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火电厂燃料

发布时间:2020-03-01 21:16: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标准

SD 329—89

火电厂燃料质量监督名词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89-3-27发布 1989-10-01实施

编制本标准是为了统一有关火电厂燃料管理和燃料化学监督方面的名词术 语,并给予较确切的完整的概念。这样将有助于准确沟通信息、交流经验,促进规 程编写、技术报告撰写的规范化,从而使燃料监督工作进一步发展。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火电厂燃料的现状及燃料化学监督的技术水平,并参照《煤 质及煤分析有关名词术语》(GB3715—83)、《固体矿产燃料的有关术语》 (ISOR1213/1—3)、《工业石油词汇》(ISO1998/1—2)和《石油产品名词术语》 (GB4016—83)等文献中有关条款以及搜集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而成的。

本标准分为燃料基础、燃料的采样和制样、燃料分析、燃料分析结果的表示方 法、燃料分析中常用的数理统计名词及其他等五部分。

1 燃料基础

1.1 泥炭化作用(peatification)

植物在沼泽中经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泥炭的作用。

1.2 腐泥化作用sapropolization)

藻类等浮游生物在还原条件下经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腐泥的作用。

1.3 成煤作用(action of coal-firming)

由古代植物(或浮游生物)经泥炭化(或腐泥化)和煤化过程形成煤的作用。

1.4 煤化作用(coalification)

由泥炭或腐泥逐渐变成各种煤的作用,其中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

1.5 煤化程度(degree of coalification)

在成煤过程中煤化作用的程度。

1.6 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褐煤受地热和地压影响而逐步向烟煤、无烟煤变化的作用。

1.7 变质程度(degree of metamorphism)

褐煤向烟煤、无烟煤的变化程度,即变质作用的程度。

1.8 燃料(fuel)

能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以提供热能或动力的原料。

1.9 有机燃料(organic fuel)

含有碳氢等有机物质的天然燃料及其加工后的人工燃料。

1.10 天然燃料(natural fuel)

来源于自然界的未经加工的燃料。

1.11 人工燃料(artificial fuel)

加工天然燃料后所得的燃料。

1.12 固体燃料(solid fuel)

固态的天然有机燃料及其加工处理所得的固态燃料。

1.13 液体燃料(liquid fuel)

在常温下为液态的天然有机燃料及其加工处理所得的液态燃料。

1.14 气体燃料(gas fuel) 在常温下为气态的天然有机燃料及气态的人工燃料。

1.15 动力燃料(fuel for power generation)

用作产生热能以提供动力的有机燃料及核能燃料。

1.16 标准煤(coal equivalent)

用作比较热能装置间利用效率的一种假想煤炭,规定其应用基低位发热量为 29271.2kJ/kg(7000 kcal/kg)。

1.17 煤(coal)

主要由古代植物经泥炭化和煤化作用生成的固体可燃矿产。

1.18 泥炭(peat)

含有未分解的植物残体、醣类和腐植酸的、由泥炭化作用形成的可燃物,其质 地疏松,外呈黄褐色或棕黑色。

1.19 褐煤(brown coal)

经过成岩作用而没有或很少经过变质作用的煤,其中含有腐植酸,一般外呈褐 色。

1.20 烟煤(bituminous coal)

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硬煤,挥发分范围广,结焦性相互差别大, 燃烧时冒烟。

1.21 无烟煤(anthracite)

煤化程度较烟煤更高的硬煤,挥发分低,无粘结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

1.22 硬煤(hard coal)

烟煤和无烟煤的总称。

1.23 长焰煤(long-flame coal)

变质程度最低,挥发分最高的烟煤,燃烧时产生长火焰,一般不结焦。

1.24 气煤(gas coal)

变质程度较低而挥发分较高的烟煤,焦炭性质差,化学反应性高。

1.25 瘦煤(lean coal)

变质程度高的烟煤,可燃基挥发分一般大于10%而低于20%,其中大部分具有 结焦性。

1.26 贫煤(meager coal)

变质程度最高而挥发分最低的烟煤,不具有结焦性。

1.27 不粘结煤(non-caking coal)

变质程度较低的中、高挥发分的烟煤,煤内部的孔隙率大,含水高,不粘结, 常含有较多的丝炭组分。

1.28 弱粘结煤(weakly caking coal)

变质程度较低的中、高挥发分的烟煤,焦化时只产生少量胶质,一般不能单独 结焦。

1.29 天然焦(carbonite)

煤层中的煤因受岩浆热液的影响而形成的焦炭,硬度大,燃烧时易爆裂。

1.30 石煤(stone-like coal)

由菌藻类低等生物在浅海还原环境下形成的高变质程度可燃矿产,多发现在古 老地层中,大部分为高灰分、低发热量的煤。

1.31 风化煤(weathered coal)

受风化作用在物化特性上有明显变化的煤,一般表现为氧含量增高,发热量下 降,燃点降低,并含有二次形成的腐植酸。 1.32 藻煤(boghead coal)

由藻类等浮游生物形成的腐泥煤,通常可发现其中有大量的藻类残骸。

1.33 油页岩(oil shale)

含有可燃有机质的、外呈土黄色或黑褐色的一种页岩,灰分一般在50%左右, 最高可达到70%。

1.34 石油(petroleum)

主要由多种烃类组成的粘稠状的可燃天然矿产。

1.35 燃料油(fuel oil)

炼油中的重质馏分、残渣或它们中间的两种混合物,通常用作产生热能或提供 动力。

1.36 轻质燃料油(light fuel oil)

石油炼制中低于350℃的馏分的液体燃料,如汽油、柴油等。

1.37 重质燃料油(heavy fuel oil)

石油炼制中粘度较大的黑色粘稠残余物,如重油、渣油等。

1.38 渣油(residue oil)

石油炼制中减压蒸馏和热裂化后的粘稠残余物,粘度大,在室温下呈半固体 状。

1.39 重油(heavy oil)

由渣油、裂化重油或其他油品如蜡油等按不同比例混和调制而成的油品。

1.40 商品煤(salable coal)

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的煤。

1.41 中煤(middlings)

煤经洗选后得到的灰分在精煤和矸石之间的那部分煤。

1.42 筛选煤(sized coal)

经过筛分选出的各种粒级的煤。

1.43 块煤(lump coal)

粒度大于13 mm的各种粒度的煤的总称。

1.44 大块煤(large sized coal)

粒度大于50 mm的块煤。

1.45 中块煤(medium sized coal)

粒度介于25~50 mm之间的块煤。

1.46 小块煤(small sized coal)

粒度介于13~25 mm之间的块煤。

1.47 粒煤(pea coal)

粒度介于6~13mm之间的煤。

1.48 末煤(small coal,smalls)

粒度小于13 mm的煤。

1.49 粉煤(fine coal)

粒度小于6 mm的煤。

1.50 煤粉(pulverized coal)

对于火电厂通常是指磨煤机磨制的并经粗粉分离的煤粉,其粒度一般小于100 μm,以20~50 μm的颗粒为主。

1.51 煤泥(slimes)

粒度小于0.5 mm的泥状湿煤。 1.52 夹矸煤(lnter-band coal)

夹杂有矸石的煤。

1.53 矸石(shale)

采掘过程中从煤矿顶部和底部混入煤中的岩石。

1.54 原煤(raw coal)

从煤矿开采出来并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和黄铁矿后的煤。

1.55 入厂煤(coal as received)

由煤矿或煤炭转运站用运输工具运到火电厂的煤。

1.56 入炉煤(coal as fired)

进入锅炉房的含有应用基水分的煤。

1.57 入炉煤粉(pulverized coal as fired)

进入锅炉燃烧的符合细度要求的煤粉。

1.58 标准煤耗(consumption rate of coal equivalent)

每生产1kW·h的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量,单位为 g/(kW·h)或

kg/(kW·h)。

2 燃煤的采样和制样

2.1 不均匀性(heterogeneity)

大小不同粒度的煤或同一粒度不同部位的煤具有各异的物化特性,且表现在整 体上,其物化特性也分布不均匀的性质。

2.2 不均匀度(heterogeneous degree)

表示燃料的不均匀程度,一般用某煤质特性指标的标准方差作为量度。

2.3 偏析(segreation)

由于煤的粒度和密度各异,在重力作用下大小颗粒所产生的自然分离和分层现 象。

2.4 采样(samplmg)

按规定方法采取具有代表性(平均煤质特性)样品的过程。

2.5 批量(consignment)

一次发出的或一次收到的燃料数量。

2.6 采样地点(sampling place)

根据生产要求专门设立供采样的地方。

2.7 采样点(sampling point)

根据采样要求所确定的子样分布部位。

2.8 下落煤流(falling stream)

输煤皮带的终端或卸煤过程中从上落下的煤流。

2.9 随机采样法(random sampling method)

对采样部位或采样间隔时间任意选定,并使任何部位的煤都有机会被采到的一 种采样方法。

2.10 系统采样法(systematic sampling method) 按相同的时间间隔、空间间隔或流量间隔采取子样的采样方法,其中第一间隔 内的第一个子样随机采取。

2.11 煤样(coal sample)

按规定方法采取的,具有平均煤质特性的一部分煤。

2.12 子样(increments)

按规定方法从一采样点一次或多次采取的一份煤样。

2.13 总样(gro sample) 由同一品种的一批煤中采取的所有子样组合而成的煤样。

2.14 子样最小质量(minimum me of increments)

根据煤块度(或粒度)大小所确定的子样的最小质量。

2.15 机械采样(mechanical sampling)

用符合采样要求的自动机械装置采取煤样的过程。

2.16 机械采制样装置(mechanical sampling and preparing system)

用于现场采取和制备煤样的专门器械,通常包括采样器、碎煤机和缩分器三个 主要部分。

2.17 采样器(sampler) 指机械采制样装置中采样部分,包括采样头及其转动机构。

2.18 人工采样(manual sampling)

由手工用符合采样要求的工具采取煤样的过程。

2.19 采样工具(sampling instrument)

指人工采样用的符合规定要求的简单工具。

2.20 生产煤样(coal sample for checking production)

在煤矿正常的生产情况下,按规定方法采取代表一个煤层生产煤性质的煤样。

2.21 实验室煤样(coal sample for laboratory)

从煤总样中缩分出来的,送交实验室供进一步缩制分析用的煤样,粒度一般为 3 mm以下。

2.22 分析煤样(coal sample of analysis)

经过空气干燥的供实验室直接分析用的煤样,通常指粒度小于0.2 mm的煤 样。

2.23 全水分煤样(coal sample for determining total moisture)

专门采取或在同一种煤的总样中按规定缩分出一部分专供测定全水分的煤 样。

2.24 入厂煤样(coal sample as received)

从供应火电厂的来煤运输工具中用机械方法或人工方法采取的煤样。

2.25 入炉煤样(coal sample as fired)

从炉前的输煤系统中取得的含有应用基水分的煤样。

2.26 粗碎(breaking;cracking)

对大块煤进行初步破碎的过程。

2.27 中碎(crushing)

块煤轧碎成粗颗粒的过程。

2.28 细磨(grinding;pulverizeng)

粒煤碾磨成细粉的过程。

2.29 煤样制备(coal sample of preparation)

按规定方法减小煤样粒度和减少煤样数量使之适合实验室分析的要求。

2.30 缩分器(divider)

能从总样中分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煤样的器械。

2.31 掺合(mixing)

按规定方法把煤样混合均匀的过程。

2.32 缩分(division)

按规定方法减少煤样数量的过程。

2.33 筛分(sieving) 用选定的筛子从煤样中分选出各粒级煤的过程。

2.34 留样(reserved sample)

在缩分过程中按规定要求,留作进一步缩分的或直接作试样的煤样。

2.35 弃样(rejected sample)

在缩分过程中按规定要求舍弃的煤样,有时亦称余样。

2.36 碎煤机(cruaher)

减小煤样粒度的器械。

2.37 筛分机(sieving test machine)

模拟人工筛分煤样操作的器械。

2.38 二分器(riffle sampler)

借助于平行而交错的相同宽度的格槽,将煤样分成两个煤质相同、数量相等的 非机械缩分器。

2.39 圆锥四分法(method of coning and quartering)

煤样堆成均匀的圆锥形,并压成锥台,而后用十字形架分成四等分的一种缩分 操作方法。

3 燃料分析

3.1 一般分析(general analysis)

表示除水分外煤的化学和物理特性的测定。

3.2 工业分析(proximate analysis)

煤质分析中水分、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等测定项目的总称。

3.3 元素分析(ultimate analysis)

煤质分析中碳、氢、氮、硫和氧等测定项目的总称。

3.4 煤灰成分分析(analysis of composi tion of coal ash)

煤灰中常量元素硅、铝、铁、钛、钙、镁、钾、钠、磷、锰和硫等测定项目的 总称。

3.5 筛分分析(sieve analysis of coal)

通过筛分确定煤样中各粒级分布的分析方法。

3.6 干燥(drying)

用加热方式去除煤样中水分并达到规定恒重状态的过程。

3.7 灰化(ashing)

在规定条件下对煤样灼烧至残留物达到规定恒重状态的过程。

3.8 检查性试验(checking test)

在测定中为校验某一操作过程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所进行的试验。

3.9 快速试验方法(short-cut method)

适用于生产控制的监督方法,分析速度快但精密度和准确度一般较常规方法 低。

3.10 实验室用蒸馏水(distilled water for laboratory)

电导率(298K)小于5 μS/cm供实验室用的水。

3.11 实验室用去离子水(deionized water for laboratory)

供实验室用电导率(298K)小于0.08 μS/cm的纯水。

3.12 称量(weighing)

用天平称取试样质量的过程。

3.13 外在水分(extraneous moisture,free Moisture)

附着在煤的表面,在规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 分。

3.14 内在水分(inherent moisture)

吸附和凝聚在煤的内部毛细管和空隙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煤样所保持的水 分。

3.15 全水分(total moisture)

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称。

3.16 应用基水分(applied moisture)

煤在使用状态时存在的水分。

3.17 分析基水分(moisture in analysis coal)

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分析试样所失去的水分。

3.18 最高内在水分(moisture-hol ding capacity)

在一定条件下吸附和凝聚在煤中毛细管和空隙内的饱和水分。

3.19 矿物质(mineral matter)

附存在煤中的无机物质。

3.20 灰分(ash)

在一定温度下,煤中可燃物完全燃烧及煤中矿物质产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 杂反应后余留下的残渣。

3.21 外在灰分(extraneous ash)

在生产过程中,混入煤中的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

3.22 内在灰分(inherent ash)

成煤原始植物中的矿物质和在成煤过程中进入煤内部的矿物质所形成的灰 分。

3.23 挥发分(volatil matter)

煤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所逸出的除分析水分以外的挥发物产率。

3.24 体积挥发分(voluminal volatile matter)

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单位质量煤的挥发产物的体积。

3.25 焦渣特性(charac teristic of crucible non-volatile matter)

煤经挥发分测定后遗留在坩埚内固体残渣的特征。 3.26 固定碳(fixed carbon)

从测定挥发分后的焦渣中减去灰分后的非挥发性可燃物的含量。

3.27 焦耳(joule)

1N(牛顿)的力作用于物体上而使它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产生1m(米)位移时所 需的功。

3.28 热容量(heat capacity)

热量计的量热体系升高1K所需的热量,单位为 J/K。

3.29 标准苯甲酸(standard benzoic acid)

标有精确测定的燃烧热值并经权威计量机关认可的苯甲酸。

3.30 比热(specific heat)

1g物质的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单位为 J/(g·K)。

3.31 水汽化潜热(latency for vapouring water)

1kg水在同样温度下变成汽所需的热量。在100℃的温度下水汽化热等于 2224 kJ/kg(539 kcal/kg)。

3.32 恒温式热量计(isothermal-jecket bomb calorimeter)

在测定过程中,量热体系和环境(相对恒温的外筒)间始终存在着热交换的一种 测热仪器。计算温升时需进行冷却校正。

3.33 绝热式热量计(adiabatic bomb calorimeter)

在测定过程中,量热体系和环境间不产生热交换的一种测热仪器。

3.34 贝克曼温度计(backmann thermometer)

专用于精密测量热反应体系温差的一种水银温度计。

3.35 露出柱温度修正(stem temperature correction)

测定发热量时,因贝克曼温度计露出柱温度与校验证书规定的温度不符所做的 一种校正。

3.36 刻度修正(scale correction) 针对温度计水银毛细管粗细不等和标尺分度不匀所进行的一种温度校正。

3.37 燃烧热(heat combustion)

单位质量物质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

3.38 弹筒发热量(calorific value of determination in oxygen bomb)

在规定条件下,用氧弹热量计实测的单位质量燃料的发热量。燃料燃烧 后,碳生成二氧化碳,氢变成水汽,而硫生成三氧化硫,氮生成五氧化二氮, 它们溶于水形成硫酸和硝酸。

3.39 高位发热量(gro calorific value)

单位质量燃料燃烧,其气体产物中除水以液体存在,其他均保持气体状态时的 发热量。

3.40 低位发热量(net calorific value)

单位质量燃料燃烧,其气体产物中的水以蒸汽状态存在时的发热量。

3.41 恒容发热量(calorific value at constant volume)

单位质量燃料在恒定容器体积内燃烧,无膨胀做功时的发热量。

3.42 恒压发热量(calorific value at constant preure)

单位质量的燃料在恒定压力下(通常为101.32 kPa)燃烧有膨胀做功时的发热 量。

3.43 挥发分发热量(calorific value of volatile matter)

单位质量的煤在一定温度下所逸出的挥发产物的发热量。

3.44 体积挥发分发热量(calorific value of voluminal volatile matter)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挥发产物的发热量。

3.45 形态硫(forms of sulfur)

表示煤中各种硫的化合物存在的形式。

3.46 无机硫(inorganic sulfur)

煤中硫化物硫、硫酸盐硫及元素硫的总称。

3.47 有机硫(organic sulfur)

煤中与有机质相结合的硫的总称。

3.48 全硫(total sulfur)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总和。

3.49 硫铁矿硫(pyritic sulfur)

煤中以黄铁矿和白铁矿形态存在的硫。

3.50 硫化物硫(sulphide sulfur)

煤中以各种金属硫化物形态存在的硫。

3.51 硫酸盐硫(sulphate sulfur)

煤中以硫酸盐形态存在的硫。 3.52 可燃硫(combustible sulfur)

煤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硫化物而逸出的硫。

3.53 不燃硫(incombustible sulfur)

煤在规定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残留在灰中的硫。通常指原生硫酸盐和二次生成 的硫酸盐两者之和。

3.54 挥发硫(volatile sulfur)

在煤热解过程中与挥发物质一起逸出的硫。

3.55 不挥发硫(non-volatile sulfur)

在煤热解过程中遗留在热解残渣中的硫。

3.56 全氢(total hydrogen)

存在于煤的有机质、矿物质和水分中的氢的总和。

3.57 有机氢(organic hydrogen)

存在于煤的有机质中的氢。

3.58 矿物质氢(hydrogen in mineral matter)

存在于煤的矿物质中的氢。

3.59 煤的有机质(organic matter in coal)

煤中以有机状态化合的碳、氢、氮、氧、硫等物质。

3.60 全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固定碳中的碳和挥发分中的碳的总和。

3.61 总氧量(total oxygen)

存在于煤的有机质、矿物质和水中的氧的总和。

3.62 全氯(total chlorine)

煤中与矿物质相结合的氯和与有机质相结合的氯的总和。

3.63 煤真密度(true density of coal)

在20℃时煤(不计煤内部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之比。

3.64 煤视密度(apparent density of coal)

在20℃时煤(包括煤内部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3.65 孔隙率(porosity)

煤内部孔隙体积(主要为毛细管)与其视体积(包括煤内部孔隙体积)之比。

3.66 堆积密度(bulk density)

煤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不计算煤的孔隙),即单位体积中所含煤的质量,单位 为g/cm3。

3.67 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

块煤在规定条件下受热时保持一定块度的能力。

3.68 可磨性(grindabilty)

在规定条件下煤碾磨成细粉的物理特性。

3.69 哈氏可磨指数(hardgrove grindability index)

在哈氏法中用于表示煤的可磨性的单位。

3.70 全苏热工研究院可磨指数(BTИ grinDability index)

在BTИ法中用于表示煤的可磨性的单位。

3.71 煤燃点(ignition point of coal)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煤与氧化剂混合物,或通以空气(或氧气)的煤,产生爆燃火 花的最低温度。通常用于判别煤的自然倾向程度。

3.72 煤灰熔融性(fusibility of coal ash) 在高温作用下煤灰试块从固态向液态变化的熔融性质,通常以其三个特征温度 表示。

3.73 变形温度 T1(initial deformation temperature,DT)

在规定条件下,煤灰试块受高温作用外观开始发生变化时的温度。当使用角锥 体试块时尖端变圆或弯曲;使用圆柱体和立方体试块时,边缘变圆或膨胀。

3.74 软化温度T2(softening temperature,ST)

在规定条件下,煤灰试块受高温作用内部颗粒接触面间发生熔融。当使用角锥 体试块时,锥体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变成球形或半球形;当使用圆柱体或立方体 试块时,试块变成半球形。

3.75 流动温度 T3(fluid temperature,FT)

在规定条件下,煤灰试块受高温作用完全熔化成液态向四周流动时的温度。试 块高度成为1.5 mm以下的薄层。

3.76 软化间隔(softening interval)

从煤灰试块的开始变形温度到软化温度之间的间隔。

3.77 熔融间隔(melting interval)

从煤灰试块的软化温度到流动温度之间的间隔。

3.78 氧化性气氛(oxidizing atmospheres)

含有空气或氧气的气体介质。

3.79 还原性气氛(reducing atmospheres)

含有甲烷、一氧化碳、氢或由这些气体混合组成的气体介质。

3.80 弱还原性气氛(weakly reducing atmospheres)

含有50±10%(体积比)的氢(或一氧化碳)和50±10%(体积比)的二氧化碳的混 合气体。

3.81 灰的酸性成分(acidific composition in ash)

一般指煤灰中硅、铝、钛等氧化物。

3.82 灰的碱性成分(alkaline composition in ash)

一般指煤灰中钙、镁、铁、锰、钾、钠等氧化物。

3.83 灰的酸度(acidity of ash)

煤灰中酸性成分与碱性成分之比。

3.84 灰的碱度(alkalinity of ash)

煤灰中碱性成分与酸性成分之比。

3.85 灰中常量元素(major element in ash)

煤灰中含量较多的各种元素,通常指硅、铝、铁、锰、钛、钙、镁、钾、钠、磷和硫等。

3.86 煤灰粘度(viscosity of coal ash)

煤灰在高温作用下熔融成液态,流动时其内部层间所产生的摩擦力。

3.87 粘温特性(viscosity-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煤灰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3.88 烧结温度(sintering temperature)

在规定的条件下,煤灰试块受高温作用,其内部孔隙率减少到最低程度,试 块体积收缩为最小时的温度。

3.89 碳酸盐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in carbonate)

煤中以碳酸盐形态存在的二氧化碳。

3.90 煤粉细度(finene of pulverized coal) 煤粉中大小粒度所占的质量百分率,它表征煤粉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通常以 90μm和200μm筛上煤粉量来表示。

3.91 飞灰(fly ash)

从燃烧锅炉尾部随烟气逸出的细小颗粒的灰,通常其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未燃尽 的碳粒。

3.92 炉渣(cinder)

燃料在炉内燃烧后依靠本身重力落入灰斗并从炉膛排出的灰渣,一般含有数量 不等的未燃尽碳粒。

3.93 熔渣(clinker,slug)

燃料在燃烧中所形成的灰颗粒,由于其表面熔融,经相互碰撞而粘连在一起的 渣块。

3.94 飞灰可燃物(combustible matter in fly ash)

指含在飞灰中的可燃碳粒,其量与锅炉燃烧方式有关。

3.95 漏煤(coal leakage)

从链条炉炉床的通风间隙漏出炉外的未燃尽碳粒,或未燃煤粒或两者混合物。

3.96 结渣性(clinkering property)

煤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灰,受高温作用熔融而粘附在受热面上形成渣块的性 质。

3.97 有害元素(hazardous element)

煤在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人类、生态等有害的元素,通常指煤中砷、氟、硫、镉、汞、铬、铅等,此外还有氮 。

3.98 含矸率(percentage of shale content)

煤中粒度大于50mm的矸石的质量百分率。

3.99 块煤下限率(percentage of undersize of lump coal)

块煤中小于规定粒度下限部分的质量百分率。

3.100 最大块度(top size)

筛分试验累积曲线上,筛上物质量百分率恰好等于5%的筛子的孔径尺寸。

3.101 飞灰比电阻(speeific resistivity of dust)

在规定条件下的飞灰的导电能力,单位为 Ω·cm。

3.102 燃料比(fuel ratio)

煤中固定碳和挥发分产率比。

3.103 腐植酸(humic acids)

由成煤物质经生物化学等复杂作用或经氧化(包括风化)而形成,能溶于稀苛性 碱溶液的多种缩合芳香羟基、羧酸的化合物。

3.104 恩氏粘度(Engler viscosity)

在规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油品试样从恩氏粘度计中流出200 mL所需的时间 (s)与该粘度计水值之比。

3.105 恩氏粘度计水值(water value of Engler viscosimeter)

在100K恒温条件下,一定体积的蒸馏水从恩氏粘度计中流出200 mL所需的 时间(s)。

3.106 闪点(flash point)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试样所析出的蒸汽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 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3.107 闭口闪点(flash point,closed) 用符合规定的闭口闪点仪所测得的闪点,以K表示。

3.108 开口闪点(flash point,opened)

用符合规定的开口闪点仪所测得的闪点,以 K表示。

3.109 燃油燃点(fire point of oil)

在规定的条件下,当火焰接近油品表面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时,发生着火并持 续烧5 s以上的最低温度。

3.110 燃油自燃点(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oil)

在规定的条件下,油品由于本身氧化蓄热不需外界火源而自发着火的温度。

3.111 凝点(solidification point)

在规定的条件下,油品试样冷却至停止流动时的最高温度。

3.112 机械杂质(mechanical impurities)

存在于油品中所有的不溶于规定溶剂的物质的量的总和。

3.113 动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

表示液体在一定剪切力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所加于流动液体的剪 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 Pa·s表示。

3.114 运动粘度(kinetic viscosity)

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 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 m2/s表示。

3.115 密度(density)

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单位为 g/cm3。

3.116 油的视密度(apparent density)

石油及石油产品在标准温度293 K下的密度,单位为 g/cm3。

3.117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

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标准物质的密度之比。对油品标准物质 为水。

4 燃料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4.1 应用基(as fired basis)

以使用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煤中各成分的百分数的方法。

4.2 收到基(as received basis)

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煤中各成分的百分数的方法。

4.3 分析基(as analysed basis;air-dry basis)

以空气干燥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煤中各成分的百分数的方法。

4.4 干燥基(dry basis)

以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煤中各成分的百分数的方法。

4.5 可燃基(moisture and ash-free basis)

以假想的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煤中各成分的百分数的方法。

4.6 无灰基(ash free basis)

以假想的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煤中各成分的百分数的方法。

4.7 恒湿无灰基(moist,ash free basis)

以相对湿度为96%的假想的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煤中各成分的百分数的 方法。

4.8 无硫基(sulfur free basis)

以假想的无硫状态的煤为基准,表示煤中各成分的百分数的方法。

5 燃料分析中常用数理统计名词及其他 5.1 观测值(observation)

在试验中所测量的或观测的数值。

5.2 平均值(average)

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

5.3 中位值(median)

当一组观察值按大小顺序排列时,中间的数值或两个中间数值的平均值。

5.4 偏差(deviation)

一个观测值同规定值之间的偏差。

5.5 平均偏差(mean deviation)

各观测值与其算术平均值的绝对偏差(即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5.6 总体(population)

作为统计对象的全部观测值。

5.7 总体平均值(population mean)

总体中全体观测值的平均值。

5.8 方差(variance)

各观测值与其平均值的偏差的平方和除以自由度。

5.9 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作为统计对象的可采用的观测值的数目减1。

5.10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方差的平方根。

5.11 总偏差(total deviation)

在燃料分析中实验结果的总偏差由采样、制样和分析偏差所组成。

5.12 采样偏差(variance of sample)

由采样操作引起的偏差。

5.13 制样偏差(variance of preparation)

由制样(包括破碎、缩分)操作引起的偏差。

5.14 分析偏差(variance of analysis)

由分析操作引起的偏差。

5.15 真值(true value)

被测物理量或化学组分的理论值。通常认为足够多的观测值的平均值较接近此 理论值。

5.16 误差(error)

试验值同真值之间的差值,有时也叫绝对误差。

5.17 系统误差(syetem error)

试验值比真值一致偏高或一致偏低的误差。

5.18 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5.19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其结果有的高于真值,有的低于真值,且高低出现的 机率几乎相等。

5.20 精密度(precision)

用规定的测量方法,在受控的条件下,对某一物理或化学组分重复测定多次所 获的测定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5.21 准确度(accuracy) 用规定的方法测量某物理量或化学组分,所获得的单次测定值或多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5.22 重复性(repeatability)

指在同一化验室中,由同一操作者,用同一台仪器,对同一分析试样,于短期 内所做两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差值(在95%概率下)的临界值。重复性也称为同一化 验室的允许差。

5.23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指在不同化验室中,对从煤样缩制最后阶段的同一煤样中分取出来的代表性部 分,所做的重复测定结果的平均值间的差值(在95%概率下)的临界值。再现性也称 为不同化验室的允许差。

5.24 重复测定(duplicate test)

指在同一化验室在短期内进行多次连续测定,它不包括平行测定。

5.25 空白试验(blank test)

在与测定试样相同的条件(包括仪器、试剂、操作等)下,不加试样所进行的试 验。

5.26 修正值(correotion)

对未修正的试验结果用代数相加以补偿系统误差的值。

5.27 标准方法(reference method)

经过精确实验确定了精密度和准确度,并由公认的权威机关颁布的方法。

5.28 标准煤样(reference coal sample)

经过精确实验已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量值的,且可直接用于校核的标准物质。 它可用于校准测定仪器,评价测量方法,考核化验人员技术水平等。

5.29 现场方法(field method)

用于控制或监督生产流程中物料特性的测定方法。

5.30 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ugurs)

指在物理、化学测量中实际能测到的数字,它反映测量的精确度,并用位数表 现出来。

5.31 异常值或离群值(outlier value)

指在一组观测值或预期数值中有明显差异的值。

5.32 不确定度(uncertainty)

表明被测样品特性真值存在的范围,是测量结果的一个组成部分。

5.33 置信范围(confident range)

表示测定结果平均值的波动范围。它与选用的概率有关。

5.34 名义值(nomial value)

供人们校核仪器装置或标准物质的特性参数值。

5.35 折算成分(normalized component)

表示每4182J(1000cal)应用基低位发热量所占有的煤中成分。

5.36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variable)

表示一组观测值的标准差占其平均值的百分率,一般用于表征测定方法的精密 度。

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本标准起草单位:能源部西安热工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方文沐。

火电厂燃料全过程管理

火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火电厂燃料管理事例(三)

火电厂燃料管理事例(二)

火电厂燃料车间岗位规范

火电厂燃料系统运行工作范围

火电厂燃料管理应用的探讨

火电厂燃料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火电厂燃料运行专业试卷(含答案)

火电厂燃料运输系统节能降耗的研究论文

火电厂燃料
《火电厂燃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