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我的邻居[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03:16: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班社会性主题活动“我的邻居”

【摘要】家总是最温馨的,因为家里有自己熟悉的人们,有关心自己的和自己关心的。在家的感觉是温暖的、温馨的。然而很多时候一起来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也都是周边住户,他们大人之间或许认识、或许是邻居、是同事、是亲戚、朋友....当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后会慢慢发现原来某某同学住在家的隔壁、某某同学住在路口时逐渐的感到原来有那么多可以认识的人,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教育孩子们让他们知道怎么与人友好的相处、怎么融入群体生活,为他人、为自己营造一个有爱的氛围,将学习和生活都变得温馨快乐。

【关键字】 邻居 住址 实践

一、主题活动方案的说明

(一)主题选择的缘由

前些天有关邻居节的活动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有一天,孩子们将有关邻居节的话题带到了幼儿园,有一个孩子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邻居节的活动,他把照片带来给另外的孩子们看,于是就有了一番讨论,有孩子说邻居是好朋友,有的说邻居是住在楼上的人,有的说邻居是旁边的人。因为许多孩子的家与幼儿园在同一个区,我组织孩子们去了这些小朋友的家,认识了门牌号码,他们因而也了解了什么是邻居,自己的邻居又是谁。可回到幼儿园里他们的问题变得更多了,他们急于知道,别的小朋友住在哪个小区?能不能到别的小朋友那里去参观„„随着活动的深入,“我的邻居”这个主题就这样产生了。

(二)主题活动目标

1.认知层面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与电话号码,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名称,能关注与家庭、社区有联系的一些人与事,认识谁是自己的邻居,跟邻居如何相处。

1 2.情感层面的目的:培养对父母、家庭、社区的情感,萌发我是家庭、社区小主人的责任意识。

3.行为能力层面的目标:学习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对亲人的爱,学习与家庭有联系的人进行沟通与交往。 (三)主题网络图

家庭住址——我

谁是邻居

同学

联系方式

父母

不跟陌生人走

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二、主题教育方案的设计

教育活动一:《不跟陌生人走——谁是邻居》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看表演来认识谁是邻居,谁不是邻居。

2.通过表演引起思考,让孩子分清邻居和陌生人的区别,学习对付陌生人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设计好幼儿住的“家”然后请1个幼儿扮演住家周围的邻居,1个幼儿扮演非邻居陌生人。并与之设置好情景。 2.桌子、椅子、零食、玩具等

(三)活动过程

1.三名小朋友,一人扮演主人公小明,一个小朋友扮邻居,一名小朋友扮演非邻居陌生人。

2情景一,一天快放学时小明父母有事没来接小明,妈妈请了邻居阿姨来帮忙接,同时出现了另一个陌生叔叔说是他爸爸叫来接他的。。。。

教师提示:认清楚谁是邻居,来的人是否都认识,如果不认识能不能跟着走?小朋友都来想一想,小明应该对不认识的人说什么?(让幼儿先认出邻居阿姨,确认邻居阿姨是妈妈叫来接自己的。然后对不认识的叔叔说“对不起,邻居阿姨离家近,我不能跟你走,我还是跟邻居阿姨走吧,你跟我爸爸说一下妈妈叫了邻居阿姨来接我了)

3情景二,一天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耍,走来一位陌生阿姨走过来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阿姨给你吃零食,带你去买玩具,好不好?” 教师提示1:陌生人给你的吃的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教师提示2:能不能随便接受陌生人礼物,能不能随便跟着陌生人走,为什么不能?

活动结束:评价,总结。

教育活动二:《我来问候您》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行动表现对老人得尊敬和爱戴,体验社区居民间的互助关系。 2.学习大胆与他人交流沟通,锻炼社交能力。 3.能在人前大胆表演。

(二)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磁带。

2.准备好舞蹈、歌表演等节目。

3.每人自带礼物,幼儿园准备一些礼物。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回忆对待家中爷爷奶奶的情况。 2.提出活动要求。

3.跟小区老人活动室提前说好,让爷爷奶奶们都过来。

(四)组织幼儿与老人一起游戏

1.让幼儿为老人表演节目。

2.请老人和幼儿共同游戏,如《拉个圈圈走走》、《接小球》等。

(五)组织幼儿和老人说说贴心话

全体幼儿分成6组,各组寻找公公婆婆聊天。

3 在聊天过程中,老师巡回观察幼儿与老人交谈的情况并引导孩子主动寻找话题。如您今年多大?您最爱吃什么?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你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等等。

对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让幼儿了解不看别人说话或交谈时东张西望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

(六)幼儿园为老人送上礼物,然后请幼儿为老人送上自己带的小礼物。

(七)活动结束,告别老人活动中心,组织幼儿返园。

教育活动三《我帮邻居老奶奶打扫卫生》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尊老爱幼,懂得帮忙做家务。 2.让幼儿学会感恩之心。

(二)活动准备 扫把、抹布。

(三)活动过程

1.帮邻居老爷爷老奶奶做家务,礼貌的说明去意,然后帮忙做家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帮着老奶奶择菜、洗菜,扫地、擦桌子。

3.跟老奶奶聊聊天,表演节目给他们看。给他们无聊的生活增添点乐趣。 4.回到幼儿园分享给大家听中间过程。

(四)活动结束

老师给予评价、鼓励,总结。

(五)活动延伸

从活动二和活动三中得出来的延伸是:建议家长在家里也经常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经常带小朋友去看完空巢老人,帮着做点事情、同时对老人要有礼貌,从中让孩子学会感恩。从活动一里延伸:教育幼儿和陌生人打交道也要有礼貌,不随意跟陌生人走是2-3岁幼儿最基本的认知内容。这个活动不仅是儿童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也是儿童建立基本规则的基础。对一个2-3岁的儿童而言,知道不能随意跟陌生人走,还意味着理解不能随意打人、不能随意把陌生人的东西拿回家等规则。这些活动使儿童得到实践练习。这是社会认知活动中可以充分运用的方法。

三、主题教育方案的设计特点与思路

(一)主题方案的设计特点

4 角色扮演、模拟情节加上实践练习,具有实感性,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学习,让孩子更有兴趣进行下去。

(二)主题活动的思路

明确课程的定位,我们设计了帮邻居老奶奶做家务,去老年活动中心慰问老人,使老人们内心得到到关心,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是小孩子们有礼貌的对待人,学会感恩、学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四、主题评述(主题活动方案设计的评价及心得体会)

情绪情感是维持和促进各提共存和发展的一种基本的心理机能。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和复杂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有着直接联系。注重情感的体验,情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动力基础,这种切身的感觉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通过创设的一定情景、编排一定的游戏等使幼儿能体验各种情绪的发生。激发儿童的共情。共情是主体将自己在生活实践中的种种体验转移到客体身上的过程,教师在活动设计上通过拟人的手法进行共情训练,促使儿童亲社会情感的发生,如“老奶奶一个人孤单。。。”让孩子感同身受,想着自己一个人也会很孤单无聊,去体贴家人们的劳动成果,现在的小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被家人 都是捧在手里,这不让做,那不让做。导致现在孩子没有感恩心。同时也缺少了应该有的礼仪。加上电子产品和新鲜事物都诱惑,与人的联系也逐渐走远,在社会上也更容易上当受骗,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帮助孩子表达,儿童交往的主要冲突往往不是儿童不能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准确地传递给他人引起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儿童情感表达的能力训练,让幼儿明白情绪表达的重要性,还应教幼儿一些准确的描述性语言,更要培养幼儿乐于表达情感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陈帼眉、刘焱等。《学前教育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版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我的邻居[推荐]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我的邻居[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