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针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 谈一谈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04 09:46: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针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 谈一谈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一、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分析

(一)主要矿产资源可供利用储量有限。

我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石油消费国;2008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石油净进口量由1990年的755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2.18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即石油净进口量占国内石油消费量的比例,2007年首次达到50%之后继续攀升,2009年已升至56% 。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一次能源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为13.8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13.8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原油1.67亿吨,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十六位;发电装机容量3.57亿千瓦,发电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水电居世界第四位。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分析预测,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需求在25~33亿吨标准煤之间,将是2000年的两倍;2050年,我国为实现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届时我国能源需求量约为50亿吨标准煤。未来,我国能源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5%%,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为25~40%左右。2020年后,我国国内能源供应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据我国45种主要矿产可供利用储量对消费需求的保证程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10年可以保证消费需求的矿产21种,其它24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 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仅为9种,其他36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特别是铁、锰、铬铁矿、铜、铝铁矿、钾盐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

(二)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人均占有的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1%%左右,亩均水资源量为世界平均值的61%%。未来我国水资源需求将持续增长,供应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因此我国水资源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照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分阶段逐步解决供需矛盾。可分为三个阶段(2020年、2035年、2050年)部署解决,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逐步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洪涝灾害威胁等重大问题。争取到2050年基本实现水资源供需总体平衡、水环境状况良好、人与洪水和谐共处的战略目标。

(三)土地资源在应对人口膨胀方面捉襟见肘。

我国将进入人口高峰期和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城市化水平将达55%%,土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未来20年,我国应施行“保护优先,保障有力,提高效益,防止退化,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战略,发展农用地保护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城市及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技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有效供给;发展土地评价与规划技术,保障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开发和集成国土整治技术,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的保护有待一进步提高。

我国大陆海岸线总长度超过1.8万公里,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资源、油气资源、固体矿产资源丰富。2003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近4%,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2010年增加值将达到全国GDP的近5%,2020年为6%。我国已形成了学科比较齐全的海洋科学技术体系,在海洋学研究、海洋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由于过去对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投入不足,最近15年来,虽然有多种专项计划推动海洋科技发展,但这些科技计划之间整合衔接机制不完善,科技计划与各种海洋事业发展计划缺乏协调,影响了海洋科技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落后于先进国家15年左右,这制约了我国海洋经济、海上安全、海洋环境保障事业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

二、我国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人口增长使得人口与耕地的矛盾尖锐化。我国有耕地约1×108hm2.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0%。“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此话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农业取得的惊人成绩,另一方面却反映了人口与耕地的矛盾。这种矛盾具体表现在:①人口增加,人均耕地日趋减少。现在人均耕地不足0.10hm2,只有世界水平的1/4。据估计,21世纪中时,人均耕地将减少到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05hm2。②为保证粮食供应,加剧开发土地,致使土质恶化愈加严重:全国有1/3耕地受水土流失危害,每年损失土壤50X10 8;有393×104hm2农田受到沙漠化威胁;北方的0.3×108hm2盐碱地中耕地有0.07×108hm2;因开发加剧大片土地肥力下降,腐殖质等减少。③建筑及工业占用土地使耕地不断减少。如1992年,建设用地29.7×104hm2,各类开发区2700多个占地150×104hm2,其中80%是耕地。虽然我国的粮食产量在逐年增加,但由于人口增长较快,而人均粮食产量的增长却较慢。按照我国目前的生产力需要人均0.2hm2的土地,才能最低限度地养活全部人口以及支持经济和工业的幅度发展。然而,当前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只有上述面积的一半,加之土地质量和面积在不断减少,所以人口对土地压力的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我国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力争把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从恶性循环状态向良性循环状态转变。

(二)人口增长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人口增长使森林资源的供需矛盾尖锐化,我国在历史上曾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但随着人口和耕地需求的增加,大量的森林被砍伐破坏,而使我国变为一个少林国。虽然经过全民植树运动、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的建设,使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但是仍然远低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而人均森林面积为0.11hm2,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6。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仅名列第120位。

由于我国人均占有林木蓄积量很低,森林资源已经承受着过重的压力。加之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诱发了过量开采;农村人口增长和能源缺乏,导致乱砍滥伐;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土地的需求,加剧了毁林开荒。这些都使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三)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压力

人口增长使得水资源的缺乏日趋严重。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按年降雨量计,全国年降水量约为60000m3,相当于全球降水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按地表径流量计,我国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225X108m3,多年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m3。以上各项合计,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108m3,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巴西、俄国、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按人口和耕地平均计算的年径流量都不高。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每人每年258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单位耕地面积占有水资源量则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0%,远低于印度尼西亚,巴西、加拿大、日本等国。因此,应该说,我国水资源并不十分丰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剧增,耗水量也随之剧增,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从1972年开始的黄河断流现象就是水资源日渐枯竭的一个集中表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断流越来越严重,断流天数逐年增加,1992年为70天,1995年为122天,1996年增加至133天,1997年竞达226天,黄河下游几近干涸,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四)人口增长对能源的压力

人口增长必然会对我国能源供给长期短缺的情况日趋严重。己探明,我国煤炭储量1×1012 t,陆上石油储量(300-1000)×108,海洋石油储量53×108 t:1994年原煤产量12×108 t,占世界第一,石油产量1.46×108 t,占世界第5位,可以称得上是能源大国。但能源的人均占有量很少,特别是同工农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因此,能源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21世纪初,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3亿,比现在增加2亿人。如按小康水平的人均能耗1.5~1.6 t标准煤计算,每年要增加(3~3.2)×108 t标准煤。加上原有12亿人口的能耗,2000年需要(19.5~20.8)×108 t标准煤。这种逐年增长的能源消耗,加上中国以煤为主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对环境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五)人口增长对物种资源的压力

我国是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的国家。据计算,中国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在1000亿美元以上,但在人口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为解决吃饭问题和发展经济,毁林开荒、焚草种地、围湖造田、滥伐森林,向荒野和滩涂进军,大批水利工程、交通建设和开发区兴建等等,破坏了生物栖息地,许多珍贵物种的生存环境缩小。例如,白鳍豚、熊猫等珍贵物种分布区面积和种群数量都显著减小。其中,属于中国特有的珍贵野生动物濒危物种有312多种:濒危珍稀植物有354多种。生物资源的减少将损害中国的生态潜力,特别是对农业的打击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三、中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分析

对中国的人口环境容量问题,许多学者做过研究。马寅初先生早在1957年就提出中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7~8亿;同年孙本文教授也从中国当时粮食生产水平和劳动就业角度,提出了相同看法。田雪原、陈玉光(1980年)从就业角度研究了中国适宜人口数量,认为100年后中国经济适宜度人口应在6.5~7.0亿之间。胡保生等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选择社会、经济、资源等20多个因素进行可能度和满意度分析,提出中国100年后的人口总数应保持在7~10亿为好。宋健等也从食品和淡水资源的角度出发;估算了100后中国适宜度人口数量应保持在7亿或7亿以下,若按发展中国家平均用水标准,则应控制在6.3~6.5亿之间。根据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我国的人口环境容量应在6.5~8.0亿之间。

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很多,但许多学者认为,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是人口容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多年来:我国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和自然生态的保护,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我国的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对我国环境状况的基本估计是:局部有所改善,总体还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因此,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已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增长,而资源和环境的状况基本成定势,人口环境容量超负荷的状况将长期存在下去。这种状况无疑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资源环境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的资源环境国情

我国资源现状

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及环境保护现状

资源与环境

资源环境审计

资源环境论文

资源环境经济学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推荐]

针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 谈一谈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针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 谈一谈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