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化生活》13单元测试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2:03: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桂阳三中《文化生活》1-3单元测试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总结。这主要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温家宝总理在“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这表明读书()

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

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3、汉代文学家刘向《说苑·杂言》中说:“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此语体现的道理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一定氛围的文化影响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D.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4、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5、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理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面对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7、移居英国的李小姐向英国人介绍自己的姓名时,称“倩·李”。这是因为英国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这一现象说明,不同文化影响人们()

A.知识素养的差异B.风俗习惯的差异C.价值观念的差异D.思维方式的差异

8、澶渊之盟后大宋的先进文化传播渗透进大辽的每一个毛孔。材料表明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A.货币战争B.商业贸易C.人口迁徙D.大众传媒

9、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

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④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11、京剧因其凝重、洗练、端庄、大气的美学品位和精致细腻、声情并茂的表现力被称为“国剧”,成功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保护、继承与发展京剧艺术②更好的向世界宣传京剧的文化价值

③促使国人自觉学习外来文化④增强国人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13、漫画《月饼的作用》给我们的启示是()

A.越是民族的文化就越是世界的B.过度的包容导致对本民族文化的漠视 C.传统习俗的传承需重视教育和引导D.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将面临巨大冲击

14、“好客湘西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下图“好客湘西贺年会”四大理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②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6、“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费孝通先生说:“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人为”的文化必须源于生活,“为人”的文化能够更好地造福生活。没有生活的哺乳,文化创新难免营养不良,乃至枯萎败亡。材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要博采众长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8、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双百”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20、“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22、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北京的“四合院”、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 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5、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26、材料一: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

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分)

材料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下表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16分)

27、材料一: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深圳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奇迹,也创造了支撑经济特区迅速崛起的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不畏艰险、敢于牺牲、团结互助、扶贫济困,顾全大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深圳精神”。 (1)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深圳精神的实质是什么?(4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青年学生应当如何学习和实践“深圳精神”? (9分)

材料二: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精神历久弥坚、生生不息、永不泯灭!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9分)

桂阳三中《文化生活》1-3单元测试试题答案

26、(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为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商机。 ③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扩大我国的文化影响力。

④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地位。 ⑤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每点3分,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 (2)(每点4分,任意一点即可。)

(2)①立足实践,面向群众,成为深圳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②发挥“主心骨”作用,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⑤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每点3分,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3)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与时俱进,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每点3分。)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测试剖析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测试试卷

广州重点中学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测试

文化生活13单元练习题

文化生活试题

文化生活试题

《文化生活》三、四单元测试(有答案)

13税务行政法制(单元测试)

八年级历史上册13单元测试

《文化生活》13单元测试试题
《《文化生活》13单元测试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