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德与才由文化和知识谈到企业员工

发布时间:2020-03-02 14:17: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由知识和文化谈到企业文化和员工

在很多人心中,知识等同于文化成为了一种固定思维。然而,知识与文化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通俗地讲,我们的大学生们,上学期间获得了知识,但不意味着拥有了文化。知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一种意识形态,简单的说是一种人格的体现。找一对合适的词和它们对应,即才与知识对等,德与文化对等,其实就是才与德的关系。这个古人已经有所论述,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说过:“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对于一个人而言,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通过企业文化的建立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建立具有企业伦理的企业民主和企业科学,现今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市场竞争如此激烈,需要企业提升至深的企业文化,培养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来应对,要想不被时代淘汰,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

通过公司多年来组织员工学习,让我们对企业文化和德才兼备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要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员工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做一个懂政治的员工

政治是博大精深的,一名优秀员工要做到胸怀宽广、心怀天下。首先要做到三个服从: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个人服从集体,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做到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其次要具有政治的敏锐性,做到与时俱进,紧紧抓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热点难点,并把它转化为个人的思考,联系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多方面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做时代的先锋,要不断吸收新的营养,随时掌握好新的行业动态。

二、做一名有奋斗目标的员工

每一位员工都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要给自己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或是要做出什么样的事业进行一个更高的定位。有人说“我将来要成为好的领导者!”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需要有胆识、有才略,需要打仗的经验,如果你连士兵都做不好,怎么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将军?还有人说“我想开个大公司,我要自己当老板。”对,做老板需要资金,需要开公司的经验,需要敏锐的判断力,如果你不从公司的员工做起,你哪来做老板的条件?好的员工奋斗目标是阶梯型的,而不是直线型的,所有的成功都是下一次奋斗目标的起点。

三、好员工要学会“修心养心”,自我调控情绪

当我们受到外界刺激或不利环境影响时,首先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即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战胜消极的心理,以乐观的情绪去克服悲观的情绪,以开朗的心境去克服悲戚的精神状态,以良好的心理情操去克服恶劣的心理状态,使人格不断完善。我们应该注意掌握自己的心境变化,做到沉着、镇静、稳重,遇事冷静思考,戒骄戒躁,尤其当我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或想不通的问题时,要主动找朋友、领导沟通,这样既能取得他人的劝慰和帮助,又能使情绪得以宣泄,不被积郁。总之,好的员工应能及时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乐观豁达。

四、做一名具有专业技能的员工

优秀员工一定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要想自己在专业上有成就,平时工作中就要多做,多向他人学习,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要怕失败,要敢于面对,只要坚信能成功,有信念,就会有成功。一个员工具有了专业能力,说话办事才能抓住重点,别人才会听取你的意见,在工作中才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五、做一个善于服务待人的员工

光想着为自己考虑的人是自私的,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人,是最不让人尊重的人。每一位员工都要摆正自己的位臵,要学会察言观色,要本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宗旨,为身边的领导、同事、客户好好服务。员工心中要有领导,领导心中也要时刻惦记员工,为员工着想,双方才能形成一股合力,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

六、做一个敬业的员工

敬业指许多方面,在劳动纪律上,我们每一位员工应该遵守单位上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不假公济私;在工作效率上,要时刻想着我们所做的本职工作,想着集体。要把单位当成家,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端正思想,明确工作意义,时刻记挂着自己的岗位。

七、好员工不怕埋没才能

好员工特别是优秀员工在未得到领导赏识之前,都有一种怀才不遇的心情,这种心情一旦膨胀就会强烈的影响到工作积极性,各项工作都不能顺利的完成,影响业绩。好员工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相信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埋头苦干,恪尽职守。只要你忠于公司、忠于岗位,努力付出了,工作上渐渐有了起色,即使当中遇到了委屈,有不如意,但只要是金子终会发光,有一天,你耀眼的光芒会让他意识到原来你就是他的宝藏,你的付出是公司的财富。

八、好员工需要恪尽职守,视工作如生命

恪尽职守是每一个好员工应当具备的基本准则,当我们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去从事工作时,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我们就会从中得到收获,找到快乐。工作给我们的回报决不仅仅是晋升与加薪,就如同体育比赛的目标不只是金牌与奖金一样。在社会上,很多事业上的成功者,往往并不是那些只为了薪水而工作的人,而是有着更崇高目标的人。因为具有了强烈的工作使命感,才使得他们在工作时更具有动力,他们不会畏惧工作中的坎坷,而始终沿着目标向前迈进,在工作中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趣。

恪尽职守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品德,是一种无需别人监督也能将工作做好的习惯,更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才与德是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称之为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有德的人让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选拔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贼子,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太多了!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同时审察才与德两个方面,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德才兼备的“圣人”具有强烈的理想色彩,在现实生活中难得一见。在其余三类人中,强调人才选拔的次序是,先“君子”,其次是“愚人”,而一定不能任用“小人”,因为“小人”无德而有才,具有作恶的能力,对国家来说是乱臣贼子,对家庭来说是败家浪子。概括起来,人才标准是“德”具有一票否决制。。

一个聪明的领导所要的既有才又有德的人,是要建立灵通的情报网络和沟通管道,使下情上达,能得到真人才及好意见。当领导之所以要兼听,主要在于应付两大问题,一是决策,一是考核,这也是领导者的基本任务。决策是对事,考核是对人;没有正反两面的情报,在作决策时经常会失之以狭,对人的考核则易失之以偏。前者不是躁进,便是错失机会;后者不是误用小人,就是错失人才。而当后者的效应发生以后,前者的错误便接踵而来,挡都挡不住。

由于现代企事业单位规模愈来愈庞大,高层领导愈来愈疏离基层员工,人事部门也无法直接管辖到每一个人,所以提升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民主表现为领导的决策,应该建立在集体员工的共识基础上。让个别人聪明,不如让整个组织聪明;一整个组织要聪明,要靠一整个组织的脑子能量串连;一整个组织的脑子的串连,要靠畅通的意见管道。真正的兼听,就是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正是现代企事业单位竞争的基本条件。

再谈谈理想、信念、道德和能力,这是人生成长成才的四个重要基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按照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理念加强理想、信念、道德和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经。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撑。但是要想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除了必须培养坚定的信念外,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作基础,以较强的能力作保证。从理论上讲,道德是区别于法律的一个政治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人们遵守和执行的一种制度规定性,是不依人的意志而改变的。而道德则是通过舆论的力量,依靠内心感悟和对是非曲直的判断,促使人们自觉遵循的一种软约束力。能不能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自觉坚守住道德底线,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兴衰成败。

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悔恨,不会因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苦恼,永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永远坚定“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坚定信念。

强调道德,不是贬低能力的重要性。能力是人的体力、智力、才气、技能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实现理想目标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资治通鉴》一书开宗明义地指出:“德,才之帅也;才,德之技也。”是说,德与才相比,德是灵魂,是主导。而才是肢体,是手段。无论什么时候,才永远受德的支配。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作指导,才气越高,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可能越大。

所以,德为先,才在后,是永远不能颠倒的正确排列顺序。但是,只有德而没有才,人就可能想干事而不会干事或者干不成事。干不成事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难以进步。从这个角度上讲,才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和方面。由此可见,理想是信念的引擎,信念是理想的保证,德才是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和有力支撑。四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缺一不可。

总之,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和学习德才理论,辩证的认识德与才的关系,是推动企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关键。按照企业文化和德才理论的要求,大力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对于德与才的认识,对推进企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每名员工都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和德才理论的学习,坚持用德才兼备的理念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们总把知识分子当作文化人来看待,我觉得不妥。知识分子是掌握了一定知识的人,实质是工匠,知识工匠而已。不要混淆了知识与文化的概念。文化与知识是相互 联系有互相区别的两个概念。前人的文化结果或者成就只能是后人的知识,后人掌握了并不意味着后人就拥有了文化,只能是掌握了知识。

什么叫文化?什么叫知识?什么叫知识分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的。文化,

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知识,

1、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2、指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份子-知识界;知识分子,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科学工作者、教师、医生、记者、工程师等。从概念看而这就是有相当的区别的。

现如今,文化一词被广泛的滥用了,酒文化、茶文化等等。文化一词似乎已经贬值到了一文不值的地步。不论什么事情仿佛一和文化挂上钩就瞬间高尚了、高雅了。如 此说来妓女现象干脆也叫做妓女文化、艾滋病也理所当然的可以称之为性病文化的组成部分了。腐败也可以称之为腐败文化了。那样,我们是不是可以开设一些相关 学科,大学里也相应设立什么酒文化系、妓女文化系、性病文化系、腐败文化系了?培养一些此类学科的硕士、博士。不过至今尚没听说中国、就是外国也没听说有 开设此类学科的。现今的中国人一向崇尚与国际接轨,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是没有什么轨可接,不然以我们中国人的特性早就接上轨了。

笔者认为长期以来人们混淆了知识与文化的概念,致使人们在好多现实问题上产生了模糊认识,比如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所产生的误区、错误认识。

知识就像词典定义的那样,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从时间的先后上讲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前人给后是留下的对事物的常识和经验。 文化是什么呢?笔者在词典定义的基础上认为是前人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实践结合,经过探索研究所得到的关于世界、事物的原理、理论、及其体系的正确结论 的总称。当然因为世界的多样性因而文化种类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所说的知识分子也就可以定义为:掌握了前人遗留的常识和经验的人。可见文化的概念的内涵 和外延都要远远大于知识这个概念。拥有知识只是掌握文化的基础,有知识不见得有文化,有文化必定有知识。你熟记历史年代、历史典故、唐诗宋词,可是你并没 有因此而领悟到什么、没有因此而形成自己的什么东西,那你只是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而已,而不代表你有文化。人们总是用谁谁有学问来形容某人有文化、有知 识,其实有知识不等于有学问,学问应该与文化同义。眼下人们都在炒作易中天等类人,易中天之类人有文化吗?我不敢妄下定论。但我敢说仅就其解说《三国演 义》之类的作品而言,他们只是做了一些类似翻译的工作而已,仅仅是像翻译一样起到了一个工具的作用而已。并不代表其有文化,而只是具有了这一方面的知识而 已。

那么到底是什么人可以称作有文化,什么人可以称作有知识呢?我认为有文化的人必须是开创了某一领域的人、或是拓宽了某一领域的人或是对这一领域有所贡献的 人,简而言之就是有所创造、发明、开拓的人。比如科学领域的牛顿、爱因斯坦、毕升、祖冲之;文学领域的曹雪芹、雨果、李白、毛泽东; 教育领域的孔子、陶知行;哲学领域的黑格、马克思、董仲舒等等如是者。我们所说的知识分子是不是可以进一步这样定义:“掌握了一定知识在从事创造文化工作 的人或知识工匠”。你创造出了文化成就你就是文化人,不然你就是一个没有成就的创造文化的人、一个没有成就的知识工匠。如此说来知识分子就是掌握了一定前 人遗留的常识和经验的工匠。这样就好解释很多事了,过去人们对知识分子很不好解释,在划分社会阶层时很是不好确定,划为单独一个阶级似乎知识分子变成了统 治阶级与剥削者,知识分子不接受。划为劳动人民普通百姓不乐于接受。因为虽然说是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可是老百姓总认为是有知识的人在领导自己,就连孔圣 人都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嘛!如果用工匠理论或观点来解释就好多了。所谓阶级只是以所持观点、理念、理想、和所处的现实境地而划分的。任何阶级都由 不同的人群组成,即普通劳动者、技术工匠、知识工匠。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普及,人人都会变成了有知识的工匠。现在大学生就业 难,正是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概念认识理解不清的结果,就业需要技能,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并不就是拥有技能。现在的大学特别是我国的大学培养的都是理论研究型学 生,可是社会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理论工作者,人的能力也决定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理论工作者,掌握知识并不代表你可以具备研究能力。社会需要的绝大多数是工作 在社会实践一线的拥有一定相应技能的劳动者、工匠。今后大学教育普及了,大学文化水平只能是普通劳动者必备的知识结构而已。当然,知识可以提高人们、人 群、社会的素质。学校学到的知识仅仅是书面的,机械的,要想变成一个真正有的文化的人、一个有能力的人,还需将书面知识应用到在社会实践中,与实践结合, 再学习、再创造。最终你是不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有能力的人还需要社会实践来评判、鉴定。

文化是一种思想结果、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思维体系、是一种理论观点、是一种理念;也可以是一种技能、秘方、生产方法等等。如此说来,你说爱因斯坦是文化 人,但不可以不认为爱迪生就不是文化人。你说孔子是文化人,但不可以不认为毕升就不是文化人。你可以说袁隆平是文化人、但你不可以不认为雷锋、铁人王进喜 就不是文化人。因为

德与才

企业兴旺,员工才受益

德与才哪个更重要

孙青读后感德与才

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员工价值观文化

由德胜员工手册引发的思考

“德·胜”文化引领企业远航

“德文化”助推企业转型发展

浅谈教师的德与才(材料)

辩论稿企业用人德为先还是才为先

 德与才由文化和知识谈到企业员工
《 德与才由文化和知识谈到企业员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