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福利经济学1

发布时间:2020-03-02 05:30: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 逆向选择 (73页)

2.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25页)

3. 阿罗不可行性定理(152页)

4. 帕累托最优(15页)

5. 道德风险 (73)

6. 科斯第一定理;(27页)

7. 后福利主义(6页)

8. 福利经济学(6页)

论述题 1.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历史。(4页)

2.简述科斯定理并举例说明科斯第一定理。(27页)

3.简述公共物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90页)

4.试说明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155页)

5.试举例说明补偿检验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47页)

6.什么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举例加以分析说明。(73页)

7.结合实际,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的有关思想和方法,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公共经济决策的现状(168页)。

一、选择题

7.21与一般均衡分析不同,局部均衡分析(B)。

A.集中考虑市场和市场参与者相互依赖的性质;

B.在经济中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考虑一个单个市场、居民户和企业的行为;

C.分析所有居民户、企业和市场同时相互作用怎样解决基本经济问题;

D.以上都是;

7.22局部均衡分析适合于估计(A) 变化的影响,但不适合于估计 () 变化的影响。

A.香烟税,公司所得税;B.香烟税,酒类税;

C.公司所得税,香烟税;D.公司所得税,酒类税。

7.23研究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被称为下列哪一种分析?( D )。

A.局部均衡;B.相互作用均衡; C.不均衡;D.一般均衡。

7.24在一般均衡模型中,之所以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工资和利息率,是因为( A)。

A.这些投入的价格影响成本;

B.家庭的收入受工资和利息率变化的影响;

C.家庭能用闲暇或将来的消费来换取现有的产品;

D.对资本的需求取决于工资率;

7.25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

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下述情况(A )。

A.乙用X向甲交换Y;B.乙用Y向甲交换X;

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D.以上均不正确。

7.26在两个人(甲和乙)、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达到交换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C )。

A.对甲和乙,MRTXY=MRSXY;B.对甲和乙,MRSXY=PX/PY;

乙C.MRS甲

XY=MRSXY ;D.上述所有条件。

7.27在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L和K)的经济中,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

件为(D )。

A.MRTSLK=PL/PK; B.MRTSLK=MRSXY;

XC.MRTXY=MRSXY;D.MRTSLK=MRTSYLK。

7.28产品组合的效率指( D)。

A.经济处于生产可能性线内部;

B.厂商使用的资源准确反映了所有可用的资源;

C.商品以不可能从进一步交易中获益的方式在所有人中加以分配;

D.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

7.29边际转换率是下列哪一条曲线的斜率?( D )。

A、需求曲线;B、生产函数;C、边际产品曲线;D、生产可能性曲线。

7.210 下面哪一项不是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 B)。

A.生产一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进行;B.商品的供给是无限的;C.所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消费它们的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D.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生产中运用这两种要素的所有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

7.211 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

( D )。

AA.满足交换的边际条件:MRSA

XY=MRSXY;B.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

XMRTSLK=MRTSYLK;

C.满足生产与交换的边际条件:MRSXY=MRTXY; D.同时满足上述三条件。

7.212 如果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那么( D )。

A.收入分配是公平;B.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能使每个人的景况

变好;

C.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使一些人的景况变好而不使其它人变坏;D.不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使一些人的景况变好而不使其它人变坏

7.213 对放弃一单位某种商品,经济可以增加多少单位另一种商品的度量叫做边际(C)率。

A.替代;B.效用;C.转换;D.技术替代。

7.214 当经济处于充分的一般均衡时,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D )。

A.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B.产品供给等于产品需求;C.资本供给等于资本需求;

D.收入公平分配。

7.215 效用可能性边界是指( D)。

A.经济能负担得起的两种商品组合;

B.在给定了固定的资源、稳定的技术、充分的就业和完全有效率的情况下,一个经济能生产出两种商品的最大化产量;

C.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D.经济所能达到的效用水平的限制。

7.216 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的一般均衡理论阐述了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规则。但是,即使这些

规则完全满足了,就某种情况而言,均衡也可能不是最优的。这种情况是指(B)。

A.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B.外部经济或非经济的存在;C.只有几种商品的生产导致经济专业化;D.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7.217 如果竞争模型是经济的准确描述,那么(D)。

A.资源的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B.经济运行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C.经济运行在

效用可能性曲线上;D.以上都对。

7.218 对于福利最大化来说,完全竞争的长期一般均衡是(A )。

A.充分的,但不是必要的;B.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C.必要的,也是充分的;D.既非必要的,又非充分的。

7.219 当经济学家关注经济中所有成员的福利状况时,它们用下列哪个概念?(A)。

A.效率; B.生产率; C.实际工资; D.名义工资。

7.220 当一个市场是有效率的时候(A )。

A.稀缺被最小化;B.稀缺被消除;C.所有人的需要已满足;D.不再有未被获得的

能通过交易得到的好处。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9. 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交易中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

逐优质品的情形,也就是事前的信息不对称.(73页)

10.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

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任意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均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均衡实现。(25页)

11. 阿罗不可行性定理:试图找出一套规则(或程序),来从一定社会状况下的个人选

择顺序中推导出符合某些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办不到的。(152页)

12.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

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15页)

13. 道德风险;指的是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控制和采取行动时所发生

的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形.(73)

14. 科斯第一定理;只要交易费用为零,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都不影响最终的资源

配置。(27页)

15. 后福利主义:认为每一个社会个体或群体均享有发展权益,包括社会、经济和政治

等方面的权益。主要强调生活质量和发展权益的理论。(6页)

16. 福利经济学:主要讨论分析资源如何合理配置以及收入分配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福

利的影响。(6页)

论述题

1.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福利经济学是在20世纪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和应用经济科学,它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改善的关系为宗旨,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等学科。它的发展阶段可以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2.简述科斯定理并举例说明科斯第一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只要交易费用为零,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都不影响最终的资源配置。 科斯第二定理当交易费用不为零时,财产权界定影响最终资源配置.

科斯第三定理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

(例一科斯定理既适用于居民和厂商,也适用于政府。美国纽约与新泽西州于1987年9月达成的合作协议就是一个例子。多年来,从纽约港水上垃圾收集处流散的垃圾对新泽西州的海岸产生小利的影响,而且还造成海滩的污染。1987年8月13日发生了最严重的事件,当时夹带有注射器和纯可卡因瓶的200多吨垃圾在新泽西州的海岸外形成一条50英里长的漂浮带。新泽西州有权保持海滩的清洁,所以它能够对纽约提出起诉,要求赔偿因垃圾溢出而造成的损失,或者要求停止使用水上垃圾收集处。对新泽西州来说,它希望保持海滩的清洁,

而不是金钱的赔偿;对纽约来说,它想保留水上垃圾收集处,愿意解决海上污染问题。经过两周的谈判,新泽西州同意不对纽约提出起诉,纽约则同意用特殊的船只和其他浮动装置来装载溢出的垃圾,并建立一支临察队来监视水上垃圾收集处,新泽西州的官员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入水上垃圾收集处实施监督。由于产权界定明确,交易费用不高,双方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把外部负效应内在化。)

(例二假定有一工厂,其排放的烟尘污染了周围5户居民晾的衣服,每户居民由此受到损失75元(5户总损失375元)。假定有两个解决办法:①花150元给工厂烟囱安装一台除尘器,②给每户买1台价值50元的烘干机(5户共需250元)。无论把产权给工厂还是给居民(即无论工厂拥有排污权,还是5户居民有不受污染的权利),如果听任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发生作用,工厂或居民都会自动采取150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样最节省,150元最低成本表示资源配置最优。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在上述例子中,只要产权归工厂或是居民是明确的,则他们中任何一方都会想出用150元安装一个除尘器来消除污染,即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外部影响的问题不一定要政府干预,而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而在此以前,传统经济学家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干预。出现外部不经济时,要用征税办法,其数额应等于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失,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出现外部经济时,可用政府津贴办法,使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这样,都可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4.试说明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155页)

阿罗的不可能定理源自孔多塞的“投票悖论”,早在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就提出了著名的“投票悖论”:假设甲乙丙三人,面对ABC三个备选方案,有如图的偏好排序。甲(a > b > c),乙(b > c > a) ,丙(c > a > b)

注:甲(a > b > c)代表——甲偏好a胜于b,又偏好b胜于c。

1.若取“a”、“b”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a > b ) ,乙(b > a ) ,丙(a > b )

社会次序偏好为(a > b )

2.若取“b”、“c”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b > c ) ,乙(b > c ) ,丙(c > b )

社会次序偏好为(b > c )

3.若取“a”、“c”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a > c ) ,乙(c > a ) ,丙(c > a )

社会次序偏好为(c > a )

于是我们得到三个社会偏好次序——(a > b )、(b > c )、(c > a ),其投票结果显示“社会偏好”有如下事实:社会偏好a胜于b、偏好b胜于c、偏好c胜于a。显而易见,这种所谓的“社会偏好次序”包含有内在的矛盾,即社会偏好a胜于c,而又认为a不如c!所以按照投票的大多数规则,不能得出合理的社会偏好次序。

阿罗不可能定理说明,依靠简单多数的投票原则,要在各种个人偏好中选择出一个共同一致的顺序,是不可能的。这样,一个合理的公共产品决定只能来自于一个可以胜任的公共权利机关,要想借助于投票过程来达到协调一致的集体选择结果,一般是不可能的。

福利经济学[1]

福利经济学复习总结

中秋福利1

读书笔记福利1

英国政府通过福利经济学调控房价引人深思

政府经济学1

土地经济学1

铁路运输经济学1

1西方经济学

薪酬福利和企业文化1

福利经济学1
《福利经济学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