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语文考前辅导.06

发布时间:2020-03-02 20:45: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语文》考前辅导材料

2011年6月

刘稚

第一部分:试卷介绍

一、考试题型:试卷共由四种题型组成,分别是:判断、单项选择、理解与辨析、写作。

(1)判断

1.分值分配: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答题技巧:涉及范围广泛,特别注意每章的概述部分,涵盖的知识点很多。审题一定要仔细,有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题量不小,不建议逐一查阅教材,应该只针对“似是而非”的题目查阅教材。 (2)单项选择

1.分值分配: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答题技巧:涉及范围广泛,特别是每章的概述部分。审题也一定要仔细,可以使用排除法答题,对排除剩下的选项进行查阅。 (3)理解与辨析

1.分值分配: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答题技巧: 3个选项乍看近乎一样,因此读选项时一定要细致。每个表述中有一处错误,该选项就可以完全排除,不必再读,这样可以节约答题时间。 (4)写作

1.分值分配:包括1篇文章, 40分。

2.答题技巧: 写文章前一定要审清题目、看清相关要求。文章切题是最根本的,否则很难及格;字数上不要太少,否则会被扣分;注意卷面整洁,书写质量也会影响到成绩。

二、考试形式:开卷。

三、复习要领:

由于是开卷考试,涉及范围广泛,不能只看重点;建议一定要通读教材,把知识点标注出来、加深印象,并理解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构成。这样,才容易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从教材中准确找出所需要的内容。

第二部分:各章重要知识点串讲及例题解析

第一章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重点掌握:7篇作品及概述部分。概述部分包括:诗歌的起源;原始歌谣的形式、题材与作品;《诗经》的概况,《诗经》中“风”、“雅”、“颂”的含义,《诗经》最早的名称及《诗经》定名的年代,《诗经》的主要内容,《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对后世的影响;“楚辞”的产生原因,诗集《楚辞》的含义,“屈宋”的所指,“楚辞”的特征,楚辞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汉乐府民歌的名称由来,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汉代文人五言诗发展的概况,迄今有据可查的最早一首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选编、艺术成就与对后世的影响;建安时期的主要代表诗人,建安风骨的含义,建安诗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正始时期“竹林七贤”的所指及阮籍的代表作;西晋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东晋诗坛的总体特色及代表诗人;陶渊明的艺术成就;南北朝时期文人诗歌的成就(包括谢灵运、鲍照、谢脁、萧纲、庾信等诗人的创作特色、贡献以及代表作);南北朝民歌各自的艺术特色、题材以及代表作品。

例题解析:

1.刘勰把《汉乐府·陌上桑》誉为“五言之冠冕”。(×) 2.“伊人”的形象出自《诗经·蒹葭》。(√)

3.建安“七子”中,诗歌成就最高的是( A )。 A.王粲 B.曹植 C.徐干 D.孔融 4.中国的文人五言诗趋于成熟是在( D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经》中的歌诗按其不同乐调划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即土风俗曲,包括十五国风;雅,即正声,指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曲,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用的歌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B.《诗经》中的歌诗按其不同乐调划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即土风俗曲,包括十五国风;雅,即正声,指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曲,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颂赞天子的歌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C.《诗经》中的歌诗按其不同乐调划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即土风俗曲,包括十五国风;雅,即正声,指东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曲,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用的歌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第二章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

重点掌握:5篇作品及概述部分。概述部分包括:我国古代散文产生的原因、先秦时期散文的发展;《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几部历史散文的概况;诸子散文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代表作品,《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几部诸子散文的概况;两汉论说文的分类,哲理论文的代表作家作品,政论文的代表作家贾谊、晁错、刘向的代表作品;两汉史传散文的代表作——《史记》、《汉书》的概况(作者、特点、影响等),两汉其他的历史散文;建安时期散文作家的创作风格及代表作,正始时期阮籍、嵇康的代表作,西晋、东晋时期散文的主要风格及代表作品;骈文的特征与发展;宋、齐、梁、陈四朝骈文的发展及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北朝散文的总体艺术特征以及优秀的代表作品。

例题解析:

1.《左传》是一部记载了战国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史书。(×)

2.《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分为古文《尚书》、今文《尚书》。(√) 3.被明代学者茅坤誉为“西京第一书疏”的是( D )。

A 《过秦论》 B 《论积粟疏》 C《论削藩疏》 D 《谏营昌陵疏》 4.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荀子是孟子之后的大儒,也是由儒入法的过渡人物。荀子主张性善说,提倡法制,有唯物主义的天道观,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荀子》32篇,基本上为荀子自著。《荀子》的文章多为专题论文,显示学者之文的特色,是后人心中真正的论说文。

B.韩非子是孟子之后的大儒,也是由儒入法的过渡人物。韩非子主张性恶说,提倡法制,有唯物主义的天道观,主张“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32篇,基本上韩非子自著。《韩非子》的文章多为专题论文,显示学者之文的特色,是后人心中真正的论说文。

C.荀子是孟子之后的大儒,也是由儒入法的过渡人物。荀子主张性恶说,提倡法制,有唯物主义的天道观,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荀子》32篇,前25篇为荀子自著。《荀子》的文章多为专题论文,显示学者之文的特色,是后人心中真正的论说文。

第三章 唐宋诗

重点掌握:9篇作品及概述部分。概述部分包括:“唐诗之盛”体现在哪些方面;唐诗“初、盛、中、晚”的分期;古体诗、近体诗的形式特征、用韵要求等相关知识;初唐的两大作家群、初唐四杰、陈子昂,盛唐的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两大流派、李白与杜甫两大诗人,中唐的“大历十才子”、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晚唐的“小李杜”,晚唐诗坛后期创作的两大倾向;北宋初年诗坛的“白乐天体”、“晚唐体”、“西昆体”各自的艺术特点、代表作家;北宋的诗*新运动,北宋诗坛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王安石、苏轼和黄庭坚及其各自的创作风格;江西诗派的相关知识(如代表人物、艺术风格、影响等);南宋前期诗坛的突出现象以及有影响力的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诚斋体”、范成大的田园诗、陆游的爱国诗;南宋后期诗坛的两个诗派:永嘉派(也称“四灵派”)、江湖派,南宋王朝覆灭前后一批爱国诗人的作品;唐宋诗的地位与影响。

例题解析:

1.盛唐是唐诗的成熟期和第一个高峰期,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 2.北宋初年诗坛出现的晚唐体,主要学习李商隐。(×) 3.(B)的诗被称为 “半山体”。

A.韩愈

B.王安石 C.刘长卿 D.范成大

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理论的诗歌流派是(C )。 A.韩孟诗派 B.江西诗派 C.新乐府诗派 D.边塞诗派

第四章 唐宋词

重点掌握:8篇作品及概述部分。概述部分包括:词的音乐性,词的最早产生、发展及形成;婉约与豪放的各自艺术特征,婉约词与豪放词各自的代表作家;词最早产生于民间,我国第一部词总集,敦煌曲子词的代表作及特点,中唐文人填词的情况及代表性作家作品;温庭筠词作的题材、特点、地位及影响,韦庄的词作特点,《花间集》的形成,花间词的涵义;南唐词作的宗旨,冯延巳、李璟、李煜三位作家的创作风格;唐五代文人词的总体风貌;晏殊、欧阳修、张先、晏几道、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作家各自的创作风格、在词史上的地位、贡献;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在词史上的地位、贡献,南宋前期的爱国词及其代表作家,南宋中期辛弃疾的创作风格、辛派词人的含义,南宋中后期姜夔、吴文英的创作风格及“骚雅派”;宋词的成就与影响。

例题解析:

1.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均为早期文人词作家。(√) 2.柳永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词名家的人。(×) 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出自( A )。 A.李煜的《浪淘沙》 B.温庭筠的《菩萨蛮》 C.晏殊的《鹊踏枝》 D.秦观《鹊桥仙》 4.( B )的词雄踞中国词史的制高点。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第五章 唐宋文

重点掌握:4篇作品及概述部分。概述部分包括:我国古代散文的范围,“古文”的含义;唐宋八大家的所指,得名的由来;从初唐到盛唐文坛发展的主要脉络,初唐到盛唐的代表作家及其主张(如陈子昂等);中唐古文运动的概念、代表人物、理论主张、历史意义;晚唐前期,文坛的两种情况;晚唐后期,小品文的代表作家、主要成就;北宋诗*新运动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情况、代表的作家及其主张、影响,北宋诗*新运动的意义、其中六大家的文章创作特点;南宋前期、中期、后期文章创作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唐宋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例题解析:

1.欧阳修称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

2.杜牧是晚唐时期最有成就的古文家。(√) 3.下列作家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D )。

A.柳宗元 B.王安石 C.曾巩 D.黄庭坚 4.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宋代的古文家中,欧阳修文备众体,风格深婉自然,代表作有《五代史伶官传序》、《战国策目录序》等; 苏轼的文章以议论见长,文笔豪健,代表作有《六国论》等; 曾巩的文风以说理为主,代表作有《墨池记》、《与高司谏书》等。

B.宋代的古文家中,苏轼文备众体,风格深婉自然,代表作有《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等;苏洵的文章以议论见长,文笔豪健,代表作有《六国论》等; 曾巩的文风以说理为主,代表作有《墨池记》、《战国策目录序》等。

C.宋代的古文家中,欧阳修文备众体,风格深婉自然,代表作有《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等;苏洵的文章以议论见长,文笔豪健,代表作有《六国论》等; 曾巩的文风以说理为主,代表作有《墨池记》、《战国策目录序》等。

第六章 古代戏曲

重点掌握:3篇作品及概述部分。概述部分包括:中国戏曲艺术包含哪些部分,中国戏曲形成的条件,元代北杂剧的形成与南戏的一批有影响的作品;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征(即综合性、写意性、技艺性);元代杂剧的体制形式、产生地区、所用曲调、角色分工等基本知识;元杂剧产生的原因,元杂剧的分期特点;元杂剧发展初期的作家作品;元杂剧发展中期的主要题材,每种题材的代表剧目及作家,“元曲四大家”;晚期元杂剧的活动中心、理论研究著作、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南戏的发展,“南戏四大传奇”,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琵琶记》的历史地位;明代南戏的发展,四大声腔,文人传奇的确立,传奇的体制形式;明代传奇发展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题材、发展特点、代表性作家作品,汤显祖与临川派,沈璟与吴江派;清代传奇创作高潮期的各个不同流派及其代表的作家作品,“南洪北孔”,传奇的衰落与花部声腔崛起,传奇创作进入尾声的情况。

例题解析:

1.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是《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

2.沈璟强调戏曲在音乐上要“合律依腔”。( √)

3.关汉卿的《窦娥冤》在题材上属于( A )。 A.社会剧 B.历史剧 C.爱情剧 D.文人剧

4.第一次提出“结构第一”戏曲理论的作家是( B )。 A.李玉 B.李渔 C.洪昇 D.孔尚任

第七章 古代小说

重点掌握:4篇作品及概述部分。概述部分包括:“小说”一词的由来及所指,小说的源头,古代散文、史传对小说的影响;志怪小说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作品;志人小说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作品;唐传奇小说的得名,唐传奇小说各个时期的发展概况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唐传奇的成就与影响;话本的含义、类别、题材内容;宋元话本的含义,不同题材及其代表作品,话本小说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章回小说的由来,明代章回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四大奇书及其代表的不同类型的小说;清代章回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儒林外史》与《红楼梦》,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大量改良小说和革命小说,“四大谴责小说”;明清的拟话本小说的发展概况与代表性作家作品;明清的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包括“剪灯系列”、“艳情系列”、“聊斋系列”、“阅微系列”、“世说系列”、“虞初系列”。

例题解析:

1.小说《离魂记》的女主人公是张倩娘。(√)

2.《虬髯客传》被认为是唐传奇的最后一篇佳作。(×) 3.“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 D )。

A.《新论》B.《穆天子传》C.《汉书·艺文志》 D.《庄子》 4.下列小说以《聊斋》的题材笔法为楷模的是( C )。 A.《剪灯新话》B.《艳异编》C.《谐铎》D.《虞初志》

第八章 现当代诗歌

重点掌握:6篇作品及概述部分。概述部分包括:新诗的定义,第一批白话诗作,胡适的《尝试集》及其意义;中国新诗的特点;以胡适的作品为代表的早期白话诗,郭沫若的《女神》,第一代“新文学作家”的代表诗作, “新月派”的分期及代表人物,闻一多的“三美”理论,“象征派”的诗风及代表人物,“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家,“革命诗歌运动”的观念与代表诗人,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诗人冯至、艾青、臧克家及其代表作,代表20世纪40年代新诗歌发展水平的“七月派”和“九叶派”,抗战时期以“新歌谣”为特色的诗歌代表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政治抒情诗”及其代表作家贺敬之、郭小川的代表作, “**诗歌运动”的概况,“*”结束后诗坛首先出现的诗歌潮流及代表性作家作品,“朦胧诗”的代表作家,“新生代”诗人,海子的代表作品,“第三代”诗人的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人的创作倾向。

例题解析:

1.《女神》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2.“象征派”诗风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 3.《双桅船》是( B )的诗集。 A.海子 B.舒婷 C.徐志摩 D.顾城

4.对于《雨巷》一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是一首象征主义的诗歌 B.运用了古典抒情方式

C.以“姑娘”作为中心意象 D.每节诗押韵两至三次

第九章 现当代散文

重点掌握:6篇作品及概述部分。概述部分包括:现当代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的发端,现当代散文的类型,散文诗及其代表作家作品;第一个文学十年(1917-1927)集中发表散文作品的刊物,周作人发表《美文》及谈到的观点,“语丝体”的相关知识,20世纪20年代散文的名家名作,第二个文学十年(1927-1937年 )的“京派”作家群,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小品文刊物,20世纪30年代后报告文学的重要代表作,鲁迅在各个时期的杂文代表作,周作人散文的代表作,郁达夫散文的代表作,林语堂散文的特点及代表作,冰心各个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及散文的总体特点,沈从文散文的特点及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后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品;20世纪60年代初,散文的三种模式(代表作家为杨朔、刘白羽、秦牧);当代杂文的代表性作家作品;*结束,侧重个人情感的散文创作的恢复及代表作品;20世纪80年代,散文创作重新提出了“美文”的概念,这一时期的学者散文代表作;20世纪90年代散文代表作(“文化散文”、“随笔”等),贾平凹散文的创作倾向及代表作,余秋雨散文的创作特点及代表作。

例题解析:

1.郁达夫早期的散文很富有“自叙传”色彩。(√)

2.林语堂的散文冲淡平和,例如《故乡的野菜》、《乌篷船》等。(×) 3.《雅舍小品》的作者是( D )。

A.叶圣陶 B.林语堂 C.周作人 D.梁实秋

4.茅盾的散文《卖豆腐的哨子》写于( A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第十章 现当代戏剧

重点掌握:2篇作品及概述部分。概述部分包括:现当代戏剧的定义,“戏曲”与“戏剧”两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春柳社的概念及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戏剧的态度;20世纪20年代的戏剧创作倾向和代表作品;20年代成立的几个剧社;第一个文学十年戏剧侧重表现的题材及代表作品;第一个文学十年最突出的剧作家田汉和丁西林,他们创作的风格及代表作;第二个文学十年剧作风格的变化;中国左翼作家剧团联盟的成立; “九一八”以后,抗日救亡剧的大量出现及代表作;20世纪30年代突出的剧作家李健吾、夏衍和曹禺的代表作;抗战爆发后,抗日救亡剧出现了集体创作的高潮及其代表作和当时的戏剧中心;抗战期间,大后方及上海戏剧创作的三大倾向;郭沫若、夏衍在抗战期创作的历史剧目;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历史剧的主要特点;20世纪40年以后,延安解放区戏剧创作的倾向及代表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功能的改变,反映阶级斗争的“反修防修剧”中影响最大的三部;老舍剧作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品; 1957—1966年,当代歌剧和历史剧的代表作品;“*”十年的样板戏作品及其特点;新时期(1978年以后)以来出现的戏剧代表作品;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批有影响的实验戏剧作品,80年代后期话剧舞台的变革及其代表作品;20世纪90年代后,当代戏剧出现的新局面及代表作品。

例题解析:

1.1944年,昆明举行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

2.为老舍赢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话剧是《龙须沟》。( √) 3.现代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是( A )。

A.《白毛女》 B.《红色娘子军》 C.《沙家浜》 D.《江姐》

4.主张“研究戏剧艺术、建设新中国国剧”的现代剧社是( C )。 A.春柳社 B.爱美剧社 C.中国戏剧社 D.南国社

第十一章 现当代小说

重点掌握:3篇作品及概述部分。概述部分包括:现当代小说的三个基本特点;鲁迅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小说集及鲁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20世纪20年代小说的两大倾向及代表的作家作品,20世纪30年代小说的三大创作潮流及代表的作家作品,茅盾小说的重要代表作,社会剖析派的主要创作观点,巴金小说的主要题材及代表作品,老舍小说的主要特色及代表作品,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品,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现的有影响的小说;1949-1966年十七年小说创作的特征及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十七年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期间的小说作品,*结束后进入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小说代表作(“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等),90年代以后,小说创作的多元化情况(贾平凹小说创作的题材及代表作品,王安忆的小说代表作,张承志的小说代表作品,女性小说与新生代作家的出现)。

例题解析:

1.《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茅盾的小说《雾》《雨》《电》合称为“爱情三部曲”。(×) 3.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的现代作家是( C )。 A.臧克家 B.赵树理 C.孙犁 D.贾平凹 4.下列作品属于老舍小说代表作的是( B )。

A.《茶馆》 B.《二马》 C.《龙须沟》 D.《方珍珠》

入学考试《大学语文》考前辅导试题

应用文写作考前辅导.06

大学语文作文06

考前心理辅导

考前心理辅导

考前心理辅导

考前心理辅导

考前心理辅导

考前心理辅导

作文考前辅导

大学语文考前辅导.06
《大学语文考前辅导.0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