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5: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 来难度更大。但是,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能使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

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应该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童声训练的基本原则;二是童声合唱的声音基本要求——集中、统

一、清澈、甜美。

少年儿童(本文以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为例)正 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无论身高、体重、生理和心理状况都与成年人大不相同,特别是儿童的声带非常稚嫩,且具有清脆、明亮的童声特色。因此,童声合唱的声音 训练与成年人的训练原则上就有较大不同。也就是说,如果拿成年人的声音训练方法去训练少年儿童,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甚至会误人子弟。童声训练的基本原 则应是: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集中、扩大和美化其童声。

那么,第二个应把握的是按照什么目标来调教童声合唱的声音。这就是,如何使众多的合唱队员的声音集中、靠拢、统一。变声期前的男孩、女孩其音色一样,主要是能否训练出歌唱的(用科学的发声法发出的,可塑性较强的,具有一定表现力的)声音。还要削弱其个性,增强其共性,发出深远、明亮的群声和清纯、悦耳、的和声。

童 声训练,我是先从训练“呼吸”开始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有位大师告诫说:“会了歌唱的气息就会了歌唱的技术的一半”。首先训练“呼吸”的好处是:呼吸是 源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声音,符合事物的规律。同学们上音乐课时,很少专门训练“呼吸”,合唱训练从“呼吸”开始,学得快、记得住、用得上。先练“声音”, 后练“呼吸”,容易给学生增加生理负担,精力也无法集中,满脑都是声音的概念,很少顾及“呼吸”,这就必然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现象。

对孩子们讲些抽象的声音概念和训练方法,倒不如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打个比方来说明。什么是唱歌的“呼吸” ——— 只吹嘴上固定上橡皮筋的气球,当给它吹气时,它就会不断地向外膨胀,当气球中的气流在外作用力的情况下从气门流出时,橡皮筋就会发出“吱”——的声响,直 到没有气了。那么,人体的胸腹部好比气球,橡皮筋就是喉口的声带,当人体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腹部扩涨,当呼气时,气流通过声带发声。如果象挤压气球一样 控制腹部,那么声音就会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这就是歌唱气息的运用和控制。接下来就是气息的基本练习:

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涨),象一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

2.“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约用2/1秒完成)。 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

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六拍(6秒钟),继而八拍或到十拍。

通过上述练习,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要保持(气息控制),慢呼吸(气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 接下来是“叹气”练习,让同学们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息(很深的),去体会气息的深度———感觉是在胸口以下———实际上是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

然后是“弹气”,练习,在快速吸气之后,连声喊出具有弹性和力度的“咳!咳!......”直至气息没了。可以发现每喊一声“咳”,同时腹部、腰部(在腰带周围)是向外扩涨一次。有的同学向里瘪是错误的,应予以纠正。有的同学既不扩涨也不瘪,他是把支点放到胸部,有的在喉部,和平常生活中的气息状态一样,是不能够发出歌唱的声音的。

用上述方法通过大约一星期的练习,同学们对歌唱的呼吸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理解,接下来再进行声音的训练。

声音训练按一般的方法:用闭口的“ma”或开口的“ma、m、a、o”等字音从C音开始在中音区练习,然后再向高音或低音扩展。切记,这是成年人的练声法,少年儿童则应以较高的C1音开始。这不仅保持了童声音色,还能使其明亮、集中,也避免了过早以中音区训练而造成声音过散和童声成人化的毛病。

为了使童声合唱的声音集中,统

一、清澈、透明,我选用了一个“噜”字作为“范音”开始声音练习。在发音时,要求同学们自然放松(这是学习一切音乐表演艺术的原则),用“闻花”的体会快速吸气,似“惊吓”如“喝水”张开上口盖,拉开喉咽壁,上提笑肌,微夹两腮,———以上状态一定要保持住。开始发“噜”的长音练习。

以上练习要求以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从C音往上不断地增加一些假声的成分,把声音打在上口盖稍靠前的位置,充分利用鼻腔和头腔共鸣,并注意气息的深度与压力,音越高越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唱好了“噜”字之后,不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觉(这—点比光练声更有收获),并要求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噜”字是怎样唱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尽量保持音色,保持口腔位置。然后,慢慢向中音区(l-3音)扩展。长时间的练声易乏味,可以用《小星星》这首同学们非常熟悉,音符比较简单的歌,填上“噜”字演唱,注意速度要慢,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练声最终要与语言,(歌词)相结合,为了在范音“噜”的发音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语音范围,我选用了“嘿、哩、啦、来、啷、唠”等元音字,并按次序进行声音过渡训练,“嘿”字能很快找到高位置,增加假声成分,其他几个字的字头都是“L”音,有利于把声音打在上颚上,直冲嗅觉区,虽然韵辙使口形有些变化,但能保持面罩音,使声音挂住掉不下来。练习音阶也有原来的由中音上行改为由高音跳跃的下行,并且速度要快。

以上练习从g2音作5降为f2作5依此类推直至作g1音为一个字音的练习段,然后逐个字进行练习。还必须注意的是,中、低音区声音练习要“微微含着”,不能让声音从口里直着喊出来,避免出现音色松散,字音“白”的毛病,可以用“啃苹果”的感觉,打开牙关,下颚放松,使劲张上口盖,“竖”着唱。

在童声合唱的和声训练方面,作为指导教师对你的学生的和声素质的高低要胸中有数。训练有素的,自然就少费劲,对于未接受过合唱训练的学生,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合唱技术方面;一是和声思维方式。•

合唱技术训练要按照由简到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练二部和声练习,然后再练三部、四部和声练习。和声音程以三度或六度为宜。

在做以上练习时,要先练长音(气息要长),最好是先轻声练习,也可以先“虚”着唱,找到那种深远的、朦胧的感觉,使声音归到合唱的统一“点”上。只要找到了音质,其他方面,如:声音的力度变化,速度变化都能通过训练很快地得到解决。

关于和声思维方式,在这里不是指和声理论上的进行与发展,是指同学们对和声音乐的认识和感受及主动反映表现的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你会发现,唱主旋律声部(多数是在第一声部)的 同学很快就能学会,而唱和声声部的同学学得慢,忘的快,很容易跟着主旋律声部“跑”了,甚至即便你下了很多功夫,单独让和声声部学得很好了,一旦合起来, 还是会失败。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和声音乐整体思维方式问题。因为每一种艺术方法的获得都是经过磨练才得来的,合唱也不例外。对于没受过训练的同学来说,就 像瞎子过河——摸不着深浅的,合唱也不例外。对于没受过训练的同学来说,就像瞎子过河——摸不着深浅,从心理上就打怵,主动性就没了,这就容易“随了大流 ”。 另一种原因是,中国的音乐,文化,形成了合唱歌曲以旋律为主导,和声为辅,容易对旋律偏爱和敏感,也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它,造成“跑音走调”。

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及快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

(l)根据选定的合唱曲目,把合唱队员分成高、低两个声部或(高一部、高二部,低一部,低二部)四个声部,进行简单地三度、六度长音和声练习。

(2)分声部学习合唱作品的词曲。在一个声部学唱时,其他声部的同学暂且回避,以免“串音”。

(3)如果作品是一部旋律,两部和声的,先让和声的两个声部结合起来练习,再同旋律声部结合练习。

如果是四部和声,先让高声

一、二部结合练习,或是低声

一、二部结合练习,然后四部同时结合练习。

(4)在四部和声结合时,旋律声部可暂时轻声唱,以突出和声声部(这是对和声声部同学的鼓励),然后逐步达到作品所要求的声部间平衡的音量。

(5)如 果对于低声部无论是对歌手的选拔,还是人数多少认为是无关紧要的话,那是不太妙的。从和声理论上讲,低声部是四部和声的外声部,与第一声部同样重要;从声 音角度讲,童声的低音区本来音量就小,因此,非莫削弱,而且还需增强。最好是挑选几个嗓音条件好的骨干来充实带动低声部,人数也相对的增多。

(6)指导教师和指挥要热情地调动每位队员的演唱情绪,特别是,对和声声部(包括低声部)的同学多鼓励、多引导,让他们建立自信心,主动地“我要唱”,而不是被动地跟着别人“溜”。

总之,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还要扬长避短,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进行科学、规范地指导和训练。那么,在致力于童声合唱的园丁的辛勤浇灌之下,童声合唱这朵艺苑之花定会更加鲜艳夺目。

童声合唱声音协调训练的探索

浅谈童声合唱教学训练(推荐)

童声合唱曲目

谈童声合唱

童声合唱曲目

童声合唱歌曲

教学中如何进行童声合唱训练

小学童声合唱论文

杨鸿年教授谈童声合唱训练

浅谈童声合唱的魅力

关于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
《关于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