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学科教学与实践教育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17 07:47:0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7月28日下午听了金立志老师的演讲,我获益匪浅。因为我是一位地理老师,对于地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看地图,而利用班班通向学生展示地图,学生对地图就会有感官认识,而我也可以更详细的讲解。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利用视屏、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3、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1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它只是辅助工具,更重要的还是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不能过度的依赖。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加强学习,用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武装教师的头脑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念,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因此,学校应该逐渐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学校可利用备课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教室加强对老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从最基本的计算机认识开始,到会使用幻灯片制作简单的课件,通过网络搜索素材,保持更新,加强学习与沟通及动手实践,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加强对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推荐第2篇: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幼儿园实习英语教学活动总结

一周实习过程(2010年11月18日到25日)中,周一和周二我主要是熟悉了下幼儿园的环境以及和小朋友进行沟通对他们的英语总体水平,以往他们的教学模式(非bilingual teachehing),以及个别特别优秀幼儿进行了了解(即利用蒙式教学理念来带动其它幼儿的作用)。

周三第一次试教。也是我正式第一次给小朋友上英语课。教学内容是“my clothes”。

因为是之前面试小新星准备片断教学的内容。虽然面试没用到。但是由于曾向羽姐姐学校老师请教过。再加上剑桥新书发布会时所听取得一些别的优秀教师的一些经验。所以我对于这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有头绪的。

我真的发现一个老师要进步的快。实践加上与别人交流,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交流。进步得幅度远比纸上谈兵来的大。

第一上课我个人的感受首先是觉得喉咙有点累。对于幼儿的掌控虽然还不够,但是对于我第一次上,且她们班人本来就多,平时的常规也不是太好已经算是还可以的。中间竞赛游戏过程中自己对于下一步该做些什么还不是非常的顺,中途还会自己呆那想下一步该怎样。此外,原设定的目标未达到。本来准备教授的句型未教。可能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他们接受力不强底子不够扎实二是由于自己的在课程程序设计上的问题。

周四的第二次试教最大的个人感受是上课上着上着自己觉得乏味,内容的安排上又些混乱。

后进行反思发现乏味的原因是我过多的进行个别的操练。所以我读的比幼儿还多很多过多重复的东西让听课的老师也觉得无聊。但是对于这点我个人觉得个别操练是对于每个小朋友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上会很又帮助,同时又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我读的多,那么有利于他们对于语音的掌握.但这样的形式不利于在公开课上. 周五我主要是听了其他根我一起来实习的几位同学的课和谢老师(荷花幼儿园在职教师)的点评也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天.主要总结归纳在英语活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要注意中英文对照或者是将实物与单词的对照来教授.要让幼儿真正理解单词或句子的含义. 2.创造情景进行教学有利于吸引幼儿注意力.情景要串起来,要和逻辑。例如在教授新单词时可以由前一个单词通过故事讲述或者提问引导等方式引入

到下一个单词教授。由前面的引后面的,又由后面的来复习前面的,融会贯通。 3.在教授过程中要注重个别发音(单词中个别音标的发音)要及时纠正,但是不要否定幼儿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在跟个别幼儿进行交流时还是要注意全体,例如在个别幼儿在回答你的提问时可以要求大家作小老师看看他说对了没,这样不会让其他幼儿觉得没事可做而注意力分散. 5.要让幼儿大声的开口说英语但是不能喊叫。篇二:幼儿园实习英语教学活动总结

幼儿园实习英语教学活动总结

一周实习过程(2010年11月18日到25日)中,周一和周二我主要是熟悉了下幼儿园的环境以及和小朋友进行沟通对他们的英语总体水平,以往他们的教学模式(非bilingual teachehing),以及个别特别优秀幼儿进行了了解(即利用蒙式教学理念来带动其它幼儿的作用)。

周三第一次试教。也是我正式第一次给小朋友上英语课。教学内容是“my clothes”。

因为是之前面试小新星准备片断教学的内容。虽然面试没用到。但是由于曾向羽姐姐学校老师请教过。再加上剑桥新书发布会时所听取得一些别的优秀教师的一些经验。所以我对于这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有头绪的。 我真的发现一个老师要进步的快。实践加上与别人交流,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交流。进步得幅度远比纸上谈兵来的大。

第一上课我个人的感受首先是觉得喉咙有点累。对于幼儿的掌控虽然还不够,但是对于我第一次上,且她们班人本来就多,平时的常规也不是太好已经算是还可以的。中间竞赛游戏过程中自己对于下一步该做些什么还不是非常的顺,中途还会自己呆那想下一步该怎样。此外,原设定的目标未达到。本来准备教授的句型未教。可能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他们接受力不强底子不够扎实二是由于自己的在课程程序设计上的问题。

周四的第二次试教最大的个人感受是上课上着上着自己觉得乏味,内容的安排上又些混乱。

后进行反思发现乏味的原因是我过多的进行个别的操练。所以我读的比幼儿还多很多过多重复的东西让听课的老师也觉得无聊。但是对于这点我个人觉得个别操练是对于每个小朋友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上会很又帮助,同时又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我读的多,那么有利于他们对于语音的掌握.但这样的形式不利于在公开课上. 周五我主要是听了其他根我一起来实习的几位同学的课和谢老师(荷花幼儿园在职教师)的点评也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天.主要总结归纳在英语活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要注意中英文对照或者是将实物与单词的对照来教授.要让幼儿真正理解单词或句子的含义. 2.创造情景进行教学有利于吸引幼儿注意力.情景要串起来,要和逻辑。例如在教授新单词时可以由前一个单词通过故事讲述或者提问引导等方式引入到下一个单词教授。由前面的引后面的,又由后面的来复习前面的,融会贯通。

3.在教授过程中要注重个别发音(单词中个别音标的发音)要及时纠正,但是不要否定幼儿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在跟个别幼儿进行交流时还是要注意全体,例如在个别幼儿在回答你的提问时可以要求大家作小老师看看他说对了没,这样不会让其他幼儿觉得没事可做而注意力分散. 5.要让幼儿大声的开口说英语但是不能喊叫。

6.要英语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幼儿的道德品质以及常规上的教育,例如我在跟幼儿进行拍卡片读单词的游戏中,幼儿使劲的拍打卡片。此时教师应该做出适当的引导。 7.在教学中应该尽量的去运用自身的和与幼儿生活相接近的事物来做教具。这样即便利又有利于将英语教学融入于日常生活中去。 8.开始上课前应该先让幼儿休息,把心静下来。然后有激情的进行greeting,greeting要让每一个幼儿的注意力都到课堂上来,才开始进入到下一步。这时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步骤之一。篇三:幼儿教师班级管理实习总结

幼儿教师班级管理实习总结

我怀着一份虔诚以及对教师这份神圣工作的向往,开始了我的实习工作。我的实习工作从6月31日开始,到7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星期。我实习所在的单位是哈尔滨市省政府第一幼儿园,这是省政府机关直属幼儿园,她是一间美丽的幼儿乐园。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我人生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而且使我获取了幼儿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为我以后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的财富。

幼儿园指导老师安排给我的实习主要任务是对小一班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经过六个星期和小朋友的相处,我发现幼儿园小一班的小朋友都将我当成他们的好朋友,不仅听我的话,使我的教育管理实习工作顺利开展,他们还经常找机会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我分享,看到他们围住我不停叽叽喳喳的欢笑声,我心里感到高兴无比。现将我的实习情况总结以下:

一、对幼儿进行班级管理,爱与夸奖最重要。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多么的重要,而幼儿感受到老师“爱”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老师的夸奖!本着这个原则,在对小一班的班级管理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把爱心小兔带回家”的活动。

实习的第一周是见习周。我首先听取了幼儿园指导老师给我介绍的幼儿园情况和对教师的要求,听取了小一班原班老师给我介绍的班上幼儿情况,也见习了小一班老师给幼儿组织的一日活动情况。在实习第一周,我了解到:这个班的幼儿比较好动,平时纪律较差,班上的孩子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责骂,家长们对于这种情况也颇有微言,认为班上老师管理不力。面对这种情况,我该如何管理好这个班呢?是采取原来班上老师的一贯做法——批评教育?甚至罚站、罚蹲?还是另外想个最好的办法来改变这种局面呢?而最好的方法又该如何去做呢?哪几天,我脑袋里一直回旋着这些问题,我总在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希望得到老师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最希望老师怎样

做?思索的结果,我想,这或许就是答案——爱与夸奖。我决定就这答案来尝试改变当前的局面,于是,在又一轮的思索后,一个想法在我脑中出现了。实习的第二周,按计划该由我开展小一班的班级管理工作了。这周星期一的班会课上,我微笑着拿出了一个手制小白兔,并模仿着小兔的动作及语气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一只神奇兔吗?我呀!可以听到人在心里说的话?小朋友们你们相信吗?”小朋友们都瞪大了好奇的双眼看着这只“神奇兔”。这时“神奇兔”又说话啦:“小朋友要是不相信,我现在就来听听*老师的心里在说什么,好吗?”这时小朋友的兴趣可完全被调动起来啦,他们齐声说:“好!”“神奇兔”来到我的胸口听了听,然后神秘的说:“呀!小朋友,*老师心里在说——我最爱小朋友啦,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是批评小朋友,如果以后哪位小朋友在哪一方面表现得有进步了,比如上课比以前认真啦,或者不打架啦,*老师就会送给他一份“爱的礼物”!”“爱-的-礼-物?”“是什么呀?”小朋友纷纷议论开啦。这时我拿出了我提前预备好的,用各种不同颜色bb纸做成的小兔贴纸,对小朋友说;“爱的礼物就是*老师亲手做的,哪里也买不到的,哪个老师也没有的小兔贴纸,这小兔贴纸以后听到*老师最爱哪位小朋友,它就会跟谁回家,还会送这位小朋友红花贴在我们的红花台上。到时候我们来比比看,小兔最喜欢跟谁回家,谁的红花最多,*老师最爱哪一位小朋友,好不好?”小朋友涨红了小脸直嚷到:“好!”

这“爱的活动”在小一班开展以后,我仔细地观察每位小朋友的表现和他们的变化,如我所盼望的,情况果然渐渐好转了:经常打架的**逐渐减少了打架的次数,上课爱讲话的**上课也变得专心了,连最麻烦的**也在这爱心小兔贴纸的威力下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是个调皮小朋友,上手工课,他喜欢拿剪刀去偷偷剪旁边小朋友的衣服;上画画课,他喜欢用蜡笔直接在桌子上画画;吃饭时,他把他碗里的饭偷偷倒到别人的碗里??,这样一位小朋友真的让老师伤透了脑筋。

推荐第3篇:三生教育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三生教育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我校地处楚雄市边远山区的彝族集聚地——大过口乡,这是一个民风淳朴,风情独特,富于彝族文化特色的民族乡镇。人们热情好客,平和淳朴,热爱自然。但因文化底蕴,人文意识的不足,在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方面知识的欠缺,开展三生教育是及时雨,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句名言,曾深深影响了几代人。然而,纵观现在的一些青少年,他们的生命意识相当淡薄、生命价值观极其模糊,遭受一点小小的挫折和坎坷便一蹶不振、灰心丧气,对生活失去信心、失去希望。所以,面对当前严峻形势,开展“三生教育”势在必行。

不论是什么时代的教育,尤其是现代教育,无处不渗透“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当我们步入21世纪,我国“三生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措施越来越有力,落实越来越到位,效果也就越来越明显;同时,“三生教育”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凸显。

近两年来,我校根据省州市文件精神及要求,就社会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和青少年成长必须掌握的问题,结合我校和本地区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自己

的生命,促进学生生动、积极、健康地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校以5.12地震为主要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死亡就是失去,失去的亲人是永远的失去,再也不可能回来。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

其次,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识,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

我校少数民族居多,特别是刚从小学来的学生,在各种行为习惯方面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这方面的教育中,我们与家长配合,分工协助,督促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再次,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树立生活的信心。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以课堂教学中合作解决问题,分角色朗读课文,课余活动中组织学生踢足球,玩游戏,出黑板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分享合作的快乐;给学生讲“山谷回音”等故事,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针对有的学生基础差,对自己没有信心的缺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表扬,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抓住班级中的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体谅别人,学会宽容。

最后,进行抗挫折教育,磨练学生的意志。

一个珍爱生命的人,肯定是一个有坚强的意志、在挫折和困难面

前不低头的人。但如今的孩子,家庭富裕,生活条件优越,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和大的挫折,这往往导致他们心理脆弱,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给他们“种一下牛痘”、“打一下预防针”,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轻生的举动。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困难和挫折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通过进行“三生教育”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了生命的重要性,能珍爱自己的生命,初步掌握了生存技能;了解了生活常识,树立了生活信心。我认为,“三生教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在我们学校开展这门学科,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三生教育”,使学生更好地去认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识人生的价值,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楚雄市大过口乡民族中学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推荐第4篇: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心得体会1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厍东关乡猴场小学

李劲舟

通过这段时间对《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学习,增强了我的法律应用能力,让我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均使我受益匪浅。

一、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法制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 ,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这一要求,阐明了今后学校的法制教育实施方式和教学方法,对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性。

二、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方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

一、一箭双雕的原则。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切入点,频率不要过高。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其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并作了相应设计。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会伤害学科本身,达到双赢目的。

三、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 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今法制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式教学刻不容缓,让我更明白教师“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让我认识到学生不仅知识水平的高低跟我们教师有关,他们的自身素质、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教师对他们教育了多少。所以,现代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他们文化知识,还要时时进行渗透法制教育,将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新型法制型社会,从学校开始。

总之,法制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大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去探讨和研究。我们要切实按照这次培训所提出的要求去做,在法制渗透方面探索一些可行的途径,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推荐第5篇: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赫章县水塘初级中学学习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孔垂艳 201

1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对《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学习,增强了我的法律应用能力,让我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均使我受益匪浅。

一、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而又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二、通过学习,我还学到了如何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方法,就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

一、一箭双雕”的原则;还有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切入点,频率不要过高”等等;再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要有明确的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会伤害学科本身。

三、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今法制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式教学刻不容缓,让我更明白教师“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让我认识到学生不仅知识水平的高低跟我们教师有关,他们的自身素质、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教师对他们教育了多少。所以,现代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他们文化知识,还要时时进行渗透法制教育,将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新型法制型社会。

总之,法制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大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去探讨和研究。我们要切实按照这次培训所提出的要求去做,在法制渗透方面探索一些可行的途径,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推荐第6篇: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对《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学习,使我明白了数学学科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主要体会如下:

首先,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因此受到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也强调:“对学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既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普法教育实现新高的突破口,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当务之急。

其次,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方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

一、一箭双雕的原则。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切入点,频率不要过高。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了解法律内容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并作了相应设计。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会伤害学科本身,达到双赢目的。

再次,通过学习, 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今法制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式教学刻不容缓,让我更明白教师“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让我认识到学生不仅知识水平的高低跟我们教师有关,他们的自身素质、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教师对他们教育了多少。所以,现代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他们文化知识,还要时时进行渗透法制教育,将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新型法制型社会,从学校开始。

总之,我认为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是必要的,方法也是可行的。法制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大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去探讨和研究。只要适时、适度,从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地加以法制教育知识的渗透,持之以恒地抓,我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水塘初级中学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覃刚

推荐第7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心得体会 银光小学 马兰霞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国家对信息设备的资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或者说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出现了难以化解的矛盾,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他们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通过师生互动,帮学生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同时,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会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耽误自身的教学任务,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赶上”教学改革步伐,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一堂课从头到尾,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这才有新意,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精神。而教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不断点击鼠标,挖空心思的让学生围绕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运行流程转。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几乎演变成了各种电教实力、电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学的灵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养却荡然无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加强学习,用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武装教师的头脑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念,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因此,学校应该逐渐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学校可利用备课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教室加强对老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从最基本的计算机认识开始,到会使用幻灯片制作简单的课件,通过网络搜索素材,保持更新,加强学习与沟通及动手实践,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加强对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推荐第8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学习心得

随着信息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再一味地接受。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认知世界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有进一步的研究,要应用信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

(一)理论基础

融合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但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质是要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括三个进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变革:

1.信息技术引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文本)中的文字、静止图像以及教师语言变革为超文本和网络环境中的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的资料集成,可以随时选择。

必要条件:具备适当的硬件和软件。

优势: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

2.信息技术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是否采用信息技术无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取决于使用信息技术是否得当。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有利于自主探究,分层教学、个别化学习、合作习。

必要条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能变“人灌”改“机灌”

优势:数字化学习改变了时空观念,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已经变得无围墙界限,人类将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在数字化环境下,学校教学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造性。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学习的培养目标。

3.信息技术引发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习方式变革必然引起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讲解者”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解疑者”、“共同探究者”。

4.信息技术引发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改善以往的知识运送单向模式,而变为多项即从“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变为“师生和谐、平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实现一位教师可与多个学生交叉互动,远距离交流,即时反馈与矫正。

总之,通过这次自学感受颇深,自身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对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

推荐第9篇:《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学习总结

希望小学

汪应尧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几天的校本培训就结束了,我通过这次《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学习。使我法律的意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是我学习后的认识。

一名小学老师要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作用,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全国民族的未来,所以说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教师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重点,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对学生要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是未成年人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既是目前我国小学法制教育实现新高的突破口,也是我国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就是我们教师最本质的教育工作。

由于本人是小学数学教师,说以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本质的任务,但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还没有一个方向,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虽然涉及到法制教育知识,也只是稍微的提一下,没有很好的渗透到教学中去。

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明白了数学学科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法制教育资源。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进行方方面面的法律知识讲解。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是最有必要的,方法也是可行的。只要适时、适度,从点点滴滴地加以法制教育知识的渗透,持之以恒地抓,我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法律知识在学科教学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我们要切实按照培训所提出的要求去做,在法制渗透方面要大力加强,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让法律在每一个角落都发光,使学生在社会知法,懂法,用法。

时间:2013年8月1日

推荐第10篇: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心得体会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心得体会

观风海中学商广兵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培训中心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通过培训,本人有一点粗浅的感悟,现写出来让同行共免。

一、感悟收获

通过培训,使我懂得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而又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通过培训,我还学到了如何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方法,就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

一、一箭双雕”的原则;还有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切入点,频率不要过高”等等;再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要有明确的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会伤害学科本

身。

二、感悟未来

首先是要在开学初抓紧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学习,让教师认识到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紧迫性。其次是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学习,提高自身法制素养。要学习法制知识,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要为人师表,做遵纪守法的楷模,不但用知识,更要用行动感化学生。再次是要精心备教。要舍得花时间、精力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有效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法制素养的双提升,真正的做到让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观风海中学

法 制 教 育 与 学 科 教 学 的 心 得 体 会

第11篇:教育心理学与实践教学

教育心理学与实践教学

本人在目前主要从事高教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管理,传统上,各学校的高教管理工作,尤其是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研习以往的经验和做法,传承的多,革新和研究的较少,有体制的原因,也有人员知识素养的原因。未来,高教管理必然要主动研究和吸收包括教育心理学等高教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下面我主要谈自己的学习感想和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心理, 教师教学心理, 以及教育理论。研究对象是教学和教育的心理规律,研究影响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机理问题, 探究认识过程的形成,智力发展的标准, 确定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有效智力的发展条件, 研究师生间和学生相互关系的问题。此外, 教育心理学还研究个性化教育问题,个别学生的个别教育指导问题,也就是因材施教问题。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互补,是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的桥梁,对于工科专业尤为重要,良好的实践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深化理论教学的认识深度和广度,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研究兴趣,磨练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从实践教学所具有的特色优势来分析,使得学生学习具有更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重视实践技能和外在行为的变化的特点,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的特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群体实现有效教育和有效学习。 (1.教育心理学研究热点,成果,最新的理念)

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从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主题和成果来看,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了学习心理中学生受教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教学心理中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探讨、学生学习动机心理分析。

学习心理角度所研究的成果来看,学生受教是否有效是否高效,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影响。其一是学生,其二是教师,其三是教学内容,其四是教学媒体,五是教学环境。学生特征具有多样化,年龄、性别、社会文化等群体差异和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学习方式及智力水平等的个体差异,这使得教学过程随之丰富起来,可以说学生是学习教学的主题承载者。承认学生的主体角色,并不否认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还有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播的主要目的信息,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教学安排对教育成果的影响不容忽视。另外,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容量大小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最后是教学环境因素,由课堂设施、教学设备等物质环境和课堂纪律、授课气氛、校风及文化背景等社会环境两个层面组成,同样在教学效果中意义重大。

针对教学心理中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讨,教学心理聚焦于新的教育模式探究,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研究热度高,实践证明,多媒体学习过程中动画的显示速度会影响学习的理解效果,但是对识记不产生影响,其他的新型教学方法也渐进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这种模式有效地拓宽了教学途径,多媒体理念更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这种新理念新模式对教育心理学研究有重大意义。

第三个热点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心理研究,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生学习心理和动机来源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剖析,主要有两方面,自身学习兴趣和外部学习环境。自身兴趣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有效性有很大程度上的决定作用,而外部环境,比如学习氛围、学习任务等对学生学习动机也有一定影响。由此研究发现,学习动机的心理在有效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2.实践教学特点,传统理念方法,理论经验做法)

通过实践环节,可以达到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方法强化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目的,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性、合理性、原则性和目的性进一步体现了实践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从目前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来看,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校内课程实践设计,二是校外场地实训。

校内实践形式主要是课程课题设计形式,通常是在规定时段内将学生集中于规定地点进行实验授课,并交付规定课程设计任务,或安排单人独自完成任务或固定人员分组进行设计,这种课设模式在学生教学实践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校外场地实训模式,采用生产实习于校外实现教学观摩,带领学生实地训练感受实际操作所带来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氛围,同样是在固定时间段进行统一安排,分班或分专业集体参加,属于团体性授课活动。

在传统模式实践教学过程中,班级集体授课实现教学任务,综合了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有效成果,并进行专业分类因“类”施教,并在时段结束时根据学习实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考核。整体效果来看,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可以实现实践目的。 (3.实践教学(管理)对教育心理学吸收和应用,借鉴)

从综合角度将教育心理学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结合,不难发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教学方式在多方面体现出教育心理学所包含的理论成果,比如教育心理学所讲有效学习和学习动机,实践教学中体现在教与学互动,学生分组分任务合作完成,并经考核达到有效目标;实践教学管理中借鉴了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教学模式,在不同授学环境中实现多样多元教育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的多媒体等设备应用授课模式与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成果相辅相成。 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心理学原理实现创新,激发学生的自学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身的个人规划,促进学生在不同于普通课堂的教学环境下,完成新型培养模式的实践学习任务。 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看教育心理学,在多样化实践教学方式中充分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充分应用心理学原理因材施教、因课施教,多角度完善教学体系。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实践教学,在新型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体系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教师育人的全面性和多元性都有很大提高。

可以归为,在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实践,从“人”出发,运用教育心理学进行实践教学发展。

第12篇:教育实践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集中到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上,并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个人在近期重点学习了《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 胡锦涛习近平关于军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通过学习、查摆、对照,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认真真“照镜子”老老实实“正衣冠”,重点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

1、要进一步强化政治学习,增强理论功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2、要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在当前社会还存在腐败现象情况下,要有战胜自我的胆识和魄力,抗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自重、白警、白省、自励,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要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带头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3、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传递正能量。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深入到基层。

4、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 。要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今后我要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责任,以进取之心对待从事的工作,以真诚之心对待战士。通过自己找、上级点、同事提,继续深挖自己身上存在的的“四风”突出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根源,着力解决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为我校又好又快发展多作贡献。

第13篇:教育实践心得体会

学习江必新院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结合“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的深入开展,本人认真学习了江必新院长在分管部门2010年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他的廉洁自律“五字箴言”有了深刻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个人的政治理想信念,对公正廉洁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有了新的认识。下面结合实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是弘扬革命正气,坚持执法为民,恪守职业道德。法院干警作为正义的守护者,应当具备刚正不阿的脊梁和铁面无私的公心。江必新院长提出的“五字箴言”与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非常贴切,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应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按照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和司法规范化建设的要求,恪守职业道德。作为一名法院干警,一定要弘扬革命正气,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从思想上、行动上更好地履行好“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职责,为和谐社会建设和我县的各项工作开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是坚定理想信念,做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法院干警。人民法院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工作中,要时刻牢记法官掌握的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要时刻牢记审判的本质意义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同时要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完成好各项任务。再有就是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就是要坚持原则,确保自身清白干净。

三是发扬革命传统,树立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作为一名法院干警,我们不用再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忍饥挨饿,流血流汗,我们也许此刻正坐在舒适的办公环境里工作。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老一辈革命者得功勋,应当像他们那样,为了维护公平正义,必须坚定“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法院工作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更好地服务绥江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司法能力、实现自身建设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全院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我们不但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更要弘扬他们革命精神,从中汲取力量、激发干劲,在人民法官这个神圣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

做为一名法院干警,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时刻抵制诱惑,正确看待利益关系和个人得失,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同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视廉洁为生命。要时刻牢记最高法院“五条禁令”,恪守法官职业道德,乐于奉献,要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时刻保持法院干警清廉形象。

第14篇:地理学科教育教学

1.请结合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实例说明,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如何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享有教师权利?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作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同时还要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是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确立为社会主义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要用自己一颗平凡的心,像陶行知那样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去做不平凡的教育事业。有了这种认识,初中地理教师才能把职业当做是事业,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这份责任。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要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把培育祖国的下一代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忠于职守,埋头苦干,为国尽力,为民造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地图既是中学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教学和地图的运用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大重点。试举例说明现有条件下怎样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地图的良好习惯,怎样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与析图能力,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地理教学用图的主题和种类

初中地理学习中地图的主要种类有以下几种:地图、地理原理图、剖面图、地理模式图、地理统计图、自然景观图、人文景观图、地理漫画等。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学地图往往对此比较模糊,例如学生在行政区图上解决地形的问题,无法找到答案,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

二、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和具体方法

(一)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

1、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 。这是读图的根本。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

2、明确要素,引导读图。如: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进一步引导分析两要素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3、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 。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典型方法

1、形状观察法。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2、对比归纳法。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是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判读方法。

3、点、线、面结合法。有些图必须从点(港口、矿产地、城市等)、线(山脉、河流、铁路线等)、面(国家、省区、自然带等)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帮助记忆和判读。

总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教师必须做好它。

3.区域地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之一,同时也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十分必要。请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谈谈该怎样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

区域地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之一,本人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明确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的一般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该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在学习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时,一般的方法是使用地图和资料。上述概况的大部分内容属于地理分布的内容,可以在地图上读出。有些内容无法用地图表现,如某些气候资料、某些文化方面的内容,则需要使用资料学习。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能够比较有效地使用地图和资料,他们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况。

二、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该地区域地理特征

区域的某一特征是区域内相关地理要素组合的体现,所以比较适合使用归纳的方法去认识。教师用演绎的方法,先告诉学生某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再到地图上验证,也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但掌握归纳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独立去

认识一个新的区域。归纳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未知到已知,本身就含有探究的成分。

三、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这些地理特征的成因。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主要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这种综合分析实际是在发现影响某一特征形成的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找出主导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各个影响因素并确定其对该特征形成的影响程度是分析过程,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联系起来勾画地理特征形成的全貌,是个综合过程。学生初步掌握这个综合分析的过程,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某一新区域地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四、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所以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区域间的异同。比较相同或类似的地方,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的地方,可以认识地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并有助于理解和接受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运用比较方法比较两个区域时,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分别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也可以按要素比较。

第15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探究与实践

新课程中学科教学 要渗透德育的探究与实践

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要‚全面育人‛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因此,‚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始终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精神,努力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的基础。在抓好德育方面,我们坚持 ‚全员参与、面向全体、贯穿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原则和‚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原 则,积极开展工作。连续都年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学质量也得以长足进步。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 分。我校多年来坚持抓好这方面的工作。最近几年我们积极引导和要求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性,要求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目前,我校有无‚德育‛、‚觉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已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德育目标已成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使教学中渗透德育有了一种保证,可喜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有些老师做的自觉而有成效。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和行动。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并将继续我们的探索和实践。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有效性,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是落实‚教书育人‛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途径

多少前辈由于在课堂上学了鲁迅、巴金的作品,于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陈景润也正是在课堂上听了老师讲的哥德巴赫猜想,才产生了摘取皇冠上明珠的强烈愿望,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大数学家。多少人正是通过具体学科的学习,吸取了丰富的德育营养,才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坚定了奋斗信念,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了爱与憎,明辨了是与非,养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不难看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特点。

教材中德育资源的丰富性、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经常性、教学过程潜移默化的有效性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最主要的优势和特点。

1、教学内容具有德育资源丰富性的特点——从各学科教材中不难发现,它们不仅包含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想信念的内容,还包含有哲学原理、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的内容;不仅包含有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叱咤风云的人物、惊心动魄的事件,还包含有各国的山川风貌、世界的风云变幻的内容;不仅包含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包含有呈现在教材中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行为美的内容。丰富的德育内容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了广泛的资源。

2、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具有经常性的特点——学生在校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六七门学科,平均每天上四五门课,如果能自觉做到教学渗透德育,那么,学生可以说天天,甚至时时能受到不同内容的教育和熏陶。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通过主渠道渗透德育可以做到经常。

3、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具有有效性的特点——教学渗透德育有别于单纯进行的德育教育活动,它不是外加的说教,不是贴标签,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渗透,这样就易于学生接受。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当是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可以达到单纯说教达不到的效果。

不难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是落实‚教书育人‛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途径。而增强自觉性是做好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

在重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同时,我们同样重视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怎样处理好德育渗透与提高课堂效率的关系,也是我们关注的课题,我校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体会到:在学生的兴趣、意志、心理、习惯等因素,对其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同时,高效的课堂教学,也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当学生花费较少的精力投入,真正获得了终身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后,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积极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意志力。

有助于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抱负,提高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来说,没有哪样东西会像学习失败那样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理想抱负、自信心和心理状态是很重要的一种非智力因素,高效的课堂往往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能坚定学生的理想抱负,建立自信心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要‚优化、高效‛的口号,‚优化‛,就是指教学的全程要优化,当然也包括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德育这一内容,‚高效‛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感到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和感受的教育环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以理育人、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是落实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

如何在教学中做好渗透德育的工作,我们认为,主要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和感受的教育环境;二是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三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相机引导、点播,进行德育渗透,特别是要求教师在方方面面做学生的表率,率先垂范,做到师德引领。这里重要的是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这里就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谈一点我们在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

小学语文、社会、思品等学科,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要充分利用学科固有的德育因素,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国情、民族团结、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教育为核心的德育,使学生广泛了解中外历史与文化,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小学数学、科学等学科要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防范安全隐患的教育;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进行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综合实践课程,要突出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抵制不良信息,提高网络免疫力,这方面工作我们还做的很不够。

根据我们的体会,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做好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工作关键,因为我们所说的德育渗透不是外加的教育内容,不是离开教材的单搞一套,不是一种说教,而是要根据教材所蕴含的内容,在教学中‚以理育人、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

以理育人——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们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自身规律的认识,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和生活哲理,并运用这些道理分析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和现象,学生就会受到教育。比如,上内容为‚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政治课,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懂得‚为什么必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明白‚如何才能做到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让学生结合实际讨论‚尊重哪些规律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更加美好?‛学生由于明白了道理,又结合了实际,从中会受到很深的教育。过去政治课有时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课,我们现在要把政治课变成学生真正的思想品德课。

以事育人——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古今中外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科学进步的故事、文化艺术发展的实例,紧紧抓住这些事例,让学生去了解、感受、思考,学生就会受到教育。比如,上内容为‚五四运动‛历史课,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不仅了解历史史实,更重要的是要讨论‚如何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学生无疑会从中受到教育。上的英语课‚急救‛,老师要创设情境,渗透‚关注他人,帮助他人‛的德育内容。

以人育人——教材中既有古代的志士仁人,也有现代的英雄模范;既有文化名人,也有科学巨匠;既有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也有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典型。这些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化作用。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三改其学,志在救国‛的故事后,不少学生深受震动,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鲁迅先生三改其学,志在报国,而我平时想的全是自己,面对鲁迅先生,我感到惭愧!‛楷模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美育人——教材中既有展现文化艺术方面的美,也有数理化生方面蕴含的美。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行为美的内容。音乐美术课中的名曲名作、语文课中诗歌的意境、地理课中的山川风貌、化学课中神奇莫测的实验无疑都蕴含着美,就是看来只有数字和线条的数学也蕴含着美。一些老师在讲‚对称‛的时候就展现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人体、建筑等对称的图形,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图形,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数学背后蕴含的美。

以情育人——这里的‚情‛,既指教材中饱含情感的内容,也指教师充满感情地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中所蕴含的美。

有人说:一堂好课或者一位好老师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才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如何做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工作,我们认为,首先是要引导教师树立自觉的意识,这是根本的前提;其次是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恰如其分地确定渗透的内容;第三是在渗透过程中要顺其自然,避免说教,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对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三、抓住并创设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坚持科研引领,把我校的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同时还下发了‚加强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指导意见‛,这些精神和意见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感到必须紧紧抓住这些机遇,把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推向前进。同时我们感到还必须创造机遇,使我们的工作加速开展。今年我们举办‚贺中名师‛评选活动,对上课的要求\"旧有条‚自然的渗透德育‛,就是我们利用这一平台,创设机遇,通过展示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推出名师,又推课堂渗透德育的研究。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使教学过程成为向学生传递积极价值观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的全面发展过程‛。这是我们坚持要做下去的一项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准备以科研课题来引领。

总的说来,我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也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我们也深深感到我们还离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第16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研修反思

一、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英语课堂中,又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课堂教学更加亮丽多彩。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初中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这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后天有目的的培养获得的。英语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责任所在。一个情景交融,形象逼真的课件,它将使学生接受知识时会更便捷,获得知识更迅速并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在教学中我注意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把学生带入所学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语言内容。我还借助录音、录像、电视、电脑、语言、实物、幻灯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我的学生个个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比如在教“up与down”这一对反义词时,我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了一片美丽的草地,太阳在慢慢升起,小男孩在放着风筝,一会儿太阳落山了,可小男孩的风筝断了线,掉了下来,但是旁边的一个小女孩的一只气球突然松开了手飞上了天。学生充分想象,造出了许多句子:The sun is up.The red sun is up„.为了更形象地让学生理解“up与down”,我利用情景自然地教学生们唱英文歌曲《Fly your kite>>,学生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就很自然地学会这首英文歌曲。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播放一些配图的原版的英文歌曲、英文儿歌,它们的特点是旋律活泼优美,唱词简单,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歌唱。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而且极大提高了他们的语感。我也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图画,让它们产生强烈的动态效果,创设自然的情境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如在教字母时我又提供了M 麦当劳、KFC肯德基、WC 厕所、P停车场等录像场景,这样使学生们能得到优美的视觉享受,感受英语的实用价值。

二、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地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特点,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通过课程的整合,学生在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可以使用的方法有:通过发送email,应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整合。例如:发送email。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一课就是LiYan发给她的外国朋友的一封电子邮件,主要介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学习了这封电子邮件后,我让全体同学模仿外国朋友回一封电子邮件,介绍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本学习要点,还锻炼了学生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策略的有效整合,带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了教学策略的转化。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同样是课程整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的整合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1)、直观演示策略。(2)、主体参与式教学策略。(3)、探究性教学策略。具体的整合模式有:(1)、辅助式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询信息,或者处理个别文字操作。(2)、交互式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应根据英语教学内容有创意的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信息平台;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通过每次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拥有不断的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使学生持久产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外语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积极的情感发展促进外语学习。

第17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的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维,同时也对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完成,传授知识是其教学的根本目标。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阻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对于旧的传统教学要在继承和借鉴其经验与长处的同时,必须改革那些陈旧的、落后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引进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

为了适应这样的教育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1条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从学校的现状来看,随着学校的硬件建设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室的建成和电子白板安装使用,宽带网的接入,也为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了物质条件。因此,我校重点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目的在于系统地探究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整合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和方法,最终实现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优化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跨上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以促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更好地为培养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新型人才服务。确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作为课题研究,并在校内进行实践研究。

二、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的信息环境只有经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转变成学生的自身知识,在学生的学习建构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这就强调以学习为中心,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进入情景,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对事物的性质。本课题研究是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为支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意图建构起崭新的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重点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手段。具体说就是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学习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要求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选择智能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分析和综合,学习相应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我们想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克服目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等矛盾,形成符合我校学科教学模式,为今后学科开展信息技术同学科的整合提供借鉴。

四、研究的目标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促进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无痕迹地融合的,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协同发展的新型教学结构。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体会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途径和模式,并使其明白整合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意义,从而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使教师的教育思想、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教学能力协同发展。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技术手段,更需要深刻了解教育之本质,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将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有机互补,增强教学效果。并分析本学科特点,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形成有效整合的所需要学科系统的资源包,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效整合的课堂评价量表,形成一些优秀整合课例和教学设计。

五、研究策略

(1)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以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2)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扩展链接等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3)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4)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5)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6)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7)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等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以我校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目前的教学现状。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并对掌握的文献进行研究,形成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寻找构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理论支撑。

2.文献研究法: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网络信息,分析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人的教学成果,研究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构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的现实方案并予以执行。将信息技术引入中学课堂,不仅能使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生动,而且会带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信息交流的多元化、认知方式的多元化,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3.行动研究法:有目的、有步骤地制定课题组的行动计划,然后在实验中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有效地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后在行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再修改计划——再贯彻落实于行动——再反思,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完善此项实验。以收集整理课堂教学案例的形式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实践的研究,在理论学习与课堂整合实践之后,及时进行微格教学反思、写出论文或教学案例。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顺序,结合教学实践,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实践的结果作出总结和反思。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 1.创造性原则:多媒体教学突破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堂课的模式,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具有先进性、新颖性、独创性和突破性。

2.科学性原则:课题的选择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认知规律。高效快速地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有效地培养学生口、眼、耳、脑的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

3.可行性原则:

软件:我们该课题的研究教师都受过专门的计算机培训,对现代教育技术有浓厚兴趣,课改的积极性也很高。且从事教学工作时间长,有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

硬件:我校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和一个微机室,多个多媒体教室。并设有大量信息资料库,新添置了许多硬件设施。 课件使用遵循的原则是: *辅助性原则 *不可替代性原则 *优势互补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

八、课题特色及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程的工具,而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与学科课程之中,通过信息技术掌握学科课程的内容,学科课程内容中又蕴涵信息技术,如数学课程包含对各种计算软件的运用,部分物理实验通过自制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语文课程掌握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等等。使信息技术不再游离于课堂教学与学科课程之外,而是真正地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2010年10月——2010年11月)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历史与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些比较,制定详细的子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与实施计划。此阶段中,课题组成员注意收集整理有关理论资料及学习体会。实验未立项时,研究老师同各层次的学生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记忆规律,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尝试在第二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研究他们同一知识在无媒体影响下的巩固程度,和有媒体教学作对比,发现学生在多媒体计算机创建的语言情景中,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参与欲强。从此开始收集资料,理论学习,申请立项。确立了课题名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

(二)第二阶段:探索研究阶段( 2010年12月——2013年7月) 为实验阶段,对我校初二和初三的学生进行实验。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法。具体做法:由该课题的老师负责收集调查分析资料,由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我们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由专门的计算机教师组织课题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和修改的培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在实验班中运用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组织课堂教学。实验期间,及时对学生进行座谈、调查,增强信息的反馈,教师继续认真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具体步骤:

1.分析教学现状,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2.研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3.研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最佳作用和时机。

4.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优质课件的方法与方式。

5.研究与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课改的要求且又超越新课标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组织课堂教学。此阶段中,重点是根据情况进行教学反思活动,积累有关研究材料,做好中期成果小结。根据中期评估的反馈结果,进一步调整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将阶段研究取得的成果巩固并加以推广,进行验证性研究。

(三)第三阶段:结题鉴定阶段 (2013年8月——2013年10月) 不断反思——再实施期:在此阶段利用第二步所取得的成果,反思不足之处,并总结经验,力争在此阶段将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更好的落实下去。分类整理、汇总研究资料,撰写研究结题报告,成果以结题报告、课题总结的形式呈现。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形成适合我校教师、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模式和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成果体现:撰写教后感,教学反思,著作、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叙事、课件、研究报告等形式(电子版)

第18篇:美术与历史学科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美术与历史学科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感受中国古代宏伟的雕塑群

——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教案

学院:美术学院 姓名:梅素烽 学号:40923005 学科:美术学

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宏伟的雕塑群》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石雕群与历史学科综合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题

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石雕群与历史学科综合课程教学

二、授课班级

三、教学时间 半课时

四、学生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但是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是会有困难。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启发、诱导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雕塑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与绘画语言;

2、让学生掌握雕塑作品与封建王朝之间的联系。

3、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艺术特点,提高欣赏古代雕塑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雕塑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分析方法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理解和认识雕塑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2、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3、提高艺术素养的感知能力,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秦始皇兵马俑和霍去病墓前石雕群出现的历史背景及艺术特征。

难点:比较秦始皇兵马俑和霍去病墓前石雕异同点,欣赏评价优秀代表作品。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九、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设计情景,激情导入

我们走进城市,经常能够见到一些不同的雕塑。那么,在古代,中国有哪些举世闻名的雕塑呢,这些雕塑在古代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些雕塑作品又有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观看一段简短的视频。

师:在这段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哪些雕塑作品? 生:(学生积极发言)兵马俑、石马、卧马······ 师:那么这些作品又是什么时期的呢? 生:秦、汉···

师:这些作品在古代属于什么类型的雕塑作品呢?是陵墓雕塑还是宗教雕塑?

生:陵墓雕塑

师:嗯,大家回答的非常好,同学们都很聪明,知识面很广,老师很高兴。

2、观察分析,合作探究

(1)秦始皇陵兵马俑

下面大家来观看一段视频

师:讲解兵马俑雕塑群的时代背景、相关历史、塑像时期、地理位置等

问:通过视频欣赏和老师讲解大家发现秦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主要都有哪些作为?

提示:政治方面:统一六国(齐、楚、燕、韩、赵、魏)···

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商鞅变法···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抗儒···

师:大家回答好非常好。了解完秦朝的历史之后,大家来欣赏一些图片。

问:在图片中我们感受到了秦朝军事的浩大,军人的英姿, 欣赏完图片之后大家发现兵马俑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塑像对象、规模、面部表情、神态、类型多样(军士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军史俑、驭手俑、高级军史俑、铜马车、)

问:秦俑彩绘有什么特点?

提示:有哪些颜色?(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加上深浅浓淡不同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几十种了)。

问:兵马俑的艺术手法(艺术风格)是什么?

提示:写实、写意、抽象还是具象?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动力、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还有的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跨马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 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垂着首,似乎若有所思。

生:写实、具象。威武、庄严、浩大、神采飞扬、活灵活现、每一尊都有着不同的特征······ 小结:品味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2)霍去病墓石雕群

1、霍去病墓石雕群的时代背景 师: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位少年将军的故事【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他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祖父一个辈分的若侯产和季父,勇冠三军,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他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和他(22岁)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他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壁。并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卒,年仅24岁(虚岁)。 】 问:大家来猜猜这卫将军是谁? 生:霍去病

问:回答的非常好,那么这位将军生活在什么时期呢? 生:西汉武帝时期

师:看来大家的历史知识很丰富,那么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又是什么样子呢?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老师刚才所讲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好的,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提示:首先,刘彻为什么死后被称为汉武帝呢?是不是因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抗击匈奴,连年征战?这些内容又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是不是西汉武帝时期边疆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经济和文化方面于秦王朝又有哪些不同?大家下去查阅一下资料下节课上课之前,把你们所收集的信息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师:好的,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霍去病墓石雕群的石雕,通过两千多年前留下来的作品大家来讨论一下霍去病墓石雕群造像特点:1)雕刻种类较多,有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2)石刻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手法简练,个性突出,风格浑厚。

师: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手法(艺术风格)是什么样子呢?首先,我们来欣赏“马踏匈奴”。“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长1.9米,高1.68米,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挣扎的匈奴人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这组石刻都是将一块整石运用线雕、圆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材料选择和雕刻手法与形体配合,有的注重形态,有的突出神情,形神兼备。猛兽则表现凶猛,马则表现跃起注视前方,牛、象则表现温顺,神态各异。从铭文刻石推断,这批石刻当是少府左司空监造的。“立马”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借威武的战马踏匈奴奴隶主的造型来表现胜利者雄姿。战马雕刻得饱满坚实,昂首屹立,稳重庄严。“立马”石雕像原是放置在霍去病墓前一件纪念碑式的独立雕刻,像高190厘米,长168厘米。战马雕刻得饱满坚实,昂首屹立,稳重庄严,显示出胜利者的斗志昂扬和沉着镇定,同时马腹下萎缩的匈奴奴隶主恰好填满战马四腿间的空隙,加强了雕塑的稳定感!“伏虎”石雕反映出汉代雕刻家利用石材天然的面貌和对老虎习性和神态高度概括表现的艺术功底。 不仅能表现出柔中带刚的猛虎,而且对它正伏地蜷卧,虎视眈眈地伺机猎物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提示:写意、抽象。造型生动、不拘一格、外形庄重、惟妙惟肖······

小结:品味霍去病墓石雕群

霍去病墓石雕群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雕像显示出外形庄重、威武的气势,表现了我国古代纪念碑式雕像的独立性和庄严感,堪称纪念碑式雕像中的杰作。墓前列置石人、石马、石象、石虎等石刻,对以后中国历代陵墓石刻有深远影响,一直为汉以后历代陵墓石刻艺术所继承。并且影响着当代雕塑,很多雕塑大师都前往茂陵参观考察,学习研究。不愧为中华雕塑的国粹。

(3)通过前面的探讨与研究,我们累比较分析一下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不同点与共同点: 首先:不同点有哪些?

时代背景: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帝王为自己死后的陵寝所修建的陪葬品;霍去病墓石雕群是汉武帝为了吊念自己死去的爱臣霍去病,为了纪念霍去病所建立的功勋修建的雕塑群。

艺术风格:秦始皇陵兵马俑写实,具象:霍去病墓石雕群,写意,抽象。

材质:一个是泥塑,一个是石刻。

规模: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庞大;霍去病墓石雕群现在仅存16件。

共同点有哪些?

王朝的上层雕塑,都为古代帝王所构建;艺术造诣都很高,都属于国家重点文物;历史文化价值很高,一直被后世作为了解秦汉文化的重点。

3、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比较秦始皇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我们发现艺术作品与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了解深入了解艺术作品,少不了要了解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历史。研究历史也必须考察遗留下来的艺术作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大家想真正学好艺术,鉴赏艺术作品,就要认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同样,要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少不了要考察艺术作品。好的,本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19篇:新教师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新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学科教学)

洞头县教育幼儿园 叶夏歆

本学期,本人担任大一班的带班老师。一学期来,本人以园内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理论笔记.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幼儿,不体罚,变相体罚幼儿,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本学年,积极撰写个案(荣获县案例比赛3等奖)、教学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资料,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五、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下学期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刚要及新课改的认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前认真准备,认真专研每一节课,。

3、积极参加园、县举行的案例、论文等各项比赛,提高自身的专业

4、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反思,总结经验。

5、做好家园合作,认真对待每一位幼儿与家长。

第20篇:小学科技教育学科渗透的实践与思考

“科技教育论文大赛”

小学科技教育对学科教学渗透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徐鸿江苏省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

【内容提要】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加强和改进小学科技教育,已成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实施科技教育的渠道有很多,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科技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有效实施科技教育的学科渗透,是学校教育管理中值得研究的一门课题。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的策略:情感驱动策略、因势利导策略、实践体验策略、场物感染策略、学科合作策略、以点切入策略、思维训练策略、交际沟通策略等。

【关键词】科技教育 学科渗透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的增强离不开教育的振兴与发展,离不开一代具有高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小学科技教育还相对薄弱,学生的科技素质普遍较低。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加强和改进小学科技教育,已成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那么,什么是科技教育呢?学术界对此有多种定义。①科技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和训练 青少年一定的科学态度、科学意识、科学素质、科学能力等为目的系统的教育活动。②是指传授科学技术知识 和培养科技人员的社会活动。③是一种有目的地促进人的科学化的活动。④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养的教育。⑤科技教育是塑造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使他们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教育活动。

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体验,我们比较赞同下列定义:科技教育是以基础教育为依托,由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协同结合,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和方法、科技实践能力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这种定义从结构、功能的角度,较全面地表述了科技教育的特征。

在小学科技教育中形成学科渗透,其教育优势是科技教育其它途径无可比拟的。第一,具有地位优势。在目前客观存在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小学科技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

1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小学科技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也是实施科技教育的必由之路。第二,具有数量优势。学科课程主导地位,决定了它在学校教育中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在小学各项教育中学科必修课的数量在整个小学学科课程中占绝对优势,它表明了教育的广泛和深入,抓住了学科课程就是抓住了科技渗透的主线。第三,具有时间优势。学科课程在时间的优势上也是突出的,学科课程占周总课时的75 %以上,因此,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全面渗透科技教育就有了时间上的保证。

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农村实验小学,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科技教育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全体教师在学习基础理论和他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证明,要使科技教育在各学科中有效渗透,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抓好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学素质。

科技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科学素质及其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科技教育的渗透,都直接左右着小学科技教育的质量,实施科技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于提高全体教师的科学素质。因此,学校在实验初始阶段重点要抓好教师的培训,组织多层次的理论学习和操作方法培训,如:通识培训、专题讲座、读书摘记、参观取经、教学观摩等等。通过各种培训,以求在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

1、树立牢固的科技意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体教师都应时刻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要对国家、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三尺讲台成为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技能、培养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精神的基地。每一位教师应在观念上重视科技教育,把学科教学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科技教育的意识融合在自己的教师角色意识中。

2、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小学科技教育的目标,概括地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这个目标有五个达成度,即: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作为这个综合目标达成的具体执行者,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必须超前地、自主地、能动地予以提高。

3、了解学科渗透的特征,掌握学科渗透的方法。为了促进科技教育学科渗透的有效进行,必须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如:学科渗透的特征、学科渗透的原则、学科渗透的内容,以及学科渗透的方法。使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能适时、适度、有效地进行科技教育的渗透,既明晰方向,又减少盲目性。

二、挖掘开发,寻找学科教学中的科技因素。

现代小学科技教育从整体上看不是单独的一种组织形式,而是以学校各类教育活动为载体,有意有机地结合各类教材中潜在的科技因素,使小学生在学习本科知识的同时,也有效地接受一些科技内容的教育。

科技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科学认知,即隐藏在学科知识内或

和学科知识相关的知识点。其二,科学情感,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兴趣了。其三,科学行为,主要指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习惯。

为了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科技教育因素,我们组织教师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仔细分析各科教材,查找并列出各单元教学中科技教育因素,制成表格,以便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合理寻找渗透切入点,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科技教育的有机渗透。

三、讲究策略,使科技渗透润物无声。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科技常识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科技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特点,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在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

1、情感驱动策略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秉赋大概只能影响人的成就的四分之一,另外的因素要在智商之外去寻找。人的情感因素,常常主宰人的学业和事业的成败。历史上许多有所作为的名人名家都能证明这一点。比如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年轻的徐悲鸿在巴黎学画时,常常受到外国学生的歧视和嫉妒,徐悲鸿被激怒了,他决心发愤努力刻苦学画,要让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外国学生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三年以后,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结业考试,而且,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又如《天火之谜》一文,富兰克林根据长期观察作出了大胆的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却遭到了人们的取笑。为了解开雷暴之谜,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时进行了风筝实验,结果证明了他的推断。后来,他又不懈研究,发明了避雷针,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语文教材和思品教材中像这样的名人事例有许多,教师可以用这些人物的精神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具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培养他们信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以及刻苦勤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帮助他们从小以科学家为榜样,树立科学报国的远大志向。情感驱动策略也可以表示为学生创设一个情趣交融的学习情境,它常常用在数学教学和英语教学中,可以创设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引发学习动机。例如数学课上,讲一个三年级学生小明直到现在才过两个生日的故事,让大家猜一猜:小明今年几岁?生日是哪月哪日?由此引入“年、月、日”的认识。

2、因势利导策略

语文课文、品德与社会课中都有许多介绍科技知识的小品文,新课程中的艺术教材中也以音像的形式渗入了一些自然现象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教这类内容时,教师可以顺应科技之“势”,帮助学生弄懂其中的科技原理。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雾凇》等等。

学生对其中的科学奥秘往往深感兴趣,特有好奇心,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去阅读、探究,培养他们自觉观察自然奥秘、关注科技发展的良好习惯。美术教师在教学生画动物时,不仅让学生知道动物外形特征,而且适当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画长颈鹿》时,给学生介绍长颈鹿是现存陆地上最高的动物,主要生活在稀树草原和森林边缘地带,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学生既学习了画画,又能了解更多动物的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又如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一课,教师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认识方面:列举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实例,说明社会方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方化知识,从而勉励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二是行为方面:以教材中的人物行动为榜样,引导学生讲究学习方法,愿意从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并能分辨是非,学会选择有益的信息。使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水到渠成。

3、实践体验策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有深刻的认识。《夜晚的实验》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使后人得到启发,发明了超声波,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通过学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也懂得了科学实践的重要性。实践体验策略也广泛用于各科教学。如英语课上,教水果类单词,可创设一个模拟水果店的情境,学生多种感观同时并用,学习时更有兴趣。又如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多种在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受到良好的渗透效果。比如,在学习“米”这一概念时,学生知道了1米等于10分米、100厘米,但是1米到底有多长,他们还是不清楚。如果让学生通过对实物量一量来建立“米”的长度单位概念,学生对“米”的认识就会深刻得多。 多感官参与是小学科技教育一贯倡导的教育手段。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动手实验等,边想边做来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会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如,在教学“体积”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清晰地理解“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一概念,教师事先学生准备装有水的量杯及鸡蛋、石子等。课堂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把鸡蛋或石块放入量杯中,观察到水面明显上升,明白“物体占有空间”,从而形象地理解了“体积”这一概念。整个学习的过程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观察的基础上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得轻松,学得扎实。这种学习方法体现了“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的思想,不失为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4、场物感染策略

当今社会已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课堂教学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场物感染策略,一是指教师利用现代科技设施,使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的同

时,感受到科技的威力和魅力,从而产生“学习离不开现代科学与技术,现代科学与技术能促进学习”的深切体验。二是指教师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把课本上静态的内容生动化,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能创造极为丰富和生动的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现在已广泛用于科教学。学校为此付出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添置了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教师进行了多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目前,本校青年教师基本上都会自制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科技渗透的策略还很多,如以点切入策略、思维训练策略、交际沟通策略等。在具体的教学中使用何种策略最有效,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我们觉得不管使用何种策略,都要遵循以下原则:有意性原则、有机性原则、有趣性原则及有效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渗透科技教育收到最佳成效。

实践证明,小学科技教育进行学科渗透不仅在教育方向上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和国情的需要,而且在行动策略上也是切实可行的,学科渗透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

1、学科渗透有利于丰富学科知识。

科技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课程综合化的一种趋势。在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科技因素,通过教师的有意开发和有机渗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科技意识,而且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学科教材的理解。

2、学科渗透有利于激发探索热情。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去探索未知,较好地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根据课文教学的需要,教师们常有意地设计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读物,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学生在探索中学会了思考和发现,并从中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满足。

3、学科渗透有利于培养严谨思维。

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更迅速、更准确理解学科的教学内容,严谨的思维方法能使智力得到发展。学科渗透科技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对比、分类等思维方法。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分析,加强对文章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定理、定律、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独立地梳理所学知识,并能把这些方法正确地用于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这种思维习惯,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

4、学科渗透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

学科的多样性使得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寻找到属于自己探索的园地。由于各个学科涉及科技内容的广泛性,教师常常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与其相应的思维方法去认识、看待知识世界。事实上知识的探

求需要多种途径和方法的交互作用,由于不同学科教学体现出不同的学习、钻研和探索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熟悉、积累、学会许多科学的方法。这些科学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进一步发展都十分重要的。

5、学科渗透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现代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更广泛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教育专家。教师在进行这种渗透性教育学习和钻研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领域,掌握了更多的科学技能,提高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极好的途径。

实践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也同样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引起每一个教育管理者深思。

1、科技教育涵盖面广,几乎每门学科都有渗透点,所以和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都有关系。尽管在理论学习时有一定认识,但在具体实验过程中,仍有部分老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认为与自己所任学科关系不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而科技教育学科渗透就得不到全面落实。所以,要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提高科技教育的认识,增强科技渗透意识,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教师作为一种社会群体,其个体当然也存在一定差别。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各种渗透策略,并能自觉地、因材应时地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进行科技渗透教育,是值得学校管理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3、学科渗透科技教育,要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因素,而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科教材经常在更新,使科技教育难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渗透序列,因此,也需我们全体教师加强学习研究,增强对科技因素的敏感性,自觉、及时、准确地挖掘教学中的科技教育因素,认真计划,写进教案,并落实在课堂上。

主要参目录:

1、朱纪华《现代小学科技教育》

2、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

3、中陶会课题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学科教学与实践教育心得体会
《学科教学与实践教育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