观。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立长效机制,明确努力方向,用创建绿色学校的成果来助推学校科学发展。

(一)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提升学校环境教育有效性,促进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让学校向更好的教育平台迈进。

(二)通过实施《中小学环境教育有效性实践研究》课题,夯实学校环境教育特色,研发符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

综上所言,学校校正是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实践的各个方面,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站在一定的高度利用科技手段来提升环境教育的内涵,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用小用拉大手的形式将环境教育延伸到了家庭、社区,同时开展了科技环保课题研究活动,不但使环境教育特色得到了彰显,而且让创建绿色学校的成果来助推学校的内涵发展。如今,关上实验学校全体师生在省市区环保局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用心用情用智用行动诠释爱绿护绿的理念,真正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创建省绿色学校总目录

创建省“绿色学校”自查报告

创建省优秀绿色学校

创建绿色学校

绿色学校创建

绿色学校创建

创建省绿色学校验收现场汇报材料

嵊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

创建绿色学校事迹材料

创建省绿色学校经验交流
《创建省绿色学校经验交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