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歌鉴赏系列之怀古诗

发布时间:2020-03-04 02:35: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歌鉴赏系列之“咏史怀古诗”概述

◆课前学习

【教学目标】

1、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与技巧。 【知识链接】

一、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咏史怀古诗的历史源流: 1.先秦两汉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本事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2.唐代咏史怀古诗:

1)初唐咏史怀古诗: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2)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

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3)中唐咏史怀古诗: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1 4)晚唐咏史怀古诗: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末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伤成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李诗主要有《咏史》《楚吟》《过楚宫》《吴宫》《汉宫》《隋宫》《马嵬》等;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木兰庙》《赤壁》等是此时名作。 3.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

三、咏史怀古诗特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写法标志:

用典:借古讽今,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对比、衬托:突出所举事件或人物中的一事或一方。 化用:化用前人诗句。

寓情于景:使景物描写着上作者的感情。

3.内容标志: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如下感慨:

A.感慨盛衰无常;P3《滕王阁》P38《西塞山怀古》

B.感慨壮志难酬;P11《与诸子登岘山》P46《安定城楼》P30《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C.感慨国运衰微;P92《扬州慢》 D.抒发爱国情怀; E.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四、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

五、咏史怀古诗的结构特征:

咏史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等;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等;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等;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

2 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思古人:项羽、诸葛亮、周瑜、西施、王昭君、岳飞 忆其事:国事兴衰、战事成败、人事悲喜 抒己志:仰慕、怨愤、讽刺、警戒、勉励

六、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指要

鉴赏咏史怀古诗,一般要注意把握以下三步:

1.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诗人的这种态度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分析技巧)

诗歌鉴赏系列之“怀人伤己类咏史怀古诗”

【教学目标】

1、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与技巧。 【知识链接】

怀人伤己类咏史怀古诗的主题类型: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因为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P11的《与诸子登岘山》属于此类。 例一: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樯橹灰飞烟灭”之

3 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二、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P30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P46的《安定城楼》属于此类。 例二: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①:“贾生”,就是贾谊。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祜),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②宣室:汉未央宫前子室。 1.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2.诗人在这首绝句里采用什么手法来写汉文帝?诗中的汉文帝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3.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诗歌鉴赏系列之“怀古伤今类咏史怀古诗”

◆课前学习

4 【学习目标】

1、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与技巧。 【知识链接】

怀古伤今类咏史怀古诗的主题类型: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着国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生活。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和警戒。怀古尽管触发点在古,但实际表现的却是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一、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P92的《扬州慢》属于此类。 例

一、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

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类诗作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又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练习

1、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1]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2]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

5 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

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例二: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1)白居易在读了刘禹锡的《石头城》后曾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试以“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对本句的修辞作简要分析。

2)面对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却去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咏史怀古诗鉴赏

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师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唐诗宋词鉴赏配套练习——怀古诗

诗歌鉴赏_咏史怀古诗鉴赏指导

怀古诗

怀古诗

歌鉴赏系列之怀古诗
《歌鉴赏系列之怀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