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四本书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22:50: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四本书》有感

张平

最近,我习读了肖川先生的著作《教育的力量》,管建刚先生的《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杨瑞清的《走在行知路上》和叶澜先生的《新基础教育论》四本书,让我领悟很深,它们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一定包涵着爱,感恩,希望,探索,自由与自主。作为一名教师,爱就是对学生的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当然也很肤浅;而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对学生的信任,爱就会演化为支配和控制;同样没有对学生的责任、关怀和给予,我们对学生的爱就是苍白的、无力的。在这里,肖川先生对教育中的爱的诠释是如此的精辟,深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给予学生的还应该有感恩,有希望,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学会憧憬未来,从而在学生心中发掘出向上生长的力量。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

而在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里,我们还应该给予学生怎样的时代精神,肖川先生也给了我很好的启示,那就是探索、自主与自由、合作创新。探索,就意味着在我们的教学中,在我们给予学生的教育不是固步自封的,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意味着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得过且过,而应追求卓越。而在我们的课堂上,探索就意味着我们应引导学生去不断追求知识和能力上的

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让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我们的教学过程。读罢肖川先生对探索的注解,我才真正理解了自己以前对教育语言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如果我们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能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主动探索,那我们的教育必将会有质的飞跃,那将意味着学生自主、责任、合作创新精神的养成,意味着我们对奴性人格的摒弃,对专制性格的颠覆!这种教育境界不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吗?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文,颇有一点感悟。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文中举了不少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管校长的每词每句通俗但含义非常深刻,读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他的文学功底,佩服他对教育现象的透彻分析,佩服他对当今教师心理的完美剖析,佩服他精辟的教育理念。

读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著作的《走在行知路上》,掩卷沉思,倍受感动。二十余年坚持赏识教育的研究,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风范发扬光大,形成了富有活力的“村级大教育”办学模式,以及赏识教育的育人模式,彰显出一位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从事教育、研究教育的那种矢志不移的精神,给教育决

策者、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莫大的启迪。

还有,在《新基础教育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才能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才会积极捕捉各种有意义的信息,使我们的交往更有品味,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如此,我们的思想愈丰富,就愈容易变得丰富。这样,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才会潜移默化给学生精神的培养。才会对学生的心灵丰富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有自然的引领。有思想,使得我们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得我们葆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如果我们缺乏思想,缺乏对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那我们的教育也仅仅是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那我们的教育也仅仅是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所以,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会学习,会思考,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心灵充满阳光,让心灵荡漾在博大、丰富、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中,让思想去照亮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前行的路,那我们一定会在我们的教育人生中走的更加充实,更加幸福!

体味之余,倍感之余,我想,光分享别人的成功还是不够的。何不借他人之启迪,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呢?就按陶行知先生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读四本书有感

读一百本书有感

读四本书的心得体会

读“四本书”的心得体会

读《我的第一本书》有感

读《三个月读了60本书》有感

四本书心得体会

高中家长应读的四本书

读百本书

读人生四句话有感

读四本书有感
《读四本书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