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宜川学习参观感受交流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23:16: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回归原点,激发潜能,培养自主,争做明师

——宜川学习参观感受交流材料

宁强县荣程中学姜顺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柯校长、感谢各校委给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也要感谢外出学习期间仍辛勤工作的各位老师——特别是替我承担班务工作的张甜老师、替我上课薛永峰老师、陈扬明老师、李渊老师、王琦老师。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回归原点,激发潜能,培养自主,争做明师》。

一、教育理念的洗礼

经一路奔波,与2012年3月23日到达宜川,当晚我急匆匆的独自到达宜川中学,刚进大门,在标语的丛林中,主教学楼上的一幅标语赫然瞩目:“打造自主明校,引领教育方向”。出于语文教师的敏感,自己心里嘀咕:什么名校,连标语都是错别字,可能也不过如此! 第二天听了学校的专题报告,顿然醒悟明白了。

孙明贤校长把办学的追求定位于“明校”而非“名校”,是要表白:一个教师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的真正的教育,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白教育教学的对象到底是谁?是书?是知识?还是学生?如果是学生,学生就应该是一个生命个体,是人!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就应该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教师的一切教育都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幸福! 为此我摘录了一些标语,读来大家共同咀嚼思考:

教育不是管制,而是解放;教师不是蜡烛,而是火把;教学不是复制,而是刷新;学校不是教堂,而是池塘;学生不是容器,而是生命;发展不是状况,而是状态;学习不应是重复,而是创造;学习不是重复别人的思想,而是产生自己的思想……

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燃的火把;学生不再是配角,而是活动的主题;学生不再是书本的奴隶,而是渴求真理的主人;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机械,而是求索新知的行者。 教师每日三思,思其举止,育人,教学;

学生每日三思,思其言行,心态,学识。

孙明贤校长借用美国思想家梭罗给教育下的一个诗意的定义:教育就是挖好一方池塘,等待生物的自然成长,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给他们提供雨露阳光。

我们的思想被现行的教育现实禁锢的太久了,以至于忘了出发的原点,我们要告别教育血拼的时代,回归教育的原点,回到教学的逻辑起点,这个原点就是学生,这个起点就是学生的学。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失去了意义。以前我们把教材作为了重要的对象来研究,也许忽视了关注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忽视了学生的成长发展到底需要什么。

要敢于承认:好学生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差学生不是天生差,而是在教师的不断打击中产生的。因此,我们的“课改”不仅仅要进行“课改”,还应同步进行“教改”,具体还需进行“改课”。

二、走近自主课堂

“自主课堂”是宜川中学最大的亮点。副校长张顺平说: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包括“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检测小结”三环节的“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法”。

(一)自主学习——课堂前段

自主学习是课前教师将集体讨论编制的学案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分配各小组和不同层次学生展示点评的具体任务。学生运用学案,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所以,学案的编写和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路线图,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线和灵魂。编制学案要求一课一案,突出自学;要吃透学情,针对学情,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把分工编学与集体讨论有机结合,力求使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获。同时,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充实完善,为学生全程高效学习提供保障。使用学案要求教师结合班情、学情、课型等具体情况,灵活使用,适时调整,有增有减,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即精心设计组织学生自学、小组活动、展示点评、检测小结等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步骤。

(二)讨论展示——课堂中段

讨论展示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交流自主学习中遗留的疑难问题和学案中设置的探究问题,并进行充分展示。通过学生点评、教师点拨,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以及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展开思维,激发情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学习小组建设做为讨论展示的载体至关重要。

学习小组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带动作用,让学习小组成为推动课堂高效的“动车组”。学习小组分为高效学习小组和高效科研小组。高效学习小组通常由6—8人组成,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按A、B、C三档划分学习小组,A档属于特优生,B档属于优秀生,C档属于待优生,每组由A、B、C三档学生组成。选拔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展示点评等,确保每个成员有效学习。高效科研小组以学科班长(课代表)为组长,以各学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为成员。高效科研小组主要承担本学科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建议、反馈、答疑等任务。

组里的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号,5号和6号就是相对而言的较差生。小组里学得好的学生都有义务对学困生进行交替性辅导,如果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不能提高,这个小组的评比成绩就会受到影响。

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班内展示交流、对反馈问题的矫正以及拓展训练等学习活动,使整堂课充斥着学生的看、做、说、问、观察。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嘴、讨论和交流,要经过质疑、比较、选择、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还要经过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取舍,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巩固更为彻底。教师主要在于点拨、引导、策划和帮助。讲堂变学堂,变掉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的局面,变掉了“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不教不学”的局面,突破了“教代替学”的传统模式。

(三)检测小结——课堂后段

检测小结采用口头提问和书面检测等形式,让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对知识进行梳理、小结。并通过高效学习小组和高效科研小组的互相评价,激励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积极展示的良好习惯。

伴随着教学形式变化,学生作业的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以学案中的课堂检测形式出现,由学生课前独自或小组合作交流完成,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分别展示后,再由师生共同评析的形式予以评价。彻底改革了以往课后作业、教师批阅的模式,变“被动作业”为“能动作业”,教师对学情的掌握更加直接和动态化,学生得到的帮助更加立体化,极大提高了“作业”在学生学习中的功效。教师的批阅起到了查漏补缺的效果,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

压力。从作业设计上看,设计A、B、C、D四个不同层次题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实行“因材施教,分类提高”。教师批阅注重纠错和补充环节,通过等级划分和激励性批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以学案为载体的导学式教学模式,使课堂从以往“以教代学”、“以教导学”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讲课中心,走向“以学定教、以学导教、以学评教”的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从以往“单向性、封闭性模式”转变成“互动性、开放性模式”。具体地,讲为主变成了学为主,听为主变成了说和做为主;学生个体封闭学习变成了互动交流开放学习。讲堂变学堂,教师由“演员”变成“导演”和“主持人”,学生由被动式听讲转变成主动式探究;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尝试着成功的快乐,体验着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活动的承担者、参与者甚至组织者,成为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真正的主人。从深层次上看,学生不但学会学习,而且学会做人,他们在互相帮助中体验做人,在交流展示中凸现个性,在对比分析中掌握方法,学习越来越成为他们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改革,最突出的是解决了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目标教学意识不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充分、教代替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

我们听了几节课,深刻感觉到“先学后教,自主讨论,共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使这里的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做事习惯,培养了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

在每天中午后两节及晚自习都是自习自习,学案一发,学生自己预习,并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及时勾画或请求组长帮助,由这小组组长负责解疑答惑。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各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对于难问题,教师点拨解疑思路后,同学们在课堂上时而激烈地争论,时而静静地思索。各组同学在小组长带领下合作探究完成,教师再进行规律总结。之后是课堂检测,一周后还有个回顾反馈,这也是一个小检测。每一周学校还印发周清题,让学生真正做到门门清。

三、挥之不去的记忆:

早晨六点半,当6000多莘莘学子,迎着朝阳匆匆行进,没有嬉笑打闹,没有喧哗,只有轻轻的脚步声,我似乎感受到的是他们肩上的使命。七点钟,当6000多手拿书本的学生,用了不足2分钟就完成集合,我深深的惊叹他们的效率。国旗下,当听到6000多学子高声朗读《论语》、《孟子》的时候,我看到了国旗在迎风欢笑;课间操前,当听到6000多人齐声朗诵疯狂英语,心灵不得不为之震撼,原来教室里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上头 “心系祖国”“胸怀天下” 的题词,不仅写在墙上,也印在了他们的心里;狭小的操场,紧蹙的校园似乎永远围不住他们的理想。6000多人胸贴背式跑操,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气壮山河的气概,让我对他们这些“90后”的后生们第一次产生了由衷的敬畏;中午课前嘹亮的歌声、庄严地宣誓在大声的诉说那只属于他们的快乐与追求。交流展示课上,他们你争我抢、积极踊跃、毫不示弱;自习课上他们埋头奋进、乐学不倦;残破的地板、破损的墙壁、破旧的校服代表他们身处陕北,教室里清华北大的大幅挂图,一排排挂的整整齐齐的装载梦想和成长记忆的封面上贴着理想大学照片的个人档案袋,似乎在告诉我们他们远大的追求。

当然让我最难以忘记的是高二(15)班自治会主席的一句话:我们很快乐!我以我是一个宜中学生而自豪!

四、几点反思:

1、无论是课改、还是教改、还是改课,我们都需要立即行动了,否则我们都要成老朽了。

2、大的改革我们无法实现,小的方面我们应该是可以试一试的。如每周一歌、每天积累一句英语名言警句,尝试进行集体备课,尝试进行“学案式教学”,练好胸贴背式跑操。

3、学习借鉴不可盲目冒进,要循序渐进;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要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

总之,只要我们找到教育的原点,努力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坚持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自主性,做一个明明白白的老师,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名师,我们学校也许有一天也会成为一个全省乃至全国的名校。

关于语文教学的一些体验和感受,我们在组内交流,在这里就不占用大家的时间了。 谢谢大家!

2012年4月9日

赴宜川中学学习感受

参观宜川中学

赴宜川中学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交流感受

宜川中学参观心得体会

参观宜川中学体会

宜川中学参观心得体会

宜川中学参观心得体会

宜川中学参观学习心得

赴陕西宜川中学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宜川学习参观感受交流材料
《宜川学习参观感受交流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