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0-03-02 08:26: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是一种漂亮……

——在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上的讲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我介绍

介绍姓氏,家乡、爱好 锡惠公园的惠山寺有一对联“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八个班级,偏偏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就恰巧分到这一个班级里来,彼此成了同学甚至同桌,用流行语说“千万人之中,没有早一分,也没有晚一秒,我们就这样相遇了……”通常,人们喜欢把老师比喻成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虽然是对老师职业的极至赞美。但我一点也不喜欢,蜡烛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并且含着泪,过于悲壮。可我做教师想快乐的点亮你们的一生,却不想毁灭自己,而且现代科技看来,蜡烛的光太暗了,不如日光灯亮,我更喜欢把老师比喻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将来的生命中,你还会不会记得这三年的生活,还记不记得三年的生活中有个我,这很难说,生命是个变数。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三年宝贵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倍加珍惜你们的友谊。我有幸将和每一位同学一起 ,一起书写这段刻骨铭心的流金岁月,同学们,衷心希望三年之后,你们会收获一个灿烂的前程!

二、语文是什么

同学们,你们虽然已经学习了10年语文,但可曾认真思索过“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吗?或许有人说,语文嘛,就是念拼音,认生字,读课文,背诗词,做作业,写作文„„其实,这种回答并不正确,它只是初步回答了怎样学习语文,而并没有回答“语文是什么”。或许有人说,语文嘛,就是“语”和“文”的组合。“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文字”或者“文学”。诚然,这种回答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过于注意语文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语文的内在魅力。那么,语文毕竟是什么呢?

1、语文是一种美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苏轼)“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这些美丽的诗句,这些美丽的风景,难道不都是通过语文描绘出来的吗?谁能说语文不是一种美丽呢?

2、语文是一种神奇。中国文学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梁祝化蝶„„世界文学中也有许多令人入迷的神话人物,例如天神宙斯、海神波塞冬、太阳神阿波罗、聪明女神雅典娜„„这些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和神话人物,难道不都是凭借语文而流传至今吗?谁能说语文不是一种神奇呢?

3、语文是一种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同是天边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问世间情

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这些情真意挚的诗词,这些感人肺腑的衷肠,难道不都是凭借

4、语文是一种雅趣。提到中国的茶文化,不能不谈谈“可以清心也”。这五个字一般题写在茶壶盖儿上,组合成一个圆环。奇妙的是,无论从哪个字开始,它都可以念成一句与茶有关的通顺语句。即: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品读如此巧妙的章句,谁能不真切的品尝到茶的清香爽口和茶文化的雅趣宜人呢?而这清香与雅趣不正是凭借语文才慢慢品出来的吗?

5、语文是一种机智,一种气度。有一次,文学大师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仅能通过一个人的小路上,他碰到了一个曾经不负责任胡乱批评过他的批评家。批评家见歌德迎面走来,便傲慢的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的。”面对这十分尴尬的局面,歌德却笑脸可掬的回答:“我和你正好相反。”说完,歌德笑着让到路边。在这一则名人轶事中,歌德之所以能巧妙挣脱被人羞辱的被动局面,固然在于他处变不惊的机智和胸怀宽阔的气度,然而假如不是凭借“我和你正好相反”的妙语,歌德的机智和气度又何以表现出来呢?由此看来,拥有厚实的语文功底是多么重要啊!

6、语文是一种力量,一种法宝。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曾经当过律师,凭借丰富的语文知识,他在小阿姆斯特朗一案中所作的辩护,至今还被当作辩论的范例而广为流传。当时,小阿姆斯特朗被指控图财害命,原告收买了福尔逊作伪证,一口咬定小阿姆斯特朗开枪杀人。小阿姆斯特朗有口难辩,于是林肯主动为他辩护。开庭复审时,林肯首先问证人福尔逊是否亲眼看见被告开枪杀人:“你认清是小阿姆斯特朗吗?”福尔逊回答:“是的。”林肯接着问道:“你在草堆后面,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相距二三十米,你能看清吗?”福尔逊说:“看得很清晰,因为当时月光很明亮。”林肯追问:“你肯定不是从衣着方面认清的吗?”福尔逊再次证明:“不是从衣着方面看清的,我肯定看清了他的脸,因为月光正照在他的脸上。”林肯再问:“详细时间也能肯定吗?福尔逊说:“完全可以肯定,因为我回到屋里时看了时钟,正好是11点1刻。”林肯当即揭露:“女士们,先生们,这个证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他一口咬定10月18日晚上11点左右,他在月光下看清了被告的脸。可是,10月18日那天是上弦月,晚上11点,月亮早已下山了,哪里还有月光?退一步说,也许他时间记得不十分精确,当时时间稍有提前,月光还没有下山。但是,那时月光应是从西边往东边照。草堆在东,大树在西,如果被告脸朝大树,月光的确可以照到脸上,可是证人根本就看不到被告的脸。如果被告脸朝草堆,那么月光只能照在被告的后脑勺上,证人又怎么能看到月光照在被告脸上?又怎么能从二三十米的地方看清被告的脸呢?”当林肯说完以后,掌声、欢呼声一起迸发出来,福尔逊无地自容,小阿姆斯特朗无罪释放。在这场辩论中,林肯克敌致胜的法宝显然是逻辑严密无懈可击的二难推理,而这个在论辩中所向披靡的法宝,则正是构成语文的要素之一。

小结:纵上所述,既然语文是一种美丽,一种神奇,一种真情,一种雅趣,一种机智,一种气度,一种力量,一种法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宣称:生活有多么丰富,语文就有多么丰富;世界有多么出色,语文就有多么精彩。既然语文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滋润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人生,精彩我们的事业,那么,同学们,你们愿意不愿意学好语文呢?

二、为什么要学语文

讲两个案例,真人真事。A、2000年《中国青年报》刊登过封14岁中学生的遗书,遗书最重要的片断是这样的:“那天我看电视,见记者采访一个放牛娃,放牛娃说,他的理想

是放好牛,然后卖掉牛挣钱盖房子,盖了房子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孩子,生了孩子让他接班再放牛。事后,我想到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考大学,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份好工作,找个好工作可以借此找个好媳妇,然后呢?生孩子,让他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这样的生活没意义,这样的生命没价值……”于是,这位从小学到初中,年年都是三好生,班长的优秀少年,服毒自杀了。请同学们反思一下:你问过这样的问题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想做什么?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怎样活着才快乐而有价值?

B、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刘海洋把硫酸泼向黑熊的事件震惊了全国,他有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吗?专家检验结果:没有。他这么做只是想看看黑熊会有怎样的反映。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他学习过程中无数实验课中的一节,有什么大不了的。在坐的各位,你们认同他的观点吗?从他的行为中你有没有反思过社会的根源是什么?能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我们的年青人会虐待各种动物,或者对虐 杀动物事件不以为然。紧接着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去年暑假全国关注的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一案,这位国全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把铁锤冷静地砸向自己的舍友,事后不慌张失态,几天之内连杀三人,再制定逃跑计划……我们抛开他与同学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想想他的人格精神上又出什么问题了?能找到答案吗?还有六年前浙江17岁的高中生徐力因考试不理想遭到母亲数落就把母亲杀掉了,事件暴露前他照样正常上课下课与母亲的尸体共处一室而镇定自若。

这些学生,有的是各种理工科的知识和技术,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没有问题,他们得的是另外一种病: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质缺乏症。

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

他们不懂:什么是尊重生命。

老百姓的话就是:缺德——失德

用现在最前卫的词语来总结:他们没有精神家园。

一个人的个性和人格的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最离不开的基础是“语文——文学”而这些在数理化等纯科学的领域里你是看不到个性、人格精神这些内容的。

教了这么多的书,我发现两种学生是常见的。一种接受了12年的系统的语文学习,但仍然没有学会读书——既没有读书的兴趣,也没有读书的方向,更没有读书的方法与审美意识。我称他们充其量只能算识字。另一种学生功课优秀,能顺利考入大学,并且大部分是进修文科之外的专业,有可能,他们一生的人文功课,就是中学时代的这几本教科书,所以他们才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才会有刘海洋这一类的优秀学子出现。

由此可见:高学历≠高道德≠高素质

甚至高智商、高学历犯罪的社会危害比普通百姓更大,更可怕。同意我的观点吗?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为什么学习语文为个问题了。在中学的历程里,语文——文学作品,他能通过写作者真实的生活经验与心理历程与你交流,向你展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取向,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你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作者的精神家园,中学里没有哪一门功课是。这样的内容,在精神上为你做引领。(板书)

在我看来,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做人。你不一定要踏入大学的门,可你必定要跨入社会的门,你可以不懂数理化,没有任何特长,只要领工资会签自己的名,但你不能不会做人,你可以失掉一切,但你没能失掉尊严。

所以,语文的第二个目的:教你学会做人,做一个良心不会枯萎的人,一个有人性的人,一个有语文文学审美的人,一个在文字王国里捍卫自己尊严的人。在道德滑坡的社会中懂得洁身自爱,懂得自律的人。(板书)

巴金先生在《灯》中有一句名言:我们不是光靠吃米活着。意思是我们还靠精神活着。语文给你的,不只是精神家园的守护,还是生命质量的拓展。我们追求的是生命的长度还是生命的宽度?套用网络流行的说法就是像活数量还是活质量?

现当代朦胧诗人舒婷有一句话: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生命。有一笑话,说一小伙第一次爬上长城,面对总起来壮丽的景色 情致大发,“啊,长城——”(你能猜到下一句吗?周围的游客也在等呢,)“咋就这么长!”港台剧最让我受不了的句式是“我好喜欢好喜欢你!”的“好好”句式,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爱情的美好,真是苍白无力,又肉麻。再来我们文学里如何描绘爱情的美好: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再如表达相思的句子: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时,莫倚楼……所以,学好语文将来用处大着呢,在座的各位,假如那一天来临时别一纸难倒帅哥淑女们,一片伤心写不出……

因此,学好语文第三个目的能塑造人的气质,提升人的人格魅力(板书)(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来自人性的真、善、美,是人格的终极追求。气质靠文学熏陶,模仿不来,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你个人的修养。

最后,它还有一功用:大学的敲门砖。

三、怎样学语文

现在我们开始交流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介绍高中语文学习要求:

(一)个体:自主学习

1.把课文与注释结合起来

编者为什么要作注释? 举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看两个“其”字的用法。前一个“其”,解释为“自己的”,后一个“其”,解释为“还是”,语气副词。

2.把课本与读本结合起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晋] 陈寿: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英国]培根:“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沉沦;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前苏联]高尔基:“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阅读是一种熏陶。我们所要读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课本与读本相互配套,一课对一课,一个单元对应一个单元,我们应该读懂,读透。

3.把背诵与理解结合起来

[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

[现代]叶圣陶: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不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否则,结果往往是“皮带没眼——记不住”。

4.把作业与书法结合起来

[汉]扬雄:书,心画也。

作业应书写规范、工整、清楚。

5.把与写作结合起来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腹有诗书气自华。

[唐]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把接受与怀疑结合起来

[战国]孟子:尽心书则不如无书。

[德国]马克思:怀疑一切。

[英]培根: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果。清代大儒戴震怀疑朱熹给《大学章句》作的注解,终成一代宗师。

7.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清]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宋]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团队:合作探究

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

测试: 1.封面图案:《清明上河图》。人物1643个。《三国演义》人物1191。《水浒传》人物787。《红楼梦》人物975。

四、本学期学习任务

1.:学习教材,能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初步鉴赏作品,能读懂浅近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教材、读本、补充读物:《三字经》(抄读)、《文化苦旅》、《论语》(抄读)。五级语文能力:

应用(D)鉴赏(D) 分析、综合(C) 理解(B) 识记(A)

2.写作:能真实大胆地发表个人看法,能写出文体鲜明的链接着健康生命的作文。

每周一篇随笔,不命题,周一交(随笔本用统一的硬面抄,前面空两张纸,留作请他人写序言用)。作文(命题)也写在随笔上。尊重版权,绝对原创。真情实感,书写清楚。不少于800字,力求突破千字。有作文的当周,停写随笔一次。

3.活动:按照教材提示,围绕“”、“文化”的主题,开展朗诵、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具体活动由老师和科代表策划,全体同学提出补充意见。

五、结束语

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要有坚强的语文意志: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不畏艰难,目标高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坚定不移,孜孜以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六、作业 随笔参考话题:《写在九月一日》 《我这样学语文》《站在高中的门口》

在语文课上

小升初暑期班第一节课上的讲话

高三复习班第一节课上的讲话

高一主题班会_开学班会_高一第一节班会课上的讲话

新高三及高三复习班第一节语文课上的讲话

在反腐倡廉课上的讲话

在公开课上总结讲话

新学期第一节英语课

新学期第一节班会

新学期第一节班会

在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上的讲话
《在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