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1:34: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早期教育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的探究

——西部农村社区0-3岁儿童

专业:社会工作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口素质的提高。0--3岁儿童早期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很多人的性格、习惯、思维方式等都是在这个期间培养起来的。但在西部农村社区,大部分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尚且处于起步状态。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对西部农村地区0--3儿童早期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介入西部农村儿童早期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采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小组社会工作是根据西部农村家长的需求设计的。除了制定小组社会工作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还提出了成立家长课堂、联系更多的资源、设立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改善社会生活环境、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等策略,以期解决西部农村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问题。

关键词:早期教育 农村社区 小组工作 介入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 1.研究背景 -------------------1 2.研究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国外研究现状----------------1 2.国内研究现状----------------2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2

(四)相关基本概念----------2

1.社区与农村社区---------------2 2.儿童早期教育与早期教育社会工作-2 3.小组社会工作----------------3

二、农村0--3岁儿童早教工作发展的现状与原因分析---------3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 1.家长关注的早期教育内容-------3 2.家长与儿童的亲密程度---------3

(二)农村0--3岁儿童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3 1.家长对0--3岁儿童早教的认识程度普遍不高 -----------------------3 2.家长对儿童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方式不合理---------------------3 3.专业的早教机构资源较少,费用高且距离远--------------------------4 4.隔代教养现象较普遍,父母与长辈照料孩子的方式不同-----------------4 5.迫于生活压力,很多家长工作太忙,缺乏时间照顾儿童-----------------4

(三)农村0--3岁儿童早期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 1.家庭教育方面---------------4 2.机构教育方面---------------4 3.社区教育方面---------------5

三、小组工作在农村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中的运用 ------------5

(一)小组工作的概念界定 --5 1.小组社会工作的定义----------5 2.小组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5

(二)小组工作的理论依据---5 1.社会学习理论---------------5 2.认知行为理论---------------6 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6 4.小组动力学理论-------------6

(三)小组工作在农村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6 1.小组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6 2.西部农村社区家长的需求------7

(四)小组工作在农村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分析--7

四、农村0--3岁儿童早教小组工作的实施 -----------------7

(一)小组工作的准备阶段 --7 1.确定小组社会工作的目标-------7 2.选择小组社会工作的对象-------7 3.前期的宣传和准备工作--------8

(二)小组工作的实施阶段 --8

(三)小组工作的结束阶段 --8 1.工作的结束-----------------8 2.评估----------------------8

(四)小组工作实施的其他策略 -----------------------------9 1.成立“家长课堂”------------9 2.联系更多旳资源 -------------9 3.设立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中心-----9 4.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9

(五)小组工作实施的经验总结 -----------------------------9 1.此次小组工作的成功之处------9 2.此次小组活动的不足之处------9 参考文献 -----------------11

西部农村社区0-3岁儿童

早期教育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的探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0世纪50年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界也提出了“早教”这一说法。在那个时期,意大利的玛利亚.蒙特梭利对幼儿教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蒙特梭利的教育法主要是用最科学的方法来发掘孩子的最大潜力,并且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满足其成长需求的良好环境。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了“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人才”的讲话。从此,早教的呼声传遍全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城市社区的家长已经意识到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对于他们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而在西部边远的农村地区,“早教”一词对于他们来说尚且有些陌生。很多儿童在0--3岁这个年龄阶段时,家长只能保证自己的孩子处于安全和不饥饿状态,陪同孩子玩耍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同时对于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指导,这给部分农村孩子的发展造成了一种教育滞后现象。很多家长由于忽视了这个阶段的教育,使得孩子的人格、能力、学习、认知等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研究意义

一方面,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家长和相关幼儿教育的工作人员更加重视早期教育。0--3岁对于一个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个阶段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大脑的潜力开发,有利于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加之儿童代表国家的未来,呼吁大家能够科学养育婴幼儿,为儿童入学后的智力发展和情感发展打好基础,进而为其一生的幸福打好基础。

另一方面,笔者带着对儿童教育的兴趣,觉得很有必要结合专业知识,来解决西部农村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现面临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小组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农村社区的乡镇、村庄为依托,重点运用行为修正模式,对有着共同目的和共同愿望的农村家长和早教工作人员在特定的场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与指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联邦政府于1991年通过的“个别化教育方案”中,将需要接受早教服务的对象分为0--2岁(3岁以下)和3--5岁(5岁以下)两种。其中3岁以下的儿童实施C法案,强调的是“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重点是对儿童与家庭提供一连串的服务;5岁以下的孩子则由B法案来制定相关的服务,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属于学前教育部分为重点,强调“个别化教育方计”,以免费、合适与最少限制的概念来提供早期服务。

日本从婚前健康检查、婚前怀孕指导、检查,都有一系列预防政策,且所有费用都有政府支付。日本的全社会都在关注教育,人人都很关心教育,女性结婚怀孕之后,一般都辞掉工作去参加母亲培训班,专职为孩子服务,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母亲教育孩子的理念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快乐,让孩子大胆的去想、去说、去做。

新西兰在1993年启动了享誉全球的早期教育计划--“普鲁凯特计划”。2002年,

1

新西兰又制定了从2002--2012年的早期教育十年战略计划,这项计划主要以提高参与早期优质教育服务的程度,增进早期教育服务质量,促进合作关系为目标而展开的。所取得的成果是社区和家长普遍接受的,即儿童是需要教育的,而不是被宠和呵护的观念。他们早教老师的专业化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且成立了专门的管理监督体系。 2.国内研究现状

“科学的儿童早期教育不仅包括儿童早期识字能力、早期智力开发、早期思维能力锻炼,而且还应该包括儿童的身体素质、劳动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品德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与提高”。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一个0--3岁儿童以后的发展起关键性的作用。“据国内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行为的偏离率己经高达10%--20%”。由这个数据可以说明,我国在儿童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儿童行为的偏离会影响到以后人生的成长,父母应该注意到其严重性,及时送去专业的矫治中心,恢复儿童的正常行为能力。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笔者对现阶段我国儿童早教问题得出如下结论:一是许多家长对孩子采取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二是政府对0--3岁儿童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出台相应的福利政策;三是0--3岁儿童的早教机构比较少,而私人机构费用较高;四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早教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强;五是隔代教养现象较多,很多祖辈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忽视脑力发育;六是0--3岁儿童教育的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处于信息闭塞状态。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调查对象设计简单的问题,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而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是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以四川省资阳大市农村的家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西部农村0--3岁儿童早教现状,然后采用excel数据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文献分析法:主要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且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本论文主要是网上查阅文献,再以社会工作书籍为辅,对大量文献进行分析和参考。

案例研究法:结合西部农村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现状,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再次访谈,也可对已有文献研究中的案例做出分析。

(四)相关基本概念

1.社区与农村社区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也有人强调“共同体”这一人群要素,认为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

农村社区,就是指由一个村庄或几个较为联系紧密的群落所组成,直接或间接的以农业生产任务为主要内容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地域,他们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儿童早期教育与早期教育社会工作

儿童早期教育,简称早教,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针对5岁以下儿童利用以音乐、玩具、动画和图书为主的教育方法以及客观外界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给儿童的感知觉器官以丰富的外界刺激进行教育和训练,培养儿童的感知动作、语言、认知行为能力和习惯,从而促进儿童心理发育及智力的发展。

早期教育社会工作,就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早教理论和早教技巧对有需求的家庭采用个案、小组或社区的服务方法来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

2

法,能够用合理正确的早教方法,让其孩子真正聪明、健康、快乐的成长。 3.小组社会工作

小组社会工作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于1959年指出,小组工作是通过有目的地团体经验来增进人们的社会功能,这是以小组社会工作对人的治疗下的定义;科伊尔认为小组社会工作是一种教育的过程,通常有各种志愿结合的团体,在工作员的协助下,于闲暇时间内实施。其目的是在小组中通过个人人格的互动,促进个人成长。

二、农村社区0--3岁儿童早教工作发展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文选取了四川省资阳大市的农村为调查对象,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发放400份问卷,每个县(区)发放100份,回收了372份,回收率为93%。做问卷的家长性别比例各占50%,文化程度大多为高中和初中,他们中不到20%的人看儿童胎教与儿童早期教育这类书籍。现将问卷的基本情况做以下分析: 1.家长关注的早期教育内容

大部分家长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较为关注,他们把对儿童的营养及是否生病作为首要关心的内容,其次是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再次是对儿童与人交往的倾向及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最不关注的是儿童的感知和运动的能力,这个比例只有大概8%。 2.家长与儿童的亲密程度

除去睡眠时间,60%的家长每天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可达到3小时以上,但还有15.6%的家长每天只能和自己的孩子呆1--2小时;与孩子呆在一起经常聊天的家长比例只有20.7%;陪孩子在一起玩的只有15.7%。注重孩子唱歌、跳舞、扮演的能力在家长观念中是很容易被忽视的。

(二)农村0--3岁儿童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可知,21%的家长认为0--3岁儿童早期教育最棘手的教育问题是缺乏儿童日常养护和护理技能;26.3%的父母认为对于小孩的教养目前没有合适的育儿方法;80.7%的家长认为长辈与自己照料孩子的方式不同,沟通上有很大的代沟问题,说多了会引起更多的矛盾激化;68%的家长认为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给孩子吃饱穿暖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科学合理的教育是次要的,以后有学校帮助他们教育孩子。

1.家长对0--3岁儿童早教的认识程度普遍不高

在四川农村地区0--3岁儿童由母亲或祖母照看孩子这一现象很常见。49.7%的只是听过或根本不知道早教,而知道的这一部分人通过电视对早教的认识比例为50.3%,这些只是浅层次上的理解,没有深入的了解早教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措施。11.2%的人对早教持不认同态度,他们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对0--3岁儿童进行早期教育,觉得儿童的其他能力是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培养的,与幼儿期的教育没有直接关系。3.1%的人不重视早期教育,在思想和认知上没有这个概念,更不懂得早教方法。对社会工作者的熟知度也不高,80.1%的人根本不懂得社会工作这一专业的背景和工作性质。 2.家长对儿童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方式不合理

由于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教育有所限制,再加之客观条件,导致儿童早期教育的观念一直是模仿前辈或者身边的其他同龄妇女,与现在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观念相脱节。从教养方式上来说,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家长普遍比较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是否吃饱穿暖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而对儿童的心理、语言、认

3

知、思维、阅读、习惯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不够,认为这些能力的培养与现阶段无多大关系,而且他们以打骂和哄骗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些方式都是不合理的。 3.专业的早教机构资源较少,费用高且距离远

经调查统计,在偏远的西部农村地区,只有4.7%的家长确定自己所住县(区)的城里有专业的早教机构。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一些年轻的妈妈很惊讶刚生下来的小孩就有专门的机构来做服务,且对其小孩能够进行专业化的早期教育。不过有些家长说“我们这儿没有早教机构,有的只是幼儿园”、“早教机构一般都是在城里,而且一千多元一个月”。这个数字对于绝大部分农村家庭确实是有压力,在他们的观念里,用这些钱给自己孩子买些衣服和营养品远比去专业早教机构划来的多。 4.隔代教养现象较普遍,父母与长辈照料孩子的方式不同

为了生存,在农村社区很多家长等到小孩断奶,就出外打工挣钱,孩子只能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基本上是宠着惯着,生怕激怒孩子,这样对0--3岁儿童来说是一种溺爱。孩子快乐成长固然很重要,但更需要往好的方面引导教育他们。溺爱慢慢的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形成容易依赖他人、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影响,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更为不利。

5.迫于生活压力,很多家长工作太忙,缺乏时间照顾儿童

68%的家长认为工作太忙导致很少有时间照顾儿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得不比城市人更努力的生活,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能够快乐幸福的成长是他们的责任。可事实是,当他们借用对一个孩子一生成长都起重要作用的时段来努力赚钱的时候,孩子在精神方面已经被忽略了,早期潜能没有很好地开发,这势必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轨迹。

6.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不够重视0--3岁儿童早期教育

通过调查可知,几乎没有家长认为政府会派早教专家对他们作指导与培训。由此可知,政府在儿童教育方面实施的政策比较少,他们的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发挥,这就需要早教社会工作者做大力宣传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重视西部农村的儿童早期教育,并加大经济投资和人才投资。

(三)农村0--3岁儿童早期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第一,家庭成员文化层次。农村家庭结构一般是由祖辈、父母、子女构成,父母的文化程度大多为初中高中,爷爷和奶奶也普遍为小学或者文盲,所以说文化层次对他们的育儿观念有较大影响。照看人的文化水平较低使得儿童早期受教育方式和理念不能及时更新,传统继承下来的教养方法很难改变。

第二,家庭收入的高低。经统计,西部农村的人均收入处于中下等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收入的高低决定了他们对儿童教育的投资多少。大多数家长都能够给孩子购买玩具,但儿童读物却很少有家长购买,他们的传统观念是生活保障是第一位的。能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已是他们的最大能力。

第三,家庭教育方式不一致。年轻父母对儿童教养有了一定新的认识,但家庭成员文化层次的差异及接受信息渠道单一等因素导致了祖辈们对儿童的教养还是延续以往的传统教育方法,这一冲突可导致儿童的早期教育在家庭内部不能形成一致的观念和方法,对儿童的身心和其他能力培养造成一定的混乱。 2.机构教育方面

首先,缺乏资源,信息闭塞。早教机构的成立,需要资金和人力的支持。但在偏远的西部农村,政府在这个领域的投资不是很多。一是没有资金,二是没有专业的早教专

4

家和工作人员在人力资源上作支撑,早教机构的成立只能是空想。

其次,缺乏专业早教社会工作者队伍人才。在西部农村,70.1%的人不知道社会工作者,政府出台的政策也没有向该领域倾斜,专业的早教专家和早教社会工作者很少有机会去农村为他们服务。

最后,私人早教机构费用高且距离远。私人早教机构费用较高,一个月费用高达一千多元,普通家庭的农民是承担不起的。早教机构一般都设在城区,偏远农村在交通上不便利,而且每次花费的时间较多,这些因素造成了很多有意愿给孩子上早教课的家长放弃了机会。 3.社区教育方面

(一)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联系。当前,我国政府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年龄已经延伸到了 0--6岁,且相关政府部门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监测、关心与服务程度有所好转。但是在西部农村地区做调查时,很多家长不知道有关儿童教育和福利的政策。政府部门之间未很好的沟通,缺乏联系,导致很多工作脱节。

(二)社区政策制度不完善。仅仅依靠早教机构和家庭是完成不了儿童的早期教育目标的。农村地区发展落后,真正涉及儿童早期教育的政策和管理是很少的,这就需要大量的社区社会工作者由下而上的普及早期教育知识,提出相关建议。这些建议能够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允许,将对社区儿童教育的管理制度有很大突破和完善,使得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社会宣传工作不到位。早期教育是一个舶来品,本土化的早期教育在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发展较慢。很多人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根本不了解早期教育,更别说实施专业的早期教育方法。所以说,早期教育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在社会上没有形成预期的反响,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介入到儿童早教领域为其服务。

三、小组工作在农村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中的运用

(一)小组工作的概念界定

1.小组社会工作的定义

小组社会工作主要是为西部农村的家长服务的,重点运用行为修正模式,对有着共同目的和共同愿望的农村家长和早教工作人员在特定的场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与指导。行为修正模式主要是釆用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简单的说就是在小组社会工作中,成员通过观察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的行为和方法,学习正确的儿童教养方法。认知行为理论,就是帮助成员改变儿童教养认知上的错误理解,从而在行为上有所改变;促进小组成员学习合适的社会行为,工作员在小组中承担的是专家和教育者的角色,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干预西部农村家长的不科学教养方法。 2.小组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小组社会工作的构成,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一是要有共同的目标,这些家长应以掌握科学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为目标,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发现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的错误,并及时修正;二是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他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三是小组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各个家长之间的交往应该是相互理解的,要坦诚的分享自己的育儿方法;四是由于孩子是家长的希望,决定了他们彼此之间有相互认同感和责任感,所以说他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

(二)小组工作的理论依据

1.社会学习理论

5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他的理论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之上,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生存环境决定着人的行为”。行为主义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行为的学习过程,强调人类行为的习得性,以及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社会学习理论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并且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方式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同时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行为与环境具有交互作用;观察和模仿是学习的重要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是特别重要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特别的自我调节的过程。 2.认知行为理论

此理论主要强调人在思想上对某件事有错误的理解,或者是缺乏理性思维的能力。一个人思想上没有正确的认知,行为上顺势也会发展成为不正确的行为方式。就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来说,父母在观念上一直继承的是传统的育儿方法,给孩子在身心发展方面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如果在认知上不能帮助他们做出改变,行为上也不会有所改变的。只有在小组社会工作尝试的过程中,向有经验人士和早教专家及早教社会工作者提出发问和学习,以察觉自己在儿童教养观念上的错误理解,从而在教养方式上有所改变。

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前两个阶段来分析:0--1.5岁期间的儿童处于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中,当儿童在这个阶段哭闹或饥饿时,父母能否及时出现是培养儿童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且信任在人格发展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1.5--3岁期间是儿童期,是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个期间很多儿童学会了爬、走、说话等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放弃和坚持。父母在这一阶段起很重要的角色,一是承担控制儿童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比如说训练儿童大小便,训练他们自主吃饭;二是父母在这个期间要把握住“度”,不能对孩子过分的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分的惩罚,若惩罚不当则孩子会产生害羞和怀疑品质。 4.小组动力学理论

人生来就是群体性动物,要在小组中去活动、学习和工作。隐居的人失去了社会性,独居的人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所以说,小组是有一定的目标和凝聚力的,每个人参与小组都有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性,西部农村的家长们为了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使孩子更聪明的成长成为他们小组的最重要目标,这个目标使他们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吸引和聚集在一起,所以说早教社会工作者应帮助他们达成共同的价值观。

(三)小组工作在农村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1.小组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小组社会工作的尊重、接纳、保密、自决、个别化五个价值理念与其他专业的工作者有明显区别。

(一)尊重,主要是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小组工作人员也要尊重每个小组成员。尊重可以让组员保持自己的个性、习惯、说话语气,这样就留给小组成员有足够的空间去察觉和反思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二)接纳,是一个小组领导者和小组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特质,源于自我了解的基础之上可以透彻的对自己的优缺点做出分析。除了领导者,每个小组成员应该勇于接纳自己,接纳别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保密,是对一个组员最起码的尊重,只有做到对小组成员信息的保密,成员之间才可以坦诚的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对一些事情真实的看法。

(四)自决,小组领导者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小组成员,也不能帮助成员做出决

6

定,可以给成员一些正确的引导和指示,让成员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早教专家和工作人员也只是告诉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方法,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质选择最合适的早教方式。

(五)个别化,每个小组成员都应有自己的特性,要尊重个性,区别对待,早教专家也不能认为自己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正确的,任何事都没有绝对性可言。工作人员应做好心理准备,对于不同的家长做出不同的辅导。 2.西部农村社区家长的需求

经过问卷调查,有将近62.4%的家长认为以小组形式在他们所住地区进行专业的指导与培训是最现实的。西部农村社区的家长和儿童常照顾人文化水平都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经济收入也普遍不高,但他们内心深处特别渴望有专业人士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愿意为了孩子的未来做出改变。从优势视角分析得知,小组社会工作的理念、功能和其实施者具有的特质,再加之西部农村社区家长的需求,可以得出0--3岁儿童早期教育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在西部农村社区具有现实可行性。

(四)小组工作在农村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在大兴安岭,儿童早期教育领域做的特别出色,已经在全国形成了示范。政府和早教工作人员在17个县区开展农村早教培养,他们运用的是“1+3+X”模式为城乡人口服务,每年能为1万多家庭提供全程服务。“1”就是政府支持建立一个人口早期发展中心,负责全区的儿童早期教育工作;“3”是在农村地区开展三个项目,幸福宝贝准父母学校,赠送“惠民大礼包”,推行个性化早教指导;而“X”,是在不同的农村地区可以选取多种终端服务模式。

另一个案例是奉贤区所实行的“早教流动车”,早教专家和工作人员对0--3岁儿童所需要的玩具、营养保健和智力、能力开发等方面定期性的下乡送教,主要给他们做一些关于儿童保健方面的指导和培训,也开展专题讲座,这个项目是得到当地政府支持的公益性服务活动。这个案例中早教专家的指导与培训、专题讲座都是以小组形式来开展的,而且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广大农村家长的满意度也很高。

这两个案例都是记者跟踪报道的,他们的活动主要还是以小组形式在农村地区开展。这些已有的案例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家长能够在小组活动幵展中互动和交往,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更多的资源,不需要一对一的服务。由此可见,小组社会工作有在西部农村社区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四、农村0--3岁儿童早教小组工作的实施

(一)小组社工作的准备阶段

1.确定小组社会工作的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西部农村家长的最大需求是儿童喂养和护理技能,另一个需求是合适的育儿方法。所以,早教社会工作者的目标是帮助他们解决在儿童教育方法和观念上遇到的困惑。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正确的儿童教养方法;二是协助家长改变早教认知和行为误区;三是预防一些家长将要实施不科学教养方式的发生;四是解决西部农村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存在的六大问题。目标的确定是最重要的步骤,根据现实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达到问题的最有效解决目的。 2.选择小组社会工作的对象

选择西部农村0--3岁儿童和其家长作为小组成员,特别强调儿童和家长的需求要符合小组社会工作的目标,遇到的儿童早期教育问题必须是有相似性和共同性,但也不

7

能完全相似,要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让小组成员形成派别。小组社会工作的对象人数可在6人以上,专题讲座时人越多越好。 3.前期的宣传和准备工作

在小组社会工作真正实行之前,需要早教社会工作者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如贴海报、借助村委会广播站做通知等等方式。而且在实施之前,早教社会工作者要熟记小组成员的详细情况,不能搞混乱,这样会让家长觉得工作员对自己不够重视,而且会觉得工作员态度不够端正。在活动开始日之前,最好工作员能够和自己组内的家长开展首次面谈,以便组员和组员之间、工作员和组员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二)小组工作的实施阶段

(一)认识阶段:工作员最担心的是秩序混乱,因为农村社区的家长自由性较大,工作员怕自己驾驭不了场面,同时也担心招募不到足够多的组员;组员够了活动开始时家长朋友们不积极、不主动参加互动。这就需要第一阶段的宣传工作做到位,比如电话联系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入户联系。早教社会工作者须具有很强的领导和驾驭能力,具备能够這染气氛的气质,使家长们之间能够自然、友好的交谈。

(二)学习阶段:社会工作者担心家长和孩子在做游戏互动时配合不好,这就需要其他工作者一旁做辅助性工作。另外是担心早教专家做知识讲座时,一些家长不能认同而大声吵嚷,这样对早教专家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会影响下一次举办知识讲座的积极性。

(三)改变阶段:首先,在“破冰”游戏环节,家长和孩子重新配对以后,担心过于小的婴儿的会哭闹,影响工作的继续;其次,对于自己以往的错误观念和方法,家长不能坦诚做出分享,这就需要工作员的鼓励;最后,很多家长在言语表达上的随意性,这些都需要在初始阶段制定的小组规范里明确指出来。

(四)发展阶段:对于发放礼品的场景,尽管工作员说明发放规则,每个人都有份,但还是有些家长和孩子不会遵守游戏规则,互相抢礼品,这就需要起初工作员和家长、孩子建立的信任感和友谊感。家长对小组社会工作方法是否有帮助和改变自己的观念上不能说出真实想法,也会影响到后期的评估。

(五)解决阶段:是指大家重温小组目标和内容时,在儿童教育问题上遇到的困惑是否都达到预期效果的时期,而且小组结束时大家的离别情绪很难控制,所以在经济和现实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工作员可适当的组织一次小型的联欢活动,使大家都能够有一个好的情绪,小组工作结束起来也容易。

(三)小组工作的结束阶段

1.工作的结束

首先,要了解和处理每个家长之间的小组关系,以避免其他事情的发生。一方面帮助小组家长成员在日常的生活中来积极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儿童教养方式和技巧;另一方面,对不能有效解决的小组成员所遇到的儿童教育问题,帮助他们寻找新的服务方式,联系新的资源,必要时可转介。

其次,有些家长成员对一些儿童教养方式做出改变后,害怕以往的观念和方法又会重蹈,担心自己不能坚持正确的方法,这就需要早教社会工作者的定期监督和支持。

最后,要提醒工作人员和成员之间必须做到保密的约定。对于有些不能处理的情绪和问题,需要转介的帮助他们及时提供相关的咨询、联系相关的资源。 2.评估

第一:可通过问卷、小组记录、自我评价、观察等多种方式对此次小组活动的实施

8

做出有效评估。

第二:通过家长在儿童教育方式上的行为改变和自身素质的变化做出评估。 第三:通过照片、录音和录影对活动的全程做出评估。

(四)小组工作实施的其他策略

1.成立“家长课堂”

西部农村社区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可以利用村图书馆备不同领域的书籍,让有兴趣的家长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去查看或学习。在图书馆家长也可相互做出探讨,并且鼓励更多的早教社会工作者去服务,长时间的坚持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每个家长的自身文化素养,这样就会使得西部农村社区家长的综合素质有所提升。 2.联系更多旳资源

更多的资源包括:一是资金,早教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引起国内慈善人士和有经济能力人士做投资,帮助偏远地区儿童成长建立早教机构;二是号召人才的志愿服务,需要吸引更多的早教社会工作者和早教专家愿意为其服务,能够定期帮助他们做出专业辅导;三是与政府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征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可便于很多事情的顺利开展。

3.设立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中心

这个平台将为西部农村的家长和其他资源建立桥梁的关系,得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这样很多爱心人士捐赠的儿童读物、玩具等都可以堆积到发展中心,最后再根据家长和儿童的需要专门调查登记,在固定的时间让他们共同来领取。而且每次专家或早教社会工作者下乡之后,可在早期发展中心开展工作,也便于家长的集中。对于有儿童急需问题的人可先在儿童早教发展中心先做登记,等下次工作人员到来时对有急需的家长进行个案辅导。

4.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很多事情的开展得依靠政府,而且国家现在已经大力强调政府要向新型服务功能转变。小组社会工作的实施,涉及到了很多的环节,需要很多的资源,政府在这些相关事件上是能起重要作用的。只有取得与政府部门相互合作,一方面对工作的开展很有利,另一方面也对基层政府的报告工作也有一定的辅助性作用。只有真正落实这些解决策略,西部农村社区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才会明显有所改善。

(五)小组工作实施的经验总结

1.此次小组工作的成功之处

本次的小组活动预期目标基本达到,得到了四个县(区)农村家长的普遍认可。很多家长知道并掌握了正确的儿童早教方面的知识,并能够与孩子形成很好的沟通交流模式,能够从孩子的全面发展考虑,而非只是考虑孩子的温饱问题。特别是针对隔代带孩子的家长,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必要时会与孩子在外的父母或者其他在家的有文化的年轻妈妈进行沟通,争取更好地引导孩子。 2.此次小组活动的不足之处

第一,活动的前期准备不是特别的充分导致游戏环节的奖品不够发,这样的失误在以后的小组活动中是应该尽量避免;由于领导者忽视了有些爷爷奶奶理解能力的问题,设计的稍微有难度的游戏,导致游戏开展起来较为困难;在游戏环节也出现了混乱和超时的情况。

第二,参与活动的对象年级差距大,每个人之间的见识不同,有些老人性格太固执,导致组员间沟通交流时有相对激烈的冲突。通过领导组的沟通分析,后期才变得好一些。

9

笔者需要学习合理的方式掌握在小组进行中阻抗行为的正确处理方法,在这点上笔者经验还是有所欠缺,需要向老师请教方法。

10

参考文献:

1.张秀玉.早期疗育社会工作[M].台北市:扬智文化,2003[民92]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 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4-35 5.王彦峰.我国0--3岁婴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J].现代阅读,2011(6) 6.程淮,籍孝成.要重视中国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与发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1): 12-13 7.王家军.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8.邓红红.浅析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6):36-38 9.沈芳华.农村2--4岁散居儿童祖辈家长早期教育指导模式研究[J].农村幼教专辑,2004(12): 18-19 10.张秀玲,武英华,王丽瑛.婴幼儿早期教育社区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 119-121 11.郑惊鸿.大兴安岭17县区局示范农村早教培养[N].农民日报.2011-8-31(3) 12.徐生林.奉贤“早教流动车”送教下乡[N].东方城乡报,2009-6-23(A6)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

社会工作本科毕业论文

社会工作本科毕业论文实施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

社会工作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社会工作专业届毕业论文选题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