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8: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教案

汉语言文学实验一班 201340110416 张淑娟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能将大话题化小拟题。

2、快速准确的拟题,提高学生的拟题质量。

3、鼓励创新思维,力求脱颖而出。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教学难点:明确拟题要求,掌握拟题方法。 教法:引导点拨法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和别人接触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什么?人与人接触,首先见到的是面目,而我们读文章首先要看到的也是文章的面目——标题。好的题目犹如人的漂亮脸蛋、迷人的眼睛,能够深深地吸引每一位读者,更能博得改卷老师的欢心。可以说,题目是块招牌,是打动改卷老师的第一块招牌。大家想不想为自己的文章寻得一块好招牌呢? 让我们一起来探求一下如何可以获得一块好招牌吧。

二、拟题指导 通过“以‘平凡与伟大’为话题,拟出一则标题”这个活动,引出学生在平时拟题时常见的一些问题: 1) 没有题目

2) 照抄“话题”,误把话题当题目。 3) 不能准确快速的拟出题目。 4) 题目与文章不符,文不对题。 5) 题目过大,宽泛,没有针对性; 6) 题目没有新意,落入俗套。 拟题基本要求: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要不落俗套。也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对主标题加以限制。 2)标题不能过长,过长则显得松散。

3)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三、拟题技巧

方法一:善补题,以小见大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是最常见的快速审题和拟题技法。

例如:如以“选择”为话题,可以拟题的有:《痛苦的选择》 《人生是个选择题》《选择坚强》等等。 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从而顺利展开思路。 方法二:妙修辞,匠心独运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让文题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使文章锦上添花。 1)比喻

以“挫折”为话题 ——《别抱怨手上的牌》 以“环保”为话题 ——《点燃绿色的火焰》 以“孝”为话题 ——《请给老人一轮暖阳》 2)引用 a、引用名句

以 “答案是丰富多采的” 为话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淡妆浓抹总相宜》 b、引用流行歌词

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 以“写作”为话题《将写作进行到底》 c、引用影视广告

以“鼓励自己”为话题《一切皆有可能》 以“亲情”为话题《暖暖的,很贴心》 方法三:新视觉,别开生面 拟题不仅要快,更要求新求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好标题。

(1)反弹琵琶式 以“竞争”为话题 《感谢你的敌人》 《败了,多好》 (2)文字矛盾

《熟悉的陌生人》《战争与和平》 (3)借用数字式

《1234567》,抒写音乐情怀;《7+1>8》,论述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4)展开想象式

《8与发》《电脑与人脑的世纪之辩》

这些文题不落俗套,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新体验,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当然也很容易迷住阅卷老师。

四、课堂练习小试牛刀:

社会的喧嚣,应试的压力,功利的追求,心态的浮躁,现今的学生很难进入到大师们所营造的“书”的氛围中,取而代之的是短平式的浏览,很难想象这样的浏览能品味出屈原的孤独,陶渊明的清淡,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痛,苏轼的旷达,还有曹雪芹的伤感.

请以“阅读”(读书)为话题,拟出一则标题

五、课堂总结 拟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审题的过程,就是立意的过程,就是选材构思的过程,因此,我们说“题好一半文”。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几种快速拟题的方法,通过训练,我们也知道,作文题目首先要准确、简明,此外,还应当在凝练、含蓄、新奇、优美上下功夫,力求使阅卷老师(考场作文的唯一读者)“一见钟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给你的文章一双秀美的眼睛!

六、作业

为“母爱”“希望”“环保”“合作”这四个话题,分别拟一个题目。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公开课教案

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话题、材料作文拟题技巧

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教案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