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自然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23:22: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自然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倡“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科学信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看到,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这里真正地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发挥了很高的效用。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为更好地满足学科教学的需求而在学校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使用计算机、使用多媒体、使用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已成为教学的内在需求。下面就小学自然教学中如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自然学科的整合谈谈几点做法:

一 改革传统教学,倾情网络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伙伴。

(1)改变师生角色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知识,学生通过练习记忆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整个课堂由教师主宰,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网络教学使教师和学生的传统地位受到了挑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教师从原来的直接传授知识的施教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幕后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导者。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主动自主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和中心。实现了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就是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并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求发展的社会主体。

(2)改变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彻底改变了“一支粉笔写天下,三尺讲台说春秋”的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既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信息、选择学习途径,确定学习内容和数量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网络教学改变了以往小学自然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讲的“科学”太多,学生探索、思考“科学”太少的课堂教学格局。

多媒体网络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探究能力”增强。如:一些自然事物像火山、地震等,小学生不可能进行直接观察的,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材料和网上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增强探究能力。

二 释放时空,拓展探究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 网络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即WebQuest)就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以信息技术环境和信息化学习资源为依托,以具有深化和扩展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为导引,以高效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和提升信息素养为目的。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使开放的网络环境作为探究学习的一个平台。为了进行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整合的实践,我设计了一个主题为“恐龙灭绝之谜”的WebQuest。具体的构想与做法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约1.4亿万年之久,可是不知何因,这种曾经繁盛一时的生物在短时间内突然销声匿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没有人亲眼见到,所以通过Internet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扩大视野,并对这一谜团有进一步的解释。

2.角色扮演,分配任务 探究性学习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当一大堆问题提出来后,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扮演科学家,天文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这样既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保证绝大多数的问题从不同的方面都可以研究到,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在制定学习计划和明确分工的时候,应让学生明确,一份清晰详细的学习计划、科学的目标和有序的分工是完成探究任务的重要保证,教师应在过程中予以一定的指导。

3.搜集资料,加工整理 Internet中的信息量很大,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准确地搜集到所需要的资料,教师应提供一些参考资源,例如恐龙网,博物馆的网址等,让学生有个明确的方向。

4.进行评价 确定评价维度,写出评价标准,学生对能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5.交流成果 在小组的合作和努力下,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获得了很多知识和信息。而因为采取的是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小组对自己小组的主题问题了解的很多,其他的问题(知识点)知之甚少。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在局域网内,采用报告会的形式,每个小

组向其他的小组成员发布自己小组收集、整理、加工过的知识和信息。这样,学生共享了所有的小组的学习成果,节约了学习时间,又培养了资源共享的意识,又会让学生在发布的过程巩固了知识,还会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从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中认识到物种灭绝实际上是生物演化的一个必然阶段,从而进一步思考面对现在的生物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样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全过程,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了环保意识,又展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突出培养了学生个体创造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凭借信息技术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有个性地探索和创建信息,从多方面有效地培养了信息素养,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网上探究交流,优化合作学习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这一点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比较容易实现,可是对于城市孩子来说比较不容易实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网络技术使教育突破了地域和时域的限制,使学习者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条件,改变被动的、被支配的、受监控的地位。资源共享,大大扩展了学习者的信息来源,支持了人的"象牙塔"的各种等级和资格的限制以及文化专制,是无名之辈展示和发挥自身才能的广阔天地。

如教学“青蛙”一课,如果让城市孩子了解有关青蛙的形态特征、活动、捕食情况,对于他们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他们根本无法走近青蛙的真实生活,更无法透过青蛙去了解整个蛙类世界的精彩。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初步了解到“青蛙的身体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青娃的头呈三角形,前肢短,后肢长”。然后充分考虑学生在能力、性格,以及理解方面的差异的现实,有意识地采取“分层协作”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教师出示的思考题,再到教师制作的课件中查找相关资料。点击课件中的“音像资料”,就可以自由选择图片、动画、录像等内容观察青蛙的生活;点击课件中“拓展性阅读”,就可以进入蛙类生活的资料库,一个全新的从网上下载的多媒体世界,蛙类的“衣、食、住、行”乃至趣闻轶事无奇不有,学生可以尽情浏览。查找资料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有的学生就发表意见了,“青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 “林业专家认为,青蛙味道虽鲜,但却遍体寄生虫,吃青蛙对身体有害无益。” “有的酒店把青蛙端上了餐桌,实在太可恶了。” “大洋网讯,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厄瓜多尔一种青蛙的皮肤里发现一种毒素,毒性非常强,经调制后可以作为止痛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索科学奥秘,相互间共享研究资源,从中体验科学的乐趣,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究能力。这样,网上交流不受课时的限制,让课堂探究延伸至课外,放大学生探究的结果,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充电,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中止,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构建了“主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极大地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科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教学,应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

知欲。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由传授知识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在这种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广泛的开展研究性学习,多角度的分析、选题和多样化的形式体现无疑将打磨学生的思维,给知识的迁移做了铺垫,更为课堂拓展了丰富的再创造空间。实现了课堂的可拓展性。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考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的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学习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课堂教学整合的探索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阶段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实验方案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自然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自然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