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0-03-03 04:18: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草稿)

第一部分 前 言

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人不仅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决策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时代发展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以及聋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从培养聋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促进聋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依据语文教育和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构建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在内的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吻合的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聋生发展需要的语文课程。

一、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聋生融入和适应社会必备的基本条件。聋校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全体聋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聋生适应未来社会、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

二、基本理念

㈠关注聋生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聋校的语文课程要面向全体聋生,针对不同学段聋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实事求是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一个聋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生动、主动的发展。语文课程要关注聋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培育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激发和培育聋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为他们融入和适应主流社会以及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语文教育要跳出“聋”的限制和束缚,从多方面、多视角,以多种方式发掘每一个聋生的学习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让每个聋生在成长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㈡正确把握聋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聋校语文教育应注重认真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让聋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

观察、体验、操作是聋生获得外部信息,提升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十分注重直观性原则,关注聋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充分利用聋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体验。起始年段,应特别注意借助具体事物或图像来认识与把握文字,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中高年级,要特别关注借助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㈢强调聋生参与,大力倡导实践性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程在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人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根据聋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爱护聋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聋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课程实施的过程,应当成为聋生在教师指导下发展语言、提高能力、活跃思维、拓展视野和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成为聋生全面、自由、积极地发展的过程。

聋生的语文学习应大力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学习,大力提倡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㈣尊重个体差异,积极推进个别化教学

关注聋生的真实世界,尊重聋生的个体差异,并从其现状与需要出发设计课程,以促进聋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由于聋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语文课程的实施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适合聋生的沟通方式,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组织适合不同聋生特点的课程,大力推进个别化教学的实施,从而实现面向聋生的语文课程从追求达成目标的划一性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转变。 ㈤构建促进聋生发展的课程评价

构建能够激励聋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要体现目标全面,主体多元,形式多样。过程性评价应注重培养和激发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结果性评价应着重检测聋生的综合语文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聋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聋校语文课程的不断完善。 ㈥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聋校的语文课程要高度重视多种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聋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优化、利用、开发语文学习与实践的环境,努力拓宽学用结合的渠道。要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引导聋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使聋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语文能力。

三、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依据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总目标”之下,按1~3年级、4~6年级、7~9年级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聋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各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3年级为“写话”,4~6年级为“习作”)、“言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聋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4、“实施建议”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并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 目 标

1、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聋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聋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弘扬民族精神,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具备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大力开发聋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基本掌握汉语拼音的口形和拼读方法。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借助辅助工具独立识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5、初步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注重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具有初步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有较为丰富的积累。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200——250万字,能背诵优秀诗文150篇(段)。

6、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做到明确具体、语句通顺。

7、能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基本达到无障碍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8、初步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㈠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2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熟记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汉语拼音字母表》,基本掌握汉语拼音的口形和拼读方法。认识大写字母。熟练地使用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运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㈡阅 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和主动阅读的习惯。

2、练习正确、有表情地朗读句子和课文。开始学习默读。

3、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的不同用法。

4、学习借助图画阅读浅近的儿歌、童谣、故事,乐于与人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5、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㈢写 话

1、对写话有兴趣,能写清楚自己想说的话。

2、能依据图片、简单事物或生活中的场景,说、写意思连贯、语句通顺的几句话。

3、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㈣言语交际

1、能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与他人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能认真听(看)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㈤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2、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语文学习,能用口语(手语)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 第二学段(4-6年级) ㈠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0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学会用部首检字法查工具书。

4、能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开始学习使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㈡阅 读

1、主动阅读,学习使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正确、有表情地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读懂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书名号的一般用法。

4、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段,收集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7、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在45—75万字以上。 ㈢习作

1、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逐步增强习作自信心。

2、养成正确、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习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3、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需要,会使用冒号、引号。

4、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㈣言语交际

1、能熟练地用口语或手语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看),能把握主要内容。

2、能清晰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㈤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有目的地搜集资料。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语文。

3、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7-9年级) ㈠识字与写字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2200个左右会写。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2、主动运用自己喜欢的检字方法,使用工具书识字学词,扫除阅读中的障碍。

3、学会用硬笔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4、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㈡阅 读

1、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2、能够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略读和浏览,能把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和句的意思。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和感情色彩。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常用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初步了解议论文、说明性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5、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拓宽视野,帮助阅读。

6、能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170万字。每学年阅读一两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㈢写 作

1、能用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主动与人交流。对写作有自信心。

2、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3、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4、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说明文。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能写常用的应用文。

5、能修改自己的习作。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㈣言语交际

1、能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言语交际。

2、能根据对方的表达方式(口语、手语、书面语),理解对方的意图和观点。能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的进行交流。

3、在交际时,能较为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 ㈤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学习和生活相关问题,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信息。

2、能策划简单的校园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家的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成果。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教科书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科书编写应体现时代要求、现代意识和人文精神,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文化,帮助聋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教科书编写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聋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养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教科书编写应遵循聋生特点和规律,适应聋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聋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贴近聋生生活实际,做到图文并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5、教科书选文要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选材要符合聋生参与主流社会的要求,教科书的呈现方式要丰富多样,难易程度适应聋生学习的要求。

6、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应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聋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有利于聋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7、教科书应突出引导聋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关注聋生原有的语言经验,加强对聋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要多提供给聋生语言实践的环境,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培养语感和语文能力。

8、教科书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注意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各种渠道汲取信息,促进聋生的学习与发展。

9、教科书应引导聋生扩大阅读量,并结合聋生阅读特点和能力,适当增加和编写课外阅读读本和建议阅读的篇目。

10、教科书应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为聋生选择和拓展提供方便。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聋校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杂志以及影视网络、社会活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等,还包括反映聋生的学习、生活、交往、娱乐等方面的内容。

2、聋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积极挖掘社区资源和乡土资源,结合语文教科书给聋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环境。要加强语文的本土化教学,因地制宜,使聋生能够有针对性、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3、聋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注意开发网络资源;还应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

4、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多方面提高聋生的综合能力,增强聋生在各种条件下学用语文的意识,如用手语讲课文故事、借助插图描述课文内容等,通过学习家乡的文化,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教学建议

㈠满足不同层次聋生的需求

语文教学应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满足不同层次聋生学习的需求,尊重聋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聋生质疑、探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钻研教科书,精心设计方案,对每一位聋生的已知和未知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因此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要善于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实施分类教学和个别化教学。 ㈡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教学,倡导讨论式、合作式学习。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聋生的学习和实践空间,逐步提高聋生对语言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使聋生能够适应社会生活。 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语文教学应培养聋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将这些要求贯穿、渗透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

㈣加强潜能开发,注重语言发展

教师应发现、关注和开发聋生的潜能,重视语言的积累和发展,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要激发聋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生存的过程,促进聋生的可持续发展,为聋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㈤遵循聋生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聋生的生理、心理具有特殊性,其学习能力、水平具有差异性,语文能力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阶段特征,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关注聋生在原有起点上的提高,促进聋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教学

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字与写字、识字与读书相结合。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倡在环境中学习。同时注意利用聋生的生活经验,将他们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教学的辅助材料。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聋生写字姿势的指导,使他们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要有趣味性,以活动游戏和观察演示为主要教学方式,与学说普通话、汉语手指字母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

聋人手语可丰富聋生的语言,帮助识字学词,可根据实际情况与识字教学同步进行。

2、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和任务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较丰富的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感,各学段各有侧重,有机结合。要珍视聋生独特的理解、体验与感受,让聋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各个学段都要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聋生逐步学会粗读、精读。要重视聋生背诵的训练,以利于体验、积累,培养语感。

为帮助聋生理解课文,可引导聋生随文学习相关的语法修辞知识。

鼓励聋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培养聋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重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注意聋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3、关于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应引导聋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懂得写作是为交流需要而写,让聋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低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聋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中、高年级应注重培养聋生在写作中的观察、思考、评价的能力。要求聋生说真话、实话。激发聋生展开想象,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为聋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聋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述。 注意引导聋生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聋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聋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关于言语交际教学

语言交际能力是聋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是与对方的互动过程。要培养聋生理解、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聋生具有自然、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语言交际情境中进行。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聋生在各种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锻炼语言的应用能力,提高交往与沟通的意识与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要鼓励聋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综合性学习,使聋生能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锻炼能力。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引导聋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形式和渠道,突出聋生的自主性,重视他们的参与精神,强调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发展和提高聋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评价建议

㈠评价目的着眼于发展性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聋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聋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进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使评价过程成为帮助聋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走向自强的过程。

㈡评价内容体现全面性

语文评价要从关注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转向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使聋生的成长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入手,全面考察聋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技能,还要重视聋生潜能的发展,关注聋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形成。 ㈢评价标准强调差异性

语文评价既要体现对聋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聋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不能以划一的标准来评价聋生。要注意聋生的学习基础和各学段学习的特点,促使其在原有水平上的得到提高。教师在进行分类教学的同时,对聋生的学习个案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聋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聋生。对聋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㈣评价方式提倡多样化

语文评价要注意运用多种形式,采取考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做到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特别是定性评价;在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反映聋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记录聋生的成长过程。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分数或等级外,还应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结果描述聋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㈤评价主体做到多元化

改变教师单一评价聋生的做法,逐步建立教师评价、聋生自评与互评、社区与家长参评的评价制度。 结合聋生的平时学习成绩对聋生的语文学习个别化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聋生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评价时,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聋生,要尊重聋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促进每个聋生的健康发展。 ㈥具体建议

评价应根据各学段达成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1、汉语拼音、识字写字

⑴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聋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做到发音口形正确,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口形的考察。

⑵评价识字要考察聋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能力,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⑶重视聋生写字姿势和习惯,做到书写的正确、规范、整洁。

2、阅读

⑴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聋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根据阅读内容适当考察语法、修辞知识。

⑵朗读的评价,可从语音(口形)、手语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特别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诵读的评价,考察聋生在诵读实践中的积累量。默读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聋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⑶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聋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聋生在词句理解、内容把握、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和表现。

⑷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⑸文学作品的阅读评价,可着重考察聋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特别应对聋生独特的理解加以鼓励。

⑹对古诗文的评价,应重点考察聋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和是否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3、写作

⑴写作评价要根据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聋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是否掌握了语言表达的基本方法等。

⑵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应引导和促使聋生通过观察、交流、阅读、思考等多种手段,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⑶作文修改要注意考察聋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引导聋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一是建立聋生写作档案,全面反映聋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内容包括聋生有代表性的作文、写作态度、典型案例分析记录等。二是聋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综合评价形式。

4、言语交际

评价聋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应重视他们参与的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利用语文教学的多种环节,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让聋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反映出真实的口语表达能力、手语表达能力、书面语表达能力。

5、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聋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合作探究精神以及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要让聋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评价要从正面出发,积极引导,使聋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科综合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上,考察聋生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资料、分析思考,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二00四年八月五日)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教案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04年6月16日修订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