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我的母亲》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8: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的母亲教案

一,导入课题

二,出示与母亲有关的图片。及《游子吟》 三,作者简介

1.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 1910年赴美留学。 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获35项博士桂冠。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1962年在台湾病逝。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2.出示胡适墨迹。 四,整天感知

迅速浏览全文,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生词,初步感知作者在文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 检查预习

1.注音

绰号

文绉绉

眼翳

抽屉

管束

轻薄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舔去

侮辱

2.解词

待人接物

天资

究竟

轻薄

浪人

尖刻

责罚

管束

气量

广漠

宽恕

质问

文绉绉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此文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

5,理清课文结构

6.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爱的感情贯穿全文.六,研读赏析:认识母亲

1、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母亲对“我”管教严厉,让“我”好好做人,学习。因为母亲在“我”心中是不可侵犯的,而且“我”自幼丧父,所以,母亲一人饰两角儿,即当爹,又当妈。当然母亲又是“我”的严父了。

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

淳淳教诲严格督学 *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

保护孩子自尊教子有方

“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能忍则忍,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宽厚,和善,容忍,不说伤人的话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不受一点侮辱

4,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胡适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5、看看这位母亲的个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

①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如“早省”、“罚跪”),表现了她对我既严格又慈爱(如“舔病眼” ),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与下文写母亲对大哥、大嫂们的态度形成对比)

②写母亲在除夕夜如何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衬托手法)

③ 写母亲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表现了母亲的容忍、温和。 (用她们的表现来反衬母亲,衬托手法)

④写母亲人格受侮辱非常生气,直叫那说话不负责任的五叔认错赔罪才罢休。表现了母亲的“刚气”。(与上文的容忍、温和形成对比)

6、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样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

因此,可以说,文章更多地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成功的刻画了一个年轻寡母和后妈独力维系、支撑一个大家庭的“事事留心、事事容忍”的感人形象,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七,问题探究,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这前三段写作者童年的性格特点和自己印象深刻的往事,突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而童年的生活除读书外,是贫乏的有缺陷的.在此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导”就显得弥足珍贵了,令作者铭记永久,且影响巨大.所以这三段非闲笔.它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外,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作者是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道路的第一位“恩师”来写,所以在对自己人生第一步——童年经历的描绘运用的笔墨较多.

2、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一点评论.

⑴ 母亲在为人处事方面,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

⑵ 教子严格严厉,是因为丈夫去世早,孩子是她唯一的寄托和希望,深感教子责任重大,爱之深则责之切,这可理解.

⑶母亲宽以待人,严以教子的品性对作者的影响非常大,让作者学会了待人接物和气,宽恕体谅他人,学习勤奋守时,做人自省自律.

⑷母亲是旧社会传统的“良母”典型,她的美好品德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她的一些思想观念并不完全符合新时代女性的价值取向,不能毫无保留地加以提倡.

总评:

母亲身上带着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的烙印,对她的评价,可能是仁者见仁.但“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任何时代都是相通的,这位体现中国传统美德的母亲,在今天仍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激起我们情感上的共鸣.八,品味语言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4、“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但„„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一句(12段首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重点是启下.

5、对“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一句应如何理解?

这是作者的议论,既有气愤,又有感情,它是作者初涉人生之路所得出的启迪,作者日后宽容随和他的好脾气都能从这里找到原因.

6、对不负责任的五叔说的话, “母亲气得大哭„„她才罢休”.对这应如何理解?

这里写母亲“很有刚气”的一面.从平时看,这算不上多大的人格侮辱.但作为一名年轻的寡妇,这样做,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她认为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这事忍不了,所以“气得大哭”.直叫那说话不负责任的五叔认错赔罪才罢休。 九,写作借鉴

1,作者渗透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在文中极少用直接抒情的句子.那么,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⑴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作角度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可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对自己“做人的训练”和影响结合起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他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⑵ 文字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自传的语体特点).真切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饱醮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等等。

⑶恰当地使用对比、衬托手法.(例略) 十,回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

我的母亲 教案2

2我的母亲教案

2我的母亲

2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2

2我的母亲

2我的母亲

2我的母亲

2 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教案

2、_我的母亲_教学设计_教案

2《我的母亲》教案
《2《我的母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我的母亲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