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全日制聋校课程(教学)计划》编写说明

发布时间:2020-03-03 03:39: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全日制聋校课程(教学)计划》编写说明

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国家对残疾人教育作了多次指示。要求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聋教育面临的任务和要求,使原《全日制八年制聋校教学计划》(下面简称《教学计划》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90年底,我们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特殊教育处的领导下,本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在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从我国聋教育实际出发,进一步办出聋教育的特色,修订了《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下面简称《课程计划》),经国家教委审定,于1993年10月12日下发各省、市、自治区教委、教育厅(局),现就《课程计划》的几个有关问题谈些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修订《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

1、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切实加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对青少年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坚定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遵守行为规范。使学校成为建设精神文明的阵地。这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是修订《课程计划》的灵魂。

2、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打好基础。

全日制聋校是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对听力、语言残疾少年实施基础教育、坚持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方针,全面提高聋教育质量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这量修订《课程计划》的出发点和归宿。

3、从大多数聋校的实际出发,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我国聋教育的基础和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平衡。为了适应地区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要,《课程计划》以大多数聋校的可行性为基点,也给地方、学校留有机动的余地,不同层次地提高聋教育的办学效益。

4、坚持基本素质教育,办出聋教育特点,提高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目前聋教育的主体,大多数毕业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社会。因此,补偿学生的生理、心理缺陷,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文化知识、健康的体质和一定的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初步劳动技能,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这是聋教育的特点所在,是修订《课程计划》的目标所在。

二、《课程计划》的几个突破口

《课程计划》在制定过程中,遵照国家义务教育和残疾人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广泛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课程计划》在提高聋教育质量,体现中国聋教育特色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1、改变了八年制聋教育的学制,实现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的接轨。

遵照国务院转批的《中国残疾事业五年工作纲要》中关于“要切实把残疾人基础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轨道”的规定,把聋教育的学习年限从八年调整为九年,并“以娥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方案为基础”为制定本课程计划的依据,聋教育与义务教育体制接轨。

自从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聋教育仍沿用八年学制,且属初等教育范畴。近几年来,聋学前教育、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正在各地蓬勃开展,聋高级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已创办,聋基础教育的学制、性质显得很不合理,不能适应聋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理顺整个聋教育体制。因此,《课程计划》在规定学习年限为九年的同时,在七——九年级以初中课程方案为基础,开设了综合性的初中基本课程,使整个聋教育体制趋于完善,也为听力语言残疾学生在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取得同等学历创造了条件。

2、突破了普通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体系对聋教育的制约,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长期以来,聋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原《教学计划》中,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考核中,都反映了文化知识教育至上。对学

2 生毕业后参与生活,从事劳动必须具有的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的教育教学,都爱文化知识的制约而有所削弱。过重的文化知识学科的课业负担,又抑制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其结果是学生在受完聋校教育后并没有真正获得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多方位的能力和素质,实质上聋教育没有从本身的实际出发,办出自己的特点,不符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是办学效益不高的表现。

3、突破原〈教学计划〉的划一性,采用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办学办法。

原〈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等方面都是划一的,没有给地方留有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补充的余地,影响了〈教学计划〉的适应度。这次的〈课程计划〉对此有明显的突破。如〈课程计划〉中规定了以“国家统一安排为主,部分课程由地方安排”,“可以开设文化科学或劳动技能的提高课、选修课或专题性的短期课”,“经必修课为主,各地可以根据需要开设选修课”。对思想品德、语文、自然常识、理科等学科的教学内容,《课程计划》中明确指出:“都要在本学科总课时中留出适量的课时、由各地安排乡土教材教学。”“农村聋校的语文科应加强应用文和农村常用字的教学。数学科在适当年级可根据需要设珠算课”这种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办学方式,为各地办出聋教育特色、提高聋教育办学效益,提供了操作依据。

三、课程结构和课时安排的改进

根据修订《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在课堂结构和课时的安排上也有较大的改进,以保证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减轻文化知识、学科课业过重的负担。

1、把“活动”作为“国家安排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学科”并列,相辅相成,都是落实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课程计划》安排的活动课时占总课时9。93%,内容有“晨会”“班队(团)活动”“体育锻炼”“兴趣活动”和“个别矫正”,并规定了各项活动的基本要求。这对改革聋教育课程结构,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物特长,促进身心健康,都有有积极意义。

2、加强思想品德、体育、劳技等学科,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身体素 3 质和劳动技能,更好地适应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如思想品德学科的课时数比原《教学计划》净增1。5%;体育课时净增2。09%;另加“活动”课程中“体育锻炼”的2。98%的课时量;劳动技能课时净增1。3%如七——九年级的“地方安排课程”用作劳技训练,则再增加3。97%的课时量。

3、调整了学科和各类学科的课时比例,提高课堂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课程计划》在七——九年级增设“思想政治”,进行基本的政治常识教育;增设“理科”。使学生了解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初步知识,培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四年级起开设“社会常识”。增设这些课程,体现了初中课程方案的有关要求。

对语文和数学学科的课量,《课程计划》中语文占总量的33。25%,数学为16。89%,比原《教学计划》分别减少15。09%和3。41%,但这两门学科的课时量仍占总课时量的51%,占绝对优势。保证基本教学需要,落实对学生装的听、说、读、写、算的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看起来一至三年级都减少了一课时,但九年的总课时数为1734课时,比原来龙去脉632课时还多102课时。语文学科的总课时数虽比的减少442课时,但只要在教学思想、教材和教法等方面有相应的认识和改进,也能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课时量的安排是根据整个课程结构、素质教育的需要而全面地、合理地安排的,还要考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应该看到,聋校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装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受普通教育文化知识横向攀比和考试制度的制约和影响,特别是语文、数学两课,难度大,要求高,课业负担和考试抒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和时间都被它们牵制住。这种状态很不利于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也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我们从《课程计划》可以控制因素考虑,把语文、数学学科的课时量作了调整,并在“说明”中对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提出“要严格控制”对考试和考查也作了相应规定。在今年一月下旬召开的聋校教材编写会议上,大家对新编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打好基础,适当降低学科知识难度,加强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教材要体现弹性,为乡土教材留有余地等取得共识,这些都是实施《课程计划》配套措施。

4、增强了课程安排的灵活性。《课程计划》的课程设置,除了以国家统一 4 安排之外,还有部分地方安排。从一年级起,

每周一课时,七年级起每周有四课时。这些课时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需要作出安排,也可以授权学校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开设文化科学或劳动技能的提高课,选修课或专题性的短期课,以利因材施教,办出特色。

《课程计划》允许“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特长、志愿和本地情况,对九年级的课程计划作相应调整,实行分流教学,”给准备就业的学生安排较多的时间进行劳动技术培训,给准备升学的学生安排较多时间补习、复习功课。

对六年制聋校,《课程计划》规定按本计划前六年的要求执行,但对

五、六年级的课程可以做适当调整,加强劳动技术教育。

课程安排灵活性,可使各地区的聋教育更好地适应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情况和需要,把聋教育办活。

5、《课程计划》中适当增加了综合课,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适应与九年义务教育接轨的需要。《课程计划》不照搬初中课程单设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而设“社会常识”“理科”综合课,学些学科的最初步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受到爱国主义、国情和人口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运用这些初步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6、强调了对听力语言残疾学生生理、心理缺陷的补偿。缺陷补偿是聋教育对象客观存在的需要所决定的,是聋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课程计划》在多处以对缺陷补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在“前言”部分提出“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和缺陷补偿的原则”要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缺陷及补偿办法“。在“培养目标”部分,提出“对听力语言残疾学。。。。。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 。在“课程设置”部分,提出“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补偿其听觉缺陷。”对各学科教学明确提出“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在“活动”课程中专设“个别矫正”,要求针对学生的听觉、语言、心理、行为缺陷,采取个别或小组形式,进行矫正和训练。在“说明”中提出“聋校必须积极实行分类教学,要根据学生听力损失状况及补偿程度,实行分班或分组教学”。

四、《课程计划》在体例上的变化

《课程计划》与原《教学计划》相比有较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计划?开头有个前言,阐述了聋校的性质和制订本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

聋校是对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方案为基础制定《课程计划》,明确把聋校基础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轨道。

制定《课程计划》以“三个面向”为战略思想,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实教,分类教学和缺陷补偿,合理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为指导思想。

2、《课程计划》经课程设置为主体,阐述了课程(活动)安排和各门学科(各项活动)的基本要求,并对教学工作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具体“说明”。

把“活动”正式列入课程,提到与学科相辅相成落实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的位置,并提出明确要求,这将从思想认识到具体实践进一步推进聋教育改革。“几点说明”有普遍指导意义,它将指导各地、各校深化教学改革,正确处理教学中的有关问题。

3、专列了“考试与考查”部分,对教学中这一重要环节作了明确规定,着重阐明了考试与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科和活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特长的发展。对考试、考查科目、命题权限、考试时间、考试、考查方式都作了具体规定,而且明确指出,考试命题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体现教学目的和要求。这些规定将指导聋校健康地进行考试、考查工作。

4、增加了“实施要求”部分,确立《课程计划》的权威性,但又渗透灵活。“实施要求”第一条,把本课程计划确立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聋校安排教学活动的依据,是编订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督导评价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这有利于形成适合聋教学特点的教材体系,有利于按聋教学标准去评估学校教学工作,形成完整的聋校教学体系。

国家教委在1993年10月12日发出关于印发《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的通知中,要求各聋校根据新课程计划的要求,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局)就地方课程的设置、飨土教材的编写、新增课程所需师资的配备和培训,聋校学制从八年到九年的过渡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实验,为正式执行新课程计划做好准备。我们期望新的课程计划的试行能有效地把聋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一步,我们也希望新课程计划在试行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教案

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聋校语文教学

聋校汉语拼音教学=

聋校教学反思

授课计划编写说明

聋校应该开设手语课程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全日制聋校课程(教学)计划》编写说明
《《全日制聋校课程(教学)计划》编写说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聋校教学计划 计划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