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打印版】王惠岩《政治学原理》考研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3 16:15: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政治学原理》笔记

王惠岩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含义

1.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

A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D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学的定义

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领域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1.政治许基础理论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对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包括横向的现实比较研究和纵向的历史比较研究,以了解国外政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1.与经济学(P8-P9) 2.与法学(P9-P10)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c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之中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历史的、“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而不是演变

象国家权利那样成为独立的、站在社会之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略)

上的支配主体。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P11-P16) 二. 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1.起源:

(P16-P18)

a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b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外部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条件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1.历史研究法。从政治现象的产生、发c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展和演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在秩序的范围内

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预2.国家是在氏族组织的瓦解的基础上产测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

生的,它是与氏族组织有根本区别的特殊2.制度研究法。就是从政治制度的形成组织

与演变角度,来探求制度结构类型变化规a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按律的方法。

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3.比较研究法。就是通过分析两个或两b公共权力的设立。所谓公共权力,是指个以上的政治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来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发现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监狱和强制机关。原始社会的氏族组4.结构——功能研究法。主要是试图通织没有公共权力。原始社会的武装组织和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来揭示政治社会权利是全民所有的,保护全民利益系统运转的规律性。

的。而国家所设的公共权力是掌握在统治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略)

阶级手里用来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三.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论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1.神权论

一. 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1. 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一直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存在的社会形式。

上帝)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统治阶特点:

级,曾利用这种观点来维护他们的统治。a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最早发生于古代犹太的神权政治君主国,b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议事会,是一发达于中世纪。神权论纯粹是从宗教的观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点出发,把剥削阶级国家说成是神的意志c氏族成员有相互帮助相互保护的义务。 的体现,用来迷惑人民群众对国家本质的2.原始民主制的特征:

认识,反对被压迫人民起来革命。因此,a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共同事务的管它从来就是反科学的观点。

理体制,而不是一种国家形式;

2.契约论

b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在资本注意上升时期,契约论是资产阶级主制,而不是国家产生后的阶级民主制;

关于国家起源的最有影响的学说,主张在

国家出现以前,人类有一种原始的自然状态,

这种自然状态不能长久的停留,为脱离这种自然状态,人门就相互定立一种契约,成立国家,来保障财产和安全。

契约论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一种是用来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3.暴力论

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含义:

a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

b国家是阶级统治。说明国家的本质。(P37-38 P40-41)

国家意志:就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接受服从的意志,是经过一定的制度与程序指定出来而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专政:强力是实现国家意志的后盾和基础,所以通常又把以强制力为基础的政治统治称为专政。

c.国家是个机器。国家是个特殊的机器,在于它具有公共权力。

二. 国家权力

1.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狭义]、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它是社会公共职能独立化,社会内部分裂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结果。

2.国家权利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

a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

b职业性常备军的建立

c赋税制度的确立

3.国家权利的特征 a强制力的垄断性。自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权力就垄断了有组织地、系统地使用强制力的合法性,不再允许任何其他形式的暴力组织的合法存在。

b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利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对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内部成员都有约束力。

C主权性。是一个独立国家不可缺少的条件。

主权:即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在国内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既在社会各类权力中,国家权力的效用最高;在国际关系中是指一个国家权力的独立性。

国度:按一定地域、居民和政权所构成的,即按政治地理意义划分的国家

三. 国家的基本职能

1.内部职能

A定义: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B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a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政治职能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同样具有阶级性。

c社会职能与政治职能的关系

1在阶级社会(P41)

2在社会主义社会:(P42)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其社会职能上升为主要职能,表现为组织经济与文化建设。政治职能主要表现为进行民主与法制建设,保证社会稳定,同时打击反社会主义势力和分子。

2.外部职能

制的形成、阶级的出现和阶级矛盾的不可A定义: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调和而产生的。

安全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占有3.内外职能的关系(P41) 全部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生产者——奴第三节 国家的消亡

隶本身。

一. 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b奴隶制国家的内部只职能,是控制努力国家是阶级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和自由贫民等广大被压迫民众。外部职能产物,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后,随着阶级是侵略他国领土和保卫本国领土以防别的消灭,国家也必然随之消亡

国侵略。

二. 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二. 建制国家

1.条件:消灭阶级,不仅消灭剥削阶级,a封建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而且要消灭一切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

会,农业是最基本的生产部门,土地是最2.途径:过程的渐进性和自发性。渐进主要的生产资料。

性指国家的消亡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领主占有制、程。自发性是指国家的消亡是国家自身发地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自耕农占有制。 生作用的结果,是国家在充分发挥了自己在西方占支配地位的是领主占有制,土地职能之后的必然归宿。 世袭,但不能买卖;我国是地主占有制,

允许土地买卖。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c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P55-59)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1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指按国家本质对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采取了中央集权制。

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2从权利结构,即政治权利的排列组合形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式来看,西放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是国家的历史类型是由赖以存在的社会经官僚制

济基础决定的,只要是建立在同一社会经3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济基础上,就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国家

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思想宗教化。

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d中国封建官僚制度的特点:

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1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利机构

二.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2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1.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政治改的严密组织

良是另一种方式。

3封建官僚按官价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2.革命与改良的区别(P50) 为官僚制的核心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三.资本主义国家

一.奴隶制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组a是随着原始公社制度的崩溃、奴隶占有

织化、制度化。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

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工具。

四.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其思想特征。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P61-68) 1.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

资本主义国家是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发展壮大的结果。11世纪西欧的生产力游乐很大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产品超过了自我需要,生产分工的细化也使生产专门化水平提高;在交换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货币关系,贸易和货币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使欧洲的城市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4世纪西欧城市中以资本运行和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方式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a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b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c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也是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不具有人身依附性,而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

d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二. 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特征:

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

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目标。

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一.自由资本主义

1. 特征:

在自由资本主义资本发展阶段,企业和资本规模普遍较小,市场潜力较大,商品生产比较分散,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的运动,基本是以单个企业为核心展开的。自由资本主义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决定了其政治生活同样按照自由竞争的基本规则和运行方式来展开和实行。所以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方式来统治国家,这实际上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方式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自由资产阶级是以个人自由和权利作为其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前提的。

2.体现

a在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以所谓公民政治自由、政治权利和政治平等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

b在政府职能方面,它体现为“最低限度国家”和“消极国家”,即政府最低限度地敢于社会经济生活,政府的只能只限于国防、提供法律和秩序等必要的公共事务,政府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

c在政府政策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政府鼓励和维护个人在市场上的自由活动。

d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是以自由主义方式为主,暴力方式既是自由主义统治方式的后盾,也是其实施统治的补充。

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1.发展

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化要求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运动的结果。国家权力加强,从“消极国家”转变为社会的主宰,国家权力成为垄断资本赤裸裸的私人工具,垄断资本从私人和集团的垄断逐步发展成国家

垄断资本。与此同时,为适应垄断资本国

际竞争和掠夺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

外职能也得到了大大强化。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矛盾发展(P75) 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前提

A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1.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社B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之间的矛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和发展的盾

结果,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与资产C垄断资本义国家外部矛主盾

阶级的矛盾不断发展,进而以无产阶级革3. 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

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产物。

A国法西斯家 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三大矛盾

B福利国家

A无产阶级与垄断阶级之间的矛盾 a定义:

B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与殖民地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半殖民地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之间的矛助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盾。

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进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3.无产阶级革命在落后国家首先发生的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原因(86) 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二.社会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b实质

体现:

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社1.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对资本主义国家会生产力的社会化要求而对生产关系作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

出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经济运A表现在这两种经济基础根本性质的对行,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但其只不过是立,实际上是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进一步融合的的生产关系对于限制和阻碍生产力发展体现,它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要求的生产关系的否定。,是无产阶级和盾,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劳动人民的利益对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否性质。

定。

1首先,福利国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B也表现为他们各自建立过程的区别上。私有制,从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只不过是以一种新的生产和经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营方式,即商品生产和交换方式否定了封2其次,福利国家仍然是垄断资本掌握的建经济生产和经营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国家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这也决定了资本主义3福利国家用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国家的经济基础可以以寄生的方式,在封的经费,实际上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建社会私有制框架内孕育和成熟,为资本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实主义国家的建立准备了现成的经济基础。际上是以国家福利的方式掩盖了资本家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则是改变了生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直接的剥削。

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是对一切综上,福利国家本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国私有制的否定,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现代形态。

的经济基础不可能在旧社会发育和成长,

决定了无产阶级必须在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后,“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扫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

2.还体现为无产阶级统治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

A他是无产阶级在统治地位、统治方式、统治价值等方面对于中产阶级统治的否定。(P88-P89)

B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根本改变了阶级发展的历史命运。

从剥削阶级统治更替的历史过程来看,无论哪个阶级的统治,都是在原有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相互斗争并同时归于灭亡的基础上,由第三个阶级建立起新的统治。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改变了被统治阶级充当统治阶级殉葬品的命运,而使无产阶级成为旧的阶级统治的掘墓人,新的阶级统治的建立者。

2. 现为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否定。这种否定集中体现在无产阶级革命一般以暴力方式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本规定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

一.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

1.民主,是在特定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保障公民的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在阶级社会里,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的利益为基础,平等地实现统治阶级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列宁“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使用有系统的暴力的组织”。

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

A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地位的经济基础上的,这种经济基础的确立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现了经济权力的平等,进而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了政治的平等,形成了本质上一致的共同利益。

B社会主义民主以无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政治管理的实施为政治前提。

C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真实的民主

D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又是一种新型的专政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1. 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2. 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作为国家的阶级基础

3. 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4.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5. 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三.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1.历史作用

A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B依法打击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维护之乎者也国家的秩序和稳定,同时,防御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

C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 D协调人民内部的利益和矛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E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F创造条件消灭三大差别,即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第六章 国家形式

第一节 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一.国家形式的含义

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1.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尤其是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其体现了一个国家横向权力

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在一定的社会发展历史阶段上,一定的经2.国家的整和形式,即国家结构,其反济基础和适合这一经济基础的阶级统治映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一旦建立,这种经济基础和阶级统治就会关系

持续存在,即使发生了政权的更替,也不3.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会导致国体的改变

制度,通常成为“政治体制”。

3.国体和政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根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本政治制度,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做方1.国体与政体是关于国家问题的一对概式和具体制度是由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所念

决定的

A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辨第二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证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国体决定政体。一.政体的划分标准(P108-P109) 国家的阶级本质从根本上决定着政体的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的标准:

选择和采用,现实政治中的政体都是依附A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国家权力于一定的国体,为一定的国体服务的。当机关的组成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

国体发生变革时,政体也就会发生变化。

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B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C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他们之表现,没有适当的政体,统治阶级就无法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组织和巩固自己的国家机器,无法体现和二.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保持国家的性质。

1.君主制

2. 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实行君主制的剥削阶级国家,以一名君A影响整体选择的多种因素

主作为实际上的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是根本性的,是第力机关

一位的,但并不是唯一的,还受到政治力A贵族君主制

量对比、一国的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主要存在于封建社会早期,与领主占有制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性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经济相适应并与分封割据制的国家结构素的制约。

相结合,实际上是一种君权比较虚弱并被B政体的多样性

分割的君主制。

国体与政体并不是一种简单对应的关系,B等级君主制

整体不是直接地、机械地表现国家的阶级C专制君主制

本质的。由于一国的政治政治力量对比和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制权,君主拥有绝对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的因素的影响,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政体是多种多样的,相同性质的国家完全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

可能选择不同的政体。

D立宪君主制

C政体选择的自主性

立宪君主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政权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政体,最终只能由那个组织形式

国家的统治阶级和人民自己来决定,只能a二元君主制

由他们根据本国的国情独立自主地做出这是君主仍然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的立选择。

宪君主政体,尤其是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D政体相对于国体的灵活性和变异性

任命权而控制国家的行政权,因此内阁向

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

中心,故称为二元君主制。

b议会君主制

这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与二元君主制的区别,集中体现在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即政府不再向君主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君主的职能仅限于象征国家的统一和代表国家主权而没有实际权力。

2.共和制

基本特征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A贵族共和制 B民主共和制

基本特征是国家权力机关是通过公民普遍参加的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并有严格的任期限制和政权组织形式。

a议会共和制

总统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

总统共和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他掌握国家行政权,直接领导政府,提名并经议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不由议会选举产生,也不向议会负责,议会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实行比较严格的三权分立制度,总统与议会、最高法院的地位和权力是平行又相互制约的,因此又被称为“二元总统制”。典型:美国

还有半总统制(法国)和委员会制的政体(瑞士)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A公社制——巴黎公社的政权形式 B苏维埃制

C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特点: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

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d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

总之,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生活的中心,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下,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所谓集中,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中主要体现在人民的一切权力都统一的、集中的由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实行下级服从上级、全国服从中央的原则。另一方面,没有民主,就不能体现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的含义

1.国家结构的概念

国家的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全国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和为国家的问题。

2.现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

A单一制

单一制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又可细分为中央集权型单一制(法国)和地方分权型单一制(英国)两种。

B复合制

由若干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联合体

邦联制:

是若干个各自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邦联并不具有国家的性质(欧盟)。

联邦制:

是当代比较常见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即国家机关:指的是一个国家各个具体的国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家权力部门

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有全国性宪法和法2.国家机构的特点:

律,各州在不违反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A阶级性 下,拥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B全社会性。

成员单位一旦成为联邦成员后,就不再保a首先表现在国家机构以全社会的名义留独立和主权,不再具有国家的地位。联进行活动

邦政府的权力是由它们让与的,一旦让于b国家机构的全部费用是又全社会来负就不能收回,它们不能否认和拒绝联邦权担的

力,更不能自由退出联邦。

C整体性。国家机构是同意的整体,是有3.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和原则

机构成的组织体系

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归根结底,D强制性。

是阶级的、民族的、历史的、和文化的因二.国家机构的一般问题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国家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2.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

1.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A国家元首:国家设立的代表国家的机我国采用单一制的原因

关,其功能是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A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的秦代,我国就建立高代表。

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因此,B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有着统一的传统和家机关,即有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实行单一制的渊源。

律的国家机关

B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C行政机关:即负责拟订和执行法律、制间有着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传统。

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的内外事务C绝大多数民族在分族聚居的同时,又都的机关。

是与其他兄弟民族主要是汉族相互杂居,D司法机关:指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既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家机关。

D(P123) 3.国家机构设置和形式的多样性

E(同上)

4.决定国家机构设置的因素

F(同上)

A国家的性质或者国体决定着国家机构2.我国单一制的两大特色

设置和划分的基本原则

A民族区域自治 B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形式的基本构架还B特别行政区 会受到统治阶级的统治方式(政体、国家

结构)的规定,

第七章 国家机构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概念和一般问题

一.分权制衡——资本主义国家结构的组一.国家机构的含义

织原则

1.国家机构的概念

制度设计:

国家机构就是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1. 由不同的机关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机关的总和

权、司法权

2. 每一个机关在行使其权力时,都不能离开其他机关的协助

3. 每一个机关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

二.主要国家机关

1.国家元首

2.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的权力

A立法权

B财政权,即财政同意权

C监督权,即议会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力

a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成

b在议会制国家,议会拥有倒阁权

c弹劾,即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的犯罪和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或制裁,追究的是法律责任,结果可能是官员被罢免或判罪

3.行政机关

职权

A执行法律

B管理国家的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

C军事权

D立法参与权

4.司法机关

A定义: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是指行使司法权的机关

B职能:

a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包括刑事、民事、行政、选举案件

b处理某些非诉讼性的事务

c违宪审查。即由司法机关审查和裁定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起源于美国)

C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的重要原则和制度

a司法独立原则

b无罪推定

c不告不理原则

d辩护制度

e法官保障制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

一.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的内容的体现(P144) 二.主要国家机关

1.国家权力机关

A职权

a.立法权,即制订、修改、废止和补充法律的权力

b.决定权,就国家的任何重大事情做出决定 c任免权 ,即组织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

d监督权,即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

2.国家元首

我国国家主席的职权

A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B任免权

C外交权

D荣典权

3.行政机关

我国国务院职权(P148-P149) 4.司法机关

A社会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是依照宪法和法律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和法律监督权的机关。

B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活动原则(P151-P152)

第八章 国家与民族

第一节 民族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一.民族的一般特征和历史发展

A一般特征 a共同的语言

b共同的地域

c共同的经济生活

d共同的心理素质

B历史发展

a民族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b民族消亡,是指全世界都实现共产主义后,各个民族的差别逐渐消失,最终在世界范围内

融合成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共同体。

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族政策

二.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

1.定义

A民族问题,是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民族主义是一种观察、处理和解决民族问消亡之前的各个阶段,不同民族或民族集题的纲领和原则

团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式、2.发展

风俗习惯诸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它民族主义作为时代要求的特定反映,随着表现为民族隔阂、民族歧视、民族纠纷、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并成为资民族压迫、民族斗争和民族运动等等。

产阶级在观察和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基B民族问题的根源

本原则

a民族差异,这是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前3.本质

提和客观原因

A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利己主b剥削制度,这是阶级社会产生民族压迫义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

的深刻根源

B利己主义形成的反动民族观

c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是社会主义a民族优劣观点. 条件下民族问题依然存在的主要原因

B民族至上的观点

C民族问题同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的核C民族投降的观点

心,即革命和政权问题的密切联系4.民族问题的根本解决

(P157-P159)

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铲除民族压三.民族自决权与国家结构

迫的根源,才能为民族问题的根本解决铺1.国家对民族的影响(P160)

平道路

A国家对民族的巩固和相对稳定起着凝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聚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B国家的变迁为民族的分化与融合创造1.民族问题的实质

了客观条件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2.民族自决权

2.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A定义

A民族平等意味着一切民族都有平等的民族自决权,指的是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地位

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力

B坚持民族平等必须反对任何民族特权

B对民族自决权的反思(P162-P163) C要求平等的实质内容和真正意义只能a民族自决与国际正义

是要求消灭阶级

b民族自决与国际秩序

D坚持民族平等必须逐步消灭个民族间c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

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C帝国主义条件下的民族自决权,具体表二.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现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摆脱帝则

国主义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建立独1.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立国家的政治上的分离权

表现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A长期形成的民族特征的差别

一.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B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P163-P166)

不平等

C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由反动统治阶级造成的民族隔阂

三.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P175-178)

第九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 第一节 政党的概念

一.政党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的表述: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二.政党的特征

1.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政党是阶级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 2.政党由阶级、阶层、集团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人组成

3.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4.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规定了政党的政治目标。

5.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政党只有掌握了政权才能实现其政治纲领,掌握政权是政党的主要目标。

三.政党的分类(略)

四.政党的功能

1.争取群众和教育群众

2.集中阶级意志。政治统治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进行的统治。政党是实现政治统治的工具,它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在集中阶级意志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3.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政党不但要把阶级意志集中起来,还必须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政策的形式把集中起来的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1.产生和发展 A产生

政党的雏形最早产生于封建社会后期英国议会中资产阶级代表与封建贵族之间的政治斗争。近代意义的政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和民主制度建立之后出现的。在“结社自由”成为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之后,政党的产生才成为可能。

B发展(P188) 二.基本特征

1.标榜“超阶级性”。资产阶级政党以全民党自称,它有意模糊自己的阶级性质以获取更可能多的选民的支持

2.围绕议会和选举开展活动。在代议制民主中,议会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参加选举是政党合法取得政权的唯一手段。因此,资产阶级政党的大量活动是围绕议会和选举展开的。

3.组织特征上的两极分化。在许多西方国家,党的组织是对每一个公民开放的,但在政党的核心圈里,职业政客和职业党棍是专职的政党领导。

4.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资产阶级政党大都允许“党内思想自由”,使政党的生活表现为党外有党,党内有派。以党内派系斗争的方式协调党内各级团间的利益和权力之争。

5.资产阶级政党奉行“合法反对”、“公平竞争”原则。

二 。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本使命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维持现有的阶级秩序。

具体的地位和作用:

1.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石,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标志。

2.政党制度是民主制度协调运作的工具

3.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调整机制

三.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1.政党制度:政党制度又称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或干预政治

的一种政治制度

1.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2.两党制

(P201-P202)

A概念:

2.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

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A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动相结合的产物

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B无产阶级政党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制度。

子组成,其任务是提高整个工人阶级的觉B两党制的类型

a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C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制

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组织起来的战特点:

斗集体

1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

D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一切组织的2两党采取集中制原则

最高形式

b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E无产阶级政党有独特的思想作风和工特点:

作作风

1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

二.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2美国的两党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作用

投票纪律

1.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c英美两党制的主要区别(P194-P195) 核心

C两党制的特点(英美共同)

2.党领导的具体方式

1国内存在势均力敌长期占据本国政坛A政治领导 的两大政党

B思想领导

2两党处于竞争和对立状态

C组织领导

3两党制以多数代表制为基础

3.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D当代两党制的新变化

(P205-P206)

1政党的阶级基础趋向一致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2两党的政策与立法趋同

1.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制

3.多党制

我国多党合作制的特点:

A概念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力,各政本前提

党都可以依法单独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B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

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C宪法和法律是各党活动的基本准则

B多党制的类型

2.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 a两极多元格局的两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第十章 政治团体

c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第一节 政治团体的含义

4.一党制

一.定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在现代政治生活中,那些不同于政党和国一.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家政权机关,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决

策形成过程的利益群体

二.政治团体的特征

1.政治团体的社会基础是具有相对具体、集中、单一的利益和目标的人群。共同的利益要求是政治团体形成的前提,同其他政治组织如国家和政党相比,政治团体的利益和目标更为单一,甚至可以说是狭隘和自私。

2.政治团体影响公共政策的制订,其活动的直接指向往往是一项具体的政策。

3.作为一种非政府性的组织,政治团体属于社会团体的范畴,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政治团体是独立于政府机构的,同政府相比,政治团体的组成和活动再有更大的随机性、自发性和灵活性,同政党相比,政治团体同样具有更明显的社会性质。

三.政治与现代政治及政治制度

1.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A政治团体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工具

B政治团体是公民政治社会化的一个新的有效媒介

C政治团体与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稳定密切相关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

一.压力集团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1.定义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压力集团或称政治性的利益集团,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压力的集团

2.利益集团产生的原因和背景(P214-P215) 3.政治集团产生和发展的原因(P215-P216) 二.压力集团的院外活动

1.直接院外活动

直接院外活动是指利益集团或其代表——院外活动分子,在与制定公共政策的机关和个人的直接接触中影响具体的公共政策的制订的活动。

2.间接院外活动 是相对于直接院外活动而言的,间接院外活动是指集团通过一定的中介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订

三.集团政治与资本主义政治的现代发展

1.集团政治改变了资本主义政治决策的基本机制

2.集团政治表现为一种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展与深化

3.集团政治成为一种新的公民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4.集团政治客观上成为一种新的权力制约机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团体

一.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1.性质(略)

2.特征

A都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每一类政治团体都能够联系同阶层、同性别、同行业、同部门的几乎所有成员

B有比较统一规范的组织结构形式

C不同政治团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差别和不一致,但这种差别和不一致是建立在他们的整体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

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

A组织功能 B参政功能

C民主监督功能

D教育功能

第十一章 政治文化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含义和功能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1.概念:

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历史文化传统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3. 特点

A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B政治文化有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性

3.政治心理

C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做为一种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

观念形态,政治文化的变动往往与政治制一.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度的变动不同步。

1.政治社会化的定义:

总之,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政治社会化指的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与政治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

方式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实际二.政治文化的功能

上就是社会成员接受政治教育的过程。

A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 2.政治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B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是内容与形C影响政治过程,即对政治体系的决策和式、目的与过程、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执行的过程和方式发生作用,从而影响更体现:

个政治体系的功能

A主导型政治文化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D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的引导和制约。主导型政治文化是统治阶a政治文化对于确立政治制度的结构具级政治思想的集中反映,是政治体系认可有重要的影响

的文化,它的传播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关b政治制度是以一定的政治文化为背景系着政治共同体的稳定程度。非主导型政的,政治文化的变革必然导致政治制度的治文化作为亚文化系统,与主导型政治文变革。

化的政治价值取向存在一定差别,因而在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类型和结构

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它将对主导型政治文一.政治文化的类型划分

化的社会化构成一定威胁或影响。政治共1.划分标准(马克思):

同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巩固和发展,必然要A经济基础 不断地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进行规范和B阶级性质

引导,以维护其政治体系的稳定。

2.基本类型:

B培养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政治能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社力的手段。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播会的政治文化

和普及过程。通过政治社会化,社会的每二.政治文化的结构

一个成员获得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1.政治意识形态

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个体学习政治政治意识形态层次居于政治文化结构的文化的过程,首先是个体政治(意识)发核心地位,它是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看生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个体认知系统的建法和价值界定,它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关立、政治价值系统的形成等。其次是表现系和生产方式的状况,体现了社会阶级关为个体对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学习和系和不同阶级的地位与利益。

认识过程。

2.政治价值观

C对反社会型政治文化的地抵制和斗争。政治价值评价一般指的是人们对政治世政治共同体对社会中存在的与现存政治界的看法,它包括人们看待、评价某种政制度相对立、与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政治价治系统及其活动的标准,并由此形成政治值取向相反的、可能导致产生不同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

观念和政治行为之间的冲突的亚文化系

统进行抵制和斗争,阻止它的社会化过程,使其无法形成有影响的社会力量,从而减弱它对政治体系的威胁

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P244-P246) 1.家庭

2.学校

3.社会

三.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方向(P246-P248)

第十二章 政治发展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实质内容

一.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观

其基本宗旨是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利益服务,其共同特征有以下几点:

1.在适用范围上,将政治发展限定于第三世界在

2.在评价标准上,把西方政治制度奉为理想模式,西方政治学家看来,西方政治制度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

3.在研究方法上,推崇“价值中立”的实证分析,试图通过具体的实证分析来显示自己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就本质而言,所谓“价值中立”不过是一层虚伪的外表,这种研究方法实质上是狭隘的、非历史的和形而上学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1.基本看法(P255-P260)

A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所谓政治发展,实质上也就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阶层或集团推动的政治制度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这种变革和调整促使了政治关系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合理,即体现了一种前进上升的方向与趋势。

B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政治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的。

C政治制度的新旧各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

D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2.常态下的政治发展的特征(P258-P260) A政治生活一体化 B政治结构的合理化

C政治功能的完善化

D政治变革的自主化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政治革命

1.政治革命的涵义与特征

作为总体社会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题、以夺取政权为主要标志、以政治制度的新旧更替为基本内容的激烈的政治大变革,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

2.政治革命的根据与条件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政治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旧的上层建筑,特别是国家政权拼命维护旧的经济基础,阻挠社会进步时,必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迟早要组织起来用革命的手段夺取政权,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解放生产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可见革命的客观形势是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极端尖锐化、各种因素汇合起来形成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危机的结果。

3.政治革命的类型和形式(略)

4.政治革命的地位与作用(P265-P266) 二.政治改革

1.政治改革的含义与特征

A含义

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矛盾状况,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依靠现有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所进行的改进政治体制、调节政治关系、完善政治功能,以巩固和加强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称作政治改革。

B特征:

a同政治革命相比,政治改革不是政治形态的根本质变,而是以维护现有的政治制度为前提

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它以不破坏现有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前提,是政治发展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一项根本任的量变过程,体现了政治发展的渐进性忽务和根本目标,这个过程需要通过社会主和连续性。

义自身的改革,有步骤、有层次、有秩序,b同政治改良相比,政治改革通常要落实由浅入深、有低级到高级持续而稳定加以为政治体系的较大幅度的变动。它并不仅推进。

仅是单纯的量变,而更重要的是总的量变三.政治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从其系统性、全面性途径(P276-P284)

和深刻性而言,政治改革也是一场“革1.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改革面命”。

临的难题

2.政治改革的根据与条件(P267-P268) 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使社会大生产的物质A根据:

基础还不够牢固,这在客观上对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民主政治的发展构成了制约和限制;社会B条件:

主义国家的前身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主观条件:政治领导层的改革意象和改革分发展,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影响,使社能力

会主义民主化进程遇到了严重的障碍;历客观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

史条件的复杂性和主观认识的某些偏差,3.政治改革的目标与方式

造成社会主义具体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失A目标

误,致使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存在许多不完a调整政治结构

善的环节甚或较为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妨b提高管理效能

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凡此种c协调利益关系,方法:参与的扩大化和种,都需要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改革,逐权威的稳定性。

步的加以解决和克服。

B改革方式

2.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治发展的认识 a激进改革:强调总体设计和强制性变迁

A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出了进行政治b渐进改革:强调长远和眼前、总体与局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客部的平衡,主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观要求

4.政治改革的地位与作用(P270-P271)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第三节 政治发展的未来趋势

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根一.社会主义革命是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

本任务

二.民主政治是政治发展的必然目标主要内容

(P273-P276)

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

b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A新型国家政权是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政治协商制度

民主权利

c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公有制基础使人民当家作主得到切实d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体现

e坚持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C民主集中制为民主建设确立了全新的C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结构的合组织原则

理化与政治管理的高效化,是社会主义条

件在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途径:

a党政职能分开,转变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方式

b稳步而有序的下放权力,解决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c精简机构,建立方位适当的行政职能体制和高品质的行政指挥体制

d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D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复杂矛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谋求渐进发展

四.政治消亡是政治发展的最终归宿

社会主义者应当为政治消亡积极的创造条件: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文化水平

3.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第十三章 国际政治

第一节 国际政治的含义与特征 一国际政治的含义 1.定义:

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2.基本含义:

A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这会多个行为主体之间,这其中,它主要发生于国家之间,同时,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 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特征:

a具有特定的自身利益和利益要求 b具有特定的行为能力 c具有特定的组织形态

B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利益关系、力量对比关系、国际政治行为主题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C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 国际政治关系的特点: a全球性的政治联系

b诸行为主题之间的有机的政治联系

c有序的政治联系

d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

二.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国际政治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它与国家内部的政治也有密切的联系。这种密切联系的本质,在于国际政治是各国国内政治在国际范围和领域中的延伸和相互作用,这一本质的具体特征是:

A各国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主导性利益要求,是其国内国内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益的对外延伸

B各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力量,是体现一国政治的综合国力在国际政治中的运用

C各国的对外政策和活动,归根结底是为国内政治服务的

D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2.区别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又是不同范围和背景下的政治,这种范围和背景的不同,使得国际政治具有与国内政治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从而形成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A在正常情况下,国内政治存在着一个公共权威,这一权威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权威,形式上却具有公共性,而在国际政治中却不存在这样的公共权威

B两者的利益构成和内容有所不同。就国内政治而言,其利益构成主要是阶级利益、阶层利益和其他社会集团利益,统治阶级的利益是国内政治的主导利益和主要内容。而在国际政治中,其利益构成了除各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外,还包含各国的民族利益、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C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在行为主体方面不同。国内政治的主体是阶级、阶层、政府、政党以及政治团。体,其中阶级是最稳定、最具决定作用的政治主体,而在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具决定意义的行为主题是国家。

第二节 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第四节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 一.主权国家

一.国际政治基本准则 国家具备的基本要素 1.定义

1有固定的领土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2.有定居的居民

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该遵循的行3.有统一的政权组织

为规范,它体现在国际政治活动中的一切4.具有国家主权——最重要 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章和规则之二.国际组织 中。

1.分类

2.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 A国家之间的国际组织,若干国家为了特A普遍性,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对一切国际定的目的和利益,通过共同签定条约而建政治行为主体具有广泛的使用性

立的常设性组织

B共识性,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是建立B非国家间的国际组织,则是由个人、社在大多数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普遍共识会团体或政党所建立的国际组织,不具有基础上的

国际法主题的资格

C应然性,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国际政2.国际组织的基本特点

治诸行为主体应当遵循的规范,因此,它A国际组织都具有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 是国际政治生活的价值主张 B国际组织的基本存在和活动依据是参D约束性,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对于国际准与者所签定的条约,超越或违背条约规定则行为主体具有相当的约束力,这种约束的机构、职权和活动,均为非法或无效 既体现为道德性约束,又体现为实际性约C国际组织的活动原则是各参与者的地束。由于国际政治缺乏同意的强制性权位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或者个人事威,因此,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只有不同务,更不得侵犯各参与者自己的权利 程度的约束力,而不具有强制力。 三.其他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略) 3.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

第三节 国际政治格局 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一.国际政治格局 端,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1.概念

二.国际法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世界主要1.定义:又称国际公法,它是国家在彼矛盾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此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国家等国际法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 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2.基本含义

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原则、A一定时期内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国际政规范和制度的总和。 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特点:

B国际政治格局是以世界范围内的基本A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政治力量为主干形成的

B国际法是由主权国家在处理相互关系C国际政治格局是世界基本政治力量之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要法律渊源是国间的组合方式和构成状况

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3.战后国际政治割据的形成和发展国际惯例:是国家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P303-P305)

并被多数国家认可的调整和规范国家之

间关系的习惯

C国际法的约束力的基础,是相关国家承担的相关国际义务,其执行主要是靠相关国家的自动、自愿和自觉 3.国际法的作用

A国际法是保障有序的国际政治关系的法律条件,

B国际法是确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法定依据

C国际法为裁定和政治解决国际冲突和纠纷提供了法律标准和原则基础

D国际法为非常状态下(例如战争)的国家政治关系提供了基本准则

《政治学原理》王惠岩考研笔记

王惠岩第二版_政治学原理核心笔记

韶关学院《政治学原理》(王惠岩版)重点

大学 行政管理 考研 笔记 政治学原理 第三章

大学 行政管理 考研 笔记 政治学原理 第四章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试题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打印版】王惠岩《政治学原理》考研笔记
《【打印版】王惠岩《政治学原理》考研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