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观《易经与中国式管理》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10:35: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聆听《易经与中国式管理》有感

“吉天下利,自天佑之;吉善之象,必自来;顺天应人”。有幸聆听了曾仕强教授题为:“易经与中国式管理”的讲座,感触颇深。曾教授从天、地、人三方面来解读《易经》,通过不同层次的剖析,来揭露一些隐藏在背后的智慧,曾教授的讲课幽默诙谐,引用事例生动形象,原本略显枯燥、晦涩的《易经》,难懂的道理在他的口中却变得很简单,与会人员沉浸于曾教授的精彩的讲演中,会场不时传来阵阵会心的欢笑。正如曾教授所说,其实《易经》并不难。

《易经》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涵盖天、地、人三界的哲学著作,是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始,大道之源。在古代,《易经》被奉为帝王之学,是中华文明的总源头,是中国哲学的根本。它揭示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

《易经》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变”,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世间万物总在变化当中,但又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易经》就是帮助我们去揭示当中的规律、了解、运用规律,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浅谈几点认识。

一、《易经》与中国式管理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管理得不露一点痕迹,所谓大道无痕,而中国式管理里面,将就“管了跟没管一样。因此两者之间,同根同源。

二、《易经》的丰富内涵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竞争的背后已经是文化的碰撞、交融、融合。中国的企业只有依靠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才有可能吸收外来文化,才能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易经》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是以易经及易学思想为核心的管理哲学,从管理的自身发展历程上来看,科学管理走向哲学管理,是管理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人文的回归。因此现在很多企业和专家都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只有从传统文化里汲取养分才能,重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易经》为中国式管理提供深厚的精神价值理念与指导思想。在曾教授提出“中国式管理”后,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自己的管理方式,认为中国都是照抄西方的管理理念。我认为,这个观念是及其错误的。马克思曾说过,一切理论都是从实践中

得来,中国几千的文化积淀,上至三皇,下至五帝,不但有自己管理的方式,还诞生了管理的哲学,中国自身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因此中国的管理,应当有中国自身的特色,一味的照抄照搬西方的管理文化,必然导致失败。企业管理是一门艺术,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企业里的具体体现,因此忽视民族文化,片面的接受西方思潮,必然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贻笑大方。易经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是名族文化在几千年来对自然、社会的探索成果,把对世界的认知与自身的价值有机的统一起来,包含着很多的企业管理之道。

四、《易经》有利于推动中国企业管理方式创新。《易经》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管理的哲学,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等,对现在企业管理有着统筹指导、管理优化的功能。因此中国式管理倡导在继承易经为代表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突破整合西方优秀的管理理念,创造出紧跟时代步伐,踩准时代步点的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最后引用曾仕强教授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孔子晚而好易,并且在读完《易经》之后还为它写了《易传》,也称《十翼》,它就像是《易经》的翅膀,希望有朝一日,这部凝聚着先贤们智慧的《易经》能够早日“飞起来”。梁晋铭

读《中国式管理》有感

读中国式管理有感

易经有感

易经有感

听中国式团队管理有感

浅谈易经与管理

浅谈《易经》与管理

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

观《易经与中国式管理》有感
《观《易经与中国式管理》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易经的感悟 易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